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位極人臣

以前徐平總有一種誤會,自己能夠飛速升遷,是趙禎賞識自己。等把道理想通,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這天下就他最能幹,宰相他不來當誰當。

盲目相信爲神,信而生疑爲鬼,這本是文明體系中用來指學習的階梯,人進學解惑的過程的。文化中的學是解惑,而不是學知識,對自然的探索這個時代還沒有成體系,自然科學如何學習的體系並沒有建立起來。

理通爲儒,通的是什麼理?當然是道理。就是天地道德那一套的理,貫穿於整個的政治和文化中。對於自然的神和鬼敬而遠之,是因爲對自然的認識不夠,人可以認識,則人心中的神和鬼不應該存在。所以關於人的政治和社會中,所有的惑都可以解。

有惑不能解爲疑,有疑就生了人心中的神和鬼。讓人無疑爲信,信而用之爲任。爲什麼用這個人當這個官,那個人當那個官?是因爲信任。用人不疑,不是說讓你當了這個官就盲目相信,有疑就問出來,解心中之惑,這就是廷辨。

當這一套關於人的文明體系失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就不存在了。要麼就是當作神來對待,盲目相信。要麼就是當作鬼來對待,信而存疑。所謂疑心生暗鬼是也。

宋亡於蒙古,明再亡於滿州,然後被全世界的其他民族輪流欺負,後世對自己祖先的文化已經不信任了。祖先不能不認,認了心中有鬼,徐平前世,就是這樣活活把一部關於人的文明史,給解成了鬼世界。

徐平來到這個世界的靈魂,相當於小鬼進了人間,他用了十八年的時間,纔算把自己心中的鬼去掉。心中的鬼沒有去掉,相信槍炮能夠救宋朝,無非是自然崇拜,跟人有心中疑惑去拜個石頭大樹來鎮鬼沒有區別。相信洋人的制度能救大宋,無非是人文崇拜。

中國人不信這個教,也不信那個教,爲什麼?別的文明發展起來都有宗教,不然無以凝聚人心,就中國人特別?光拜祖宗盲目認同就可以了?這就是有惑不去解,心生暗鬼後用血緣當神,來鎮自己心中的鬼。凝聚人心,是因爲天地文明中有一套道理,去心中神鬼。

宋亡之後,天下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神廟,人們需要這些神來鎮自己心中的鬼。唯物主義了,不能再信神神鬼鬼了怎麼辦?去請洋人來,當心中的神,來鎮自己疑心生出來的暗鬼。這就是徐平前世,說起關於人的社會和政治,動不動就是哪個洋人說過一句什麼。

爲什麼要這樣?因爲祖先的那一套道理沒了,但中國人的文明基因,需要有一以貫之的道理存在。不請洋人來當神,那就捧出哪個大儒,哪個先賢,來當自己心中的神,來鎮自己心中的鬼。什麼是盲目?就是閉起自己的眼睛,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祖先全是一羣傻子,全是一羣壞蛋,他們哪裡有什麼道理,道理都是編出來騙人自己好做壞事的。

當然有道理,五千年文明,豈能夠沒有道理!宋朝道理最大,說的就是,政治中最重要的是把道理講通。你把道理講通了,當然是你來決定朝政該怎麼施行。司馬光明明對道理不通,強推三綱五常,就是視大漢天命爲神,來鎮他心中有疑的暗鬼。在學問上,司馬光遠遠不如王安石。歷史上最接近理通的那一個人,恰恰就是王安石。

徐平能夠去除自己心中的鬼,正是因爲他前世祭起來的一個神。說起漢族王朝爲什麼亡於外族,一口咬定的就是因爲重文輕武,完全不講道理通不通。但是徐平明明看見,禁軍的戰鬥力不行,與此無關。因爲在他的前世,他見過另一個屬於政權的羣體,也是如此一點一點失去人心,最後弄得天下動盪。那就是國營和集體企業。

