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月是故鄉明

月華如水,如銀的月光越過院牆灑在院子裡,把一切都罩一層奇幻的顏色,拉下斑斑雜雜的影子。

高大全洗過了身子,隨便披着一件小衫,坐在徐平身邊乖涼。

吃過了晚飯之後,段雲潔送了一壺涼茶過來,說是家傳秘方熬製的,解暑良藥。涼茶極苦,不過忍着喝下去之後果然心情爽快了許多,就連秀秀嚼過檳榔喝過涼茶也又活潑起來,病懨懨的神情一掃而光。

徐平的前世作中性打扮的女人不知有多少,現在他基本可以確定段雲潔是女兒身穿男裝,不過沒有說破。人家怎麼打扮是自己的自由,說不定有難言的苦衷,徐平何必操那個心。段雲潔雖美得不似世中人,他也只是欣賞,沒什麼特別的心思去套近乎。

家總是牽掛,心裡連着的那條線像是彈簧一樣,越是離得遠了揪扯得越厲害。林素娘懷孕已經有六個多月了,現在該大着肚子,不大走得動路了吧。想起家和林素娘,徐平便會覺得淡淡的幸福。

在不遠處,秀秀拿着一根樹枝好奇地在逗一匹果下馬,玩得不亦樂乎。果下馬產自瓊崖,就是後世的海南島,馬形小巧,比一隻大羊也大不了多少,不堪馱運,更不堪騎乘,都是富貴人家養來當寵物。這匹果下馬是一個小官帶來的,不巧身染重病,在這裡去世,馬便留在了驛館裡。秀秀看着好奇,便從林驛丞那裡要來逗着玩。

“快過年了,這裡卻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

徐平嘆了口氣,不由想象着現在東京城裡的熱鬧景象。

高大全沒有這些細膩心思,粗聲粗氣地道:“這裡都是化外蠻夷,哪裡知道四時節氣。我聽人說,有些蠻子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是誰,官人,你說他們是不是活得跟禽獸一般?”

徐平看看高大全,連連搖頭:“人就是人,怎麼能比於禽獸?他們只是地處偏遠,未蒙王化,不知禮儀而已。這不是他們的錯,人非生而知之,總得有人去教他們。朝廷在這裡設郡縣,就是教化四夷,讓他們知道禮義謙恥。”

高大全只覺得這個鬼地方悶得難受,什麼教化他根本就不關心,只盼着徐平快快結束任期好回到中原。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徐平也會覺得自己說的是廢話,這一路走來,他反而有點明白老祖宗爲何如此注重禮儀了。

自賓州下來,一過崑崙關,漢人定居點一下子減少,到處都是土人。他們幾乎還是處在原始社會,刀耕火種,看天吃飯。不讀書,不識字,也沒有儲蓄的意識,吃一頓是一頓,只求一個痛快,不考慮未來。漢人的鐵器首先用來耕地,他們的鐵器掛在腰上,專門用來打架,一言不合,立決生死。

這種生存狀態對個人是痛快了,對族羣卻是災難,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沒有任何變化。徐平也試着與土人交談,卻發現雙方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幾乎沒有溝通的可能。曉之以理,他們覺得你在講天書,翻個白眼。誘之以利,人家只追求個肚圓,高級一點,就是喝酒喝個痛快,其它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人死卵朝天,管那麼多幹什麼!

絕情無慾,油鹽不進,這種人你怎麼治理?最有效的辦法反而就是禮義教化,讓人與人之間產生差別,慢慢有了追求,才能改變這種狀態。這裡的土人現在都是在各個土官治下,千百年來他們已經習以爲常,認爲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人想去改變,官府也是無從下手。如果讀書認字的人多了,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才能打破這沉悶的局面。

果下馬性情溫馴,秀秀逗了一會,那小馬便低頭垂耳,任秀秀撫摸。秀秀一時玩心大起,喊高大全:“高大哥,你來扶着看看我能不能騎上去!這馬可聽我的話了,想來不怕我騎它!”

高大全站起身來,紮起衣襟,走到秀秀面前。

見是這麼一個壯漢,那匹小馬嚇了一跳,低鳴一聲,便向秀秀身後躲去。

秀秀撫摸着馬的脖子,低聲道:“不怕,不怕,高大哥是我的好朋友,不會打你的。你老實站着,讓我騎一騎好不好?我從小到大,都是看着別人騎馬,心裡好生羨慕。然而大馬我也不敢騎,一下甩下來就不好玩了,你長得這麼小巧,正好與我般配。”

小馬也不知聽懂了沒有,伸出舌頭舔了舔秀秀的小手,溫馴地靠過來。

秀秀大喜過望:“高大哥,你看它同意了!”

高大全微微一笑,接過秀秀的繮繩,雙手一用力,把秀秀架到了馬背上,用一雙大手牢牢扶住。

女孩子家身體輕巧,果下馬先是嚇了一跳,等覺得背上並不沉重,反而興奮起來,馱着秀秀在院子裡緩緩漫步。

便動物也有爭勝之心,這馬見那些高頭大馬馱着人飛來奔去,自己身子卻像個玩物一樣,難免覺得自卑。今天終於也能馱人了,不由生出一股豪氣,仰頭長嘶一聲。

這一聲卻沒有什麼氣勢,如同小孩子狂叫一般,讓人看了好笑。

秀秀在馬背上開心地大叫:“官人,你快看,我也會騎馬了!”

