第180章 轉機

郭皇到底是怎麼死的?沒有答案。衆人懷疑閻文應,也僅僅是懷疑,找不出任何證據來。最耐人尋味的是趙禎的態度,明明是他先派人去看望郭皇后,才引出後邊的事情,但是郭皇后去世,他只是表明悲痛,以皇后之禮下葬,但卻沒有追究閻文應的意思。

這一段時間剛好是南郊祭天,事後趙禎纔得到郭皇后的死訊。

趙禎的悲痛是真的悲痛。他與郭皇后少年夫妻,磕磕碰碰是難免的,郭皇后的性子又過於強勢,特別是借劉太后壓趙禎,讓他心存怨恨是事實。但事過境遷,少年意氣也隨着時光而去,趙禎回過頭來再想,郭皇后其實也沒有什麼罪惡,跟自己的矛盾無非是小夫妻鬧彆扭而已。現在的曹皇后倒是溫良賢淑,但卻多了皇帝皇后的禮儀,少了夫妻之間的溫情,這個時候自然而然就想起了郭皇后的好來。但若是因爲郭皇后的死,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就處置皇宮裡第一有權的閻文應,好像也不合適,事情便就拖了下來。

歷史上的這位仁宗皇帝,被後世推崇,特別是南宋之後被臣子推崇,最大的原因是他在處理朝政時的明智。雖無大功,但最重要的是無大過,特別是與把國家搞成一團糟的道君皇帝相比,這種一團和氣就難能可貴了。但歷史上仁宗皇帝的後宮,一直都是兩宋皇帝的反面典型之一。廢后就不說了,在有皇后的情況下,還動不動就讓其他的女人以皇后之禮下葬,就差沒弄出兩個皇后並立了。對子女寵溺無度,是非不斷。

徐平由於自己的特殊身份,對皇宮的事情瞭解得比一般官員多,感觸更加深。很大程度上趙禎是在外朝對官員儘量忍讓,努力做個傳說中的好皇帝,對內朝便就聽不進大臣的意見,任着自己的性子來。若是平常人家,這不是大事,但在帝王家,這樣不出亂子纔怪。

看着晏殊急匆匆地離去,楊告小聲問徐平:“都漕,此事我們該如何迴應?朝中出了如此大事,我們西京的官員不出聲可是不妥。”

徐平道:“迴應什麼?現在朝報上也沒說出個所以然,我們怎麼插嘴!老老實實先上表謝恩,過些日子,等有了進一步的消息再說。”

南郊之後推恩百官,徐平的侯爵食實封的戶數增加了,但是官爵沒動。倒是一直賦閒的徐正,又升了一官,現在做到殿中丞了。至開國侯後遇恩不進爵,進邑,等到食封的戶數增加到一定程度,侯爵便就可以升爲開國縣公,然後開國郡公,一直升上去。

不過一旦爲宰執,一般會升公爵,徐平也不知道自己會因爲什麼原因封公。

聽了徐平的話,楊告和王拱辰等人面面相覷,乖乖回到了官廳裡。

閻文應是呂夷簡在皇宮裡的眼線,盡人皆知,除了瞞住一個皇帝趙禎。這是因爲趙禎相信呂夷簡,別人向他告發,又拿不到證據,傳言他當然不信。有了這個機會,朝裡跟呂夷簡不對付的人,甚至還包括一部分雖然依附呂夷簡,但卻爲人正直眼裡不揉沙子的,必然會對閻文應死追猛打,不會輕易放過他。毒死皇后,雖然是已經廢掉的,哪怕就是外朝有呂夷簡周旋,閻文應能夠躲過去那纔是奇蹟。

