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步步爲營

一時之間,徐平不可能向其他人解釋清楚這麼複雜的問題,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理解起來本就特別地麻煩。徐平只需要讓他們知道這根鏈條的邏輯,明白這樣的做法可行,獲得他們的支持就可以了。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總會在執行過程中搞清楚。

李覯拿着酒壺沉吟了一會,才道:“也就是說,現錢入戶等,要想不算進戶等裡,便就要把錢存入錢莊。那什麼公司從錢莊裡借貸,錢莊由此坐吃利息。都漕,是不是這樣?”

“不錯,正是如此。還有一點,錢不存入錢莊,直接入股公司也是可以的,一樣不計入戶等當中。只是公司的錢,就不是隨便可以動用的了。要保證這一點,官府必須要掌控住公司裡錢的去向,要有人去查公司的賬目。年後,我便從三司勾院借幾個人來,教本路各州各縣查賬的方子。就是公司的賬,也要按官府定好的規矩來做。”

要讓公司的資金不隨便向個人手裡流動,必須要有制度保證,讓官府能夠監督資金的流動。由此要求官府必須有強大的審計能力,能夠監控整個社會的資金運作。徐平花了一年工夫在三司推行記賬手段的改進和審計手段的變革,到了收穫果實的時候了。

幾個人都低頭沉思,想着徐平所說的這一系列動作的意義和後果,房裡一下子靜了下來,只有火花在通紅的炭上爆開的聲音。

徐平搖了搖頭,夾着羊肉在鍋裡涮着,平靜着自己的心神。

熱的烈酒入肚,酒勁立即散開,很容易讓人興奮。徐平現在就是這樣,腦子裡轉着各種各樣的想法,雖然有點蒙,但思維卻異常地活躍。這樣的狀態,思想可以蹦出很多火花來,但邏輯思維能力下降,也更加容易異想天開。

企業或者就叫公司,再加上銀行,是商品經濟鏈條中關鍵的兩步。由公司代替單個人成爲社會經濟的單元,從而讓人的因素減少,資本更加獨立,可以大大加快商品經濟的腳步。而且實事求是地說,以這個年代的標準,徐平推出的政策並不算激進,最少比歷史上幾十年後的王安石變法緩和得多了。

當時戶等最初改革,地方官府爲了增加中上等戶的數量,專門派出公吏每家每戶去數房樑,去數磚瓦,連一隻雞下多少蛋都要計算。最厲害的時候,甚至家裡的鍋碗瓢盤有幾雙筷子都要做爲資產算進戶等裡。後來由於鬧得太亂,由呂惠卿提出“手實法”,即一切贏利性的固定資產,比如出租的房屋,耕種的的土地,各種磨房和渡船等等,才作爲分戶等的依據。即使如此,也還是不能遏制地方官府的慾望,你算贏利他們便就挑生意最好的一天或者一段時間算,渡船給你算到上面用了幾根釘子,錙銖必較。

宋朝是中國最能對內折騰的朝代,法令經常變更,而且由於中央集權特別強大,會一下子就捅到社會的最底層。雖然執行會變得荒腔走板,但總能強行推行下去。

在三司的時候,中書有呂夷簡牽制,有王曾壓着想平穩不折騰,徐平沒有辦法推行這些政策。現在到了地方,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利用戶等重定條例的機會,把社會上沉澱的資金逼出來,加入到即將開始的商品經濟大潮中。

按照律法,儲存現錢本來就違法,只是難於執行,而且沒有太多的意義,地方官府也沒有動力去推行。徐平現在只是給地方官府一個認真執行的理由,把社會上的現錢清查清楚了,便就會增加中上等戶的數量,自己更加容易做事,這跟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

也不用怕這項政策推行下去會導致銅錢從京西路大規模地流出,私自攜帶大量銅錢一樣違法,算是走私。錢法最嚴厲的時候,就連開封城內帶銅錢出城門,超過數量一樣是犯法的,到了天聖年間才正式廢除這項禁令,但各州之間依然不許大量攜帶銅錢。也正是如此,不管什麼原因,出遠門必須把錢換成飛票或者金銀等輕貨,雖然會被收手續費,也只能如此。不僅僅是因爲銅錢難運,更因爲法律就是如此規定。

這個年代,銅錢並不是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是有地域限制的,不然西川數路的鐵錢制度早已經崩潰。這些限制,給了徐平推行政策的方便。

李參最先打破沉默:“如此一來,錢入戶等,那民戶私藏現錢便就不違禁了?此事要政事堂下敕令同意才行,我們一路可沒有如此權限。”

徐平笑道:“難得糊塗,有的時候不要把事情算得那麼清楚。我們只要不再受理因爲私藏現錢的案子即可,禁令還是留在那裡。真到了不得不廢的那一天,自然而然就會從法令裡廢掉,政事堂說不定會主動下敕令呢。”

這話一出口,其他人都一起笑了起來,知道徐平是在打馬虎眼,本路的改革先推行下去。跟法令違背的政策,只是從執行方面下手,而不直接去廢除法令。這樣一來,地方州縣便就有了靈活性,也不會因爲法令變更而引起大的動盪,最主要是避免來自朝廷的阻力。

官場上做事本來就是這樣,怎麼可能完全按照律法來?就是按律法,怎麼解釋,怎麼去執行,歷年的詔書和敕令還有衝突呢。官員如果能力和經驗不足,會被公吏左右。胥吏地位那麼低,怎麼做到的?便就是在按例行事的時候,專門揀他們希望的條例出來,看你不順眼了便就揀根本做不到的條例,官員對條例不熟根本沒有辦法。

先易後難,從實事做起,用事實去說話,是徐平的基本原則。最好能夠先不要動現有的法令,等動社會發展到那一步,水到渠成,自然會有人去推動。自己掌握大局,何必去做這種容易引反彈的事情呢?

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52章 橫死第98章 東南茶法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87章 攻防第193章 拔牙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62章 算計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72章 夜襲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22章 忠州來人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55章 攻城(下)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88章 分岐第77章 交涉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06章 望遠鏡第125章 歸正人第1章 回到從前第181章 錢明逸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32章 小縣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93章 汝州第167章 情報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56章 國柄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52章 橫死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78章 提攜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58章 桃花運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98章 夜襲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1章 酒精燈第144章 僵局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253章 收網第284章 告罪使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52章 驚夢第70章 南下大道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62章 宰相氣度第41章 串香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50章 防秋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章 父老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60章 呂公綽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40章 先聲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3章 兩手都要硬
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52章 橫死第98章 東南茶法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87章 攻防第193章 拔牙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62章 算計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72章 夜襲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22章 忠州來人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55章 攻城(下)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88章 分岐第77章 交涉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06章 望遠鏡第125章 歸正人第1章 回到從前第181章 錢明逸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32章 小縣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93章 汝州第167章 情報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56章 國柄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52章 橫死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78章 提攜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58章 桃花運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98章 夜襲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1章 酒精燈第144章 僵局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253章 收網第284章 告罪使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52章 驚夢第70章 南下大道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62章 宰相氣度第41章 串香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50章 防秋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章 父老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60章 呂公綽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40章 先聲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3章 兩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