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聯袂而來

走到淨室門口,晏殊忍不住回頭看了看西天的太陽。自己真地很難辦啊!不解決三司無力兌付河南府飛票的問題,呂夷簡的決定就無法說是無理,他的決定站住了腳,就憑眼前這些人,何德何能把呂夷簡的意見推翻?吧怕王曾支持,那也是不行的。要是還有這麼強的力量能跟呂夷簡抗衡,王曾也不至於着急上火了。

如今朝廷裡,政事堂呂夷簡和宋綬是兩人,王曾和蔡齊是兩人,中間一個章得象雖然是王曾的同年,但貌似中立其實關鍵時刻總是幫呂夷簡。樞密院除了李諮中立,王德用不管事,基本就全是呂夷簡一邊的人,新進去的寇瑊重病在身,實際已經不理事了。至於其他的衙門,更是遍佈呂夷簡的心腹,王曾就是做了什麼決定,也推行不下去。

形勢比人強,《富國安民策》就是再好,也無法撼動呂夷簡在朝廷中的地位。

心中嘆了口氣,晏殊擡步要進淨室,眼角掃過卻突然看見寺門閃進一幅青角來。

使勁揉了揉眼睛,看清進了寺門的青羅傘,晏殊突然覺得眼角有些溼潤。這些日子對他真是一煎熬,從心裡他是希望把呂夷簡拉下臺來的,特別是自己看重的范仲淹被貶出朝堂,一羣前途遠大的年輕官員被打壓,覺得呂夷簡再坐在宰相的位子真是弊大於利。但各種現實的顧慮讓他對此事沒有一點信心,就靠着一本《富國安民策》,靠着京西路這一羣中層官員,就想扳倒宰,徐平太過異想天開。這麼容易倒臺,小看了呂夷簡十年經營。

最能夠給晏殊以信心的,只有此時在京西路任官的李迪和陳堯佐兩人了。李迪曾爲帝師,一起與寇準被丁謂陷害打擊,不管是在官場還是民間都有非常高的威望,趙禎心中也不是別人可比。陳堯佐出身名門,出入內外數十年,年雖老,而氣勢不減少年時。陳家的人脈,加上陳堯佐自己在地方政績卓著,能量也不可小視。

這樣兩個人,隨便說一句話都不是徐平做多少事能夠相比的。今天他們不到,讓晏殊的心裡非常壓抑,最後一點信心也失去了。鄧州集議談了些什麼他完全聽不進去,已經決定回去按照呂夷簡先前的意思回報,最少先表明自己不與呂夷簡作對的立場。

“終於是來了!”晏殊一把拉住身邊的徐平,眼淚差一點流了下來。

此時導從已經進了寺門,在場正簽名畫押的官員一陣忙亂。徐平轉過身,遠遠看到青羅傘下李迪和陳堯佐一起到了,急忙與晏殊一起上前迎接。

徐平早已經做好了兩人不到的準備,現在他們到了雖然有些吃驚,但心裡卻不像晏殊那樣激動。兩人能趕來支持自己,徐平自然是感激的,但很清楚並不能改變局勢。

越過忙亂的衆官員走上前,徐平和晏殊一起行禮,恭迎李迪和陳堯佐。

看着院裡忙亂的衆官員,李迪對徐平道:“你們今日集議,已經議定了嗎?”

徐平拱手:“回相公,已經議定了。書狀已經寫好,我命人拿來你看。”

“不必了。”李迪擺了擺手,“我和陳相公特意趕在這個時辰到來,就是不想打擾你們議事。孟州不行新政,我不好參與,剛好陳相公提起去年鄭州是盧革在主事,他自己對新政也不甚明瞭,便就與我一起,決定不參與此事了。一州之政,知州主之,一切以李參和盧革兩人所說爲準,我們在書狀上簽名畫押就是。”

徐平躬身行禮:“兩位相公大德,徐某難以爲報,且受一禮。”

