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

呂夷簡摘下老花眼鏡,揉了揉額頭,對一邊的章得象道:“涇原路和隴右一起來文,說是派了五百兵馬運送任福和一衆陣亡將士靈柩回京,讓我們給宣命。”

章得象道:“此事不好吧,先例不可擅開。此次若是樞府同意了,只怕日後爲成例,再有戰事前線主將紛紛如此做,後患無窮。”

呂夷簡苦笑:“我何嘗不知道?可他們的奏章裡一句不提葛懷敏,卻對任福如此大費周章,意思已經是擺明了的。我們若是駁回,必惹前線將士怨恨。此事駁不得啊,無非是宣命上加一句,以後不得援引此例罷了。”

戰前呂夷簡札付兩路,讓涇原和環慶兩路兵馬去支援天都山戰事,任福一路立功,而葛懷敏一路則惹出了天大的麻煩。呂夷簡做得當然不錯,但造成如此後果,事後必須要理清楚。此戰到底哪裡錯了,哪裡對了,各人功過,糊塗起來呂夷簡也受牽連。前線帥臣已經表明了態度,要重賞任福,追究葛懷敏的責任,呂夷簡自然要慎重。

沒有在奏章裡直接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是徐平一貫的習慣,尊重主持戰後清算的龐籍。他那裡沒有結論,徐平就只在自己職權內行事,對參戰的隴右將士論功行賞。

宋綬最近身體不好,請了長假,很多日子都不到樞府坐班了。樞密院現在只有三個人作主,日常就是呂夷簡和章得象主事,王貽永備位,偶爾處理點無關緊要的事務。

不過作爲武將,提到了任福,王貽永道:“任馬帥力戰而亡,致所用鐵鐗都彎曲,真猛將!身後給以殊榮,即使破例,也不爲過,可以允了他們兩路。”

呂夷簡點頭:“當然是只能允了,還能怎樣?不然前線兩位帥臣必然心中不滿。只是此事重大,不好用札子,擬了熟狀,各位畫押,我去宮中奏事。”

當下招了書手來,迅速草擬了一份熟狀,呂夷簡親自帶着,到宮裡面見趙禎。

天都山一場大勝,西北的局勢已經明朗,元昊的叛亂已經敗了,現在只剩下怎麼敗的問題。前線指揮的將帥大臣,徐平不用說,韓琦等人未來前途也不可限量。呂夷簡剛剛六十出頭,年紀並不算大,只是最近他的身體不好。他這一生宦海縱橫,用的心思太多,透支了身體,自己也覺得只怕不能長壽。要爲將來打算了,最少不能得罪徐平和韓琦兩人。

這幾天趙禎很興奮,一戰而滅党項數萬大軍,還全部是精銳,自己取得了太祖之後最大的武功。從最初元昊叛宋的憤怒,到三川口一敗時的惶恐,現在終於苦盡甘來,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樣一場大勝,讓趙禎覺得自己這個皇帝當得很有意思,突然間就高大了許多。對周邊的國家,憑添了無數信心,從此也有底氣了。

呂夷簡到崇政殿的時候,李迪正在奏事。呂夷簡沒有說明要獨奏,趙禎便讓他進來與李迪一起,他現在滿心的喜悅要跟衆臣分享。

趙禎見大臣依然不燒炭,但崇政殿裡建了火道,裡面溫暖如春,大臣奏事終於不再像從前那樣受罪了。行禮如儀,呂夷簡把事情說了,交了熟狀上去。

趙禎正在興頭上,涉及西北將士的封賞,幾乎全部答應。接過熟狀,就當着呂夷簡的面畫了可,讓小黃門拿了去用印,讓呂夷簡直接帶回。

給呂夷簡賜了座,趙禎道:“適才與宰相正議論西北將帥,太尉來,正好同議。”

見呂夷簡自向自己,李迪道:“天都山一場大勝,朝中言論紛起,後邊是戰是和,衆臣意見不一。接下來必有大事,我們還是先商量妥了好。”

呂夷簡連連搖頭:“這個時候,本朝勝兵十數萬,錢糧充盈,昊賊又精銳盡喪,豈有言和的道理?非殺到興慶府,擒昊賊小丑問罪,盡復銀、夏、興、靈數州,不可停下!”

