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5章 名將

bookmark

到了第三天桑懌才找到莊裡來,一見徐平的面,急忙問道:“聽說小莊主前幾天出了意外,沒什麼大礙吧?”

徐平道:“沒什麼,只是受了點風寒。秀才有什麼消息沒有?”

桑懌點頭:“我跟了那個秦二幾天,真是找到了那兩個主謀人。”

“是什麼人?在哪裡?”徐平急忙問道。

這件事讓徐平牽掛很久了,急於知道答案。

桑懌道:“我是跟秦二到一座廢廟裡找到他們的,怕打草驚蛇,只是遠遠監視,沒有上前。聽他們講話,都是來自關中的鄉貢進士,一個叫張源,一個叫吳久俠。因爲這一科落第,沒了盤纏,才弄出這事來。”

原來那一天與徐平分開後,桑懌便跟着秦懷亮回到了他鄉下的老家,又等了一天才跟蹤發現那兩個方士,剛好與徐平的事錯開了。

徐平與桑懌談了一會,也沒有更多的信息,只好覺定親自去一趟鎮上,看看情況再決定從哪裡下手。是先把洪婆婆這個家賊揪出來,報上官府順勢掃掉那兩個人,還是先抓住兩人,再收拾家賊。

這邊還沒商量有妥當,就有莊客來報,說是林文思在外面找徐平,讓他隨着一起去白沙鎮,有事情。

徐平不敢不聽,收拾了一下,跟桑懌一起出了莊門。

到了外面,林文思見了桑懌,急忙問候:“原來桑秀才也在莊裡。曹寶臣太尉回京述職,有個後輩請他到鎮上飲酒,太尉與我有舊,吩咐人來喚我。正好我們一同前去。”

曹寶臣就是曹瑋,此時大宋的第一名將,之前因爲得罪了丁謂,被一貶再貶。現在丁謂已倒,朝廷要重新起用了。

桑懌雖然以進士爲業,爲人卻好氣任俠,聽說要去見這位傳奇名將,且會同桌共飲,自然欣然前往。

徐平已經看見路邊站了一位軍士,牽馬等在那裡,急忙命莊客去牽自己的馬。這是自己這位老師兼丈人的一片苦心,有了機會便要帶着他去見見這個時代的上流人物,搏個出名露臉的機會,以爲後計。

這次回來,徐平已經下了決心要應舉當官,不再受一些小官的窩囊氣,以後這種事情會越來越多。

宋朝科舉的第一關是州府的發解試,而參加發解試的資格則要靠保舉。各級官員的保舉特權不等,但最少也要有幾個帶鄉貢身份的保人。此時徐平靠得住的保人有老師林文思,一起合作多時的桑懌,縣主簿郭諮或許也算一個。在下一科開考之前,他還要再結識幾個保人,以獲得參加發解試的資格。好在開封府就這一樣鄉貢名額多,保人並不難找。

當然實在沒辦法了也可花錢買,總有落第舉子用自己的名聲換錢。不過保人要負連帶責任,如果舉薦的是不學無術的人,也會被懲罰的。

徐平騎馬,林文思和桑懌騎驢,隨了曹瑋派來的軍士向白沙鎮行去。

一到鎮裡,遠遠就看見酒鬼亭那裡圍了一大圈人,既有曹瑋帶來的隨身軍士,也有白沙鎮上的居民在那裡圍觀。曹瑋出身將門,久在西北,戰功卓著,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人物。以大宋子民愛熱鬧的天性,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看活人的機會。

分開人羣,三人上前見禮。

曹瑋指着身邊的一人道:“我這個後輩一力向我推薦這裡的酒好,說是氣力過人,香醇可口,一定要過來嘗上一嘗。說了幾次,今日有閒,正好林先生也住在左近,便過來同飲一杯。”

林文思道:“太尉客氣。這裡的酒是我這個小婿製出來,確實酒味濃烈,凡是愛酒的,都要誇上幾句。”

徐平知道這是推介自己,急忙上前見禮:“草民徐平,見過太尉!”

徐平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打磨,雖然說不上英俊不凡,也有一股英武之氣。

曹瑋看了點頭道:“令婿真是少年英傑。我聽這位後輩說不但心思靈巧,而且熟於戰陣,連他都曾輸了給你。是也不是?”

徐平早看到曹瑋旁邊的人是趙滋,只是沒想到他還能攀上這棵大樹,連忙回道:“太尉謬讚了。那都是玩耍,怎麼當得真?”

曹瑋笑笑,當着趙滋的面也不好再提這事,只是記在心裡。

衆人落座,曹瑋又道:“我看這亭子上的對聯甚有意思,必是真正愛酒如命的人才寫得出來,字跡也是不凡。不知是出自誰的手筆?”

林文思道:“太尉慧眼!這是宋城石曼卿所書。前幾個月李元伯太尉因爲公事路過莊上,喝了這酒覺得有意思,託了他帶了幾壇給曼卿,給酒起了名字,並在亭子上題了這幅對聯。”

曹瑋道:“早就聽聞京城有一位天下第一能喝酒的石曼卿,只是我一向都在外任職,無緣得見,甚是遺憾!既然今日來到這裡,何不請他來一起喝個盡興?也是一樁雅事!”

