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汝州

汝州的三司鋪子正位於州城的中心,向西不遠就是州衙,東邊是樑縣縣衙,鋪子的南部則是大量賣瓷器的商鋪聚集的地方。汝瓷甲於天下,不但產量大,而且質量好,行銷四方。南至江漢,北至河東陝西,無數的商人從這裡販瓷器回去銷售。

由於境內山地居多,開墾的耕地很少,汝州人戶不多,經濟也不發達,與徐平前邊到的許、陳、穎、蔡四州差距較大。縱然如此,汝州的商稅依然高於鄭州和孟州,靠的就是這裡的瓷器產業。州內的大戶,多數與瓷器產業有關。

乘着傍晚的時候天氣涼爽下來,徐平換了便服,與知州趙諴和在這裡的方城知縣李覯一起,帶了譚虎等幾個衛士,出了州衙,到州城裡隨便看一看。

此時已是盛夏,雖然太陽已經西斜,不再毒辣,但地上依然蒸騰着熱浪。在路上走了沒有大多一會,就覺得腳下的石板發燙,熱風吹在臉上,汗不知不覺就流了下來。

不大的州城,幾乎沒一條大道上都有拉瓷器的車子,向着四方而去。

徐平對身邊的趙諴道:“不是到這裡看見,真難相信汝州竟然產這麼多瓷器。希平,以後有了三司鋪子,你可以讓州里的官窯跟他們合作,把瓷器賣到遠方去。”

“上次我見劉判官,已經講過,他也同意。不過三司的意思是銷往南方,現在從汝州到鄧州的路還是有些不方便,生意沒有做起來。”

徐平對李覯道:“南下的大道可是要抓緊了,最好是今年就修到鄧州,最少也要到南陽。”

“下官明白。現在難的是魯山關一帶道路,自三鴉口而下,數十里都是山間小路,要闢成能行大車的路着實不易。橋道廂軍答應,無論如何,要在冬天之前修通這段路。”

徐平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魯山關是中原南下的重要關隘,並不只是一座關,而是北起汝州魯山縣,南到鄧州南陽縣綿延八十里的山間小路。這裡自先秦時候起,就是楚國北進中原的要害之地,沿着河谷而行,道路狹窄而崎嶇。如果不走魯山關,連結中原和江漢地區的大道就要繞到許州去,要地是郾城,歷史上岳飛北伐的正是那一路線。

打通了魯山關,則中原與江漢地區聯繫的中心,北方就是洛陽,南方則是襄州,唐朝及之前的朝代基本就是這個格局。如果中原以開封爲中心,則道路就東移,由開封府到許州,經郾城,過信陽軍,到鄂州,也就是後世的武漢地區。自定都開封,魯山關的道路地位下降,而東線則繁盛起來,成就了許州和蔡州的繁華。

徐平想的是把洛陽建成這個年代工商業的中心,則汝州魯山關道路的重要性就提到了戰略高度,這條道路修好了,洛陽的格局也就活了。

宛洛之間,曾經是東漢統治的基石,南陽盆地和洛陽盆地一南一北,撐起了龐大的帝國。洛陽盆地在北,西接關中,東連中原,向北則有道路通河東路,也就是此時的人常說的居天下之中。南陽盆地與襄陽盆地是一體,不僅僅是自己的地理條件和人口,更重要的是位於漢水流域,與廣闊的長江中下游地區聯了起來。

修好魯山關的幾十裡山道,是戰略佈局,解決的不僅僅是交通的問題。

三司鋪子對面有一處茶棚,此時人還很少,徐平抹了抹額頭的汗珠,對趙諴道:“我們到茶棚裡坐一坐,看看這裡三司鋪子的生意如何。”

譚虎急忙跑上前去,到茶鋪棚裡挑了幾副乾淨的桌凳站住,讓主人挑乾淨的碗盛茶來。

坐下喝了一會茶,徐平看對面三司鋪子里人來來往往,不斷地賣大車出去,不由對身邊的趙諴道:“此時道路未通,大車不能南下,怎麼還有這麼多人買?”