在徐平非常小的時候,他父親在一個小鄉鎮集體企業裡工作,回來經常跟他說,等到自己轉成正式工了,就不用這麼辛苦了,徐平長大了就可以接他的班。幾年之後,天下的這種企業一個接一個地破產,父親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回家種地,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他前世的大下崗怎麼回事,這個年代的禁軍一年不如一年就是怎麼回事,其中的道理是通的。政治,就是政權中的人位子正了,自然天下大治。什麼這個約翰那個湯姆,什麼哈克什麼斯基,被中國人拿出來嚇人不是因爲他們有道理,而是請洋神鎮心鬼而已。

政權的主要部分,軍隊、行政、經濟,這幾個集體,只要得人心,自然就會一天比一天好。不聽民意,不順民心,關起門來自絕於人民,就自然會一天比一天衰敗下去。這就是中國傳統文明中政治的原理,就是這麼簡簡單單。

做得不好是因爲這個體制那個體制,都是有惑不解,疑心生暗鬼後請出來鎮心中之鬼的神。道理通則一切皆通,剩下的能力,就是怎麼修德,怎麼讓政權應民心的問題。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看見了道,把道貫之以理,就是天地文明中的政治。人生於世必有欲,有欲是正常的。喜歡錢,喜歡美女,喜歡過得舒服,都是道之德,沒有什麼慾望是不道德的。說有的想法不道德,是政治中失去了道理,強行改變人性。

政權是陽,人心是陰,陰陽相合爲合理,合理則德成。這就是政治中的一二三,凡事說服別人要說出個一二三來,不然信你纔有鬼,是這個文明中的政治留給後人的記憶。

不合理,要麼失文德要麼失武德。文德是得內部人心,武德是對外禦敵。

徐平通過找到禁軍戰鬥力不行的原因而明德,明德則一切道理皆通,現在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儒。在文化上,沒有人能壓倒他,這是他一道德的倚仗。

徐平前世一個偉人說過,當你們要把孔子請回來,就說明事業失敗了。可能就是他認識到了,共產主義理論於中國人可能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這個誤會幫助中國人民重新站了起來。這個理論可能並不能建立起一以貫之的政治道理,而中國人的文明基因裡,每一個人都是合理黨。政治沒有道理,政權會非常難。

城中準備省試的舉子中,有一個人叫王安石,徐平從來沒有問過他的情況。他需要自己成長起來,向徐平證明他通了道理。那個時候徐平就可以從政治中隱身了,專心去舒舒服服地過自己的小日子。把這一套政治原理整理出來,王安石比徐平合適。

廷辨之後,晏殊請辭。趙禎再三挽留,晏殊終究是不敢居徐平之上,去意堅決。

徐平以兵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岐國公,拜首相。

晏殊以兵部尚書、監修國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次相。

章得象以吏部侍郎、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三相。

三相之下,杜衍、陳執中、程琳三人爲參知政事,一起組成宰執執政集團。

呂夷簡知樞密院事,龐籍同知樞密院事,明鎬、夏竦、丁度三人簽署樞密院事。

依徐平建議,由參政程琳和簽署明鎬一起,着手對禁軍進行改革。政權凝聚人心,一定要牢記,天下之人皆爲己民,切不可在裡面找自己人,不然就劃出了外人。這是從唐朝用胡人爲兵,留下來的血淚教訓,外人怎麼可能得民心呢?如何讓他們感到是自己人?臨之以義,一切示之以公,這就是公義。

徐平前世,一邊講爲人民服務,一邊強調政權是無產階級當政的政權,就是在人民中找人民,自然也就劃出了外人。資本家和富人覺得自己是外人,等到賺夠了錢,就想着跑到另一國去,去找把他們當自己人的。

議會、君主立憲等等政治制度,是滅亡了羅馬的蠻人,從羅馬文明的垃圾堆裡翻出來的文明碎片,用以推開了近代化的大門。這是羅馬的文明記憶,並不是世間當然之理。他們用這些文明碎片進行了思想啓蒙,推開了近代化的大門,完成了工業化,打遍了全世界。

