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

bookmark

指着腦袋,徐平道:“人最難的,是這裡。人的腦子裡啊,有許多小鬼,求學就是殺腦子裡的小鬼,而去求真,做真人。君子是很久遠時代的事了,時代變了,按照古人的君子要求,天下哪裡有君子?是以君子於士大夫如北辰,且看且行,不必強求。在朝廷裡扮演君子治國,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能在私事上也如此要求。人當有真性情,有欲纔是活生生的人,我們要做人。儒的關鍵就在僞,孟軻、荀卿皆是認爲人不當僞,而去求真,反失了儒的方向。僞有什麼?拆開來,就是爲人嗎,做官不爲人,爲自己啊?一切都爲自己就不要做官了,農、工、商,什麼不好,都可以啊。穿上公服,這個人就成了僞君子,按照道理來做君子該做的事。脫下公服,就跟百姓一樣,有什麼不好呢?公私要分明,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公德公事,私德私事,不要攙在一起論。僞君子治理國政,怎麼看是爲公爲私呢?按照道理看,道理最大。合道理,就是扮得像,演得真,官就做得好。”

張載和劉敞兩人面面相覷,過了好一會,劉敞才小聲道:“其實僞字於上古之世,並無善惡。只是後人求真,以僞爲非,以至到現在人人厭惡。”

“是啊,本來就是如此。僞本是從天而行,遵天命有什麼錯?到了現在,天命已經沒有了,還認爲有天命的,都是假裝。——定陵勤政愛民,一生之失,最重莫過於得天書而東封西祀,舉國上下如狂。又有什麼用呢?天命沒有了就是沒有了,沒了,沒了!”

說到這裡,徐平搖頭嘆氣:“總有人哪,腦子裡的天命去不掉,非要去找。這樣不是做學問,是爲巫,學儒家的典籍就是儒巫。從浩瀚的典籍裡挑出來幾條,自己添幾條,視之爲天條,照着做是天命。犯了天條,那可是了不得,他覺得天就要塌下來了!”

“腦子裡有天命的人也可以做學問,可以在家裡編他的天條嗎,但不要來做官。天命沒有了,古時的天命現在到了哪裡?在人心,在天下人的人心。我們做僞君子,就是以民心爲天命,以民心之道代天道,以民心之德代天德,以民心之理代天理。所以一切學問皆要從天下之民做起,合了民心就合了道理,明瞭民心就明瞭道理。你們這些人,修採風所來的小曲、雜劇,就是讓你們知民心。求學的路上,這比讀典籍還重要。從民心得來的道理與典籍不合怎麼辦?有什麼關係,我們編現在的典籍嗎。合着道理寫出自己的史,就是我們留給後人的典籍。你自己在家裡瞎編,又有多大用處?學問不是顯示自己高明的,而是去求道理的。世間的知識有的是。種田要不要知識?經商要不要知識?制車、制兵器要不要知識?都是知識。但那不是做官的知識,做官的知識稱學問,就是隻有學和問。做官就是做學問,向天下之民學,向天下之民問,去通理。爲縣則通一縣的理,爲州則通這一州的理,治天下則通天下的理。所以世間知識裡,做官的知識最簡單,會做官,一點不比別人高明。百姓敬重,是敬重這一身公服,這個身份。因爲天下之所以而爲天下,就是最早由穿着這身公服的人,稟天命而凝聚人心,從一家一家而聚集起來的。”

“世間爲什麼敬重讀書人?不是你讀兩本書就比別人高明瞭,也不是你學了兩句聖賢的話就了不起了,而是讀書可以找出道理來。人家敬你,你要知道回敬,要把這天下治理得花團錦簇,來報答敬你的天下之民。”

“知道、明德、通理,做官的學問就是這麼簡單,治理天下的學問就是這麼簡單。不懂經商怎麼辦?自有懂經商的人,客客氣氣請過來,向他們請教。你的道理通,人家說的到底對天下有利有害,你自然就會懂。不通道理,就或巫或鬼,朝政就成了小鬼打架,或是巫師鬥法,巫鬼互鬥,巫巫鬼鬼打成一團。遇到了不懂的事情,去請教就成了要麼小鬼請神上身,要麼巫問天命。百姓看見,就會無所適從,哪來道德?哪來禮儀?”

