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

依舊是漢白玉石磚鋪砌的廣場,依舊是兩排一十六個青石燈籠排開,當中正對一座琉璃黃嵌翡翠綠的殿閣。

即便至高無上的皇權,也有壓制他的尊貴。縱是風疾纏身,太后仍然是後宮之主,這三宮六院之中,號令一出,莫不遵從。

重華殿跟來的幾十衛士也只能止步於此,眼睜睜看着一炷香前還是他們看管的籠中之鳥,跟着年長的嬤嬤款步排行。

我的目光掃過腳邊每一塊方磚,心頭帶着一點惋悵,又有一點了完。

前面內官嬤嬤的腳步頓住,探手挑亮每人手上提着的宮燈,才緩緩又起步。似乎是特意等我,好叫我將此地看個分明。

穿過陰暗無人的正殿,依舊是西花廳。

重華殿侍衛的影子再也看不見。內官嬤嬤遣散了隨行宮娥,又帶着往裡走了幾步。早已到傳膳時分,廳裡卻是燈火不盛,靜無人聲。

廳廊下嬤嬤忽然止步,一口吹熄了燈。迴轉頭來道,“少爺,老奴帶你後門出去,換件衣服趁夜出宮。”

我心知這忠心的老人必是誤會了。

接連在東閣窗口上望了她三天,她以爲我身陷囹圄,求她幫我脫身。明王的禍事近日朝裡說法紛紜,關於我的部分,更不知傳入宮中變成了什麼模糊的摸樣,難怪她替我擔心。

“嬤嬤,”我把手搭在她提燈冰涼的手背上,“不要急。”

她聽了這話,額上更沁出汗來,跺了一腳,似乎我是不知險惡的小兒。也就爲了這個幾面之緣的小兒,她冒了假傳懿旨的風險——如此大恩,也不知何時能報了。

“嬤嬤,”我打斷她要脫口的話,把從懷裡掏出的石頭,牢牢按在她掌中,“只求你將這塊玉石送入,說是故人求見……倒時恁誰,再奈何不了蘇鵲。”

管嬤嬤尚自猶疑。

半晌,我只得催促,“明王之亂,蘇鵲深受牽扯,因而久囚宮中。此刻稟報皇上的人怕是已經到大殿,再拖上一刻,蘇鵲只恐身首異處,再不能孝敬嬤嬤了……”

老人受此駭嚇,立時進了廳中。

此刻西邊落日的最後一絲餘暉也消失在天際,美麗的赤色雲霞剎那黯淡,整個天幕,也罩上了一層灰濛濛的沉暈。

西花廳內隨之調亮燈燭,忽而聽得“嗙當”一聲瓷器碎裂的輕響,不一時裡面便傳來女子壓抑又急切的輕喝,“叫他速速進來!快!”

依舊是幔帳輕搖,依舊是檀煙緩繞。

依舊是翡翠作屏,錦繡鋪榻,那位端莊秀美的繁裝婦人卻捧着雙手站在榻前,整個人抖得像一片風中的殘葉。

看着我進來,她的目光膠着在我的臉上。面上又是驚懼,又是欣喜。到了近前,起初眼眶裡顫動不休的眸子,又竭力恢復一絲鎮定。

進來前已將扇子別在腰上,此刻空無累贅,我便將雙手拇指相扣、餘指成排,交疊身前再貼於額際,挺胸、擡頭、折腰拜下,行一個平地叩首大禮。

寬袖窄腰的禮袍便在這一開一闔的大動作中,抖開雲行,收回水流,散發出它特有的風雅韻趣。

面前的裙襬再度抖動起來。連帶着它主人的聲音都捎了恍惚。“素娥,你出去。沒有哀家的吩咐……誰也不許進來。”

……

嬤嬤憂心重重,一步三回頭。

待她離開,未得平身我便站起身,撣去膝上灰漬,拂過袖裡塵埃。太后娘娘一直望着,似乎這個姿態就耗費了她太多的力氣,顧不上責難來人放肆失儀。

“難怪……難怪……難怪……”

