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55章 兵民一體

bookmark

鎮戎軍徐平大帳,衆將行禮如儀,左右分立。

自爲帥臣統兵以來,徐平極少舉行隆重的儀式,衆將都有些好奇。

在帥位端坐,徐平看着衆將朗聲道:“自秦鳳路學京帥體例,商賈漸多,有許多人從中賺取無數錢財。前幾日有販毛皮客人從秦州來,與我相見。其間閒談,說起最近因與黨項戰事,所費靡多,州縣停了先前稅額減免,頗有怨言。又言,朝廷徵稅,種田牧羊的人收的就少,惟有對他們這些商戶稅重。都是一般朝廷子民,爲何各不相同?既是他們交予朝廷的錢糧多,又不見對他們有何尊重,連一官身也不易得。你們覺得如何?”

劉滬立即出列叉手,高聲道:“都護只要告知此人,若無朝廷,又何必徵稅!我等挎刀持槍之人,把刀架於他脖子上,這廝自會心甘情願把全部身家獻上,還要對我們千恩萬謝!”

徐平看着劉滬,淡淡地道:“與尋常民戶比較,他交予朝廷的錢糧委實是多。他這一家所交錢糧,抵得上數百種地民戶。那麼,朝廷是不是要謝過他?若是他來,我與他禮讓拜座,尋常民戶來,我只讓門口兵丁亂杖打出去就是?”

劉滬提高聲音道:“何必謝他!他交予朝廷的多,從朝廷得的也多,他該謝朝廷!凡徵稅額,都是按比例收取,收他的多,自然也是他賺的多。能賺到的多,自然是朝廷上下爲他比其餘民戶出了更多的力!天下無朝廷謝民事,只有民謝朝廷!”

徐平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看着前面衆將,提高聲音:“劉滬所言商戶多繳稅額,是因爲他賺得多,賺得多說明朝廷助他多。那麼,我問你們,與百姓比較,你們出征在外,路上勞苦,陣前流血,朝廷要不要謝謝你們?天下要不要謝謝你們?”

徐平的聲音已經非常嚴厲,是這些將領從來沒有見過的,一起出列,叉手朗聲道:“天下無朝廷謝民事,無百姓謝兵事!吾執刀槍,雖爲兵,先爲民,豈有民謝民之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朝廷是百姓之朝廷,陣前流血,盡責而已!”

看着面前衆將,徐平的面色漸漸緩和下來,沉聲道:“兵本是民,兵民一體,所以無百姓謝兵之理。凡諸大軍,吃朝廷的飯,拿朝廷的錢,你們本就是朝廷之一部,自然也就無朝廷謝軍之理。但是,兵出於民,是民該盡保國之責,人人有責!你們上陣流血,其他人安坐家鄉,于軍中每個人來說,你們不但是流着自己的血,還在幫着別人流血。是以雖無民謝軍之理,但卻有未參軍之人謝參軍之人的道理!自今日起,在隴右都護府幾路,凡你們着戎裝,見官不拜,只是唱諾。上至經略,下至小吏,一律如此!行於路上,凡與民相遇,皆須民讓軍。凡至官府辦事,着朝廷所發戎裝,不管何地,辦事優先!”

衆將一起唱諾。

徐平又道:“既如此,以後你們牢記,自己本就是民,不可依強搶奪百姓。軍中置盜賊重法,凡有此事,依盜賊論,再加一等!凡着戎裝,與百姓爭執,錯果在你,依律處置之外軍中再行處罰,以謝百姓。以後軍中依制而行,自我至軍中每一兵卒,凡有事不平,皆可至軍法司首告。凡查實,一概不究。”

說完,徐平站起身來,走到案前,看了看帳前諸將,又擡頭看着帳外。

此時太陽初升,帶着春天溫暖的氣息,遠方的草地已經微微泛出了淡淡的綠色。西北的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原定隴右諸軍休整的計劃卻已經取消,正在大規模集結,準備大軍北上。徐平已經上章,提出只要沒有與黨項談判成功,則自己這裡的戰事不停。

這些將領當然沒有這麼高的覺悟,是徐平用了不少時間灌輸的結果,就是這樣他們也未必真正理解這個道理。不是因爲他們笨,不如徐平聰明,而是時代的隔劾。這個時代不是沒有這樣的思想,但還沒有足夠的磨難逼得人們向那麼深裡去想。

從國家的整體角度來說,本來就是國內民衆的集合體,沒有國家還要謝謝民衆這一回事。以國家的名義謝謝,就是虛僞。但是,在政府裡的官員,作爲一個個體,卻有如果民衆幫着做事,他應該謝謝的道理。做不好,就應該道歉的道理。

整體是由一個一個個體組成的,但看待整體,分析整體的行爲,不能夠鑽到去分析個體上去。對個體的認識,有助於加深對整體的理解,但卻不能代替對整體的把握。

徐平對禁軍中的將領士卒並沒有什麼意見,雖然此次出了葛懷敏,但還有任福,還有跟任福一起戰死的大批將領。但上升到禁軍這個整體,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大宋立國,跟五代其他朝代一樣,是靠着軍人政變推太祖上臺。但宋朝沒有跟五代一樣短命,必然有不一樣的地方。表面上看來,是文人集團上臺,把跋扈的武將集團壓制住了,加上其他一些措施,使擁兵大將沒有了擅自廢立的基礎。但從根本上,是把國家的資源從武將手中剝離了出來,哪怕是窮天下之力養軍,也是國家把這個錢給你,而不是你自己收上來的。從軍事部署上來看是強幹弱枝,從根本上,其實是讓武將失去了獲得國家資源的途徑。哪怕一時反叛,力量再強,也會被動員起來的國家資源擊敗。

