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全國統籌

對於政治決策者來說,下決心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唐時的“房謀杜斷”才被認爲是天作之合。政治人物做出的正確決策,在後世的人看來順理成章,是因爲歷史已經把事情梳理得清楚明白,後人能夠一眼看得通透。但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猶是如處身於迷霧之中,身邊的事還看不清楚,更不要講據此推測出事情後續的發展。

李迪性情直率,並不缺乏做政治決斷的擔當,但做事粗疏,又沒有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陳堯佐志大才疏,政治上還遠不如李迪呢。至於趙禎,這個時候當然是看宰相的,不能爲帝王分憂,那還要宰相干什麼?

徐平說了這麼多,在李迪看來確實有道理,但據此就對朝政大動干戈,他又覺得說服力不夠。猶豫再三,還是傾向於維持現狀。維持現狀雖然無法革除積弊,也不會大錯。當心裡沒有底的時候,人總是會選擇去做最有把握的事,這是人之常情。

見最終還是這個結果,徐平嘆了口氣:“說來說去,相公們還是覺得西北的党項未必會反,對此心存僥倖。下官卻是認爲,元昊轉過年來不反,後年也必是要反了。河西已被党項所佔,吐蕃唃廝羅打了幾次,都奈何不了他,契丹党項又不敢打,再者元昊娶的還是契丹的公主,党項再打仗,只能跟本朝開戰了。禁軍的軍制要不要改,只能到時西北開戰之後看在戰場上打得如何。只願到那個時候,陛下和相公們能夠痛下決心!”

說完,徐平重又把話題轉回《會計錄》來,朗聲道:“三司上下已經認定,將來西北戰事必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終究打的是錢糧。所以這兩年來,橋道司從京師銀行和西京銀行貸出來的錢,大多都投到了對西北的道路整修上。過了今年冬天,大的整修工程都將完工,剩下的都是小修小補。通往往關中的有兩條貨運主線,一是以西京洛陽爲中心,通過汴河和引洛入汴水道,收集江南、兩浙糧米物資,以及京西路所產,自孟州沿黃河水運,以及河谷的道路陸運,進入渭河,再運至關中各州縣。這一條線上地方的物產豐富,水運的運力也大,除三門至白波段要雜以陸運之外,其他地段都可以用水力。此路線每年向關中輸送糧米及各種物資約八百萬石,自江南兩浙起,沿線需動用人力約二十萬人。”

聽了徐平報出的數字,趙禎和殿中的衆大臣一起都吸了一口涼氣。汴河水運,正常年景的定額現在是六百萬石,剩餘的兩百萬石,自然是來自京西路了。徐平這樣說,實際上就是承認現在橋道司整修之後的交通系統,自洛陽出發,向關中運糧,不再存在瓶頸。有多少到了洛陽,就可以從洛陽運多少出去。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有羣牧司這幾年提供的大量畜力可以使用,足以拉平三門白波之間水運的瓶頸。過了三門,就有黃河和渭河的水運可以利用,加上秦漢古渠,關中地區並不存在運輸困難。

其實徐平指的不僅僅是從汴河運糧,而是說現在內陸發達地區州與州之間的骨幹道路網已經建成,可以大量用陸運補充。也正是因爲如此,會需要二十萬這樣龐大的人力。千里不運糧指的是對外征戰,在自己境內的繁華地帶,民夫的消耗可以由地方補充,實際上是用整個數路地區的州縣來支撐這樣的長途運輸。真正的瓶頸地帶,比如三門到白波的黃河水運,其實只有數百里的路,靠着龐大的牲畜和車輛投入強行拉平。

規劃這次物資運輸網絡,讓徐平深深認識到這個年代技術水平的限制。八百萬石聽起來是非常巨大的數字,實際上徐平算過,如果像他前世一樣有火車,若以一列貨運火車掛六十節六十噸的車皮計算,則只需要二百多列車而已。這個運力,此時卻已經關係國本。

見衆人沒有說話,徐平又道:“洛陽向關中轉運,還有一個好處,即可以同時補充河東路的不足。如果確有必要,可以從洛陽起運,每年向河東路補充五十萬石以上的糧草。”

