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下下之策

見徐平住口不說,李迪道:“你先前說有三策,這才二策而已,還有一策呢?”

徐平嘆口氣:“第三策就是無奈之舉了。二十萬大軍併爲一路,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做起來並非易事。以前伐遼,十萬軍隊已經指揮不易,陝西路地理破碎,只有更難。要想贏得穩健,只有不惜錢糧,分成幾隊,互相支援,徐徐推進。要麼就乾脆沿路修寨堡,花上幾年的時間,一路平推過去。主持此事,必須要精於戰事的重臣,朝廷下定決心,絕不能半途而廢。如果這兩策朝廷覺得沒有把握,那就只能第三策。東路西路一起防守,預先做好部署,哪裡當守,哪裡當棄。儘量集中兵力守在堅城,周圍堅璧清野,一定要讓党項攻來掠奪不到人口和財物,而只能攻堅城。党項兵馬俱都是來自境內豪酋,攻城不力,這樣做正是以我之長攻敵之短。然後派一大臣主秦州,全力經營河湟,先吞吐掉吐蕃。河湟地區本是漢地,唐朝安史之亂後抽調那裡的戍兵入內地平亂,被吐蕃佔據。那裡的人半數本爲漢人,只是被蕃人佔得久了,習胡俗,說胡語。朝廷入主之後施以教化,一二十年之間他們就能做回漢人,地方穩固。然後從河湟進佔蘭州,拊党項側背,從此無憂。”

李迪聽了,沉默了一會道:“唃廝羅對本朝一直恭順,擊河湟師出無名,非仁義之舉。”

“拯本國子民於水火之中,弔民伐罪,天下大義!唃廝羅恭順,朝廷進佔之後崇之以高位,厚其祿賜足矣。不可因小仁而失大義,党項滅後,吐蕃本來就當納入本朝!”

李迪點了點頭,與陳堯佐對視一眼,一時沉默了下來。

禁軍組織不力,紀律不強,配合不佳,那就只能結硬寨打呆仗,以絕對的實力壓倒對手。連正常的戰鬥紀律都難以保證,還想出奇謀,用妙計,那是自尋死路。這種情況下如何打,歷史上其實有成攻的例子。徐平前世國軍曾經用過的滾桶式推進,把大軍分成幾個戰鬥集團,保持緊密的聯繫,一部被攻,全體反擊,實力遠遠超過對手的情況下,基本可以保證必勝。以現在禁軍的組織度,進攻行軍只能如此。要麼就是用曾國藩攻太平天國時用過的,結硬寨打呆仗,死拼消耗,党項的國力支撐不了一兩年。

徐平現在所講的,是針對禁軍的現實情況而言,他們的軍事體系惟一所能夠採用的戰法。如果組織度紀律性上來了,自然不用如此麻煩,不管是一路還是幾路,元昊又不是真地英明神武,硬碰硬也能把他打垮。

從唐朝中葉之後,中原王朝的軍事普遍使用了遊牧民族的軍事制度,除了開國打出來的強兵,和平幾十年之後都是禁軍這個狀態,再也不能復現秦漢時候吊打周圍的盛況。之所以如此,制度斷代是原因之一,從五胡亂華之後北方數百年都受到胡族影響。還有一個原因,一盤散沙的軍隊更加容易控制,對皇權的威脅降低。

在中原王朝一家獨大,周圍都是弱小蕃國的時候,這種制度也沒有問題,大不了以大欺小,用實力硬堆死就是。但當中原王朝自己提供不了巨大的實力,敵方又比較強大的時候,這種制度就非常坑了。要說社會矛盾,漢末也不比其他朝代強多少,但軍事上一直能夠壓制周邊蠻胡,根本原因還是制度上比周圍先進得多。當唐朝主動胡化,在中原引入遊牧民族的軍事制度之後,先進性就蕩然無存,中原王朝被周圍蠻胡壓着打了。

學習異族的制度和文化並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學軍制的這個問題,好的沒學到,壞的倒是全學來了。真正要讓學來的東西對自己有用,必須跟本民族實際相結合,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就是隻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但歷史常態是劣幣驅逐良幣,有能力的人處處謹慎,而又蠢又壞的人野心勃勃,總是能夠把正確的路線廢掉。不是學嗎,我看不懂哪個對自己好哪個對自己壞,不知道怎麼學纔好,還不會把自己的全部拋棄什麼都學嗎。便如初唐,讓整個華北胡化就好了,漢人全部變成胡人,把能夠威脅皇權的世家大族淹沒在胡化的汪洋大海里,看他們還能翻出什麼浪花。最終的結局,也正是如此,白馬驛之禍,世家大族被胡化了的軍閥拋入到滾滾黃河,完成了李唐皇室根除世家的心願。當然,緊接着軍閥就順手把李唐給滅了,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是個小意外。

