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衆說紛紜

接下來的幾天,隨着新政施行,朝廷出現一系列人事任免。

以葉清臣爲提舉天下常平倉兼營田使兼提舉天下市易務,以李參爲勸農使兼監天下會社,以宋祁提舉天下學事兼採風使,以王堯臣權三司使公事。

要抑鄉下租息,李參曾經使用過的青苗貸再次被提了出來,經過朝臣多次議論,還是因弊端過多,被放棄了。徐平總結了一下,青苗貸缺乏彈性,利處大,弊端也大。回記起自己前世的農村小額貸款,這種做法實在不具備可行性。

要麼由朝廷出錢去補其中過大的風險,就成了個填不滿的無底洞。要麼由農戶自己承擔風險,則就會不斷出現因此破產的民戶。得利的民戶未必會記恩,破產的民戶和被奪掉放貸機會的勢力人家一定會記仇,違反了朝廷取民心而不收其怨的政治原則。

最終,爲了解決鄉間下等戶對天災人禍抵抗力弱的問題,在鄉間廣建會社,嚴格貫徹官督民辦的原則。此前民間自有的會社組織,有宗教性質的一律解散,以閩越一帶的會爲主的帶有非法集資性質的則重訂條例,納入朝廷的統一監查之下。

閩越一帶,因爲有海外貿易之利,非法集資的會盛行,多次鬧出大亂。會社立法後朝廷先派專員查訪,儘量訂出合適的條例,並推廣到兩廣和京東路。鼓勵民間海外貿易,作爲官營市舶司的補充。官府設專員對其賬目和組織監督,把動亂控制在萌芽狀態。

隨着民間資本開始充裕,海外貿易必然會走向繁榮,全由官方掌控是不可能的。民間貿易全部交予大海商也不穩妥,容易在沿海出現無法控制的勢力。由中下等戶集資之後僱人出海,獲利之後按股均分的方式作爲補充,官方予以扶持,是必要的。這是以後沿海主推的方法,既有利於全民獲利,也有利於官方的控制。

內地的會社,則主要是各種專業的買賣社、河渠社、牛社、墾田社,諸如此類。因地因時而設,全國不作統一安排,不由地方州縣掌管,每州設監社使,對路一級的監社使統一負責。針對各州實際,官方對不同的會社或者進行扶持,或者進行抑制。

如荒田多的地方,官方引導發展墾田社,開墾土地爲主。荒田少的地方,則向河渠和牛各類農具之類引導,興建水利設施,增加耕牛數量,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支持的方式,主要是由官方作保,從銀行獲得低息貸款,抑制的則提高貸款利息。

鄉間的爲會社,故由勸農使兼,扶持中小農戶,打擊兼併之家,讓他們的資金向城鎮聚集。工業化要求產業聚集,要求農村的市場發展,不要讓資金沉澱在鄉下。

市易務主要管城鎮的行會組織,打破大商戶對行業的壟斷。以前爲了官方控制,方便科配,各行會大多由大商戶把持。行會控制着各城鎮的商品價格,不允許外地來的客商自由販賣商品,大商人坐享壟斷利潤。此時科配已經取消,爲了繁榮商品經濟,刺激工業的發展,打破行會壟斷制度已經勢在必行。市易務的設置,與歷史上王安石變法的市易法目的不同,不是爲了官方取利,主要就是破除城鎮工商業中行會的條條塊塊。

提舉常平與以前的功能大致相同,主要控制糧食、油和鹽的價格,防止因爲民生物資出現大的價格波動發生恐慌。不過與王安石變法不同,是以實物來控制價格,存的是糧油實物而不是錢,也不對外放貸生息。工商業放貸,主要由銀行來進行。

營田務是因爲可能與地方農事發生爭執,不由勸農使掌管,而隸提舉常平之下。

提舉學事幫助各地設書院,律學、武學之類關乎政事的,全都隸書院之下。此外別設醫學、算學,這是全國各州縣必設的科目。依各地實際,設百工、農事之學,遵循民辦官勸的原則,給予錢糧和師資方面的幫助。

採風使仿古時史官採風之制,盡採民間詩歌、詞曲、說話、戲曲等等,凡是訴民之聲的盡採之,由朝廷統一編纂。這是一個單獨的系統,由各學的學生幫助,採風使獨立帶人完成,與臺諫言官完全無關,也不作爲官員政績的考察。

這些政策的出臺,在官員中引起了衆多的爭論,有的還非常激烈。打破行會制度,便有官員擔心朝廷對城鎮的經濟控制能力削弱,一旦遇到國家急用的時候,徵收不急,被奸商囤積居奇,勒索朝廷。諸如此類,林林總總,幾乎無一政沒有爭論。

夜幕降臨,吏員在政事堂裡點了煤油燈,放到幾位宰執中間的桌子上。

徐平使勁揉了揉額頭,只覺得頭昏腦脹,有些熬不住了。

晏殊扶着腰站起身來,在旁邊來回走了兩圈,舒緩了一下筋骨,對徐平道:“在如此短的時間要定下如此多國政,有些急了。朝臣爭論不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到頭。”

徐平點頭:“不錯,是有些急了。要不,我們先歇些日子,讓朝臣再爭論些時間,到時再定。不然,我們定一次,他們爭一次。他們爭論不休,我們可是撐不住。”

章得象道:“要不,先選幾項爭論較少的,選幾處州縣試行?”

