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

bookmark

說到這裡,徐平對林照和岑希辰道:“不只是御史臺,以前的禁軍也是閻王殿。人人都有一套鬼心思,除了錢,不知道爲什麼而戰。爲什麼老有人講將要專權?就是要讓他們做閻王,來鎮小鬼。不把士卒當鬼看了,真真正正當作人,也就不需要閻王了。”

林照和岑希辰懵懵懂懂地點了點頭,對於心中的鬼鬼神神,並沒有深刻認識。

徐平又對張載道:“周失天下之德,殷商的那些巫啊鬼啊,就又都出來了。等到漢以天命立天下之德,以大鏡懸天,照散人心中的鬼。漢的天命不再,鬼又從心裡出來。是以我們每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心中便有無數小鬼。初爲學,都是在遍地鬼中,想成神。”

“啊——”張載吃了一驚,不由嚇一跳。他從徐平初到西北,便就參軍從政,跟徐平接觸得多。徐平爲人隨和,特別是最近一年來說話隨性,周圍的人慢慢也就習慣了。跟徐平在一起不用戰戰兢兢,想說什麼說什麼,不用裝模作樣,裝模作樣沒用。

徐平道:“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你說,這是不是要成神?不是鬼,想成神做什麼?神只能鎮鬼,對人又沒有用處。”

張載想了一會,點了點頭道:“此四句話雖然不知何人所說,但卻深得我心!相公一說,仔細想來,這種心思確實有成神的意思。”

“就是啊,既得你心,說明你也有這個想法。有這個想法,就是因爲心中有鬼。自己心中有鬼,則可知人人心中有鬼,於是欲成神而鎮天下人心中之鬼。子厚,我們求學,就是殺心鬼,求真人。當然,心鬼不除,都是欲要成神。我告訴你,君子求學,殺心鬼後當向人的那一邊走,萬莫要朝着成神的那一步走。不然到最後,就是巫,裝神弄鬼,於自己有害,於天下有害。怎麼向人去?就是一邊學,一邊時時與百姓一起,聽民聲,知民意。”

劉敞道:“相公讓我們這些新進士,刪修小曲、雜劇,莫不是欲我們求真人?”

徐平點頭,拍了拍劉敞的肩膀:“不錯,這樣想就對了。本屆進士,你們這些人於學問最有前途,所以才挑出來做這件事,做學問不要走到邪路上去。世人求學,學到了些知識便就以爲自己比別人強了,看不如自己的就瞧不起。朝廷若是再隆之以禮遇,就更加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要跟周邊愚民分開。什麼東西跟百姓一樣,便就覺得受了屈辱。就是拿自己當神了麼,別人只有被自己教導的份。要別人膜拜,一有不敬,便勃然大怒,說是不尊重文人,這世間還有救嗎?這就是求學走上了邪路。朝廷再遂他們心意,那就心鬼顯露於外,裝神弄鬼,把人世間變成了鬼世界。做官的,不再想治天下了,一心做閻王,鎮世間小鬼。你們說,學問做到這一步,天下還有救嗎?”

張載和劉敞面面相覷,小聲問道:“相公,那要怎樣才除盡心鬼,而成真人呢?”

“明德嗎,當你胸懷天下,看見了德在民心,自然就不會再覺得高高在上了。那個時候纔會知道這人世間,心中的神神鬼鬼,實際上只是個道理。你不知道理,這些就成了心中的神鬼。對神盲從,對鬼害怕,放眼望去,世間只有幾個神,滿目是小鬼。”