她口中喃喃唸叨,一會搖頭,一會又點頭。

行了兩步,擡起手似乎要碰一碰我的臉,隔了一寸霎時驚醒過來,又急退回去,神情迷茫的站着。口中自言自語,“恍然如生,恍然如生啊……”

她這顫巍巍的一站,背後鑲金鎏玉屏風全露出來。整塊翡翠上龍飛鳳舞、金彩飛揚的幾行大字,依舊分明。

雨潺按鏡憑欄,憶江南,猶記初時、深院見皆難。

淡□□、疏相守,守明盤。如是朝顏、一照兩孑然。

若要公允評判,我會可憐那寫詞刻屏的帝王。

看來是追憶和先帝兩人江南相遇的情景,卻不知他可曾記得,在他之前,更有一人相約成婚,又隔着重重深閨,難能一見。看來是幽怨先帝薄情使人獨守白頭的思念,卻不知他可曾知曉,一別故里十載,所思另有其人。

《相見歡》,相見何許歡。

“你……爲什麼來?”

太后面上如罩寒霜,退後一步,腿捱到了軟榻,索性捧着那塊玉石沿邊坐下,身子癱軟在扶手一側,“八年,八年了……纔來,纔來報復哀家,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她盯着手心,陰鷙的笑起來。不一會工夫,竟笑得漸漸上氣不接下氣,要分出一隻手來,用力捶打自己的心口。

掌中那隻青鳥狀的翠玉隨着她的舉動一上一下,幾乎要顛落下來,又被她的手指緊緊摳住,幾番在爪中無聲□□。

“咳,呵……”太后喘了幾聲,呼吸平順一刻,忽然將掌中物反手使力一摔,“你不在下面好好陪她,又回來作甚!”

玉石如折翼的鳥兒一般直直墜地,悶聲砸在地毯上,骨碌碌打滾到停在一角——我心中猛然一涼。

方要伸手去撿,卻見一個身影匆忙跌下軟榻,撲向那裡。

……一眨眼的時間,那塊玉又被她捧在心頭,面上好似來回經歷生死一般,淚珠竟滾滾而下,嘴上不停絮絮而言,“是我不好,不要,不要,不要……”

“太后。”

怕她風疾一起,不知清醒何時。

這一喚,太后倒是打斷了不休的絮語,只是撐在榻邊,透過漣漣淚水靜靜看我,也不知是明白還是糊塗。

“你要怎樣?”

她出口問道,突然之間,像是恢復了神智,不怒而威。“哀家欠你的,可以償你,但是我兒和根基,你休要妄想。”

……

不禁好笑。

還掛着兩行水珠就成了凌厲母虎,這樣的轉變,也不知是宮中歲月經久,還是天性護犢使然。

“太后,”蒼天可鑑,我並無作弄她的居心。“晚輩但求自保——難道時至今日,您不想知道家父,究竟待您若何?”

這麼多年過去,我想給她個明白。

和景元覺幾分相似的鳳眼一瞬睜大,射出咄咄逼人的光。她將捂在胸口的玉石放到膝上,卻又緩緩縮起了眼,“你當年不過總角稚童,又知道什麼!”

“不錯。晚輩當年只知父母恩愛,不得同生但求同死,並不知與外人有何相干。”

只看太后面目猙獰起來,轉眼又要發作。我舒過一口胸內惡氣,心中也暢快許多。“此中真相如此,亦非我願。更牽連母親在內,若非今日事急,縱使帶入黃土,晚輩也不必叫外人知曉!”

