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

隆中族帥帳裡,徐平一邊看着桌子上的沙盤,一邊聽着王凱報着戰況,不由皺起了眉頭:“什麼?到現在雙方還沒有接戰?禹藏花麻到底在搞什麼鬼?高大全佔了安遠寨,他就在一邊幹看着?不把那裡奪回來,他的大部人馬就被扎進了口袋,死定了!”

王凱也有些無奈,道:“節帥,按照前邊傳來的,不是禹藏花麻不想奪回安遠寨,而是他已經掌控不了屬下的人馬了。現在谷中蕃部自相攻殺,亂成一團亂麻。我們的人也只能遠遠看着,現在都不好衝上去廝殺。那些蕃人瘋了一樣,不管是不是自己人,只管亂殺!”

“不過是放了一場水,連安遠寨都衝不了,蕃賊就這麼自己崩潰了?”

徐平看着沙盤,眉頭緊緊皺在了一起。自己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這種結果,現在不怕敵人能打,怕的是太不禁打了。有組織的軍隊,不管是殺是俘,總能夠預料到結果,現在幾萬人沒了組織,亂糟糟的擠在幾十里長的山谷裡,怎麼清理戰場都成了麻煩事。而且三都川兩岸並不是陡峭得不能攀援,谷裡亂糟糟的,到時不知道有多少蕃賊爬上兩岸,鑽進周圍大山的叢林裡去。這茫茫大山,徐平怎麼派人去搜?而且山裡是秦州屬下各個蕃落的地盤,一個不好,不定就會引起蕃落相互攻殺。抓了進犯的蕃賊解送到秦州有賞錢,這是早就定好了的政策,不能改變。就是不送到秦州,白送上門的奴隸誰不要?蕃落要搶的!

“直娘賊,帶着這樣的軍隊進犯秦州,禹藏花麻的腦子裡是屎嗎?!”

面對這種棘手局面,一向不說髒話的徐平都不由得罵娘。這個時候他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看過的電影裡的一句臺詞,五萬頭豬,三天三夜也抓不完。自己現在面對的,還真就像在大山裡抓豬,什麼奇謀妙策都沒有了用處,只有先等,讓蕃賊各部自己先殺累了再說。

對着沙盤看了半天,徐平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只好坐回椅子上,對王凱道:“立即派人回秦州,令種世衡和劉渙,招集這附近的熟部蕃落,準備配合我們抓進犯的蕃賊。告訴他們要嚴令蕃部,有敢殺良冒功的,反座,殺!蕃賊首級按低賞格發賞錢,活人按高賞格發賞錢,按三比一,讓蕃落儘量拿活人!唉,就是隻有十分之一的蕃賊跑進大山裡去,也有幾千人哪,幾千人能造出的亂子已經不小了!我們這一個冬天不得安生!”

王凱小聲道:“節帥,幾萬人的俘虜,人吃馬嚼,所費不小,我們不如——”

徐平擺了擺手:“怎麼也要節省出這點糧食來,不能濫殺。監軍,殺俘不祥,這是古訓哪。不要以爲古人是傻子,提出這一點來,自有其道理在。我們殺了禹藏花麻降軍,再向北去,面對更多的禹藏花麻怎麼辦?人人死戰,我們自己也要用人命去填。揮師蘭、會兩州,我們是王師北來,結果兩手血腥,誰還會信我們?何謂王師?不只是得王命,還要行仁恕之道,以王道臨諸敵,以王道治萬民,纔可以稱王師!切記,我們要收復的是漢唐故土,土是吾土,民是吾民,濫殺怎麼可以?今日殺得手滑,我們又如何跟党項蕃賊區分開?”

戰爭是殺戳,但殺戳應該僅止於戰場,萬不能擴大化。這不僅僅是道德問題,而且也是對戰勝者的最優解,是古人用血淚總結出的教訓。仁義之師可以認爲是句口號,可由這樣做而得到的各種附屬結果,纔是仁義之師真正的價值。

戰爭歸根結底是一個政治問題,不能夠從政治的高度看待戰爭,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指揮者,不具備進行戰略指揮的能力。在進攻党項的核心區之前,宋軍最大的挑戰是與黨項爭奪在兩者中間搖擺的小部族,誰能夠爭取到他們,誰就取得了戰略優勢。

雖然說是殺俘不祥,徐平卻不會把祥與不祥當回事,從政治上考慮需要殺俘,他也會毫不猶豫。說到底,戰爭以完成政治目的爲第一優先,其他都是次要的。

王凱還是猶豫,道:“可一下收幾萬人來,不說對秦州的錢糧是個大負擔,就是讓這些人待在秦州,也是不小的麻煩。蕃賊到底非我族類,秦州一旦有事,他們必然作亂!”

“爲什麼要讓他們在秦州?白吃白喝白住,比在自己部落時還過得好,天下間哪裡有這種好事情!等到戰事結束,便就把俘獲的來犯蕃賊解往鳳州、成州和階州,到那裡運糧草去。監軍,我們的糧草從川蜀運來,雖然有水道,一路卻是逆流而上,要有爲數不少的縴夫拉縴才行。縴夫苦啊,每年爲了運糧草,不知多少人累死在路上。向隴右運糧,川蜀調出的糧食還是小事,拉縴卻是重役,沿途各州百姓苦不堪言。這次把俘獲的蕃賊解往那裡,儘量不用沿途各州的百姓拉縴,每少死一人,都是一件功德!”

