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國(一)

一夜之間多出不少禁軍戒備的長安城彷彿也蕭索了不少,元秀面帶帷帽,從馬車行駛時偶然露出的一絲縫隙中看出去,禁軍手中的刀槍鋒利的刃光彷彿刺痛了她的眼睛,神策軍建於安史之亂時,它的建立原本是爲了抗擊叛軍,後來則因護送肅宗皇帝歸還長安,變成了直屬帝都的禁軍,目的也變成了拱衛皇室。

然而從德宗皇帝將軍權交給了貼身宦官起,這支軍隊逐漸變成了宦官專權的工具,本朝的高祖、太宗皇帝時候,大約是怎麼也想不到,流淌着他們的血脈,也不僅僅是他們,還有那位從古至今、唯一一位以女子之身登基稱帝、在位之時固然因寵愛男寵爲人所詬病,但卻不乏開疆拓土之舉的武周皇帝的血脈……這些赫赫先輩的血脈,是什麼時候淪落到了需要在那些原本卑微低下的宦官手下苟延殘喘?

如今再看到神策軍的士卒刀槍如林甲冑如牆,元秀只覺得說不出的諷刺。

她正在出神時,路旁的士卒卻少了起來,馬車最終停到了一扇側門外,趕車的車伕去敲了門,過了片刻,門開了,馬車駛入其中,門復關上,沿着兩邊高高的夾牆過了兩道門,卻到了一座花園裡,只是四周格外的安靜,彷彿別無人跡。

但車伕請元秀下了馬車後,長生子卻已經在不遠處等着了,七月雖然比之六月,夜間已經有了些許涼意,但白晝的時候依舊驕陽烈烈,然而一園草木葳蕤間,長生子蓮冠羽袍,但見面色似玉、鶴髮如雪,卻不見他額上有半絲汗意,越發顯得仙風道骨。

“貴主請來。”他見元秀下了車,微微頷首,轉身時拂塵翩然。

元秀默默的跟了上去,走了幾步,到底還是忍不住問道:“五哥在這裡?這裡似乎是城南吧?”

“這裡是修政坊。”長生子邊走邊道,“或許貴主應該有印象,當初,對貴主一見鍾情的賀家六郎,這裡就是他到長安時的住處,貧道曾爲魏博節帥幕僚過一段時間,如今雖然已經辭了幕僚之職,但他依舊許貧道可以用這處宅院。”

元秀面色一變:“這麼說,你在騙我?”

“並不算騙你。”長生子見她站住了腳步,只得也隨之停下,平靜的道,“貧道只是帶了那封血詔給貴主過目,以證明貧道確實受了豐淳帝之託,但卻從未說過豐淳帝在此處。”他以拂塵指了一指北面大明宮的位置,淡淡的道,“貧道雖然是修道中人,爲雲遊四海便利故,略懂一些武藝,可大明宮是什麼地方?邱逢祥與杜青棠俱非尋常之人,這次逼宮更是兩人聯手,貧道潛入進去,爲豐淳帝帶出了這封血詔,已經是冒了大險!帶出豐淳帝,恐怕如今只有陸地神仙能做到吧?”

元秀聽了,卻沒有立刻與他翻臉,而是問道:“那你要本宮到這裡來做什麼?”

“杜拂日是貧道支走的。”長生子忽然道,

“這個本宮知道,燕小郎君身上有傷,而且他素來藐視本宮,比之杜家十二郎的心思縝密、善於僞裝來,他實在好對付多了,若是杜十二在那裡,哪裡會察覺不到香爐之事?”元秀淡然道。

長生子點了點頭:“即使如此,但也只能讓他進宮去一段時間,以他的心思,遲早會察覺到不對,自然會追回閣中,而貧道需要等到燕小郎君倒下後方能現身,以免驚動屋外的守衛,又要說服貴主,接着,再帶貴主從密道離開,到麗孃的院子,以洗塵香洗去我等身上沾染的香氣,免得杜拂日用獵犬追上——所以如此一算,就算杜拂日是進宮之後才察覺到了貧道的調虎離山之計,但貧道所有的時間,也不算太多。”

“何況,豐淳帝除了血詔之外,所託極大,貧道以爲,留在迷神閣繼續與貴主交談,並不什麼明智之選,況且貴主聽了豐淳帝的託付後,也未必能夠立刻做出決定!”