太后歪在榻上,胸脯起伏,已是眼白多過眼青。

“你,好……”

那兩聲“外人”,叫她又似要怒罵,又似要流淚,一時身形縮成一團,臉上掙扎扭曲至極,竟筆墨難以形容。

此一時看在眼裡,既覺得五內都是酣暢淋漓之感,又覺得欺負一個半瘋婦人,隱隱作孽太過。

燈火嗶剝跳動,一室昏明不定。

“不過,家父一生磊落,他當年所想,爲人子的,終究不能抹殺。”

我靜了一靜,擡起右手指向她的腿上,“此物家父多年隨身,直至獄中入殮,倉促間落入他手,輾轉最近纔回到晚輩處。若非此物,晚輩毋寧死,願不知。”

太后聞言立時攤開手掌,反覆端詳。

可惜她不知其中奧秘,哪裡又能看出。不一刻終於耐不住擡頭,一雙鳳眼圓睜,既是焦慮又是滿腹懷疑。只怕若非那個答案系在我身上,她便要當即暴跳如雷。

我不顧逾越,伸出手來。“太后容晚輩一用。”

太后猶疑片刻,交託在我的手上。卻又跟着起身,亦步亦趨,不放心再追上一句,“這裡滿宮侍衛,你休要耍花招。”

如何能夠。

人死如燈滅,誰對誰錯,全不過空言。即便是要她自絕當場,也不能使亡者復生,我又何必戲耍於她。

“江陵白少,喜好衆多,琴棋書畫,皆有稱道。其中寡爲人知一項,卻是金石篆刻,不知太后可曉?”

我依次吹熄了榻邊的兩座柱燈,廳中的兩排宮燭。

太后定在花廳正中,依依看着我,“不錯。玉郎擅刻。此一隻青鳥,便是他閒時自雕自比。”

我緩緩點頭。

滿室都陷入黑暗。

只留五斗櫃上一顆夜明珠,淡淡生光。

我將它取在手中,慢慢湊近青鳥玉石。“晚輩尚幼時,家父刻技登峰,一度迷上微書,將之與玉石鏤刻融合,使一杆鐵筆題字,在方寸之中見大。”

校調了妥當的角度,一臂遠的白牆上,隱約出現深深淺淺的陰文字跡。

“請看……”

太后越過我,站在牆邊。

她一字字喃喃的低語,一眼眼癡癡的凝望。

她伸出手去,撫摸冰冷的泥牆,好像在觸碰情人的肌膚,好像在聆聽情人的呢噥。

她渾身巨顫。

她無聲嚎啕。

那是一首詞。

一筆一劃,記在青色鳥身一隻羽翼下,貼近鳥兒心房的詞。

相思無奈老兒郎。

不成雙,淚兩行。

姑蘇聚後,南北萬里長。

君子蘭開君不見,生悵惘,卻癡狂。

……

我移開了夜明珠。那些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字跡一瞬遠去,太后驚恐的尖叫響起來,“不——不!別拿開!啊——啊啊啊——”

然後便是門外此起彼伏的喊叫,“太后!”“太后,您怎麼了!”“太后,太后!開開門,讓奴才們進來啊!”“娘娘,再不開門奴婢要壞門了,娘娘!”

再然後是太后的厲聲怒喝。

“滾開!都滾開!誰也不許進來!進來哀家滅他滿門!”

她淚眼婆娑的吼叫,威嚇門外的人,又對內拼命搖頭,滿面悽切之色,“不要……別!求你……”

因爲我斷了她的夢。

我還高高舉着那青鳥玉佩,威脅她要鬆手砸在地上。

她每上前一步,我就離開一根手指。

她退後,又前進,又退後。

門外呼喊更甚。

西花廳的雕花木門,幾乎就要擂破。

只餘拇指和食指。

玉石搖搖欲墜。

“別,別……”

她已全無了太后的儀態,只像一個絕望又渴望的婦人,好像我高舉的石頭,是拴着她性命的解藥,“別摔,給我,求你……我什麼都依你,都依你!”

青鳥滑入我的掌心。

“太后一言九鼎。”

太和大殿,燈火映成白晝。

百級階沿,一步一衛,列戟莊嚴。

墨綢及地的宮裝儼雅、端重,緩緩掃過赤紅長毯,留下一行幽豔難忘的搖影。所有妄異的阻隔,如若海面潮盡退去的波瀾,徐徐散開。

頭上蒼空靜默,無風,無雲。一輪蟾宮銀盤當中正掛,如寒璧如珠澤的清輝,瀟瀟遍灑。

正門大開。

殿內喧訴正沸。

“……自謂有勞於國,納邪說而違朕命,懷異端而疑皇弟。恩寵雖厚、猜懼愈深,建通元年始日夜陰計、煽黨專亂、圖產大害。建通二年以假溺謀、招舉逆計,引奸回以爲腹心,身蹈大戮、仁義蔑聞,國家之復存皆幾於難,驚駭於視聽。元聞罪犯謀反,桀跖不足比惡,竹帛不能載狀。今剝其封爵,廢爲庶人,罪當株。”