党項反了徐平也很矛盾,不讓禁軍吃幾次敗仗,碰幾次釘子,很難對軍制做出根本性的改革。而不改革軍制,這次勝了,以後還會面臨歷史上宋朝的局勢。

這種軍事制度,有時候被稱爲軍閥作派,實際上漢末的軍閥並不是這種作派,根本上是遊牧民族的軍事組織形式。就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後,保持原來的制度不變,其戰力退化的速度比漢族王朝還驚人。用了這種軍事制度,從此中原王朝對外就是屢戰屢敗,亡了兩次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在第三次亡國的危機關頭,終於還是清除掉了。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決定軍事,話是如此說,但如果強行讓軍事與政治分離,其反作用會大得驚人。徐平的新政從經濟開始,進而改變政治,再改革軍事纔算圓滿。

減小軍隊對皇權的威脅,本來有兩種辦法,一是用嚴密的組織和鐵的紀律,輔以堅強的政治性,讓朝廷牢牢控制住軍隊。可歷史的事實卻用了相反的辦法,削弱組織度和紀律性,軍隊完全不講政治,以致正規軍隊還不如流寇,結局當然悲劇了。

要改軍制,就要讓禁軍吃敗仗,讓朝廷嚐到軍隊不能打的苦頭。可面對党項這樣一個跳樑小醜,泱泱大國敗給他們實在是窩囊。雖然下了改軍制的決心,徐平還是覺得矛盾。

徐平說完,李迪又問起三司對陝西戰事的準備。徐平道:“中書安心,從年前開始三司便就整修通往陝西路的道路,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以能運到陝西路的物資來算,支撐五六十萬的大軍不成問題,如果前出進擊党項,也可以支撐二三十萬大軍向前。党項小邦,如此軍力足以滅其國!要是做不到的話,那就是軍隊和將帥的問題了。”

党項就是集中全國壯丁,能戰之兵最多就只有十萬。如果不算戰力,只清點人頭,倒是可以拉出四五十萬人來。不過這樣的軍隊只能壯聲勢,戰陣上起不了多少作用。

此時除了樞密院以外,朝廷衆臣對戰事比較樂觀,普遍認爲十萬大軍,就足以滅元昊小丑了。徐平回答三司準備了支持三五十萬人的運力,讓李迪非常滿意。

中書政事,大半在三司,其他衙門主要管的是刑獄和人事。剩下的官員除了表示自己的態度,對西北戰事並沒有什麼認識。政事堂統一自己系統的意見,其實主要是問三司的看法,徐平講完,其他官員只要表一表決心就可以了。

第7章 我做好人第11章 潑皮第208章 使氣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旬估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39章 朝爭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6章 難處第109章 補天裂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251章 危機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6章 餘波第24章 賭鬥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13章 教閱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51章 綠影亭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75章 人質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92章 收權第83章 炸城門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23章 出書第29章 邕諒路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206章 望遠鏡第72章 夜襲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42章 方田均稅第66章 新鮮第76章 增兵第258章 拆借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210章 狄青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44章 增兵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36章 組織第29章 攻略(一)第24章 煩心事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91章 反擊第12章 空調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77章 訣別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6章 酒第60章 新的門路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9章 出行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87章 時差第198章 演練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71章 北巡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
第7章 我做好人第11章 潑皮第208章 使氣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旬估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39章 朝爭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6章 難處第109章 補天裂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251章 危機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6章 餘波第24章 賭鬥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13章 教閱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51章 綠影亭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75章 人質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92章 收權第83章 炸城門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23章 出書第29章 邕諒路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206章 望遠鏡第72章 夜襲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42章 方田均稅第66章 新鮮第76章 增兵第258章 拆借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210章 狄青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44章 增兵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36章 組織第29章 攻略(一)第24章 煩心事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91章 反擊第12章 空調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77章 訣別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6章 酒第60章 新的門路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9章 出行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87章 時差第198章 演練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71章 北巡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