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商業機會

春天的晚風迎面吹在臉上,有些涼意,卻不令人難受,反而神清氣爽。

回崇文院的路上,徐平迎着晚風,只覺得心情一下子輕鬆了很多。事情說開了以後事情就好辦了,自己不參與現在朝政的爭論,安心做好三司的事情就好。相對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既避開了政爭的漩渦,又能給自己積累政績與聲望。

在三司任職半年,徐平漸漸熟悉了三司的事務,正是要大展拳腳的時候。前一段時間對衙門具體事務不熟,做事還有些束手束腳,現在事務熟了,人也換了,顧慮也就少了。

回到崇文院,剛到自己的位子坐下沒多久,只見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走過來,手中還捧着什麼東西,上前對徐平行禮道:“郡侯,漫漫長夜難捱,我們幾個剛剛去州橋上買了餛飩來吃,也給郡侯帶了一些回來,正好趁熱吃了填填肚子。”

徐平見來的是天聖二年進士第五人,館閣校勘、國子監直講曾公亮,笑笑道:“你們有心了,先放在這裡吧,過一會吃。”

曾公亮把手裡的盛餛飩的碗放下,順勢就立在了徐平身邊,恭聲道:“下官到京城也有些日子了,一向不曾到府上拜見,甚是慚愧。”

徐平並不怎麼招攬士人,自己也不以詩文爲名,讀書人便沒有請教詩文的藉口,是以家裡雜七雜八的客人一向不多。三司任職,屬下的官員多是老成持重,仕宦多年的人,年輕官員很少,請教巴結的事情也少。聽了曾公亮的話,不由有些不太明白。

見徐平面色有些疑惑,曾公亮道:“下官是福建路泉州晉江縣人,族裡有人到邕州蔗糖務謀生,多蒙郡侯照料,甚是感激。”

徐平點了點頭,沒說什麼。

這就是個套近乎的藉口,或許他家族裡確實有到邕州的,但徐平照料什麼的就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福建路到邕州的以十萬計,徐平能照料幾個?

曾公亮又沒話找話地說了會閒談,才問道:“聽說明天三司新開的鋪子就開張了,不知道里面有什麼東西賣?是不是隻限零買?”

說到這裡,徐平才知道他過來找自己說話的目的,原來是爲了新開鋪子的貨物。

曾公亮一切都好,就是有些貪財。中進士之後到越州任會稽知縣,本來頗有政績,結果卻因爲在縣裡面置買田地,事發之後被貶去監湖州酒稅。由高第進士知縣一下子被貶成監當官,曾公亮這個跟頭可是栽得不輕。就這還是有本族的熟人,當時任越州幕職的曾鞏的父親曾易佔幫他轉圜,不然處罰還重。

官員不得在治下置辦產業,不得在治下娶妻納妾,如果在某地本來有產業,則必須迴避,不得到那裡任職。這個時候這些規定執行得還是很嚴的,違犯了處罰也重。這也是爲什麼徐平在邕州六年,自己家裡卻沒有在那裡進行過任何商業活動,官場上小心無大錯。

好在曾公亮出身官宦世家,他父親曾會是前朝進士,已經升至刑部郎中,官場上認識不少人,幫着他慢慢擺脫罪嫌。到了今年,終於得了館職,在國子監任個差事。

聽了曾公亮的話,徐平笑道:“鋪子裡主賣新開場務產的各種貨物,兼營一些從其他地方收來的稀奇寶貨,東西還是不少的。怎麼,你想販些貨物回鄉去賣?鋪子不只只是零售,一次買得多,還有折扣呢。”

像煤油燈這些從邕州傳來的新奇玩意,在京城裡現在也像寶貝一樣,只有大富大貴的人家才用得起。新開的場務聽說產的東西比邕州花樣還多,好多人都打上了主意。哪個官員家裡沒有幾個閒人,趁着新興事務剛剛出現,利用自己在京城當官的便利向家鄉倒騰這些玩意,怎麼也能賺上幾個錢。