“而範楚雲,擢進士第,拜翰林學士,遷至太子太傅。太子薨,爲明王賓。陛下功定天下,增封戶五百,猶不平。與周肅夫相忿競,不事事,棄官私去,陰附於明王,乃敢妄圖。長夜莊建、號令詔敕等多出其手。臣禮盡失,文節皆毀,不能忠清,罪應凌遲。”

“武國威,父坐事,連爲官奴,擅武擅射——”

聲音戛止在入殿一刻。

太后在高大的門檻外站了一瞬,提擺而入。

那位居當中的年輕刑部侍郎,一長串連續的宣判陳詞因驚訝而打斷,奉卷宗愣在一邊。他兩旁夾道文武朝臣皆回首而望,或是訝異,或是疑惑,倒是齊齊肅靜默立。

太后牡丹墨裙垂地,金紅披紗挽起,華貴柔軟的衣料隨着蓮步輕擺,頭上鸞鳳寶石步搖無風自晃,冶麗不可方物。然而她周身又散發出難掩的端莊和氣度,絲毫不曾停留,僅一道斜掃的目光,就將那些怔看的大臣,迫得擡不起頭來。

我跟在她的身後。

到得一時不能再進,方住了腳步。

大殿中間,高高低低捆束下押跪的,不下百人。有的身子歪斜,有的衣衫襤褸,有的甚或血污斑斑。這些囚犯和身後按押他們的威武衛,竟將一間偌大的殿堂充塞的滿當,堵實了往內的行路。

太后微微側首,我自她的身後,徐徐走出。

殿上高處那人,案後慢慢站起身。

相隔豈有三五十丈之遙,一身明黃耀眼奪目,燦然中看不清容顏。

倒是看得清當中站着的宣判人,微張着嘴,打起深深的眉結,一時也不知是繼續念下去,還是等下他人的吩咐。

而那些緩過神的、任職或有歲數的老臣們,多已先後跪下,口中層次不齊念着參見太后。

因着突來的變數,個別大膽的欽犯也掙扎着回頭來看。余光中,一兩個熟悉的面貌,是當夜血戰掩護撤退的莊人。他們多形容憔悴,傷痕累累,手腳捆了枷鎖,口中塞了布條,唯獨一雙耳朵都無遮無掩,好用來聽判。回首眼光看到我,那幾人也不能言語動作,接續被威武衛按到地上,平平掠了目光開去。

這時太后已念過平身。她擡頭望了一眼明黃的身影,一字一字說道,“蘇鵲於長泰殿處伴坐,說起大殿論處逆黨,特與哀家同至一聽。”

殿內靜謐無聲。

覃朝治下政風開明,從無內宮女眷避議一說。但像當今這樣正大光明入殿的,也是開國罕見。

靜默中,景元覺已走到了御案九級臺階最下。揮手向劉玉一招,指着轉瞬搬來的鸞座語調平穩,“母后請坐。”

過身上臺前,太后看了我一眼。

那道目光既透澈又深沉,其中暗含的語義無盡,也是清楚明晰。

從此兩不相欠。

我微微頷首。

殿內仍是安靜,卻少了先前的不安和疑竇。

刑部侍郎顧文古咳了一聲,繼續攤開手中的卷宗,“……武國威,父坐事,連爲官奴,擅武擅射,明王市得之,命侍左右。永秀中,伴守北邑,攢功例擢將軍。建通三年,進封大將,階三品,乃令統領神威大部。然不思報,舊主以榮寵許之,竟一時不辯。事泄敗,上懷仁親以義曉,能反間——”