李迪道:“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朝中衆臣言論各異,總不是好事。要滅党項,當朝廷上下一心,定下方略,纔好行事。主和的官員,無非是想循前朝故事,只要元昊去帝號上表稱臣,便依然羈縻。主戰的官員,則是要盡滅党項,郡縣其地。重要的不是戰還是和,而是戰後如何處置党項之地。是羈縻呢?還是廣置州縣?”

趙禎道:“便是如此。適才我與宰相商議,便是定不下來方略。若要羈縻,則難防日後不再出一個元昊,到時刀兵又起,生靈塗炭。而若是郡縣其地,則番胡民情與我們中原漢人不同,只怕多生事端。而且那裡地瘠民貧,設州縣後必然要有官員,徒費錢糧。”

從太宗時趙繼遷叛宋最後議和,到現在過去數十年了,很多官員意識裡已經把那一帶視爲化外,認爲直接統治是累贅,這種觀念是有人主張議和的基礎。大宋的官員很會算經濟賬,有時候走火入魔,認爲佔了党項的地方是賠本買賣,不值得去做。在這個年代很多人的心裡,大宋疆土之外的地方,除了幽燕一帶是漢人故土,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都要收回來,是一種政治正確外,對其他的地方興趣不大。有唐朝的例子,普遍認爲統治少數民族地區不划算,說不定還會惹禍上身,只要他們稱臣便就萬事大吉。

李迪說的戰與和,不是對元昊的態度,他已經得罪死了大宋的君臣,萬死不足以贖其罪。而是以後的方略,對党項的地是個什麼策略,對那裡的人是個什麼策略,只有這些定下來了,才能確定打贏之後如何收手。

如果確定以後那一帶還是羈縻爲主,戰事現在就可以大致結束了。只要讓党項的大臣把元昊殺了,送人頭到開封來,則封殺元昊的人爲節度使,一切如舊即可。現在的元昊已經衆叛親離,威望掃地,宋朝做出這個承諾,不愁党項沒人去做。

如果確定要郡縣其地,讓現在党項的地盤成爲大宋直接治理的地方,則仗還是要打下去,一直把党項獨立的武裝力量全部滅掉。戰事結束如何善後,什麼樣的方針政策,具體採取哪些措施,現在就要開始着手準備了。治理要設官吏,怎麼遴選,派哪些人過去,從當地選拔的話如何做,都要提前佈置。這些不定好,仗打勝了還是有無數麻煩事。

徐平來的奏章這幾個人都看過了,隴右已經定好,天都山一戰結束,就立刻着手進攻韋州和鳴沙縣,打開靈州的大門。党項已經精銳盡失,又出了山區,不可能再擋得住北上的隴右諸軍,戰事可能很快就結束。不早做好準備,到時難免手忙腳亂。

第93章 汝州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23章 誥命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57章 暗箭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6章 書生張載第225章 新消息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6章 堵截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63章 工場第187章 時差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46章 收割機第201章 陛辭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章 太后崩殂第83章 炸城門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3章 洞房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43章 重逢第7章 學以致用第196章 三角城第174章 春光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1章 黃白朮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72章 夜戰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0章 除害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53章 攻城(上)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8章 種士衡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1章 矛盾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233章 學習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44章 僵局第61章 意外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23章 出書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88章 棄杖不殺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
第93章 汝州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23章 誥命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57章 暗箭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6章 書生張載第225章 新消息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6章 堵截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63章 工場第187章 時差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46章 收割機第201章 陛辭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章 太后崩殂第83章 炸城門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3章 洞房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43章 重逢第7章 學以致用第196章 三角城第174章 春光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1章 黃白朮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72章 夜戰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0章 除害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53章 攻城(上)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8章 種士衡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1章 矛盾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233章 學習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44章 僵局第61章 意外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23章 出書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88章 棄杖不殺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