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步步爲營

一時之間,徐平不可能向其他人解釋清楚這麼複雜的問題,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理解起來本就特別地麻煩。徐平只需要讓他們知道這根鏈條的邏輯,明白這樣的做法可行,獲得他們的支持就可以了。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總會在執行過程中搞清楚。

李覯拿着酒壺沉吟了一會,才道:“也就是說,現錢入戶等,要想不算進戶等裡,便就要把錢存入錢莊。那什麼公司從錢莊裡借貸,錢莊由此坐吃利息。都漕,是不是這樣?”

“不錯,正是如此。還有一點,錢不存入錢莊,直接入股公司也是可以的,一樣不計入戶等當中。只是公司的錢,就不是隨便可以動用的了。要保證這一點,官府必須要掌控住公司裡錢的去向,要有人去查公司的賬目。年後,我便從三司勾院借幾個人來,教本路各州各縣查賬的方子。就是公司的賬,也要按官府定好的規矩來做。”

要讓公司的資金不隨便向個人手裡流動,必須要有制度保證,讓官府能夠監督資金的流動。由此要求官府必須有強大的審計能力,能夠監控整個社會的資金運作。徐平花了一年工夫在三司推行記賬手段的改進和審計手段的變革,到了收穫果實的時候了。

幾個人都低頭沉思,想着徐平所說的這一系列動作的意義和後果,房裡一下子靜了下來,只有火花在通紅的炭上爆開的聲音。

徐平搖了搖頭,夾着羊肉在鍋裡涮着,平靜着自己的心神。

熱的烈酒入肚,酒勁立即散開,很容易讓人興奮。徐平現在就是這樣,腦子裡轉着各種各樣的想法,雖然有點蒙,但思維卻異常地活躍。這樣的狀態,思想可以蹦出很多火花來,但邏輯思維能力下降,也更加容易異想天開。

企業或者就叫公司,再加上銀行,是商品經濟鏈條中關鍵的兩步。由公司代替單個人成爲社會經濟的單元,從而讓人的因素減少,資本更加獨立,可以大大加快商品經濟的腳步。而且實事求是地說,以這個年代的標準,徐平推出的政策並不算激進,最少比歷史上幾十年後的王安石變法緩和得多了。

當時戶等最初改革,地方官府爲了增加中上等戶的數量,專門派出公吏每家每戶去數房樑,去數磚瓦,連一隻雞下多少蛋都要計算。最厲害的時候,甚至家裡的鍋碗瓢盤有幾雙筷子都要做爲資產算進戶等裡。後來由於鬧得太亂,由呂惠卿提出“手實法”,即一切贏利性的固定資產,比如出租的房屋,耕種的的土地,各種磨房和渡船等等,才作爲分戶等的依據。即使如此,也還是不能遏制地方官府的慾望,你算贏利他們便就挑生意最好的一天或者一段時間算,渡船給你算到上面用了幾根釘子,錙銖必較。

宋朝是中國最能對內折騰的朝代,法令經常變更,而且由於中央集權特別強大,會一下子就捅到社會的最底層。雖然執行會變得荒腔走板,但總能強行推行下去。

在三司的時候,中書有呂夷簡牽制,有王曾壓着想平穩不折騰,徐平沒有辦法推行這些政策。現在到了地方,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利用戶等重定條例的機會,把社會上沉澱的資金逼出來,加入到即將開始的商品經濟大潮中。

按照律法,儲存現錢本來就違法,只是難於執行,而且沒有太多的意義,地方官府也沒有動力去推行。徐平現在只是給地方官府一個認真執行的理由,把社會上的現錢清查清楚了,便就會增加中上等戶的數量,自己更加容易做事,這跟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

也不用怕這項政策推行下去會導致銅錢從京西路大規模地流出,私自攜帶大量銅錢一樣違法,算是走私。錢法最嚴厲的時候,就連開封城內帶銅錢出城門,超過數量一樣是犯法的,到了天聖年間才正式廢除這項禁令,但各州之間依然不許大量攜帶銅錢。也正是如此,不管什麼原因,出遠門必須把錢換成飛票或者金銀等輕貨,雖然會被收手續費,也只能如此。不僅僅是因爲銅錢難運,更因爲法律就是如此規定。

這個年代,銅錢並不是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是有地域限制的,不然西川數路的鐵錢制度早已經崩潰。這些限制,給了徐平推行政策的方便。

李參最先打破沉默:“如此一來,錢入戶等,那民戶私藏現錢便就不違禁了?此事要政事堂下敕令同意才行,我們一路可沒有如此權限。”

徐平笑道:“難得糊塗,有的時候不要把事情算得那麼清楚。我們只要不再受理因爲私藏現錢的案子即可,禁令還是留在那裡。真到了不得不廢的那一天,自然而然就會從法令裡廢掉,政事堂說不定會主動下敕令呢。”

這話一出口,其他人都一起笑了起來,知道徐平是在打馬虎眼,本路的改革先推行下去。跟法令違背的政策,只是從執行方面下手,而不直接去廢除法令。這樣一來,地方州縣便就有了靈活性,也不會因爲法令變更而引起大的動盪,最主要是避免來自朝廷的阻力。

官場上做事本來就是這樣,怎麼可能完全按照律法來?就是按律法,怎麼解釋,怎麼去執行,歷年的詔書和敕令還有衝突呢。官員如果能力和經驗不足,會被公吏左右。胥吏地位那麼低,怎麼做到的?便就是在按例行事的時候,專門揀他們希望的條例出來,看你不順眼了便就揀根本做不到的條例,官員對條例不熟根本沒有辦法。

先易後難,從實事做起,用事實去說話,是徐平的基本原則。最好能夠先不要動現有的法令,等動社會發展到那一步,水到渠成,自然會有人去推動。自己掌握大局,何必去做這種容易引反彈的事情呢?

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45章 追來了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77章 交涉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314章 偷營第25章 廷辨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49章 事發第30章 分道揚鑣第37章 三頭目第134章 亂局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49章 事發第100章 鑄錢第36章 組織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41章 中間派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86章 應對第15章 分工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章 回到從前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92章 餘波未了第23章 秋意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13章 教閱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40章 炸山第24章 賭鬥第97章 雪中論兵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6章 峰迴路轉第42章 方田均稅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87章 攻防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15章 閒事第72章 三個關節第58章 升任副使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章 太后崩殂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78章 彈劾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7章 學以致用第16章 煤球爐第111章 封堵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00章 虎威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29章 刻漏社第206章 望遠鏡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1章 德政第272章 換將第15章 軍改第7章 我做好人第3章 人之將去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4章 賜名第229章 圍寨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70章 山溝溝裡轉
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45章 追來了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77章 交涉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314章 偷營第25章 廷辨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49章 事發第30章 分道揚鑣第37章 三頭目第134章 亂局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49章 事發第100章 鑄錢第36章 組織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41章 中間派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86章 應對第15章 分工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章 回到從前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92章 餘波未了第23章 秋意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13章 教閱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40章 炸山第24章 賭鬥第97章 雪中論兵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6章 峰迴路轉第42章 方田均稅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87章 攻防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15章 閒事第72章 三個關節第58章 升任副使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章 太后崩殂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78章 彈劾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7章 學以致用第16章 煤球爐第111章 封堵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00章 虎威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29章 刻漏社第206章 望遠鏡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1章 德政第272章 換將第15章 軍改第7章 我做好人第3章 人之將去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4章 賜名第229章 圍寨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70章 山溝溝裡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