徐平說得起興。這兩個年輕人前途無量,這番話說給別人聽,會把人嚇壞,讓人覺得徐平思想出了問題,徐平相信他們最後能夠想通。

“我們做學問,來當官,就是要尋讓天下人都認可的道理。道理一以貫之,天下之民心中的神神鬼鬼,自然就會散去。家國天下,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少人以爲這是求學之階梯,一階一階拾階而上,最終天下平,自己的學問就到了。不對,若是如此,沒個家的孤兒還不能求學了。若是如此,官做得越大,學問越大,官最大的就是天下第一學問人。哪個官大沒什麼學問,便就說是朝廷有鬼。這就是階級,是小鬼一步一步去當閻王,是個鬼世界,哪裡來的天下?家國天下,一樣是執其兩端而得其中,核心在國。國治則家齊,則天下平。國治教化於內,顯於家則爲禮;教化於外,顯於天下則爲德。天下的人心齊還是不齊,天下之外的人看得最清楚。爲學者,在野則能讓自家齊,爲隱。在朝能讓國治,爲仕。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就是這麼一個意思。天下無道則無理,不按照道理做事,可不就只能隱了嗎。所以說啊,不要在朝政中搞階級,更不要在學問中搞階級,纔是正途。天下人俱都是一個樣,有人過得好,有人過得差,沒什麼了起,並不說明有貴賤之分。過得差的人不必覺得羞恥,過得好的人也不能高高在上,大家各自過日子,都向着過得更好去就是了。”

張載道:“敢問相公,何爲天下之道?何爲天下之理?”

“天下之道,就是這天下是誰人之天下。天下之理,就是如何守住這天下。是故君子用於邦國,必問,此邦此國,是何人之邦,是何人之國。若爲邦人之邦,國人之國,則以天下之道盡心竭力而治之。邦主之邦,國主之國,則以客卿而治之。客卿乃受人錢財,爲人所用,替人守邦國。錢財不足,則隱,國主不用,則隱,爲客而已。此之謂,君子於別人之天下,只是一過客。你們讀先秦典籍,便就會讀到許多客卿所言。官員,是這天下的一分子,以理治國。客卿只是一過客,以術治國。喧賓奪主,田氏代齊。先秦之時各邦國有主有客,共治邦國,這可是不一樣的。後人爲學,一定要知道他們是主是客,不然對於他們治國的辦法,就會迷惑不清。”

什麼是道?非常簡單,這政權是誰的。理同樣簡單,怎麼保住政權不倒。道崩德散就是政權不再在主人手裡,其德自然就散了。漢借周德,因爲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並不是天下的唯一主人,漢朝同樣也是如此。漢初的皇帝家裡同樣要種地織布,不會理所當然地視天下民財都是自己的,想取就取。違背了這道,理就立不住,人心要散。一直到宋朝,皇帝的內庫都是按照制度,從天下之財裡分一部分出來,天下並不是他趙家的。制度不一定能守住,但不表示制度不存在,這就是天下的道理。

蒙古人來了,這天下不再是天下人的天下,道崩則德不存,理當然也就不在了。後來的朝代不循舊道,舊理自然就不在,拿着古人的典籍,讀得再好也不能治天下。這就是文明當中的道理,連道理都沒有的政權,凝聚不起人心。裝神弄鬼,對百姓連蒙帶嚇,是沒有用處的。明白了政權的道,再去找自己的理,把天下事一理貫之,人心才能齊。這就是爲什麼道理最大,其他一切都要服從道理,要按照道理做事。

第220章 星空(下)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9章 事發第72章 魚水第16章 越次入對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78章 入甕第43章 重逢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67章 決心已定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8章 草市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319章 使節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43章 賜姓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17章 乾脆搞大第39章 黃師宓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7章 乾脆搞大第93章 汝州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57章 千里西來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252章 驚夢第129章 新場務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10章 新的生意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37章 夜對第6章 召對第30章 斥責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4章 留客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84章 三衙改制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95章 衝突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14章 盛宴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33章 你是官了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81章 祭奠第34章 期集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67章 獵犬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66章 以民爲師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28章 月夜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82章 水淹三軍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58章 拆借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53章 秦二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71章 大戰將起
第220章 星空(下)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9章 事發第72章 魚水第16章 越次入對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78章 入甕第43章 重逢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67章 決心已定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8章 草市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319章 使節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43章 賜姓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17章 乾脆搞大第39章 黃師宓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7章 乾脆搞大第93章 汝州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57章 千里西來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252章 驚夢第129章 新場務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10章 新的生意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37章 夜對第6章 召對第30章 斥責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4章 留客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84章 三衙改制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95章 衝突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14章 盛宴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33章 你是官了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81章 祭奠第34章 期集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67章 獵犬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66章 以民爲師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28章 月夜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82章 水淹三軍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58章 拆借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53章 秦二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71章 大戰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