河東路也地處邊境,而且同時面對契丹和党項,駐軍不少。不過河東路開發的歷史悠久,有三晉的幾處富饒的盆地補充,本路所產糧草物資足以支撐駐軍,而且經常接濟陝西路。京西路一年能夠支持五十萬石,再加上開封府緊急時候可以支援,物資已經足夠。

“入關中的道路,除了洛陽之外,便是從襄陽過武關,到商州的路線。荊湖路的糧草先集到襄陽郡,沿漢水而上,到光化軍轉丹水,一直沿水路到商洛。從商洛換陸路,經藍田到永興軍。若是人力畜力足夠,這條路線每年約可輸送一百五十萬石。自秦漢以來,朝廷都於關中,全都是賴此道路以制東南。中唐安史之亂,史朝義據洛陽,阻斷東南糧米沿汴河入關中的舊路,劉晏任轉運使,便就是依賴此路轉運東南糧米入關中。”

說到這裡,衆人已經知道徐平是真地爲了西北戰事做了精心準備,也不發問,乾脆等他把話說完。徐平說的運輸路線,實際上是古已有之,中國分分合合打了幾千年的仗,哪條路能走早就全都摸索出來了。徐平現在做的,不過是利用新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極大的加大了這幾條路線的運力。基本是正常年景可以達到歷史上運力的極限,而如果緊急時候不計代價,則可以輕鬆把運力翻番。徐平的規劃,本就是在西北打持久戰,同時不過多影響內地的其他地方。以免朝中主政大臣決心動搖,頭腦一熱又把党項放過去了。

“河東路支撐本路的麟府、並代、石隰三都部署司,關中支撐鄜延、環慶和涇原三都部署司,只有秦州孤懸隴山之右,關中力不能及。秦州所需的錢糧,依三司籌劃,當由川蜀四路供應。所經道路,依然循秦漢故道。漢末三國分立,諸葛武侯數出祁山,川蜀到秦州的路,正是這出祁山的故道。用了兩年時間,從兩京銀行貸錢,動用數州民夫,此路過了今冬也將整修完畢。自來年春起,將分別在秦州和興元府各設馬監,分別自吐蕃和大理市馬,爲道路運輸之用。依三司估算,此路每年可向秦州運送糧草物資三百五十萬石。”

說到這裡,徐平出了口氣:“西北戰起,河北必然不穩,爲防萬一,兩淮和京東的糧米隨時支援那裡,以備大軍所用。總而言之,兩浙、江南、京西和荊湖路,所出物產運往關中,兩淮和京東運往河北,川峽四路運往秦州,河東支撐本路。道路通暢,必然能保邊地各路用度不缺,如果再有糧草不濟,則必是帥臣之責!三司道路整修已畢,朝廷不懼大戰!”

趙禎和李迪、陳堯佐等人這時才明白徐平這兩年在忙什麼,這樣規劃下來,全國都被納入進了戰爭供應體系。剩下沒說的兩廣和福建路,實際上也是在支撐着邕諒路。

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56章 官督民辦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7章 學以致用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89章 定論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47章 吃點苦頭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179章 宣傳戰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9章 科舉冤家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4章 馬政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54章 解散佛社第77章 交涉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68章 交權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33章 有錢纔好第98章 民思無邪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40章 軍令之外第41章 中間派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00章 虎威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25章 搜尋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2章 忠州來人第57章 千里西來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34章 雜事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4章 同年歡宴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33章 矛盾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99章 傳承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4章 炒花生第74章 埋伏第217章 銀行(上)第14章 茶法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89章 唐龍鎮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9章 科舉冤家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
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56章 官督民辦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7章 學以致用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89章 定論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47章 吃點苦頭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179章 宣傳戰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9章 科舉冤家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4章 馬政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54章 解散佛社第77章 交涉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68章 交權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33章 有錢纔好第98章 民思無邪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40章 軍令之外第41章 中間派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00章 虎威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25章 搜尋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2章 忠州來人第57章 千里西來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34章 雜事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4章 同年歡宴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33章 矛盾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99章 傳承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4章 炒花生第74章 埋伏第217章 銀行(上)第14章 茶法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89章 唐龍鎮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9章 科舉冤家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