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

看着御街兩廊三五成羣的官員,大多都衣服寒酸,有的甚至還穿着草鞋,歐陽修道:“不管這些人學什麼,有吃有住,對他們就是朝廷的恩典。”

胡宿笑道:“最要緊的,我們也終有守選的那一天,就是運氣好,自己不守選子孫也要守選。不管徐待制最初是爲了什麼,這總是一項仁政。”

“是啊,徐待制這人就是性子孤僻了一點,心地倒還不錯。”

聽了歐陽修這話,尹洙奇怪地看他:“你剛被徐待制責備過沒幾天,現在終於是想通了?我還以爲今天你是不得不去他府上,心裡會不痛快呢!”

歐陽修嘆了口氣:“我自學藝不精,被責備又有什麼話說?只要徐待制是至誠君子,我的話便就是冒犯了他,有又什麼好怨的?”

高若訥板着臉道:“待制前些日子說你,特意提了要只論事不論人,你怎麼還是要待制是至誠君子,才心裡服氣?若是過些日子不認爲他是君子了,莫不還是要罵?”

“君子小人,猶如冰炭不同爐,我們讀聖賢書的人,這是第一要守的大節!現在徐待制做的事情都是一心爲民,我敬他是君子,他官高先達,說我兩句又有什麼?但如果將來真要是——哼,我們讀聖賢書,不就是要親君子遠小人嗎!”

高若訥搖了搖頭,也不與歐陽修爭辨。歐陽修當年殿試是甲科第十四名,以這個名次一任之後就入館閣,說明了上面對他相當重視。歐陽修也以此自傲,這幾個月像是走火入魔了一般,指點江山,品評人物,目無餘子。說好聽一點,就是以天下爲己任,不好聽一點,就是自我膨脹,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自太宗時候大開科舉之門,到現在也有幾十年了,整個社會也都習慣,科舉進士已經溶入到了官僚系統之中。這一二十年,再也沒有飛速升遷的進士,再也沒有向皇帝獻篇策文就一下子提拔起來的事情。進士只是起點高,實際也是官僚中的一個小棋子,要一步一步地向前拱。特別丁謂和呂夷簡兩人連續當政,沒有從前幾屆進士之中提拔起什麼特別出色的人物來,出現了一個斷層。

說到底,哪怕入了館閣,還是官場大海里的一隻小舟,隨着政局動盪隨着波浪起伏。歐陽修偏偏沒有這種自覺,覺得自己是大浪中的弄潮兒,登高一呼,就應該應者雲集纔是。歷史上,正是這種脫離實際的想法,讓他在范仲淹被貶出京城時指責這個指責那個,搞了《朋黨論》出來,害了不少人,實際上也讓趙禎從此對范仲淹有一種不信任感。直到被貶爲夷陵縣令,而且是從館閣直接貶爲縣令,不是知縣,是直接貶爲選人,快要被擼到最底層了,腦子才清醒了一些。

依這個時代的認識,徐平身上的政治光譜還有些模糊,自認君子的那些人雖然不把他視爲同路人,但也沒有打入小人行列成爲生死之敵,歐陽修的態度也在搖擺。

今天新的刻漏被步校驗完成,徐平用自己的名義在府裡開個慶功宴,因爲趙禎答應了要去,便也同時讓館閣官員一起去,作個詩賦什麼的以記其事。

歐陽修痛痛快快地答應了下來,倒是讓他身邊的同伴吃了一驚。

那晚上徐平向趙禎建議的招集在京候任的官員培訓,現在已經到了籌備階段。趙禎答應的這麼痛快,倒不是跟徐平想的一樣覺得這樣能提高官員的施政水平,最主要還是這是掛在皇帝名下的,可以由此攏絡底層官員的人心。因爲進士不需候選,中上層官員對此並不積極,進展並不快。

徐平自己心裡有數,這件事情一旦鋪開,會越來越正規化,早晚有一天會把進士出身的官員用某種形式包括進來,有一天成爲另一個館閣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譚虎要進京,徐平特意讓他先不去換官告,參加了這次培訓再說,對他將來有莫大好處。

越是現在的官員不重視,最早參加進來的人得到的好處越大,這就是燒冷竈。燒皇帝的冷竈,這個年代實在是最值得的投資。

永寧侯府的後園裡,徐平和燕肅等幾個刻漏社的人,帶着府裡的下人忙碌地準備着。迎接趙禎的一應雜事,自有徐昌帶人去辦理,已經有過一次,徐平不用操心。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新制的刻漏要以一個什麼樣的面目出現在衆人面前。如果能夠讓來的人眼前一亮,有一種驚豔的感覺,那纔是成功。

說到底,徐平製造擺鐘,不是爲了給司天監用的,而是要在將來發展成一個完整產業,只有走進平常人家裡纔算成功。依這個年代的生產力水平,雖然做不到普通百姓一家一個,但有錢人家總得在客廳裡擺上纔好。

看着大樹下,搭起的涼棚裡,隔一段距離就擺了一座形狀各異的刻擺,燕肅感嘆道:“徐待制這次可是下了大功夫!當年我制蓮花漏,窮十年心血,也不過就製成了一部而已,而且還甚是簡陋。直到朝廷要比較,才撥下款項制了好用的出來。我原以爲我們制刻擺,也是那般,先制一臺出來,在司天監校過之後,才能多制幾臺。沒想到徐待制卻在這些日子裡一直沒停,到現在竟有這麼多了!”

