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煤球爐

林素娘早就在廳門口迎着,見了李璋,笑道:“李家哥哥什麼時候來的?也不過來說一聲。”

李璋做個鬼臉:“你是我家嫂嫂,可不要再叫哥哥,只叫叔叔。”

林素娘笑笑,也懶得理他。

這一是他們幾家都是十幾年的交情,向來隨便。再一個林素娘與徐平結親的諸般手續早已走完,只等迎娶入洞房最後一步,人人都已把她看成徐家一份子,沒有顧忌。在徐平前世,這就是結婚證都領了,只差辦婚禮。

進了門,見林文思坐在正中,徐平急忙上前行禮:“見過老師。這兩天李世叔到這附近公幹,他家大郎要在我家住些日子,不好上學。”

林文思黑着臉點了點頭。這種把戲兩個孩子從小玩到大,林文思也早已習慣,再者徐平不是個讀書性子,他也懶得管得太嚴。

李璋見了,急忙上來:“秀才好久不見,這次來得匆忙,也沒來得及給你帶點禮物來。下次到東京城裡,千萬來我家坐坐。”

林文思道:“大郎有心了,坐下看茶。”

此時的秀才稱呼,源自唐朝的秀才科,本是科舉之最,是讀書人的尊稱,與後代無法相比。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只有殿試金榜高中,自稱一聲秀才,才勉強可以算得上謙稱。在徐平的印象裡,卻是讀書人都稱秀才,每次聽見別人這麼稱呼林文思,就有種異樣的感覺,自己這位老丈人好歹是上過金殿參加過殿試的,地位也不低了。

這個時代過了發解試的舉子,除了免丁役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特權,但如果是在地方上,好歹也是有點身份的讀書人,能受到上下尊重。但這裡是開封府,發解名額多到氾濫,落第進士就不知有多少,何況一個三傳諸科。

幾人坐下,蘇兒端上茶來,徐平道:“昨天蘇兒去跟我說,家裡要在周圍種些桑樹,今天一早我去起了樹苗,已經帶來。這一會就要出去看着,不要讓莊客們胡來。”

林文思道:“這些就要辛苦你了。”

徐平忙道:“這是學生應該做的,哪來辛苦?”

林素娘對蘇兒道:“蘇兒,去上兩碗湯來。”

徐平忙止住:“娘子,咱們都不是外人,就不用這麼麻煩了,我這就去看着,一會再說話。”

迎客茶,送客湯,是此時的規矩,林家就是比徐家講究。在徐平的印象中前世的中原也有這習俗,名字更形象,最後上的湯叫“滾蛋湯”,尤其上的是雞蛋湯的時候,極爲貼切,不知是不是也從那個世界的宋朝傳下。

出了門,徐平與李璋便去看着莊客種樹,這與後世沒什麼不同,無非深挖坑,第一次少填土,多澆水,不去細說。

沒多大一會,林素娘和蘇兒出來,給大家送了茶水,一邊指點栽樹的位置。這是她們家,當然一切聽從。

諸般忙完,已到了下午,林素娘讓大家用了點心,便各告辭。

徐平回到自家大門,卻發現門口拴了幾匹馬,李用和正與幾個兵士由徐昌陪着喝茶。

不由奇道:“世叔,公事不是還有幾天要忙嗎?”

李用和也是無耐:“剛剛上司來人報信,有事要我回去商量,這邊的事且放下,也由不得我自己。”

徐平只是搖頭:“這是什麼衙門?放假的時候把人支出來辦事,要放完假了卻把人叫回去,真讓人想不通。”

李用和沉着臉,也不說話。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那件事即使再隱秘,也多多少少有些風聲傳進李用和的耳朵裡,更何況大宋臣民本就有愛八卦的天性。但此事實在是關係重大,牽連太廣,一鬧出來就要天下震動。李用和不敢問,不敢說,更不敢亂打聽,面上一絲也不敢表現出來,只能讓它爛在自己心裡。

爲什麼把他支出來?乾元節羣臣見駕,就是不讓他見皇上唄!