地球上不只存在一個羅馬,等到大潮退去,各個民族重新進行自己的思想啓蒙,政治還是要貫穿自己的道理。沒有道理的政治,難以獲得全民的認同。

徐平來到這個世界,用了十八年去了自己心中之鬼,用自己前世經驗,鞏固了那扇推開的近代化大門。至廷辨,大宋的思想啓蒙已經完成,工業化就水到渠成。

大漢在政治道理中,用昭昭天命,解萬民對政治的惑。以一種半宗教的辦法,完成了天下一心。這就是漢文化,文化就是以文教化。當天命不再被天下之人相信,韓愈和柳宗元尋求把這個一以貫之的政治道理,用人心來代替昭昭天命。只是在完成的過程中,有人還是不能從那個借來的昭昭天命中出來,在人心中尋天理。外敵入侵,思想啓蒙的過程被打斷,天理被後來的政權捏到了漢的昭昭天命中,成了思想解放的桎梏。

想通了政治的道理,脫下公服,徐平一身輕鬆。

他現在可以完全放下心理包袱,坐在門前的火爐邊,抱着書郎,給他講《論語》。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書郎嘟起小嘴巴:“阿爹,什麼是志於學?孔子十五纔讀書,你現在就教我念書!”

“孩子,古時之學爲大學,非今日之讀書念字這類小學。孔子之學,是學爲政,學做人,可不是學識字。孔子十五有志於此,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你阿爹當年也是差不多一樣的年紀,立志去考進士,通道理,做官治天下。十八年,阿爹做到了人臣之極,天下莫不心服。你說,學這個厲害不厲害?阿爹傳給你們金山銀山,也是守不住的。你吃的穿的用的比別人好,憑什麼?人家心裡不服了。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富不過三代的。等到人們不覺得你們可以靠着阿爹留給這個世界的功德,讓你們吃好的,穿好的,你們的富貴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不想讓後代受苦,就好好學這個道理,明白人心纔是一切根本。”

“阿爹,那什麼又是而立,什麼是無惑,什麼是知天命呢?”

“這個而立是什麼,阿爹也說不好,每個人立身於世,可能並不一樣吧。”

“至於無惑啊,就是你要知道,這世間的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聰明、漂亮、胖瘦和窮與富,這一切都是後來長出來的。爲什麼長得不一樣呢?因爲祖宗不一樣,會一代一代地傳給子孫。祖宗傳下來一些,自己努力不努力又有一些。比如你覺得胖不好,那便天天跑步蹦跳,自然就會瘦了啊。祖宗傳下來的要珍惜,但自己努力更重要,要懂道理。等到有一天,說不定不管生下來什麼樣子,都可以長成一個樣,你信不信?”

書郎使勁地搖着小腦袋,徐平只是笑,誰知道他前世那種整形能走到哪一步呢。

“不只是高矮胖瘦如此,就連聰明和愚笨,無私和貪婪,好和壞,這些人的品德,也都是祖先傳下來一些,自己後天努力一些。世間有好事與壞事,卻無好人與壞人。祖先傳給人的性情,都是好的,不好的是自己後來學壞了。看見別人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千萬不要說這是個壞人,要明白他是個好人,只是做了壞事而已。他爲什麼做壞事呢?可能是因爲窮,也可能是因爲懶,誰知道呢?你不能代替別人去想。好人壞人沒有天生,你對世間的好事壞全部能想通,就叫無惑了。這一步,說起來簡單,可世間的人,大多數一輩子也想不通。記住他們不是笨,只是人家不需要想通而已。要學着讀書做官,就要想通,就要無惑,就要在道理上比別人努力,不然憑什麼你來做官管別人?”

“知天命就是明德,明德就是看見了道,把你看見的道一理貫通,就是懂道理。把世間的道理想通了,堂堂皇皇立於世間,這纔算是君子啊。阿爹現在也只做到了知天命,孔子說的後邊那些,只隱隱約約知道是個什麼意思,卻做不到啊。”

徐平教着書郎,擡起頭來,看着遠方迷濛的天空。

在前世,他是一個底層的小公務員,拿着不多的工資,天天傻樂呵。到農民當中推廣農機,幫着他們修機器,執行國家的各種惠農政策。老百姓感激他,有時候會留他在家裡一起吃頓飯,一起喝瓶酒。他有酒就喝,有肉就吃,反正也當不了大官。

有人到領導那裡去告狀,說他在農村吃拿卡要,要處理他。老站長對着來的上級拍着桌子,漲紅了臉,瞪着眼睛說:“疑人不用!他做得好,老百姓喜歡,你們憑什麼說不好!”