被按着跪在最前排的老者憤然向身後一人撲踹,卻被他身後的威武衛按住。他一條腿上血肉模糊,似不能彎曲般斜在地上,成着單膝跪地的屈姿。

他欲踹的男子垂首面地,不動不挪。

朝臣裡卻有人將手杖“砰”的一聲杵地,陣陣金石回聲響徹大殿,顧文古在其中得以接續下去,“……故免其死罪,削封銜,貶惡地。”

原來是武國威的太岳母,齊太夫人。難爲武將軍一府家眷皆在京中,縱然有心起兵,也多受制於人。何況事發前夕,景元覺連夜招安。

“……趙宇,明王賓客趙雲德之侄。守北邑涼山關守,雖無赫功,受陛下厚恩至右金吾衛將軍,神威鎮國大將武國威副將。明王使叔說與同逆,無所甄異,不能徇忠,死罪。念能聽言,反兵擊逆,勝不逃刑,有正己慚服之心,流隴西。”

此乃趙七叔之侄。

在殿中望過一圈,依然沒有趙七叔的身影。

悠悠數人過後,再度聽到這個名字。

“馬擎虎,柳煙微,胡柴,張進,公孫雄,弘機道人,莊恭仁,趙雲德……皆明王孽從。暄仁初起,此賊等多構陷忠良,行弒刺暗殺之事。暄仁四年八月初八,乃敢圖刺聖上,因泄先後誅……”

心中也不知是鈍是痛。

洋洋羅列的名單裡,有些並不是長夜莊的人。乍聽有些驚疑,但隨後又釋然了。

必是借這個少有的機會,魚目混珠,剷除一些不必要的人。

帝王道深,明王幾許如他。

站在御階下、三公前不倫不類的位子聽完,看顧文古合上長長卷宗。自進殿起,也不曾跪叩,也無人置詞。

這一襲月白流雲,雖屬風流,如披縞素。

竟然也寡有擡眼。

廉王世子景元凜自人羣中上前一步,“逆黨皆獲其罪,陛下仁德,以寬宏待之。臣以爲,此案刑部及大理寺所查詳實,所判妥定。”

作爲宗正寺監判,他一番話說得稍嫌簡略,“大理寺應即日起發下海捕檄文至各郡州縣,全力捕捉明王及外逃殘逆。”

“世子。”

“顧大人,”景元凜轉向顧文古,速速吩咐,如若未曾聽到我出口打斷,“既無異議,可將人犯畫押收監、獲死者明日午門問斬——”

我等不到顧文古的回答,擋在世子的身前,一拱手,“此中大冤!”

“天時已晚,諸多罪人下獄在即,”定襄王自下排越出,一雙虎目凜然生威,“蘇大人有話當容後再稟!”

“定襄王這話是何道……”

還未曾來得及說完,廉王世子按住我的手腕,“謀逆大惡規反天常,悖逆人理,不議不赦——蘇大人莫要一時心軟,爲之求情。”

他手上用了十成力道,抓得我一筋抽到心中。

跪伏衆人漸漸起了騷動。

僵持中,那些擡起的眼光落在我身上。

我看見張之庭蒼白的臉,還有一側拉着他搖頭的陳荀風。

我看見一旁居功佇立的郭怡,露出森森的笑意。

其餘朝中重臣,乃如德高望重者,皆然垂首不語,竟是滿面忌諱之色。

獨獨跪着那些待我如子侄者,卻將目光先後撇了旁處。

……

景元覺予我恩德,至公私不分,留我一條生路。

然而卻因此,必絕後患,留不下一個活口。

這一時錯過,那殿中半百親厚如斯、至今裝作不識我的父老兄姊,明朝便要身首兩處。

我縱全身,豈能安枕。

“先帝本傳位明王,蘇鵲不知、何來謀逆之說!”

大殿寂靜無聲。

這一句諍問,在幾處圓柱中交相激盪,發出往復的迴音,嗡嗡重疊,有若蜂鳴。

執在我手上的力道驀然一鬆,隨即又緊到將要掐斷腕骨,那貴儒氣質濃厚的景元凜,竟然也能透出肅殺的寒光。

“陛下之前,如何胡言!”