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早就有好幾個人來找過徐平了。曾公亮今天晚上來找,只是以前實在沒有機會而已。

聽了徐平的話,曾公亮也沒有些不好意思:“不瞞郡侯,下官正是有這想法。京城裡面物價騰貴,住着着實不易。我的弟弟正好在京城裡閒着無事,買些貨物回福建路,也能賺幾個辛苦錢,補充家用。”

“這樣想的可不只你一個人,先前已經有好多人找過我了,準備做這生意。福建路也有幾位官員哦,不過泉州的倒是沒有。不過這事情我不反對,也不插手,你們只要是走的正常路子,便就沒事。明天一早,你便到鋪子裡找當值的主管,看好了什麼,直接讓他派人到庫房去取,記得早早找好搬運的人手。”

曾公亮忙道:“多謝郡侯指點。”

徐平又道:“我教你一個乖,先前我沒想到要做這生意的官員這麼多,我也沒有跟他們特別提起,現在倒是便宜了你。城裡有七個鋪子,同時開張,因爲離着近,估計相國寺那裡的鋪子去的官員最多,必然會一下忙不過來。你就不要去那裡跟他們擠了,找個離得遠一點,比如城北或者城東的鋪子那裡去,反正貨物都一樣。”

“下官明白了,多謝郡侯!”

這有什麼,三司開鋪子,只是要賣掉貨物,哪裡會管到底是誰來買的。官員可以在任職的地方置辦產業的,惟有兩京,開封和洛陽。這兩個地方特殊,有不少衙門盯着,不怕他們耍出什麼花頭來。以後說不定會有不少官員做這生意,畢竟方便。

京城物價貴,雖然由於沒有職田,與地方官員相比多了些補貼,但對中下層官員來說,遠不能讓他們一家人衣食無憂。有這種生意做着,也算補貼。

當然這些官員做生意遠不如專業的商賈,最後商路還是會被商人把持。但等到那個時候市場打開了,三司自己便就會把商業網絡擴展出去。講競爭力商賈自然是比不過三司的,只要防好了三司裡面的人以權謀私,公平競爭也不怕。

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50章 抓捕第42章 強買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36章 組織第4章 馬政第7章 第一權臣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92章 餘波未了第31章 攻略(三)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62章 政壇動盪第226章 自助餐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5章 公路第200章 營田務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58章 升任副使第59章 民間亂相第30章 端午(中)第45章 京城故事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60章 釜底抽薪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38章 軍法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25章 新消息第232章 狼煙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26章 慶祝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6章 慶祝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48章 軟着陸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2章 空調第23章 誥命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章 錢能通神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298章 試用期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8章 讀書第134章 亂局第45章 追來了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4章 留客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6章 召對第206章 望遠鏡第41章 串香第45章 安撫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2章 治術(三)第12章 空調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29章 刻漏社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84章 告罪使第17章 回聲第100章 鑄錢第73章 地方反應第62章 算計第298章 夜襲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54章 攻城(中)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45章 三不朽第8章 雪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1章 割稻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
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50章 抓捕第42章 強買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36章 組織第4章 馬政第7章 第一權臣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92章 餘波未了第31章 攻略(三)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62章 政壇動盪第226章 自助餐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5章 公路第200章 營田務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58章 升任副使第59章 民間亂相第30章 端午(中)第45章 京城故事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60章 釜底抽薪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38章 軍法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25章 新消息第232章 狼煙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26章 慶祝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6章 慶祝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48章 軟着陸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2章 空調第23章 誥命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章 錢能通神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298章 試用期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8章 讀書第134章 亂局第45章 追來了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4章 留客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6章 召對第206章 望遠鏡第41章 串香第45章 安撫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2章 治術(三)第12章 空調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29章 刻漏社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84章 告罪使第17章 回聲第100章 鑄錢第73章 地方反應第62章 算計第298章 夜襲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54章 攻城(中)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45章 三不朽第8章 雪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1章 割稻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