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74章 我有一計

bookmark

劉六符回朝之後,耶律宗真立即帶着王庭西遷,並加緊派人探聽宋與黨項的戰事。

隨着得到的消息慢慢增多,衆大臣日夜議論,形勢漸漸明朗起來。本來把大宋的威脅當一個笑話的耶律宗真,再不敢掉以輕心,越向西走他越是明瞭事態的嚴重。

契丹在與大宋的對峙中佔據絕對優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處在戰略攻勢的地位。在邊境地區,契丹只以十幾萬的常備軍,便就牽制了大宋五十萬的禁軍主力。整個邊境地區契丹都是進攻方,十幾萬常備軍,不管從哪個方向進攻,宋軍應對起來都很艱難。

不是禁軍五十萬打不過契丹的十幾萬,而是因爲宋軍要分爲河東、河北兩個戰略方向佈防。這兩個戰略方向,不管哪個被契丹突破,都會迅速威脅開封。漫長的邊境線,機動能力的巨大劣勢,使宋軍必須以數倍兵力來對衝契丹的軍事壓力。

如果宋軍進攻,即使不顧一切五十萬大軍合兵一路,不說後勤無法保障,進攻也會被機動能力強的契丹軍隊遲滯。而一旦進攻不利,契丹可以迅速動員出數十萬大軍,五十萬禁軍的數量優勢也會很快喪失。這是戰略上的劣勢,很難改變。

而當大宋滅掉了党項,在陰山下開闢出第二戰線,就完全不同了。

東線和西線相距數千裡,契丹的機動能力再強,也無法做到來去如風。這個時候大宋就具有了內線優勢,可以關洛爲中心,協調兩線作戰,人員和物資的調配都比契丹容易得多。西線陰山一帶只需出動少量軍隊,契丹就要以大軍應戰,東線就不再是十幾萬軍隊就能夠守得住了。這個局面,就變成了雙方國力的比拼。

契丹憑什麼跟大宋拼國力?喪失了戰略優勢,人力物力契丹都處於絕對劣勢。

耶律宗真要去陰山跟徐平打一仗,試一試雙方現在的軍事力量對比。這一方略定下來後,後續的一系列問題都浮出水面,讓耶律宗真竟然打起了退堂鼓。

最重要的問題是,耶律宗真要帶大軍去陰山,與大宋河東、河北路對峙的軍隊不但不能抽調,還要加緊補充。不然其國內進行一次動員,隨着去了陰山,幽州和雲州的契丹軍隊喪失了後備力量,十幾萬就真地是十幾萬了。這個時候五十萬大宋禁軍就戰據了數量上的優勢,不會再老實在南邊看着,很可能會數路齊出突擊幽州方向。

這跟耶律宗真打党項不同,党項本來就在跟大宋開戰,能夠動用的軍隊有限,耶律宗真只以自己王庭的直屬軍隊,加上西線的一部分部落軍就足夠。幽州方向不需增兵,後續的動員能力還在,跟党項打了幾年的宋軍也無力北攻。最關鍵的是,不管對党項作戰是勝是負,党項都無力威脅雲州,不需要在那裡佈防大軍。而去面對剛打了勝仗的徐平隴右二十萬大軍,耶律宗真的王庭直屬軍隊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有二十萬以上的戰兵,再加上各種輸運糧草的附屬軍隊,已經接近契丹的國力上限。而戰後,還要重兵佈防。

要去陰山,耶律宗真需要向各個方向增兵。確保河北方向的宋軍不會乘虛而入,確保河東路的宋軍不會配合陰山宋軍合攻雲州,常備軍要翻上幾番。

到了這個時候,契丹的君臣就已經明白,他們開始以爲只是小打雙方試探一下的陰山之戰,實際需要契丹傾全國之力。

宋滅党項,駐大軍於陰山之下,把與契丹的戰線東西扯開數千裡,由此內線優勢從契丹手中到了大宋手中,雙方攻守之勢已經轉化。燕雲十六州脣齒相依,雲州是幽州的西部屏障,沒了雲州,幽州也守不住。而失掉了幽雲十六州,契丹就被逼出了傳統漢地,重新回到了遊牧政權的地位。對於契丹來說,雲州是萬萬不能丟的。

陰山一戰不管誰勝誰負,只要大宋後續能夠在陰山下維持住一二十萬大軍,契丹就要在雲州周圍重兵佈防。大宋在河北路什麼處境,契丹在他的西南面招討司就是什麼處境。

隨着快馬送來的党項戰情,耶律宗真完全收起了輕視之心。往常點集兵馬,必在秋後開始,不然很多部落找都找不到,這一次契丹卻在尚未入夏的時候便就開始佈置了。

契丹並不是一個以契丹人爲主的國家,境內契丹人只佔不到兩成,人口最多的其實是漢人,其次是渤海人。和平時期這樣的結構沒有問題,比拼國力的時候,就要小心應對了。

耶律宗真一改日日漁獵的習慣,一紮下大帳,便就把衆臣招了過來。

衆人落座,耶律宗真道:“從党項快馬發來的消息,天都山一戰後元昊一蹶不振,龜縮在韋州再無作爲。宋軍席捲党項已是定局,党項各地再無戰心。如此一來,宋軍到陰山搞不好會比我們還從容。到時兩軍相遇,他們是以逸待勞之勢,着實可慮!”