元秀盯着他,許久,慢慢問:“五哥託付了你什麼?”

“血詔貴主已經看到了。”長生子也緩緩道,“豐淳帝如今的景遇,貴主怕是所知不詳,貧道昨晚趁亂入宮,倒是知道的多一點,貴主不如與貧道去前面的軒中一坐,待貧道仔細交代清楚,再告訴貴主豐淳帝之託付,如此,貴主也好告訴貧道,貴主的選擇!”

元秀這回沒有猶豫,立刻點了點頭。

小軒三面透風,外面植了一大片紫竹,遮蔽了烈日,只放了兩個冰盆便已十分清涼,一個老僕默默呈上了茶水,便悄無聲息的退出門外。

“昨夜豐淳帝宿在了紫蘭殿盧芳儀處,夜半時,禁軍譁變,從玄武門殺入宮中,因宮中以及禁軍中也不乏忠君之士,更有袁別鶴等人竭力護駕,所以混亂裡,袁別鶴命人點燃了玄武殿,以期示警,也是向城外禁軍求助。因此守夜之人發現玄武殿被焚,並隔着數道宮牆聽見隱約喊殺聲後,便去告訴了魚烴,魚烴親自登上紫蘭殿的閣子一望,知道不妙,這才衝進了寢殿,爲豐淳帝更換內侍之服,向前朝紫宸殿逃去,意圖從丹鳳門出宮,向羣臣求助。”長生子說到此處,淡然一笑,“當然,他們不可能成功!神策軍雖然有部分忠君,但邱逢祥掌握此軍多年,哪些人忠於他,哪些人忠於皇室,他焉能不知?在這種情況下,喊殺聲從玄武門傳來,前朝卻安安靜靜,自是因爲邱逢祥早有準備!”

元秀咬了咬脣。

只聽長生子繼續說了下去:“所以魚烴雖然忠心耿耿,在當時還想到了爲豐淳帝準備內侍服來遮掩,又勸說豐淳帝撇下了盧芳儀以免暴露行跡,可跑到蓬萊殿附近,還是被等在那附近的高手抓了個正着,不過他倒也沒吃什麼苦頭,直接被換上了帝皇袍服送進蓬萊殿,與皇后一起先待着,聽太極殿那邊的議論,只是想廢了他,讓他做個太上皇,並沒有讓他暴斃的意思,當然,只是暫時這樣,若是明日羣臣議着議着覺得有個太上皇不好,貧道卻也不敢保證,豐淳帝便一直會在興慶宮裡頤養到駕崩!”

“夠了!”元秀冷冷道,“昨夜之事,你看得這般清楚,在魚烴拉着五哥往前朝去時,想必你早已猜到了途中之事,卻不但未曾援手,甚至連提醒都不曾,想來自是猜到了杜青棠與邱逢祥雖然敢聯手逼宮,廢棄五哥,但爲了天下悠悠之口,也不敢立刻殺了他,總也要等到日後……這樣藉着杜、邱兩人之手,將五哥逼入絕境,方能得到這封血詔……”她咬了咬牙,冷笑着道,“五哥答應了你什麼呢?讓本宮來猜一猜——是推.背.圖?對不對?”

長生子並無否認之意,淡然道:“貧道志不在紅塵,因此紅塵之事,多年前就不管不顧了,若要貧道出手,總也要付出些代價。”

“道長倒是變得極快——”元秀冷笑,“當初賀家六郎與本宮同遊原上的時候,可是不止一次說過道長,在他剛出生時,因着高夫人與賀之方的年紀都已長,氣血不足,他誕下時極爲虛弱,當時道長可是星夜奔去魏州救下了他的,後來更是精心爲他調養身體,使其逐漸強壯,方有後來習武之資——另外,聽說今年年初的時候,北方包括關中都遭逢春旱,惟獨河北三鎮,因着道長你提前指點,故而早有準備,挖掘了許多溝渠,才免於此難!卻不知道賀家又給了道長多麼大的好處?!”