徐平微笑着搖了搖頭,看天上那一輪缺了一塊的月亮。嶺南的月亮看起來與中原並沒有什麼區別,可不知爲什麼,徐平總覺得沒有家鄉的明亮。

第二天一大早,林驛丞早早就來到徐平的小院門口,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裡。通判與知州並稱爲州長官,不比其他僚佐,是要下官出城迎接的。昨晚徐平沒有進城就是這個意思,偷偷摸摸進城,不得把那些小官嚇死。

洗漱完畢,穿上官袍,徐平帶着高大全和秀秀出了院門。秀秀寶貝一樣地牽着那匹果下馬,這馬反正沒人要,從此之後就她秀秀的了。

林驛丞見到徐平忙躬身行禮:“上官,城裡的儀仗已經到了,正在院子裡等候吩咐。”

徐平點點頭,一行人出了驛館。

宋時官員不像明清時候那麼排場,動輒幾擡大轎,官員出行不許乘轎,只能騎馬。只有元老重臣行動不便,有皇上特旨才能乘轎,地方官員沒這待遇。

依照制度,邕州作爲節度州,知州隨行兵士五十,通判隨行十五人。此時等在門口的是十五名廂軍,由一個小節級領着,從此之後就是徐平隨身的護從人員了。

見到徐平出來,領頭節級譚虎叉手行軍禮:“下官譚虎,一行十五人見過通判!候通判鈞旨!”

徐平看這十五人都還精壯,知州並沒有挑些老弱不堪的來糊弄自己,點點頭道:“好,隨我進城!”

這都是本州廂軍,屬於地方指揮的部隊,直接歸於知州屬下。宋朝雖說軍政事務屬樞密院管轄,也還是分中央軍和地方軍,除禁軍直屬中央,廳軍也有很大一部分不屬地方。由於廂軍本就源自晚唐五代時候的藩鎮軍隊,宋太祖藩鎮之權時順便把廂軍消弱得不堪戰鬥,也就邕州屬於沿邊,禁軍數量又少,廂軍看起來還有些樣子。

秀秀依然坐在高大全駕着的牛車上,看着周圍護送的一衆兵士,既覺得有些害怕,又覺得威風。那匹果下馬拴在牛車上跟在後面,低眉順眼,安安靜靜亦步亦趨地跟着。

走不多遠,到了城門外面,邕州城裡的僚佐屬官已經迎在那裡。

看到徐平走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快步走人羣,迎上來行禮:“邕州節度判官周天行與僚佐恭迎通判!”

徐平下了馬,繮強隨手交給後邊的譚虎,上前道:“判官免禮。”

判官是州郡屬官之長,僅次於知州和通判,京朝官出任稱爲籤判,選人任此職務則稱判官。徐平不到的日子,便是由他代理職務。

兩人見過,周天行便介紹其他屬官。首先是錄事參軍李永倫,其次節度推官蔡亮,按制度推官應是兩人,邕州人口稀少,只設置了一員,再就是觀察支使吳慶南。

判官、推官、支使稱爲兩使幕職官,源自唐時的節度使屬官,以判官爲長。兩使即節度使和觀察使,因爲唐時節度使一般兼觀察使,凡節度州都是稱作兩使,並不特別區分。還有一個職務是節度掌書記,在宋時職責與觀察支使重疊,有出身的人便任節度掌書記,無出身的則爲觀察支使。

宋時地方州既按戶口多寡分等級,沿襲下來的又有州格,都督、節度、防禦、團練等級別不等,兩者都會影響地方官員的待遇和俸祿。此時的桂州爲都督州,邕州卻爲節度州,還沒有升等。

周天行介紹完兩使幕職官,錄事參軍李永倫便介紹其他屬官,分別爲司理參軍杜宴,司戶參軍程其南。

他們稱爲諸曹官,源自唐時州長官的屬官,還有一個司法參軍,因爲邕州事務並不繁雜,省掉未置,以錄事參軍爲首。

幕職官和諸曹官職責多有重疊,但宋時都並行設置,也有互相監督的意思。他們並不在一起辦公,幕職官辦公場所爲籤廳,諸曹官則在州院。

這些屬官介紹完畢,又上來三個吏人,向徐平恭身行禮。

通判有自己的辦公場所通判廳,這三個人就是徐平的直接屬下,應在司、勾院和磨勘司的三個孔目。

徐平一一見過了,依然上馬,儀仗的兵士在前開道,一行人進了邕州城。

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69章 對峙第45章 孟州李迪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5章 對決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38章 必勝之勢第94章 萬事俱備第76章 稅改第78章 彈劾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5章 分工第41章 意外第6章 召對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46章 分別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78章 入甕第217章 銀行(上)第34章 期集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章 錢能通神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93章 汝州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72章 最後處置第24章 留客第33章 你是官了第56章 官督民辦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2章 治術(三)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33章 矛盾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91章 大勢第24章 嫉妒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79章 坐觀成敗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24章 留客第14章 茶法第207章 離別第6章 知州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60章 慶功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68章 冬日牡丹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31章 牛官司第72章 最後處置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28章 換相第318章 解甲第147章 破綻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47章 生意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55章 左右虞侯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54章 攻城(中)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61章 轉機第4章 炒花生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88章 紙醉金迷
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69章 對峙第45章 孟州李迪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5章 對決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38章 必勝之勢第94章 萬事俱備第76章 稅改第78章 彈劾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5章 分工第41章 意外第6章 召對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46章 分別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78章 入甕第217章 銀行(上)第34章 期集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章 錢能通神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93章 汝州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72章 最後處置第24章 留客第33章 你是官了第56章 官督民辦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2章 治術(三)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33章 矛盾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91章 大勢第24章 嫉妒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79章 坐觀成敗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58章 怪人知縣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24章 留客第14章 茶法第207章 離別第6章 知州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60章 慶功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68章 冬日牡丹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31章 牛官司第72章 最後處置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28章 換相第318章 解甲第147章 破綻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47章 生意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55章 左右虞侯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54章 攻城(中)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61章 轉機第4章 炒花生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88章 紙醉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