領導走了,老站長對徐平愛恨交加地道:“你呀,你呀,你是癡!不珍惜前途!”

自己的同學中,好幾個學歷比自己低,混得卻比自己好得多。有時候來教他:“老徐你做公務員,你得懂政治啊。什麼是政治?老百姓是個屁啊,你得讓領導滿意,光讓管自己的領導滿意不行,還得讓能升你官的領導滿意。這小縣城裡,你的學歷算可以的了,爲什麼一直升不上去?一有人提你,就有人說你這個小毛病,那個小毛病,怎麼升?”

徐平滿不在乎地道:“對我有意見,可以來找我。覺得哪裡不好,讓我改,我改不了說什麼都行。就這人一句,那人一句,政治前途是這樣定的,這種政治前途我寧可不要!”

同學搖頭:“你呀,就是癡!不是同學,誰來跟你掏心窩子!”

徐平一定要講道理,他前世想不通道理,也講不清道理,就傻呵呵混日子。 щшш✿ttka n✿co

這一世終於想通了,那個對自己愛恨交加的老站長,彷彿站在了自己的面前。徐平已經無惑了,從老站長每一句誇自己的話裡,每一句罵自己的話裡,徐平都看見了慈祥。他很想跟那個老站長說一聲謝謝,他留住了自己的癡,守住了自己心的清明,沒有讓鬼進來。

書郎突然搖徐平的胳膊,仰着小腦袋道:“阿爹,你怎麼流眼淚了?進沙子嗎?我給你吹!我迎風流淚,媽媽都是這麼幫我吹的!”

徐平擦了擦眼淚,搖了搖頭:“人言我癡,誰解其味?孩子,阿爹沒事。”

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167章 情報第27章 辨司馬光第66章 金光洞第229章 圍寨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32章 春暖花開第24章 留客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95章 反攻第29章 邕諒路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87章 時差第47章 一年一考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4章 規劃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55章 藥銀第165章 試探第310章 死局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56章 城狐社鼠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8章 春忙第20章 早朝第69章 國子監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53章 秦二第52章 虛開中路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146章 印錢吧第60章 新的門路第87章 好事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8章 月夜第148章 轉折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53章 攻城(上)第46章 收割機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29章 新場務第80章 起風雷第61章 按戶配炭第87章 我們投降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58章 拆借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270章 震懾第35章 食物和酒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53章 攻城(上)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151章 新市場第65章 智雲法師第44章 細鹽第161章 開課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195章 反攻第63章 工場第164章 口袋陣第18章 農田輯要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42章 劉小妹第14章 治術(五)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19章夜戰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68章 大新聞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88章 百官圖
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167章 情報第27章 辨司馬光第66章 金光洞第229章 圍寨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32章 春暖花開第24章 留客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95章 反攻第29章 邕諒路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87章 時差第47章 一年一考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4章 規劃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55章 藥銀第165章 試探第310章 死局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56章 城狐社鼠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8章 春忙第20章 早朝第69章 國子監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53章 秦二第52章 虛開中路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146章 印錢吧第60章 新的門路第87章 好事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8章 月夜第148章 轉折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53章 攻城(上)第46章 收割機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29章 新場務第80章 起風雷第61章 按戶配炭第87章 我們投降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58章 拆借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270章 震懾第35章 食物和酒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53章 攻城(上)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151章 新市場第65章 智雲法師第44章 細鹽第161章 開課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195章 反攻第63章 工場第164章 口袋陣第18章 農田輯要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42章 劉小妹第14章 治術(五)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19章夜戰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68章 大新聞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88章 百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