長生子神色不動,淡淡道:“賀家之事,是貧道故意爲之,至於好處,貧道自然得了,只是貴主終究不是修道之人,便是告訴了貴主,恐怕貴主也是不明白的。”

元秀閉了閉眼:“那麼你可以告訴本宮,五哥除了這封血詔外,究竟託付你什麼了!”

“正如貧道方纔所言,豐淳帝如今暫且安全,但也不是很安全,今日羣臣被杜青棠召至太極殿議事,中間最重要的,就是新帝人選!”長生子鄭重道,“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一旦新君得立,那麼太上皇可有可無……豐淳帝正當壯年,雖然此次之事處置失當,但自登基以來,頗有勤政之民,而如今宗室中,也沒有能夠讓豐淳帝黯然失色之人!因此這個太上皇,恐怕不能活太久!這一點,是豐淳帝親口所言!”

“所以呢?”元秀覺得自己的心似乎在一點點下沉……

“如今豐淳帝最信任的人,自然只有貴主。”長生子淡然說道,“因此他才以推.背.圖爲酬謝,讓貧道將這封血詔帶給貴主,血詔之中,明叱杜青棠與邱逢祥聯手矇蔽聖聽,前者又以姻親關係,逼迫韋造將換田一事壓下,待民變後,復以今上無德爲藉口廢帝,實則大逆不道、故意歪曲、意在謀反!”

——豐淳帝畢竟是憲宗皇帝一手教導出來的,他也許不及憲宗皇帝精明,所以才一時糊塗,被杜青棠抓住了這個空子,落到了今日的地步,但他絕對不蠢,放在了盛世,做個守成之君,那是絕對夠格!因此他被軟禁在蓬萊殿上後,沒過多久就想明白了逼宮的緣故,也想到了對策——相對於老謀深算的杜青棠與兵權在握的邱逢祥,他最大的優勢,就是正統!

李唐皇室的血脈、憲宗皇帝唯一的嫡子、前朝儲君——這也是杜、邱兩人成功奪宮,但卻暫時沒有殺他的緣故!

所以當長生子乍然出現後,別說對方索取的推.背.圖對於並不信奉道家的豐淳來說意義不大,就算他當時索取數州之地,豐淳也會先答應了再說!年輕的帝王登基不過三年有餘,從少年時候就被灌輸他將是這個帝國的主人,又怎麼甘心如此被人奪去一切?

更何況,還是輸給了他最最痛恨的杜青棠!

痛定思痛之後,豐淳在血詔裡,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自己正統的優勢——他將一切責任反過來推給了杜青棠,代價是承擔了自己是個不那麼聖明的君主的名聲,但這些都不要緊——因爲皇室沒有直接的兵權,關中四十萬神策軍,是諸鎮不敢進逼的資本。

可這資本不在他手中!

因此,就讓事情公佈天下吧,想開了之後,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當初德宗皇帝何嘗不是被河北聯合了淄青起兵,堂堂君主下了罪己詔,對河北一讓再讓,開了河北三鎮跋扈專橫、驕行諸鎮之下的先河?但即使如此,他的諡號還是美諡的德,即使如此,他還是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子孫。

昔日有勾踐臥薪嚐膽的滅吳,漢高祖又何嘗不曾親身伺候過西楚霸王?只要重新坐回了含元殿上的金椅,那麼過往的一切也不過是煙雲而已,或者也還會轉變爲輝煌的點綴。

長安宮變,諸鎮不可能不知道,恐怕如今信鴿已經在飛往四面八方的途中,可四十萬神策軍也許嚇不倒那些早已蠢蠢欲動的藩軍,但杜青棠活着一日,卻是衆多節度使心底的陰影,再加上這回宮變太過突然,當大軍勞師遠征到了長安左近,杜青棠是不是已經扶立了新帝,含笑歡迎他們同入含元殿上叩見新君?

所以必須加上一把火,給予他們名正言順出兵的理由。

還有什麼理由,比匡扶正統、清君側更爲名正言順?