“可以,不試行一番,誰能說得明白?”徐平點頭。“這樣吧,有關城鎮的,就先在京西路選州縣試行,那裡工商好一些。有關鄉間農事的,在京東路選州縣試行,那裡糧食桑麻冠天下。在一州試得穩妥,推之一路。一路穩妥,推之數路。”

幾人紛紛同意,這幾天處理朝臣爭論,大家都有些撐不住。本來正常是午後休務,最近這些日子,全都天不黑回不了家,每次上朝還是吵得不行。還好現在衆位宰執都是正當壯年,要是李迪那些老臣,肯定經不起這麼折騰。

大道理徐平可以講,但具體到各項政策,就不是條條能夠講清楚的。他不想自己強推下去,在施行中出了問題,被人抓住把柄來攻擊整個改革。大家要吵,那就先讓朝臣們一次吵個夠。吵也不是沒有用處,很多缺漏確實是被抓了出來,可以用來完善政策。

等到大家吵得累了,再選爭論少的試行,一點一點推行下去。說到底,現在財政比較寬鬆,並不是到了非改不行的時候,改革的緊迫性沒有那麼大,可以慢慢來。

站起身來,徐平道:“罷了,今天就這樣吧,反正明天還有得吵。一會我作東,大家一起換了便服,出去飲兩杯,鬆一鬆筋骨。明天不上朝,不必早來。”

陳執中道:“昭文相公雖祿厚,隔幾天請我們一次,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那就用公使錢吧。”徐平苦笑着搖頭,“官家天恩,讓我們每月要把公使錢全都要用完,不許剩餘。除了飲幾次酒,還能夠怎麼用?”

衆人一起笑,連連說好。

徐平自己提出來的,待制以上的官員在京城的產業,官員在京爲官期間的收入,全部歸公。大部分官員的產業收入,趙禎都特旨回賜給了他們,相當於走了一個過場。特別給徐平面子,他家裡凡是在鄉下的產業,賜了回來,唯有在城裡面的,收了上去。這錢趙禎也不要,撥到政事堂做宰執們的公使錢,還讓他們每月花光。

凡是宰執們的吃吃喝喝,都是花的徐平在開封城裡的產業所得。花着徐平的錢,以朝廷的名義來喂衆宰執們的嘴。這是因爲趙禎知道徐平在公事上面比較嚴厲,用了這樣一個辦法,來緩和他們的關係,倒不是真圖徐平的那些錢。

怨歸於己,恩歸於上,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還是那句話,穿上公服理政,很多時候就不是自己了。有時候耍一些這種小把戲,調節一下氣氛。

原則上衆官出衙署,是要穿着公服回家,到家換回便服,才能解除束縛。只要你穿着官服走在開封城裡,各種各樣的避讓、行禮之類的規矩就少不了。這不只是朝廷禮儀,還要做給百姓們看,讓他們對這個朝廷有歸屬感。

此時已經天黑,沒有必要各自回家,便相約出皇城後,到了接自己的僕人那裡,各自換了便服去酒樓。融入了這個世界,徐平已經不再整天神經兮兮地,生怕哪個黑影裡竄出個殺手來。開封府的巡邏廂軍幾乎相互之間都看得到,佈滿所有的重要街道。只要不鑽到看不見人影的小巷子裡,治安還是非常不錯的。

徐平帶着傔人,與一衆宰執步出皇城。宰相可以皇城內騎馬,執政不可以,大家結伴而行。天已經晚了,左右無事,便一起慢慢溜達出去。

剛剛走到皇城門口,就見到兩個小黃門飛一般地趕了上來,叫住徐平:“昭文相公且留步!樞密太尉在崇政殿奏事,官家口諭,相公與幾位宰相速速進宮!”

第22章 星第152章 糾纏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65章 版權費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4章 留客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52章 渡河第16章 還錢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97章 試探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24章 留客第45章 白砂糖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51章 綠影亭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98章 演練第62章 算計第81章 臭味相投第54章 官與民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97章 布衣上書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4章 許願第11章 遇仙樓第102章 首告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57章 夜戰(上)第208章 老花鏡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76章 稅改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50章 修兵書第239章 馬帥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88章 分岐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92章 收權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44章 僵局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225章 新消息第134章 鬧事第80章 起風雷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279章 黑吃黑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6章 仁義者何?第35章 三輪車第24章 富貴田園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
第22章 星第152章 糾纏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65章 版權費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4章 留客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52章 渡河第16章 還錢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97章 試探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24章 留客第45章 白砂糖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51章 綠影亭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98章 演練第62章 算計第81章 臭味相投第54章 官與民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97章 布衣上書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4章 許願第11章 遇仙樓第102章 首告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57章 夜戰(上)第208章 老花鏡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76章 稅改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50章 修兵書第239章 馬帥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88章 分岐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92章 收權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44章 僵局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225章 新消息第134章 鬧事第80章 起風雷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279章 黑吃黑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6章 仁義者何?第35章 三輪車第24章 富貴田園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