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聯袂而來

走到淨室門口,晏殊忍不住回頭看了看西天的太陽。自己真地很難辦啊!不解決三司無力兌付河南府飛票的問題,呂夷簡的決定就無法說是無理,他的決定站住了腳,就憑眼前這些人,何德何能把呂夷簡的意見推翻?吧怕王曾支持,那也是不行的。要是還有這麼強的力量能跟呂夷簡抗衡,王曾也不至於着急上火了。

如今朝廷裡,政事堂呂夷簡和宋綬是兩人,王曾和蔡齊是兩人,中間一個章得象雖然是王曾的同年,但貌似中立其實關鍵時刻總是幫呂夷簡。樞密院除了李諮中立,王德用不管事,基本就全是呂夷簡一邊的人,新進去的寇瑊重病在身,實際已經不理事了。至於其他的衙門,更是遍佈呂夷簡的心腹,王曾就是做了什麼決定,也推行不下去。

形勢比人強,《富國安民策》就是再好,也無法撼動呂夷簡在朝廷中的地位。

心中嘆了口氣,晏殊擡步要進淨室,眼角掃過卻突然看見寺門閃進一幅青角來。

使勁揉了揉眼睛,看清進了寺門的青羅傘,晏殊突然覺得眼角有些溼潤。這些日子對他真是一煎熬,從心裡他是希望把呂夷簡拉下臺來的,特別是自己看重的范仲淹被貶出朝堂,一羣前途遠大的年輕官員被打壓,覺得呂夷簡再坐在宰相的位子真是弊大於利。但各種現實的顧慮讓他對此事沒有一點信心,就靠着一本《富國安民策》,靠着京西路這一羣中層官員,就想扳倒宰,徐平太過異想天開。這麼容易倒臺,小看了呂夷簡十年經營。

最能夠給晏殊以信心的,只有此時在京西路任官的李迪和陳堯佐兩人了。李迪曾爲帝師,一起與寇準被丁謂陷害打擊,不管是在官場還是民間都有非常高的威望,趙禎心中也不是別人可比。陳堯佐出身名門,出入內外數十年,年雖老,而氣勢不減少年時。陳家的人脈,加上陳堯佐自己在地方政績卓著,能量也不可小視。

這樣兩個人,隨便說一句話都不是徐平做多少事能夠相比的。今天他們不到,讓晏殊的心裡非常壓抑,最後一點信心也失去了。鄧州集議談了些什麼他完全聽不進去,已經決定回去按照呂夷簡先前的意思回報,最少先表明自己不與呂夷簡作對的立場。

“終於是來了!”晏殊一把拉住身邊的徐平,眼淚差一點流了下來。

此時導從已經進了寺門,在場正簽名畫押的官員一陣忙亂。徐平轉過身,遠遠看到青羅傘下李迪和陳堯佐一起到了,急忙與晏殊一起上前迎接。

徐平早已經做好了兩人不到的準備,現在他們到了雖然有些吃驚,但心裡卻不像晏殊那樣激動。兩人能趕來支持自己,徐平自然是感激的,但很清楚並不能改變局勢。

越過忙亂的衆官員走上前,徐平和晏殊一起行禮,恭迎李迪和陳堯佐。

看着院裡忙亂的衆官員,李迪對徐平道:“你們今日集議,已經議定了嗎?”

徐平拱手:“回相公,已經議定了。書狀已經寫好,我命人拿來你看。”

“不必了。”李迪擺了擺手,“我和陳相公特意趕在這個時辰到來,就是不想打擾你們議事。孟州不行新政,我不好參與,剛好陳相公提起去年鄭州是盧革在主事,他自己對新政也不甚明瞭,便就與我一起,決定不參與此事了。一州之政,知州主之,一切以李參和盧革兩人所說爲準,我們在書狀上簽名畫押就是。”

徐平躬身行禮:“兩位相公大德,徐某難以爲報,且受一禮。”