憲宗皇帝元后文華太后的長子、憲宗皇帝親自冊立與教導的新君,先帝臨終前殷殷命衆臣好生輔佐的豐淳——這是他翻身最大的指望,如今這一封血詔,經由長生子之手,交給了元秀——從文華太后甍後,豐淳最最信任的人!

元秀感到懷中隱隱傳來了燙意,她的心也猶如滾油燒開般,發自靈魂深處的疼痛。

“這封詔書在本宮這裡無用,五哥他究竟要交給誰?”元秀一字字的問道。

長生子看着她,目光深沉:“貴主說的不錯,血詔,當然是要公佈天下!”

“年初的時候,魏博賀家的六郎到長安來,對貴主一見鍾情,魏博是河北三鎮之一,河北兵馬,素爲天下剽悍之重!而且河北素與淄青和睦,若魏博得此詔書,必定四鎮同出!到那時候,天下其餘諸鎮,也絕不甘心袖手旁觀!”長生子悠然說道,“賀家六郎愛慕貴主之心,長安人盡皆知,貴主如今帶着這封血詔前去投奔他,想必他是絕對不會坐視的!”

“諸鎮中的任何一個,得了這封詔書,也都不會坐視。”元秀微微顫抖起來,她慘笑的看着長生子,“但諸鎮奉詔討逆之後呢?我皇室尊嚴又能存幾何?昔年安史之亂,肅宗皇帝因信用李輔國,後雖還都長安,卻受制於李輔國一介宦官之手,此後諸位先祖,莫不受到宦官牽制,方有昨晚五哥之辱!宦官雖然驕橫無道,但因去勢的緣故,總還不能篡位,若是賀家有了復位之功,卻不知道五哥又會有什麼下場?”

長生子笑了一笑:“貴主說的是,只是此刻太極殿上已是羣臣議立新帝,如今的太上皇隨時可以暴斃,或者興慶宮裡去年年末的時候才失足溺斃了一位太后,想來這會也不會在乎多一位太上皇,而貴主說的,卻是貴主能夠平安逃出長安——如今長安四門緊閉,老實說,貧道帶貴主離開的把握實在不大,況且還要一路順利的躲過長安的追擊,趕到魏州,並且說動賀之方——單憑魏州一鎮之力,想要勞師遠征抗衡關中四十萬禁軍,那是不可能的事!賀夷簡雖然對貴主有意,此事卻非賀之方首肯不可,貴主以爲賀之方會立刻出兵麼?當然,賀之方極爲疼愛賀夷簡,而後者一腔情思系在了貴主身上,但至少也要磨上幾日,這幾日,足夠豐淳帝死上幾百次了……況且說服賀之方後,賀之方也要說服其餘幾鎮,至少要合河北三鎮之力,才能進軍長安!且不去說沿途耗費的時日,杜青棠與邱逢祥都不是死人,貴主以爲,索性殺了豐淳帝,然後稱血詔爲僞詔之事,他們會不會做?”

長生子微笑道,“李唐宗室中,惟豐淳帝與貴主,是同父同母的兄妹,豐淳帝昔日在位時,對貴主的愛護,人人皆知!貴主現在所擔心的,是整個宗室,只是貴主,不知道你究竟是更看重宗室,還是更看重你這唯一的胞兄?”

他悠然道,“若是前者,此處也有現成的燭火,貴主只管將那血詔燒了,當作什麼事也沒發生過,貧道答應,照樣送你回迷神閣,或者玢國公府,杜青棠與邱逢祥不會爲難你一個小小女郎的,這點兒氣度,這兩個人還是有的,並且說不定還會對你格外禮遇——譬如,本月似乎就是貴主的笄禮?貴主仍舊是尊貴的金枝玉葉、夢唐的元秀公主!”

“是要整個宗室,還是豐淳帝?”長生子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還請貴主速作決斷,那杜家的郎君心思縝密,此地,卻也只可暫避一時啊!”