當下喚過身邊的一個軍士,讓他帶了自己名刺回京城請石延年來。

這一是曹瑋心情好,要湊個熱鬧。最重要是另一點,對石延年有知遇之恩的張知白此時任樞密副使,雖然在宰執中受排擠沒有實權,但到底是大宋朝廷名義上的副軍事首長。曹瑋前幾年受丁謂排擠,在京東地方做幾任知州蹉跎,此時重新被招回,也有心打通這一關節。

政治人物交往總是難免這些小心思,都是人之常情。

徐平吩咐酒鋪裡取了存在這裡的酒頭出來,卻不過只有兩小壇,擺在桌上,不好意思地曹瑋道:“太尉來得不巧,這最上等的好酒只有這麼多了。”

曹瑋看看小壇道:“這酒真有這麼珍貴?”

徐平道:“不敢瞞太尉,一百斤好酒這酒纔出一斤,委實不多。”

曹瑋又問身旁的趙滋:“賢侄,你說這酒如何?”

趙滋臉紅了一下,老實答道:“實不相瞞,這酒太貴,我俸祿微薄,喝它不起,從來沒有一滴到嘴裡。”

曹瑋嘆了口氣:“可憐趙都監英年早逝,連帶你受苦。今日隨我回去,府裡取百十貫錢給你使用。”

趙滋正是花天酒地的年紀,錢總是不夠用,急忙謝過。他父親多年在西北邊防,是曹瑋的同事,也不用客氣。

宋朝說是重文輕武,但也不能這麼簡單地一概而論。細說起來,應該是文臣的政治地位高,武將的收入高。自太祖朝起,對武將就是高官厚祿養着,並不曾虧待了。而對文臣則是曉之以大義,崇之以高位,手法不同。

至於這中間真正的含義嗎,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以君子之道待文臣,而以小人之道待武將,這纔是文臣瞧不上武將的根本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爲政治地位上的差異。

曹瑋雖然被丁瑋排擠,依然帶着觀察使,還是厚祿,手頭並不窘迫。

安慰過了趙滋,曹瑋又道:“這酒既然如此珍貴,不要一次都喝了,留下一罈我帶走,得空找幾個好友一起品嚐。小主人只管把你這裡上等的酒拿出來,我們先喝着,那一罈等石曼卿來了再開。”

徐平有點不好意思:“告太尉,這酒之所以只剩兩壇,就是因爲前幾天都被石官人喝光了,一時也來不及釀造。”

曹瑋吃了一驚:“聽說石曼卿落魄,哪來這麼多錢?”

徐平道:“是草民請他的。”

曹瑋看着徐平笑:“你倒是大方!”

徐平道:“石官人救了我的性命,這些酒算什麼!”

想起曹瑋多年在軍中任職,心中一動,便把前幾天的事說了一遍,最後道:“救命之恩,哪裡是幾壇酒還得的!”

聽了徐平的話,曹瑋的神色凝重起來,問身邊的趙滋:“賢侄,依你看來,那五個騎馬殺人的是什麼來歷?”

趙滋嘆口氣:“這還用說嗎,聽小主人的描述,十之八九是大營裡出來的禁軍了。只是不知什麼人物,這麼大膽子!”

曹瑋想了一會,緩緩開口:“這附近的軍營,一處在本縣的萬勝鎮,一處在鄰縣尉氏的盧館鎮。只要是禁軍的人,就出不了這兩個地方。”

“來呀,”曹瑋轉身招呼身後的隨身親兵,“拿了我的名刺,分別去這兩處大營,找到主將,讓他們把人交出來!”

兩個親兵應聲諾,上馬去了。

看着兩匹馬離去,徐平看得目瞪口呆,沒想到曹瑋還有這脾氣。只是他現在是下山的老虎,不知道管不管用。

自父親曹彬起,曹家世代掌兵,父子皆當世名將,曹瑋又被先帝看重,在軍中的威名極盛,這點小事再辦不好那就真讓曹瑋沒面子了。

徐平這幾天就在發愁怎麼把那天的五個人找出來,此時柳暗花明,也是開心。只要這五個人伏法,順藤摸瓜,不愁找不到幕後主使的人。

(備註:前面出了個錯誤,趙滋的父親趙士隆應是天聖三年戰歿,此時天聖二年趙滋應該還沒被補入軍中。這是前面我查資料不仔細所至,然而現在已經不好改了,請各位讀者原諒。)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

第295章 強兵策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48章 轉折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239章 馬帥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238章 做事難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4章 故人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316章 大火第151章 春狩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25章 歸正人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6章 慶祝第41章 中間派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7章 夜宴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38章 再見故人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332章 建節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4章 規劃第51章 大案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89章 定論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2章 夜談第15章 閒事第14章 故人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31章 牛官司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2章 星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29章 重貶第63章 瞎氈來歸第73章 點將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64章 歸來第98章 定策第51章 綠影亭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4章 故人第50章 京城故人第44章 增兵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29章 新場務第69章 國子監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92章 可以招兵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47章 生意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7章 回聲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
第295章 強兵策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48章 轉折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239章 馬帥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238章 做事難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4章 故人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316章 大火第151章 春狩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25章 歸正人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6章 慶祝第41章 中間派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7章 夜宴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38章 再見故人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332章 建節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4章 規劃第51章 大案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89章 定論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2章 夜談第15章 閒事第14章 故人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31章 牛官司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2章 星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29章 重貶第63章 瞎氈來歸第73章 點將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64章 歸來第98章 定策第51章 綠影亭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4章 故人第50章 京城故人第44章 增兵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29章 新場務第69章 國子監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92章 可以招兵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47章 生意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7章 回聲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