“天下之人皆是一樣的,沒有人可以規定別人怎麼活,怎麼想。規、法、律,都要按着道理來,百姓認可了,民間自然成禮。想給天下定禮,什麼三綱五常,讓別人看着你定的法則來活,憑什麼?你比別人高明啊!我的道理,就是簡單,當官的做僞君子,百性留真性情。唯其百姓有真性情,僞君子們才能知民心,才能通道理,才能治天下。覺得我的道理不對,等到你總結出道理來,行於天下,可以用你的道理嗎。但不能你沒有道理,裝神弄鬼,扯什麼天條天律來愚弄百姓。”

“爲學者欲出仕,當要知道。什麼是這天下的道?天下非一人一家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這就是我們的道。這道要天下人皆知,做官的要牢記於心,時時遵道而行。”

張載和劉敞慢慢有點明白徐平的意思,道是天下人定下來的,不可改。德是天下人的人心,無處可改。理是守天下的,只要在天下人中通,守住天下,誰的道理都可以用。理最要緊的是通,是人民認可,而不是從哪裡弄來什麼天條,不問人民認不認自己來。

張載道:“離京之前,聖上親書‘天下爲天下人之天下’爲大內之額,原來如此。”

“是啊。我稟聖上,不要掛於大內,要掛在學士院和御史臺,聖上執意不肯。想來是怕嚇着他們吧,讀書越多,心中舊鬼沒去,倒是多了許多新鬼和天條。”

總有人不通道理,不按道理做事,公私分不清,穿上公服不好好扮演。扮得不像和演得不真,都是公服裡套個小鬼,就由御史臺這個閻王殿鎮着吧。只要天下的學問,還沒有一理貫之,做官的不是每個人通道理,便就把那些巫鬼都弄到御史臺和諫院去。他們的嘴是最厲害的,表現欲是最強的,也是最煩人的,給他們充分發揮的舞臺。

天下之道要明明白說出來,讓天下的人都知道,知道這個詞天天說無數遍,不能不知意思不去做啊。明德就是深入人民當中,在人民中學習,在人民中成長,終有一天你會看見天下,明白天下之德。明德,則就知道做事要通天下之理,且學且行。

道和理很簡單,人人皆知,就看明不明,通不通。徐平前世的道小孩都知道,人民共和國,人民當家作主。理是那九個字,爲人民服務、造反有理。道理簡單而且明白,當官的把握住這九個字就可以,其他知識都可以問可以學嗎,請人顧問嗎。比如鬧出無數事端的強拆,你爲人民服務,人民不同意就造反有理。按照制度該怎麼拆怎麼拆,該怎麼補償怎麼補償,被拆的覺得不滿意,扯個造反的旗子在自己家的屋頂上。寫明白自己爲什麼造反,大家來看,覺得你造反有理,大家一起扯旗子。家裡面插着造反的旗,日子該怎麼過怎麼過,不違法不犯罪,正常的社會行爲,你又何必管他。等到天下一片反旗,自己也該知道拍拍屁股滾蛋了。官誰都可以當,當膩了就回去做老百姓,只要政事合道理。

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政府爲人民服務是公事,人民造反有理同樣是公事。公私要分明,不要公私不分,大家都無所適從。公私分明,不管是官還是民,皆兩得其便。政治沒有那麼神聖,也沒有那麼嚴肅,本來就該輕鬆隨便一些。

第20章 繡花枕頭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42章 劉小妹第70章 南下大道第39章 兄弟夜話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315章 亂戰第115章 奇觀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209章 階下囚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9章 名人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38章 出仕第195章 反攻第1章 回到從前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7章 學以致用第1章 再臨鄭州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02章 首告第22章 試學士院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66章 初戰第230章 約定第36章 釀酒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93章 王師北來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9章 掃雪第91章 災年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34章 期集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01章 陛辭第59章 分歧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32章 位極人臣第95章 垂釣黃河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93章 汝州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32章 長命縷第62章 宰相氣度第35章 食物和酒上架感言第81章 試探第91章 災年第40章 炸山第42章 動盪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139章 朝爭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章 再臨鄭州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99章 傳承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53章 秦二第138章 憤怒第276章 想的太多
第20章 繡花枕頭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42章 劉小妹第70章 南下大道第39章 兄弟夜話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315章 亂戰第115章 奇觀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209章 階下囚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9章 名人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38章 出仕第195章 反攻第1章 回到從前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7章 學以致用第1章 再臨鄭州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02章 首告第22章 試學士院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66章 初戰第230章 約定第36章 釀酒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93章 王師北來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9章 掃雪第91章 災年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34章 期集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01章 陛辭第59章 分歧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32章 位極人臣第95章 垂釣黃河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93章 汝州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32章 長命縷第62章 宰相氣度第35章 食物和酒上架感言第81章 試探第91章 災年第40章 炸山第42章 動盪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139章 朝爭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章 再臨鄭州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99章 傳承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53章 秦二第138章 憤怒第276章 想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