徐平笑道:“我這處府第,佔的地方大了些,看着簡陋,就當是給自己家裡制些傢俱了。這些刻擺,都是用的我自家的錢,工匠們也自有工錢給。”

在司天監校正比較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那可是兩年三年,徐平怎麼能夠等得起?先不指望着進司天監代替現有的校時工具,走上市場再說。一般人家,又不用這東西去計算日食月食,不用來推算天象,匣定節氣,要那麼精確幹嗎?只要一天的誤差控制在幾分鐘,對他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最先到的是兩制詞臣,晏殊、張觀和梅詢三位翰林學士,知制誥丁度和李淑,這次一個不缺。跟他們一起到的,是宋祁、宋庠、曾公亮等天聖二年的高第進士。這些人是當今官場正當壯年的文臣中的代表,隨侍皇帝左右,是最重要的露臉機會,自然比其他人更加上心。先到了熟悉一下,以免關鍵時候掉鏈子。

天禧三年的狀元王整英年早逝,那一屆也再沒有傑出人物,五年之後纔在天聖二年重開科場,而再前面就是蔡齊一榜,已經到了高層。這十年之間,出現了一個不小的斷層,直接就讓天聖二年的進士露出頭來。天聖進士大多升遷快速,跟這十年的科舉安排有很大關係,留給他們的空間大。

到了後園,梅詢一見到擺在邊上的刻擺就兩眼放光。除了涼亭裡邊的兩臺顯得高大,樣子古樸之外,外面的刻擺都造型精緻,山川樹木的造型都有。高大的是給司天監校驗用的,不能夠做的花哨,外面的則是徐平想的商品刻擺。

湊到一座用大木雕成瘦梅形的刻擺面前,梅詢取老花鏡出來,戴上左看右看,腳步再也離不開。見最上面,還雕了兩隻喜鵲在上面,栩栩如生,梅詢越看越愛,向旁邊的晏殊招手道:“晏學士,快過來看,這兩隻喜鵲雕得甚是可愛!”

晏殊含笑走上前來,對梅詢道:“昌言,這是刻擺,計時用的,只需理會時間到底對也不對,你怎麼對着兩隻小鳥看個不休?”

“學士此言差矣!你看亭子外面擺的這些,都造型精緻,可以先前蓮花漏那樣笨重的樣子?我可以斷定,徐待制擺在外面的這些,不是給司天監校時用的,而是很快就會擺到三司的鋪子裡去。到那個時候,我們也去買兩個擺在家裡,客廳一個,書房一個,樣子怎能夠不雅緻?這梅樹型的,甚合我的心意,什麼時候鋪子裡賣了,我定要去買上兩座。這樣子好看,擺着不寒酸,還能計時間,豈不是兩全其美?”

晏殊聽了只是笑,梅詢就是這個愛講究的脾氣,確實喜歡這些東西。晏殊雖然也是生富貴,長在富貴,生活精緻,但講究的是恬淡自然,跟他不是一種風格。

梅詢扶着老花鏡,湊上前,仔細看刻擺頂端兩隻喜鵲的雕工,口裡嘖嘖稱歎。

突然,兩隻喜鵲的腹裡傳出編鐘的聲音,竟然自然一首曲子。趴在前面的梅詢嚇了一跳,猛地退後兩步,口中道:“什麼聲音?什麼聲音?怎麼回事?!”

話音未落,各種刻擺一起響起聲音來,樂曲齊鳴,各種聲單都有。

正在參觀的衆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都東張西望,茫然不知所措。

離得不遠的燕肅忙到梅詢身邊道:“學士不需驚慌,到了時辰,這些刻擺都會發出聲音來。這喜鵲肚裡有機關,到了時辰,便就奏這一首曲子。”

“如此神奇!”梅詢聽了,不由伸着耳朵,湊上去仔細傾聽。

第10章 新的生意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96章 補丁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3章 人之將去第181章 錢明逸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14章 蠟丸第17章 盼盼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98章 夜襲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235章 天機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14章 盛宴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15章 妥協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180章 投名狀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4章 茶法第40章 炸山第199章 傳承第230章 審計司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27章 衝突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38章 憤怒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47章 應對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95章 衝突第21章 矛盾第22章 忠州來人第32章 春暖花開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214章 僵局第29章 端午(上)第40章 炸山第31章 端午(下)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68章 冬日牡丹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26章 自助餐第158章 桃花運第218章 銀行(下)第101章 七源州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91章 大勢第80章 小人難纏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54章 攻城(中)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5章 對決第23章 誥命第1章 宰相第1章 桂州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34章 同年歡宴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88章 改制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72章 夜戰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3章 屬下第174章 春光第57章 原則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96章 補丁第67章 選擇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128章 換相第74章 相互利用第34章 同年歡宴
第10章 新的生意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96章 補丁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3章 人之將去第181章 錢明逸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14章 蠟丸第17章 盼盼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98章 夜襲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235章 天機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14章 盛宴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15章 妥協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180章 投名狀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4章 茶法第40章 炸山第199章 傳承第230章 審計司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27章 衝突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38章 憤怒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47章 應對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95章 衝突第21章 矛盾第22章 忠州來人第32章 春暖花開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214章 僵局第29章 端午(上)第40章 炸山第31章 端午(下)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68章 冬日牡丹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26章 自助餐第158章 桃花運第218章 銀行(下)第101章 七源州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91章 大勢第80章 小人難纏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54章 攻城(中)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5章 對決第23章 誥命第1章 宰相第1章 桂州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34章 同年歡宴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88章 改制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72章 夜戰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3章 屬下第174章 春光第57章 原則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96章 補丁第67章 選擇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128章 換相第74章 相互利用第34章 同年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