李迪和陳堯佐坦然受了徐平一禮,其他官員在賈昌齡和趙賀的帶領下才過來,向遠道而來的兩位相公施禮問候。人來而不參與議事,李迪和陳堯佐這次就是爲了爲徐平站臺來的,表明京西路官員的團結,受徐平一禮理所應當。

提點刑獄雖然是一路主官之一,但排序較低,僅僅是比知州的序列高一點而已,在場的趙賀等知州的地位都高於賈昌齡,不能與徐平的龍圖身份比。

路不是行政區劃,嚴格意義上轉運使和提點刑獄是中央的派出機構,與後世實權的省大不同。與地方官員的地位高級,與帶的本官有關,在這一點上轉運使管錢糧,實權重於提點刑獄,相對來說是地方州縣官員上級的意味更重一些,提點刑獄就差得遠了。特別是京西路有安撫使司,提點刑獄不帶巡捕盜賊,地位又降一級。

行禮畢,太陽就已經趴到遠方的山上了,看看就要天黑。

徐平對李迪和陳堯佐道:“天色已晚,兩位相公到淨室用茶。今夜設宴款待到來的衆位官員,正好爲兩位相公接風洗塵。”

到了淨室,分賓主落座,賈昌齡繼續在外面忙碌,趙賀作陪。

寺中小沙彌上了茶,李迪問晏殊:“學士何時回京?”

“此間事了,便就回京覆命。此時出京已將近半年,再等不得了。”兩位前宰輔到來給了晏殊最關鍵的信心,心情也好了起來。

陳堯佐道:“京西路官員上下一心,去年行新政百姓也受惠不少,學士這幾個月想必已經都看到了。因爲河南府的飛票不能兌付,各州的錢糧都捉襟肘,對新政繼續推行極爲不便。營田務今年就不敢擴地招人,受損最大。就是我們鄭州,因爲正臨京師,販賣棉布的商賈不少,手裡也壓了不少飛票,我要修新河碼頭也拿不出錢來。”

晏殊點頭:“我明白,我明白,此次回京,一定上報朝廷,無論如何要把京西路的飛票都兌付了。如若不然,就怕這行之有效的新政半路夭折,豈不罪過?”

陳堯佐和李迪相視而笑,他們此次來,除了表示對徐平的支持,另一個目的就是給晏殊回去對抗呂夷簡的勇氣。果然,兩位相公一露面,晏殊的心態立即變了。

第71章 意外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章 盡頭牙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60章 騷亂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章 洞房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34章 磨鍊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0章 西行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83章 炸城門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93章 多方牽連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37章 何爲神?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304章 話從前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81章 祭奠第310章 死局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36章 堵截第174章 春光第59章 民間亂相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9章 遊園第119章夜戰第6章 知州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2章 煙花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50章 牛羊滿欄第55章 利用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61章 意外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34章 亂局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34章 一城二虎第46章 收割機第23章 蔡襄之錯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5章 災民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61章 按戶配炭第25章 官身第59章 夜戰(下)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57章 千里西來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0章 匪訊(下)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41章 購置新宅第41章 意外第312章 郵寄司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63章 官聲第198章 演練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76章 增兵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2章 三司集議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章 夜談
第71章 意外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章 盡頭牙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60章 騷亂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章 洞房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34章 磨鍊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0章 西行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83章 炸城門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93章 多方牽連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37章 何爲神?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304章 話從前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81章 祭奠第310章 死局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36章 堵截第174章 春光第59章 民間亂相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9章 遊園第119章夜戰第6章 知州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2章 煙花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50章 牛羊滿欄第55章 利用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61章 意外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34章 亂局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34章 一城二虎第46章 收割機第23章 蔡襄之錯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5章 災民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61章 按戶配炭第25章 官身第59章 夜戰(下)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57章 千里西來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0章 匪訊(下)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41章 購置新宅第41章 意外第312章 郵寄司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63章 官聲第198章 演練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76章 增兵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2章 三司集議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章 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