這個時代一切的矛盾,終究是要追到以軍立國這個問題上去。太祖用杯酒釋兵權,解了大將的職,這是後世太祖給人仁厚印象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用富貴榮華解了大將兵權,那禁軍的普通將校士卒呢?大將是人,這些普通士卒不是人?從陳橋驛事變到現在,六十餘年,禁軍從來沒有大規模地退役復員,一直在增加。而且這種增加還沒有稀釋禁軍的組成,世兵世將,現在的禁軍依然還是那些人,只是在換代而已。

這是寄生在整個國家上的羣體,跟國家的正常軍隊不同。他們不是國家組建起來的軍事力量,去保家衛國的,而是當年擁立太祖之功,要由國家養起來的。宋朝的官員,不管是文臣武將,最不了起的是恩蔭,從無世代相傳的襲封。就連皇族,也是一代比一代的爵位低,幾代之後就泯然衆人。到這個年代,立國不過六十餘年而已,開封城就有經商的大戶人家,連娶數個宗室女。那些皇族貪圖什麼?不過是錢而已。這還是好的,還有宗室女去給人做妾的呢。娶者貪圖皇族的名聲,嫁者貪圖錢財,兩相情悅。

但是,禁軍中的世兵世將現象特別嚴重。越是高級將領,這種現象越是不明顯,越是底層將校士卒,這種現象越嚴重。這些將門,這些歷代從軍的,從晚唐五代起,近二百年間就是吃的這碗飯,也只會吃這碗飯。大量禁軍駐紮京城,連家屬加起來,佔了京城人口的一半,更加劇了這種局面。這個時代的城市有那麼多工作機會嗎?相比起來,當兵吃糧還算是個不錯的養家餬口的營生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這個羣體在膨脹。不只是人口的自然增長,還有新加入這一羣體的人口向京城集中。大宋聚重兵於京城,又是養一輩子的體制,再加上新兵優先招軍中將校士卒的子弟,使京城成了一座大軍營。你在開封城隨便碰到一個人,不是禁軍士卒,就是他們的家屬或者親戚。而皇帝和文武百官,就住在這樣一座大軍營裡。

這是個什麼局面?不只是朝廷養兵的費用,開封府對天下財富吸得多厲害,這個羣體對國家的壓榨就多厲害。要知道,開封周圍是中原富庶之地,卻再無一大城,府內所管就有大量荒地。不管是西邊的洛陽,還是東邊的應天府,都發展不起來。黃河以北,除了一座開封城,竟然是離着京城越遠的地方發展得越好。

正是這種人口構成,歷史上靖康之難,開封迅速就成了一座空城。隨着大軍潰敗,這些人又跑到臨安,成了那座城市的主要人口。

到了這個時期,養這樣一個羣體,天下已經不堪重負了。西北戰起,空擁鉅額財政收入,歷史上竟然打了沒兩年朝廷財政就被拖垮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成這個局面,是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進程。五胡之亂,大量胡族內遷,把北方打爛。從那個時候起,這樣一個集團就開始形成。隋之前的北方各個朝代,大多是以鮮卑爲代表的胡族主導,他們統治的方式,便是以自己的族羣爲主導,伴以胡化漢人,作爲自己統治的根基。自從這種統治的方式成形,便就陰魂不散,基本主導了以後的朝代。不過是有的朝代,經過大清洗後這個集團換成了漢人,有的朝代又改成了以前的形式,仍然是以入主中原的異族爲主。

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315章 亂戰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章 徐家莊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45章 追來了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95章 垂釣黃河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80章 小人難纏第25章 你不明白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9章 端午(上)第16章 煤球爐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33章 學習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66章 金光洞第6章 酒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68章 軍民魚水第6章 酒第13章 折支第79章 坐觀成敗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7章 學以致用第23章 誥命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52章 渡河第22章 忠州來人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60章 新的門路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01章 抽血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34章 雜事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80章 按規矩來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8章 父母妻小第316章 大火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51章 新的消息第69章 做做樣子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97章 伎藝人第14章 規劃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4章 故人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32章 小縣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28章 優遷第92章 收權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22章 甩鍋第81章 準備迎駕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72章 夜戰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314章 偷營第30章 分道揚鑣
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315章 亂戰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章 徐家莊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45章 追來了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95章 垂釣黃河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80章 小人難纏第25章 你不明白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29章 端午(上)第16章 煤球爐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33章 學習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66章 金光洞第6章 酒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68章 軍民魚水第6章 酒第13章 折支第79章 坐觀成敗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7章 學以致用第23章 誥命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52章 渡河第22章 忠州來人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60章 新的門路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01章 抽血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34章 雜事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80章 按規矩來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8章 父母妻小第316章 大火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51章 新的消息第69章 做做樣子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97章 伎藝人第14章 規劃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4章 故人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32章 小縣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28章 優遷第92章 收權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22章 甩鍋第81章 準備迎駕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72章 夜戰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314章 偷營第30章 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