第三百四十章 家國(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市中殺(十六)第六十五章 賀懷年第二百五十六章 郭十五郎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九十九章 鬥草第三百九十七章 局中之局(九)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幸災樂禍第九十五章 新人第二百十六章 鄧國夫人(上)第七十七章 糊塗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國(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長孫明鏡第四百零八章 殘局(六)第十六章 兄妹第一百四十九章 九懷刃第一百二十八章 江錯娘第一百九十五章 師出同門第三十七章 崇義酒旗招第二百六十一章 名與利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華太后第九十五章 新人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第二十三章 夜雨第一百二十一章 杜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三章 杜家三郎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離第九十二章 百果第一枝第三百六十二章 流火(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兄妹第三百三十八章 家國(二)第三十一章 樊尚宮第一百八十九章 善音第十三章 杜府青棠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言第三百七十六章 市中殺(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國(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狂颮漸(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昭賢太后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七十六章 穆望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局中之局(十)第六十七章 秋錦娃第九十七章 託付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第三百三十二章 狂颮漸(七)第九十六章 再訪第一百九十六章 約戰第二百六十章 犧牲第二百章 師徒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火(一)第一百六十章 別院第一百五十五章 顏面?第二百八十九章 中宮之舉第三百三十六章 靈光(四)第三百三十章 狂颮漸(五)第二百章 師徒第一百三十二章 援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第三百八十四章 市中殺(十五)第三百零六章 宴第三百零八章 杜不留第一百六十二章 長孫明鏡第二百五十三章 霍蔚(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山風急雨第六十三章 綠腰第四百零三章 殘局(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瓊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離第一百二十九章 潑酒第一百零二章 說憲宗第四十一章 杜家拂日第三百五十七章 算與間(九)第三百三十四章 靈光(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昭賢太后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二百十九章 發泄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流火(四)第二十八章 趙氏其人第四十五章 夏侯浮白第七章 翠華重遊第十五章 獨家買賣第二百二十一章 賽馬前事(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裴氏第一百六十四章 罅隙漸第九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三章 魏絳之功,何其懦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狂颮漸(二)第七十七章 糊塗第三百零一章 雙喜第六章 訊來急第一百八十章 信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鋆
第三百四十章 家國(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市中殺(十六)第六十五章 賀懷年第二百五十六章 郭十五郎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九十九章 鬥草第三百九十七章 局中之局(九)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幸災樂禍第九十五章 新人第二百十六章 鄧國夫人(上)第七十七章 糊塗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國(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長孫明鏡第四百零八章 殘局(六)第十六章 兄妹第一百四十九章 九懷刃第一百二十八章 江錯娘第一百九十五章 師出同門第三十七章 崇義酒旗招第二百六十一章 名與利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華太后第九十五章 新人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第二十三章 夜雨第一百二十一章 杜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三章 杜家三郎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離第九十二章 百果第一枝第三百六十二章 流火(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兄妹第三百三十八章 家國(二)第三十一章 樊尚宮第一百八十九章 善音第十三章 杜府青棠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言第三百七十六章 市中殺(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國(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狂颮漸(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昭賢太后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七十六章 穆望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局中之局(十)第六十七章 秋錦娃第九十七章 託付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第三百三十二章 狂颮漸(七)第九十六章 再訪第一百九十六章 約戰第二百六十章 犧牲第二百章 師徒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火(一)第一百六十章 別院第一百五十五章 顏面?第二百八十九章 中宮之舉第三百三十六章 靈光(四)第三百三十章 狂颮漸(五)第二百章 師徒第一百三十二章 援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第三百八十四章 市中殺(十五)第三百零六章 宴第三百零八章 杜不留第一百六十二章 長孫明鏡第二百五十三章 霍蔚(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山風急雨第六十三章 綠腰第四百零三章 殘局(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瓊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離第一百二十九章 潑酒第一百零二章 說憲宗第四十一章 杜家拂日第三百五十七章 算與間(九)第三百三十四章 靈光(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昭賢太后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二百十九章 發泄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流火(四)第二十八章 趙氏其人第四十五章 夏侯浮白第七章 翠華重遊第十五章 獨家買賣第二百二十一章 賽馬前事(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裴氏第一百六十四章 罅隙漸第九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三章 魏絳之功,何其懦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狂颮漸(二)第七十七章 糊塗第三百零一章 雙喜第六章 訊來急第一百八十章 信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