趙諴笑道:“說來說去,還不是因爲本州產瓷器。平常商人運瓷器大多都用太平車,雖然裝貨也不少,但一輛車就要用幾個人,不說給的工錢,就是僱人也不好僱。用大車便就不同了,牲口只要調養得法,其實費不了多少草料。再加上今年許州的馬監賣出來的馬也多,又廢了馬牛入戶等,自然買車的人就多了起來。”

李覯也道:“還有一點,汝州到底是離着鄧州近,那裡從荊湖路販來的牛很多,這裡買牛比其他的地方便宜也方便。鋪子裡賣的車,既能當馬車,也能當牛車,用的人就多。”

“卻是忘了這一點,京西路的牛大多都是來自荊湖路,汝州這裡確實方便。”

南陽黃牛是中國本土牛種中的優良品種,此時已經有了雛形,正是得了這地利。鄧州是南陽郡,武勝軍節度,雖然南陽是治下的縣,但也可以用郡名南陽指代鄧州。郡名與州名不符是這個年代常見的事情,比如洛陽是河南府,但河南郡卻是應天府,屬歷史遺留。

看着對面的三司鋪子,來來往往的生意不是車就是瓷器,其他的生意雖然也有,但與這兩項一比便就不值提。

徐平嘆了口氣:“常說做事要因地制誼,看了這裡的三司鋪子,才知此言不虛。在其他州如裡會看到這副景象?我看這州城裡,一半的人家都是靠着瓷器生活。”

“都漕這話說得不錯,其實靠瓷器爲生的人可不止一半。汝州雖小,但這裡的瓷器市場卻是天下之最,大宋治下一半的州軍,都有汝州的瓷器賣。”

絲綢和瓷器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兩項商品,另一項自然就是茶葉了,此時的茶葉因爲是官方專營,絲綢和瓷器便就顯得更加重要。汝州有這麼一項拳頭產品,經濟前景非常光明。可惜的是雖然看着熱鬧,但由於交通不便,規模還是小了一些。

徐平靜靜思索,乘着改善京西路的交會,汝州這裡的瓷器生產其實可以再上一個臺階。

第48章 做假貨的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2章 夜談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5章 軍改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161章 開課第81章 試探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章 秀秀(上)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37章 何爲神?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章 夜談第49章 事發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52章 橫死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9章 遊園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3章 折支第16章 還錢第24章 大動作第65章 智雲法師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42章 酒名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270章 震懾第77章 訣別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9章 白沙鎮第119章 審問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76章 稅改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314章 偷營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20章 定計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6章 嶺南故人第59章 民間亂相第44章 打起來了第53章 查稅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200章 營田務第102章 幫一把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64章 歸來第298章 試用期第9章 詠梅第164章 歐陽修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0章 除害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59章 夜戰(下)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58章 拆借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56章 驚變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37章 何爲神?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314章 偷營第92章 收權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7章 實際演示第82章 水淹三軍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49章 舊部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32章 位極人臣
第48章 做假貨的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2章 夜談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5章 軍改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161章 開課第81章 試探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章 秀秀(上)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37章 何爲神?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章 夜談第49章 事發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52章 橫死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9章 遊園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3章 折支第16章 還錢第24章 大動作第65章 智雲法師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42章 酒名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270章 震懾第77章 訣別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9章 白沙鎮第119章 審問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76章 稅改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314章 偷營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20章 定計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6章 嶺南故人第59章 民間亂相第44章 打起來了第53章 查稅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200章 營田務第102章 幫一把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64章 歸來第298章 試用期第9章 詠梅第164章 歐陽修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0章 除害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59章 夜戰(下)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58章 拆借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56章 驚變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37章 何爲神?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314章 偷營第92章 收權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7章 實際演示第82章 水淹三軍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49章 舊部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32章 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