他言辭之厲,恨不能將我當堂絞殺。

我將目光膠在世子青筋畢現的手上,欲要咬牙掰開,卻也知衆人前說話的機會稍縱即逝,“永秀九年先太子猝薨,明王賢德孝仁、朝中擁立不二,道是未滿太子祭期不宜更儲,才致先帝不及親封、意外重傷——”

我看見範師傅擡起的眸子,其痛其恨,烈烈洶洶。

塞滿口中的布條撐滿了他腮幫,卻擋不住那張凜然中帶着決絕的臉,露出無窮無盡的暢意。

可是我不是爲他。

“當日湯泉宮隨伺先帝的,範楚雲、周肅夫、付梓基、吳煥四人,皆聞先帝口諭傳位於明王!可嘆安賢候私心作祟,而另兩人利慾薰心、欺弱畏強,竟行事後背信棄義——”

我看見側邊文臣堂堂首位和次位,付梓基大人和吳煥大人,一人面色煞白,一人額頭生汗。

他兩人互視一眼,就要先後出列指摘,而我的手腕已給景元凜扯得沒了知覺,不禁是大笑出聲,昂然右手指天道,“——奈何先帝在上,神明有眼,遺詔存宮,蘇鵲是非胡言,一試便知!”

御座上的人再度站起了身。

我沒有回頭去看。

只聽到一聲一聲的腳步,踽踽下得階來,步步踏在柔軟岑貴的厚毯上,緩慢清晰,卻重若千鈞。

我挺直了脊背,收斂笑意,慢慢放下右手。

廉王世子被那一番石破驚天的話駭到,恁是鬆了手上的禁錮,面上忽青乎白,身形略顯顫抖。

滿殿的囚徒都擡起頭來,臉上按扯他們的威武衛率,也有一刻的鬆懈。

朝中文武臉色繽紛各異,多少欲言難言。

一時精彩至極。

腳步止在我的背後。

“……弘文殿上,青虹劍鞘。”我深吸了一口氣,徐徐背過身去,“不知陛下,可敢取來一觀?”

端無畏萬世之譏,端無俱千夫所指。

也不怕百劫追身。

誰能知獨獨這一回首,用了我所有勇氣。

他眼中何其深邃,遙遙不見喜怒。

一雙入鬢劍眉深深蹙着,在眉心凝成一個滯結。

鳳目定定靜靜盯在我的臉上,似乎,就能這麼一直看到心裡去。

……

不知過了多久,旁邊定襄王反應過來,上前幾步,擋在兩人之中,衝我大喝一聲,“放肆!”

我該跪下,也有人按着我跪下。

然而我死強着頭望着面前的人,看他收回目光,看他負手轉身,看他揮手下令,“來人,將太宗佩劍取來。”

兩殿相近,不一時而至。

殿中一片失色。

中郎將蒙恆無視兩側騷動,單膝點地,雙手將蒙塵之劍呈上。景元覺親自動手,“譁”的一聲,澄亮劍身霎時光耀大殿……有一片薄如蟬翼的淡黃錦帛飄搖墜下,又被他撈在手中。

錦帛夾在兩指之間,緩緩展開。

背透幾行文字墨影,虛實之勢,一如長泰宮彼之玉屏。

殿中如遭冰封。

景元覺垂首看了半晌,又合上錦帛。

默默不發一詞。

場中氣氛沉滯難料。定襄王突然搶上一步,跪在我身側道,“先帝猝崩,此必僞詔,誠不足信!”

續續又有數人高低接語,都是同此一詞。

景元覺有若不聞。

他隻手握着那方錦帛,在緊張的氣氛中微頷下身來。烏黑的發披散在耳側,墨如點漆的眸子直視着我,道,“——這又如何?”

這句話,竟是慨然承認了。

以這句話爲一個圓心,一圈圈的盪出去,在覃朝最中心的城裡、最中心的檐下,盪出了一片譁然的漣漪。

我心下哀惻,一剎能滲出血淚。

聞哥啊……

景覃之明王。

今還你承乾真名矣!