徐平前世如果知道點北宋的歷史八卦,就能把這事情想通。可惜他的歷史知識基本都是從課本里來,連天馬行空的歷史電視劇都極少看。

見李用和不開心的樣子,徐平也不好多問,便道:“那李璋要不要也隨着回去?我們兄弟也多日不見了。”

李用和道:“一起回去,段阿爹本就不讓他出來。”

徐平忙讓高大全帶兩個莊客去砍一大捆甜高粱回來,讓李璋帶回去慢慢吃。這鄉下地方,本來也沒什麼像樣的禮物。

沒大一會,高粱砍回來,李用和讓兵士馱了,看看天色已經不早,便要起程,對徐平道:“這一次來去匆忙,也沒到白沙鎮上看看徐大哥和大嫂,你替我向他們賠罪,原諒則個!”

徐平應了,又讓徐昌取了兩壇第一次釀的白酒,讓李用和帶回去,口中道:“段老爹一向愛酒,這個帶回去給他嚐嚐,什麼時候我去東京城了,再去看你們。”

李用和收了,放在自己馬上。酒這個東西很敏感,此時雖不像後來酒稅成爲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收入,地方財政卻很依賴。徐平也不敢多送,不然進城被查出來,李用和這個芝麻小官可吃罪不起。

諸般交待過了,李用和又把徐平拉到一邊,小聲說:“這次我去檢點草場,聽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東京城裡有一夥惡少年回到這附近地方,糾結了一幫羣牧司屬下的軍士,奪人錢財,不做好事。你家是這裡一等一的上戶,難保不成別人眼裡的肥肉,今後你謹守門戶,諸事小心。”

徐平點頭:“前些天我母親也說,今年開封府裡不太平,流民多,還有落第的舉子搞風搞雨。我家新討的那個女使秀秀,她家裡就是被人盜去了幾十只羊,過不下去。看來是要小心些。”

李用和道:“徐大嫂是個仔細人,這話不是空說的,你心裡有數。我也聽人說起,有幾個沒了盤纏的舉子在這附件搞事。不過他們是讀書人,無非是一個騙字,不會與惡少年搞在一起,不然鬧出事來,朝廷的責罰非同一般。總之你現在如同自立門戶,比不得以前,萬事仔細!”

這邊交待過了,李璋還依依不捨:“這纔來了一天,門戶都沒認熟,就要回去!下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纔來。”

徐平笑着把他託上馬:“你再長兩年,有我這麼大了,就能自己騎馬來,不用跟在你爹後面。”

李璋撇嘴:“你能自己亂走?也不見去東京城裡看我!”

徐平道:“我是沒空,這麼大個莊子要打理,怎麼能跟你比?”

看着李用和一行策馬而去,徐平搖頭嘆氣。這個時代當個官也不過如此,被人支使得團團轉,還不如自己緊守莊園呢。

回到院裡,見運來的煤在樹下堆成一堆,便讓徐昌帶了高大全幾個揀了幾塊出來,找個錘頭砸得粉碎。

他自己又帶了幾個人,挖來粘土做爐子。

煤球爐沒什麼花哨,做得好了講究起來纔有技術含量,徐平只是要求能用就行,連爐膛都是隨便找幾塊鐵片塞在裡面。

把爐子做好,卻沒有鐵皮裹住,只好找了一個陶盆打破,拼起來在外面敷了一層,再用麻繩捆住。

這邊爐子做好,那邊煤也搗碎了。徐平先取一些粉碎的煤用水和了,在爐裡厚厚抹上一層,這就當作耐燒層了。

弄完了,便讓人搬到自己小院裡,放在廚房外面。看看高度,秀秀用起來應該正好合適,再也不用踩着凳子燒水了。

徐昌道:“大郎若要燒石碳,原來的竈也能用,何必多此一舉弄這個?”