蕭孝穆道:“大軍雲集西南面招討司,幽州空虛,還須防宋軍趁勢北上。幽州一帶兵馬須點集起來,讓宋軍起不了北來的心思。”

耶律宗真點了點頭:“不錯,大軍西出陰山,一動牽引全局。不只是幽州兵馬,雲州一帶同樣也需點集。唉,此次交鋒,要傾全國之兵了——”

他有一句話還沒有說,以前點集兵馬南下,是到大宋的富庶之地,有財物可搶,大家有積極性。這次到陰山周圍窮山惡水的地方,只有牛羊,你搶什麼?招集部落兵,大家必然推諉,能夠點起多少人來還不好說。王庭直屬兵馬,就是十個斡魯朵,多是皇室,被一鍋端掉了契丹也就完了,不能真去拼命。此次的局勢,他覺得一天惡劣過一天。

劉六符道:“還有一事,與宋交兵,總要師出有名,不能一言不合就開打。兩國自澶州立盟,和好數十年,撕毀和約開戰,總要有一個說法,不然難安人心。”

耶律宗靠在位子上,以手支頤,沉吟不語。本來想的是跟宋軍打一仗,是很輕鬆的事情,派個使節到開封,直說辱慢盟國,以兵相加,打勝了還能再要點好處。現在已經攻守易勢,再敢這樣做,宋朝必然說想打就來打,趁機撕毀盟約,把歲幣也停了。

宋朝君臣不是看準了這樣的形勢,怎麼會讓富弼說那樣的話。現在國力大漲,錢糧充足,在西北方向維持住二三十萬的大軍沒有困難,哪裡還會甘心現在的局面。對外不興不義之兵,契丹想靠實力調停大宋和党項戰事,剛好把藉口送了過去。

現在契丹騎虎難下。認孫子不打,宋朝緊接着就會派使臣前來責問,契丹背盟幫着党項說話,一年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喂狗了?就此取消好了。要打,就面臨着東西戰線相距數千裡,同時保持兩個數十萬人的常備兵團,契丹國力無法支撐。

雙方的盟約是建立在實力對比上的,現在實力對比變了,就必然改變條件。

馬保忠上前,沉聲道:“陛下,臣有一計,可解當前困局!”

耶律宗真猛地直起身來:“宰相有何妙策,快快請講!”

“當今難題,無非一是無法跟宋國交待,二是被宋軍佔住陰山,於本國不利。如今党項分崩離析,元昊再無作爲,境內人心惶惶,再無戰心。党項的地盤,宋可取,本國爲何不可取?想德明在時,是向本國和宋同時稱臣,元昊還是本國之婿。有這名分,可命西南面招討司立即出兵党項,奪取党項黑山監軍司之地。黑山以南,便是大漠,宋軍即使佔住了党項之地,也無力威脅雲州。他們若是來攻,便是宋國背盟!”

耶律宗真拊掌:“宰相此言大善!党項的地,宋軍可以取,本國取之又有何礙?此時党項已無戰心,只要少量兵馬,便可攻下黑山來——他們的守將舉城而降也說不定!”

蕭貫沉吟道:“往常沒有想到會在党項那裡起戰事,西南面招討司的兵馬少了些。元昊又要防本國,黑山的兵馬不少,若是強攻只怕有些艱難。”

耶律重元揚手:“今時不同往日!有元昊在,那些党項人還能跟我們戰一戰,現在元昊成了死狗,誰還會給他賣命!只要派個使節去,曉諭黑山守將,他們還不開城而降!”

耶律宗真想了想,重重拍了一下手:“惟有此計,可解現今困局!立即快馬去豐州知會蕭普達,讓他盡起屬下兵馬,取党項之黑山監軍司!如果宋軍來攻,讓他守住,我這裡帶大軍會去支援!只要守住了黑山,宋軍滅了党項,又能奈我何!”

佔了黑山,雖然不能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但南面的大沙漠可當十萬兵,契丹的壓力就沒有那麼大了。後續的國力比拼,就不會那麼緊張。

第205章 蛻變第233章 學習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29章 圍寨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0章 野味第132章 柳八娘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07章 離別第88章 棄杖不殺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77章 決戰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93章 拔牙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42章 強買第213章 預算第134章 亂局第6章 手段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21章 黃白朮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44章 細鹽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2章 知己知彼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67章 猜測第45章 白砂糖第54章 心有不足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88章 開戰第34章 同年歡宴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3章 秋意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章 錢能通神第56章 官督民辦第15章 閒事第99章 搞事情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4章 規劃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75章 僵局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24章 嫉妒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0章 端午(中)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43章 熊二焦五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7章 我做好人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93章 敕勒川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1章 舊人第2章 秀秀(上)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68章 軍民魚水第292章 陰山之下
第205章 蛻變第233章 學習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29章 圍寨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0章 野味第132章 柳八娘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07章 離別第88章 棄杖不殺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77章 決戰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93章 拔牙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42章 強買第213章 預算第134章 亂局第6章 手段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21章 黃白朮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44章 細鹽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2章 知己知彼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67章 猜測第45章 白砂糖第54章 心有不足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88章 開戰第34章 同年歡宴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3章 秋意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1章 錢能通神第56章 官督民辦第15章 閒事第99章 搞事情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4章 規劃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75章 僵局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24章 嫉妒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0章 端午(中)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43章 熊二焦五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7章 我做好人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93章 敕勒川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1章 舊人第2章 秀秀(上)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68章 軍民魚水第292章 陰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