李迪和陳堯佐坦然受了徐平一禮,其他官員在賈昌齡和趙賀的帶領下才過來,向遠道而來的兩位相公施禮問候。人來而不參與議事,李迪和陳堯佐這次就是爲了爲徐平站臺來的,表明京西路官員的團結,受徐平一禮理所應當。

提點刑獄雖然是一路主官之一,但排序較低,僅僅是比知州的序列高一點而已,在場的趙賀等知州的地位都高於賈昌齡,不能與徐平的龍圖身份比。

路不是行政區劃,嚴格意義上轉運使和提點刑獄是中央的派出機構,與後世實權的省大不同。與地方官員的地位高級,與帶的本官有關,在這一點上轉運使管錢糧,實權重於提點刑獄,相對來說是地方州縣官員上級的意味更重一些,提點刑獄就差得遠了。特別是京西路有安撫使司,提點刑獄不帶巡捕盜賊,地位又降一級。

行禮畢,太陽就已經趴到遠方的山上了,看看就要天黑。

徐平對李迪和陳堯佐道:“天色已晚,兩位相公到淨室用茶。今夜設宴款待到來的衆位官員,正好爲兩位相公接風洗塵。”

到了淨室,分賓主落座,賈昌齡繼續在外面忙碌,趙賀作陪。

寺中小沙彌上了茶,李迪問晏殊:“學士何時回京?”

“此間事了,便就回京覆命。此時出京已將近半年,再等不得了。”兩位前宰輔到來給了晏殊最關鍵的信心,心情也好了起來。

陳堯佐道:“京西路官員上下一心,去年行新政百姓也受惠不少,學士這幾個月想必已經都看到了。因爲河南府的飛票不能兌付,各州的錢糧都捉襟肘,對新政繼續推行極爲不便。營田務今年就不敢擴地招人,受損最大。就是我們鄭州,因爲正臨京師,販賣棉布的商賈不少,手裡也壓了不少飛票,我要修新河碼頭也拿不出錢來。”

晏殊點頭:“我明白,我明白,此次回京,一定上報朝廷,無論如何要把京西路的飛票都兌付了。如若不然,就怕這行之有效的新政半路夭折,豈不罪過?”

陳堯佐和李迪相視而笑,他們此次來,除了表示對徐平的支持,另一個目的就是給晏殊回去對抗呂夷簡的勇氣。果然,兩位相公一露面,晏殊的心態立即變了。

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4章 移民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213章 預算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33章 迷惑第13章 治術(四)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74章 砲戰第78章 要知恥第172章 夜戰第4章 馬政第3章 進城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26章 餘波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3章 盡頭牙第209章 送禮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40章 清香白酒第4章 馬政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37章 逼迫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5章 官身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64章 金光頂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32章 東華門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6章 慶祝第199章 外任第195章 大變第125章 搜尋第78章 要知恥第28章 唐大姐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2章 清路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25章 你不明白第214章 蠟丸第174章 砲戰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95章 反攻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62章 劉員外第23章 秋意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03章 換相(中)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00章 鑄錢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42章 劉小妹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0章 詔旨回京第67章 海外琉璃第56章 驚變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9章 進殿面對
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4章 移民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213章 預算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33章 迷惑第13章 治術(四)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74章 砲戰第78章 要知恥第172章 夜戰第4章 馬政第3章 進城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26章 餘波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3章 盡頭牙第209章 送禮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40章 清香白酒第4章 馬政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37章 逼迫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5章 官身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64章 金光頂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32章 東華門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6章 慶祝第199章 外任第195章 大變第125章 搜尋第78章 要知恥第28章 唐大姐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2章 清路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25章 你不明白第214章 蠟丸第174章 砲戰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95章 反攻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62章 劉員外第23章 秋意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03章 換相(中)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00章 鑄錢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42章 劉小妹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0章 詔旨回京第67章 海外琉璃第56章 驚變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9章 進殿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