徐平到底不在京城,對具體的情況不清楚,這個時候不能貿然摻和進去。等到朝廷裡的官員找出蛛絲馬跡,那個時候再痛打落水狗不遲。

動手的時候要謹慎,打狗就要打死。只要把閻文應逐出皇宮,便就斷了呂夷簡的一條臂膀,有這個機會,徐平最少也要把閻文應趕出京城。

對廢郭皇后的突然離世,京西路的官員保持了沉默。只有直集賢院王堯臣以留守司的名義上奏,要求推鞠給郭皇后治病的醫者,不過奏章被政事堂壓下,沒有送進皇宮。

等到五日之後朝報再次送到洛陽,才由諫院打開了突破口。

此時知諫院的是高若訥,還有姚仲孫。姚仲孫是大中祥符年間狀元姚曄的兒子,就是那個上次中狀元的張唐卿大相國寺題詩“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被人補了兩句“君看姚曄並樑固,不得朝官未可知。”裡說的姚曄。姚曄中狀元之後很快身亡,官終著作佐郎,不到朝官。還好兒子爭氣,姚仲孫再中進士,積官到起居舍人知諫院。

高若訥和姚仲孫上奏彈劾閻文應,裡面有一個細節。南郊之前的一夜,趙禎下命第二天宿在太廟,閻文應喝斥醫官,當時很多人都聽到了。結果第二天郭後就暴薨,當時在場的人都懷疑是閻文應命醫官下毒,毒死了郭皇后。

這樣的細節別人是不好拿着去彈劾官員的,諫院就合適。他們是風聞奏事。而且可以不吐露消息來源。閻文應有殺人的動機,這一個細節再與事實對上,就需多說了。

諫院的奏章上去,京城裡的官員連番上奏,要求嚴懲閻文應。

徐平拿着朝報,看了良久,搖了搖頭嘆了口氣。他看來看去,也沒有看到要求嚴審當時的醫官和閻文應的奏章,上書的官員,衆口一詞的只是處置閻文應。郭皇后的死,已經徹頭徹尾的成了一樁政治事件。

皇后中毒,當然是不好查。是廢后也就罷了,下葬的時候趙禎卻命以皇后禮,總不能再重新開棺。沒有這最關鍵的證據,案子已經不可能查清了。

招集了楊告和王拱辰等人,徐平把朝報給他們看了,沉聲道:“閻文應依仗得聖寵,橫行不法。以前我在京城的時候,就聽說他經常矯詔爲自己做事,毫無顧忌。此次又牽涉郭皇后之薨,簡直駭人聽聞!我們轉運使司,當聯名上奏,嚴懲此惡賊!”

王拱辰道:“高若訥爲人厚重純樸,向無虛言,他的奏章裡說閻文應有些行徑,必然是錯不了!此等惡賊,不死不足以贖其罪!”

楊告一向都是唯徐平馬首是瞻,徐平說了要上奏,自然也連連稱是。

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254章 出路第220章 星空(下)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96章 補丁第27章 衝突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章 宰相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36章 組織第219章 星空(上)第90章 各讓一步第81章 各逞其能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04章 學生第11章 德政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82章 別機機杼第31章 造紙第38章 必勝之勢第75章 人質第148章 軟着陸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4章 賜名第41章 串香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66章 無所建明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77章 交涉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98章 破上思寨第37章 三頭目第42章 劉小妹第151章 抓捕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5章 對決第155章 攻城(下)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50章 抓捕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章 錢能通神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69章 做做樣子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46章 外戚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14章 盛宴第11章 人選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27章 大捷第192章 鑿齒蠻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17章 追獵第35章 活字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9章 匪訊(上)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92章 收權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74章 砲戰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
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254章 出路第220章 星空(下)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96章 補丁第27章 衝突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章 宰相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36章 組織第219章 星空(上)第90章 各讓一步第81章 各逞其能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04章 學生第11章 德政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82章 別機機杼第31章 造紙第38章 必勝之勢第75章 人質第148章 軟着陸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4章 賜名第41章 串香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66章 無所建明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77章 交涉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98章 破上思寨第37章 三頭目第42章 劉小妹第151章 抓捕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5章 對決第155章 攻城(下)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50章 抓捕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章 錢能通神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69章 做做樣子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46章 外戚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14章 盛宴第11章 人選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27章 大捷第192章 鑿齒蠻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17章 追獵第35章 活字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9章 匪訊(上)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92章 收權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74章 砲戰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