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人才濟濟

正在歐陽修坐在徐平的客廳裡,想着自己一旦有了五百貫該怎麼花的時候,小廝進來通稟,條例編修所的屬員已經到了。

徐平急忙吩咐進來,對歐陽修道:“我在中牟有一處田莊,雖然粗鄙了些,但有些野趣。最近編修所裡事務繁忙,這兩天好不容易有一點空閒,要到那裡放鬆一下心情。你如果沒有事的話,不如隨我們一起去。”

歐陽修問道:“不知王君貺去不去?”

“一起去的,本來你不來我這裡,他應當也會去邀請。”

聽說王拱辰去,歐陽修忙道:“如此便叨擾郡侯了。”

雖然天聖八年殿試的時候王拱辰奪去了歐陽修視爲囊中之物的狀元,兩人的關係還是不錯。實際上歐陽修的名次比較靠後,前三甲都與他無緣。

正在這時,院子裡熙熙攘攘,不少人走了進來。

王拱辰一進客廳,見到歐陽修坐在這裡,不由道:“原來永叔早已經過來了,怪不得去你住處見不到人。剛好,我們一起去副使中牟莊園,玩樂幾天。”

歐陽修急忙起身與衆人相見。

王拱辰領了兩個人過來,向徐平介紹。一位是天聖九年中制科的富弼,另一位是天聖二年進士尹洙,還有一位蔭補爲官的梅堯臣。

梅堯臣也曾參加過科舉,只是不幸落第,只好藉着叔父梅詢的關係蔭補爲官。梅詢曾經做過翰林學士,現在出外爲官。除了學問,梅詢最著名的是講究,每天都把自己身上薰得香噴噴的,有不少人爲了特意聞他身上的味道去拜見他。與另一位不修邊幅的當年的學士竇元賓恰成對照,世稱“梅香竇臭”,不過這梅香可不是後成丫環的意思。

這起來這個年代的讀書人很有個性,除了“梅香竇臭”這一對,稍早一點還有一對“盛肥丁瘦”。盛肥指的是盛度肥胖無比,瘦自然指的是丁謂瘦得跟猴一樣,不過這一對指的是他們的體形,不像前一對那樣有個性了。

梅堯臣早有詩名,開有宋一代的詩風,如果單論在詩壇上的地位,比石延年還要重要得多。是以他雖然不是進士出身,在這些少年成名的文人當中,也沒人瞧不起他。

不過科舉失意,對梅堯臣是很大的打擊,使他的性格比較偏激,甚至有些古怪,有的時候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搞文藝的總是比較敏感。

尹洙中進士早,成名也早,開一代文風的人物,最少這個時代,比其他的年輕人地位要高一些。歐陽修幾人跟他亦師亦友,文風都受他的影響,正慢慢走向成熟。

富弼自不必說,徐平前世就知道他的大名,政治成就最高。天聖八年富弼沒有參加科舉,賞識他的晏殊和范仲淹讓他參加第二年的制科,在僅有很短的時間準備的情況下,富弼應制科成功,踏入仕途。以制科的難度,富弼可以稱一聲天才了。

也正是這種人物,晏殊纔會在他還沒踏上仕途之前,就把女兒嫁給他。

徐平自己雖然也是一等進士出身,但爲官之後一直管錢糧,要不就是打仗,在文學上乏善可陳,也沒有哪個少年學子來他門上投文謁見。這是第一回,自己家裡文人學士濟濟一堂,雖然心裡對這些東西並不怎麼看重,還是有些興奮。

此時已經過了午時,太陽開始西斜。中牟離京城可不進,爲了在天黑前趕到地方,忙命小廝收拾準備出發。

衆人到了院子裡,徐平對一旁的李覯道:“你也隨着去,溫習也不急在這一時。此次去中牟的文學之士不少,你也正好討教一番。作詩寫文章,非我所長,卻正是這一羣人的日夜研習的,隨便指點幾句,也夠你終生受用。”

李覯躬身行禮:“謹遵先生教誨。”

殿試的時候要中進士,文采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想獲得好的名次,文采就必不可少了。如果文裡出現幾個讓人擊節讚歎的句子,名次就能上升不少,不是小事。

進士和進士不一樣,最前面的幾位,再是不怎麼樣,當到五品以上的高官,甚至職到待制以上的侍從,都不是難事。稍後的一甲進士,只要不出大錯,十年之內到知州幾乎也是跑不了的,進入朝堂任要職都有機會。再後面可就難說了,到了最後一兩等,踏入仕途的時候不過是選人,雖然比一般選人升京官容易,但沒有大的機遇,一輩子也難有出息。

徐平自己是一等進士,越來越體會到了這一點。不說別人,當年他在中牟種地的時候郭諮就是中牟主簿,相當於其他路的大縣知縣。後來徐平做到鹽鐵副使了,郭諮還是大縣知縣。當中當然有其他因素,但進士科甲不同的影響還是起了重要作用。

落第的盼着只要中個進士就好了,中了進士的又想着名次靠前一點纔好,實在是事實就是如此,名次對日後的仕途影響太大。不說別的,一等進士地方一任之後就可以任館職,不用大臣推薦,其他甲第哪有這個待遇?像歐陽修這些人,不是機緣巧合,初授官就到洛陽任職,碰到大人物賞識,哪有館職給他們做。

洛陽到底是西京,在那裡坐鎮的一般都是朝中重臣,前面三任錢惟演、王曙和王曾幾人,哪個不是帶着使相。只要得他們青眼,一句話就前途無量。

如果像徐平這樣,一腳踢到川峽嶺南去,碰到武臣知州,再是文采斐然,也沒有人薦舉你,只能苦熬。能不能熬出頭來,就只好聽天由命了。

這個時候習慣高第取寒門,就是這個道理,這些高第的進士纔是皇帝的自己人,一路升遷不用看大臣臉色。沒有人薦舉,那就從制度上保證他們的升遷速度。

李覯在徐平這裡也有些日子了,看多了這些官場裡的門道,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得了徐平吩咐,匆匆忙忙地回自己房間收拾,帶着幾篇自己作的得意文章,好遇人請教。

第14章 茶法第88章 紙醉金迷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5章 家的味道第294章 養起來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88章 百官圖第73章 點將第49章 戰後忠州第23章 蔡襄之錯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69章 失意者第41章 購置新宅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73章 佈置第249章 一拍即合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6章 如和縣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00章 營田務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1章 回莊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50章 大典(上)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88章 百官圖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226章 自助餐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5章 家的味道第18章 春忙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6章 書生張載第4章 馬政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36章 孟州通判第59章 合謀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6章 知州第23章 秋意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2章 煙花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45章 白砂糖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6章 前奏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51章 抓捕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196章 神針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36章 組織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72章 夜襲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章 太后崩殂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章 徐家莊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章 回到從前第61章 裂痕第95章 遷隆峒第309章 打個招呼
第14章 茶法第88章 紙醉金迷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5章 家的味道第294章 養起來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88章 百官圖第73章 點將第49章 戰後忠州第23章 蔡襄之錯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69章 失意者第41章 購置新宅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73章 佈置第249章 一拍即合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6章 如和縣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00章 營田務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1章 回莊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50章 大典(上)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88章 百官圖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226章 自助餐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5章 家的味道第18章 春忙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6章 書生張載第4章 馬政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36章 孟州通判第59章 合謀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6章 知州第23章 秋意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2章 煙花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45章 白砂糖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6章 前奏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51章 抓捕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196章 神針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36章 組織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72章 夜襲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章 太后崩殂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章 徐家莊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章 回到從前第61章 裂痕第95章 遷隆峒第309章 打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