徐平道:“這不是爲了燒石碳,是因爲原來的竈太高,秀秀年紀小,往往夠不着。我又吃不慣廚房做的飯菜,在這裡弄個小竈。”

徐昌嘆口氣:“大郎對秀秀這丫頭倒是真好!”

徐平看着徐昌,認真地說:“一個這樣小的女孩兒,家裡遭難,被爹孃賣了出來,骨肉分離。我不是個鐵石心腸的,怎麼忍心把她當牛馬使喚!”

徐昌笑笑,也不說話。主人心軟,本就是他們這些下人的福氣。

兩人出來,把外面搗碎的煤粉聚起來,又找來粘土混在一起,加水拌勻,弄得不幹不溼,正好合適。

此時徐平才發現要把這一堆弄成煤球也不容易,又沒有個模具。想來想去,只好在地上挖了個圓洞,裡面放柴燒得乾透,權當作模具。

煤球上扎眼不能亂扎,燒的時候要的就是上下眼通透,才能火旺,做到這一點便要求所有煤球上的眼要一樣。徐平用塊木板製成與地上的洞一樣大,上面開了眼出來,插進一樣粗細的竹枝,便就是個模具了。

把這模具放進洞裡,讓高大全帶人向裡面填煤粉,填滿了踩實之後連着木板一起提出來,一塊煤球便就做成。

這煤球當然不能與他前世機器製成的相比,不但沒精緻,也沒那麼結實,只好讓人小心翼翼地搬進自己小院裡。

等到弄完,徐平從前幾日制的酒精燈裡倒出一點酒精潑在木柴上,塞到爐裡做底火,慢慢把爐子生了起來。

一衆莊客圍着看稀奇,見火起來,一個莊客道:“這爐子有趣,我們也去弄一個,晚上逮個野雞野兔燒起來也方便。”

衆人稱是,一鬨出去了。

徐平搬個凳子坐在新做的煤球爐旁邊,看火越燒越旺,不由望得出神。

也不知道秀秀在家裡怎樣了?

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40章 軍令之外第35章 三輪車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7章 貴人相助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279章 黑吃黑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85章 閒適日子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19章 星空(上)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48章 風波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39章 黃師宓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77章 你倒黴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27章 西南邊事第77章 交涉第179章 宣傳戰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78章 入甕第238章 做事難第89章 定論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2章 夜談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315章 亂戰第20章 匪訊(下)第23章 生意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章 宰相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51章 綠影亭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74章 埋伏第9章 白沙鎮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61章 轉機第217章 追獵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55章 官衙送別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188章 百官圖第30章 攻略(二)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81章 試探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94章 立場第29章 端午(上)第166章 初戰第16章 煤球爐第14章 治術(五)第214章 蠟丸第187章 包拯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39章 待以客禮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87章 包拯第164章 口袋陣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98章 東南茶法第37章 中牟主簿第42章 酒名第289章 唐龍鎮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236章 堵截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
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40章 軍令之外第35章 三輪車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7章 貴人相助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279章 黑吃黑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85章 閒適日子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19章 星空(上)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48章 風波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39章 黃師宓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77章 你倒黴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27章 西南邊事第77章 交涉第179章 宣傳戰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78章 入甕第238章 做事難第89章 定論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2章 夜談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315章 亂戰第20章 匪訊(下)第23章 生意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章 宰相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51章 綠影亭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74章 埋伏第9章 白沙鎮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61章 轉機第217章 追獵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55章 官衙送別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188章 百官圖第30章 攻略(二)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81章 試探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94章 立場第29章 端午(上)第166章 初戰第16章 煤球爐第14章 治術(五)第214章 蠟丸第187章 包拯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39章 待以客禮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87章 包拯第164章 口袋陣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98章 東南茶法第37章 中牟主簿第42章 酒名第289章 唐龍鎮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236章 堵截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