王凱看着徐平,張了張嘴,再也說不出什麼來。他本來以爲是徐平宅心仁厚,不忍殺傷人命,纔要儘量俘獲來犯的蕃人,可看起來好像不是那麼回事。

川蜀一帶是當今天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土地肥沃,向稱天府之國。從那裡調糧草別說供應幾萬人,就是幾十萬人也不在話下。難的不是收集糧草,而是怎麼運到隴右來。沿途有水道可以利用,運力確實是增加不少,但這一路逆流而上,又是在大山中穿行,水流湍急,需要大量的縴夫。隴右用兵,沿途幾州最苦不堪言的就是徵集縴夫,每年累死在這運糧路上的縴夫,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字,不亞於前線打一場不小的仗。

拉縴又不需要什麼技術,綁在一起,有人用鞭子趕着就可以了。把敵人俘獲,給吃給喝不殺,是王師的仁義之舉,可以爭取附近的人心。送到南部幾州去拉縴運糧,既減小了對地方的騷擾,又擴大了糧草的運力,秦鳳路方向可以使用更多的兵力,何樂而不爲?

打仗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說到底就是把自己的人越變越多,讓敵人越來越少,這纔是徐平堅決不殺俘的真正用意。這個年代人力寶貴,只要能喘氣就有用得到的地方。

正在這時,李璋從外面進來,遞過手裡的公文道:“伏羌寨送來,剛剛接到!”

徐平展開觀看,原來是桑懌寫來,請示帥府的。本來按照預定的計劃,這個時候伏羌寨背後水門的浮橋已經架好,大隊人馬隨時可以過河,桑懌應該出兵,反攻聚在三都川穀口的敵軍。但因爲高大全放了一場水,禹藏花麻所部崩潰,相互之間攻殺不休,此時已經連累到了在伏羌寨前紮營的党項軍。細賞者埋還沒有建好攻城器具,爲了自保,先帶着人跟亂衝過來的蕃部軍隊打到了一起,難解難分。

這種情況桑懌怎麼好出兵?派人請示徐平,伏羌寨內暫時不出兵,先靜觀其變。

徐平把公文交給王凱,道:“擬一道軍令給桑懌,現在的局勢已經出乎了我們先前的預料,前令收回,他們可以暫不出兵。什麼時候出城攻擊,他可以自己拿主意,或者有帥府新的命令送到。唉,最後成了這樣一個爛攤子,倒是讓人有些不知所措。”

這個年代軍中實行高壓,營嘯並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但大白天的出現這種跟營嘯類似的混亂,實在超出了徐平的想象。這個時候宋軍加入進去是自找麻煩,當然是等到來犯的蕃賊鬧夠了,最後再出去收拾殘局。

徐平受前世印象的影響,把周圍這些小部落的軍隊想得過於強大了,其實這種混亂纔是他們的正常表現。當年李立遵也是帶了數萬人氣勢洶洶地進犯秦州,被曹瑋一個衝鋒就沖垮了,追殺數十里,斬首數快趕上曹瑋所部了。當年那些死掉的蕃人,只怕也遇到了今天一樣的事情,大多不是宋軍殺的,而是混亂中被自己人殺的。

按軍法,獲一首級與第四等賜,舊制是賞錢三貫,賞絹三匹,同時再計軍功。這可不是個小數目,當年曹瑋所部,就是蕃賊自相攻殺,只怕也是上去割了首級領賞。報到朝廷去的奏章,這些細節自然是不會提,反正不管真相如何,斬殺敵人數目都是宋軍奮勇殺敵來的。曹瑋這樣做,是合理地爲部下爭取利益,自然無可厚非,但卻誤導了從朝報中推斷蕃軍戰力的徐平。這是制度的錯,不是曹瑋的錯,也是徐平不再按首級計軍功的原因之一。

徐平在三司改了錢制之後,軍中賞賜不再用絹,而是直接發錢。其他軍中,依然按着舊軍法,獲一首級賞錢改爲五貫足,依然是個很大的誘惑。但這對戰爭是好是壞,最少依徐平現在看到的,好處不足以彌補由此到來的壞處,還是改爲不按首級講軍功的好。

第49章 串連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79章 意外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9章 變夷爲夏第15章 理政(一)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235章 天機第11章 人選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93章 新格局第62章 算計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94章 立場第59章 分歧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56章 破城第97章 試探第62章 劉員外第168章 田園風第29章 名人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70章 風波起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章 準備第113章 教閱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2章 夜談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87章 地方耆老第25章 官身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14章 僵局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30章 斥責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44章 打起來了第236章 狂徒第97章 布衣上書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05章 蛻變第6章 召對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45章 三不朽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40章 道理第9章 進殿面對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88章 紙醉金迷第68章 交易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1章 德政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38章 統計學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章 桂州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章 太后崩殂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5章 報恩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62章 戰是義戰
第49章 串連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79章 意外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9章 變夷爲夏第15章 理政(一)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235章 天機第11章 人選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93章 新格局第62章 算計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94章 立場第59章 分歧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56章 破城第97章 試探第62章 劉員外第168章 田園風第29章 名人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70章 風波起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章 準備第113章 教閱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2章 夜談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87章 地方耆老第25章 官身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14章 僵局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30章 斥責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44章 打起來了第236章 狂徒第97章 布衣上書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05章 蛻變第6章 召對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45章 三不朽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40章 道理第9章 進殿面對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88章 紙醉金迷第68章 交易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1章 德政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38章 統計學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章 桂州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章 太后崩殂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5章 報恩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62章 戰是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