殿中紛亂,絮語頻繁,有若東西市場。

面前肅立垂眸的帝王,卻與我共成一個方圓——彷彿一道無形的屏障在他的身後和我的背面就地爲牢,將那些外間的風雨飄搖,都隔絕阻擋。

他抿着脣,一眼不眨,等着他的答案。

我堪堪避過眼去。

正當此時,大片不合體統的譁然聲浪中有個聲音渾厚平穩道,“有道是自古成王敗寇,天下唯有能者居之,何況吾皇文武兼備、承命於天時人乎?”

及至回頭,原是廉王徐徐出列,面向同僚。

“明王八載匿行,上無禮於宗廟,下無獻於社稷。如今海內清平卻來爭功,姑不論其心究竟,已是不孝、不義、不仁……縱使皇兄復生,本王以爲,亦知大統難託。”

他的地位和身份擺在那裡,說的話在情在理,從來福相溫和的臉上又難得正容肅穆,端的叫人敬重。

殿中語聲漸漸平息下來。

廉王等到此處,頓了頓,忽然間凌厲目光掃向全場,話鋒一轉,“遑論此詔出現時機過於巧合,又是真僞難辨。”

這一番話玲瓏老辣,比之他兩個兒子,是多出不知幾倍的功力。

朝人噤聲斂氣,及時回神,止住了一時腦熱之舉。

……其實時至今日,景元覺早已根基穩固。這一份所謂遺詔橫空出世,且不論真假,都是浮雲過眼,翻不起層幾浪花。

朝中大半是識時務之俊傑,一刻迷途,旋知巨樹擎天、撼動何易。

“蘇鵲不敢如何。”

我仰起臉對着景元覺。

多希望也能一眼,望進你的心裡去。

“陛下既知先帝有詔,還請網開一面,免去衆擁明王人死罪。您面前之人,充其量不過受人挑唆,罪犯盲從,更兼明王殿下本有儲位之實,當減當赦!”

景元覺沒有迴應。他眼睛眯了眯,卻循着我話裡一處,一字一頓道,“何謂受人挑唆?”

可嘆你聰明一世……

我等的就是這句而已。

嘴角慢慢上揚,由低漸高的笑起來,直到笑不可抑。也不知是哪來的力氣,此時盡能推開身後的桎梏,長身站了起來,“乃是明王可笑,隨衆可笑,刑判可笑——陛下可笑!”

景元覺的臉色一下變得難看。他眼眸微顫、嘴脣蠕動,似要脫口阻止我說下去,可惜已經太晚。

我含笑着看他,一口氣不再停歇, “明王者,空有儲命卻早溺鏡湖,根本無關後事,徒留萬千罵名——而是一人身負大仇,機緣知其曲折,便假託明王之名招兵買馬、聚衆成莊,整整歷時八年,欺上瞞下、煽動無數、謀圖不軌,雖終違天命而事不成,卻幾能繯首陛下,饒是萬死亦不枉也!”

衆皆緘口,噤若寒蟬。

景元覺眼中一時精光暴漲,面如金紙,脣色發暗,卻又生生的按捺下去,只甩袖斷喝一聲,“荒謬之極!”

……

良久靜默。

景元凜、景元勝兄弟幾番欲言又止,直至一旁杵立的顧文古寒聲打破沉默,“你……說的是誰?”

我將目光從景元覺身上移開,撣了撣衣闋上的灰塵,向之一拱手。

“正是長夜莊二莊主,區區在下。”

殿中人犯拼命掙扎,場面混亂,一時幾欲掀翻看守。

他們耳中聽得分明,口中卻不能言語,一腔怨憤無處發泄,便竭力要衝到前來。

朝臣議論又起,紛雜更上塵囂。

亂中只聽蒙恆三聲大喝——獅子吼功一發肝膽俱震,瞬時威懾全場,待得數十威武衛振作精神,將手腳器械一併施加上去,方纔將人齊齊按住。

那廂的朝人嘈雜一併靜了下來。

景元覺胸脯起伏,一雙目裡幾能射出雷電,道道劈灼在我臉上。我拱手之勢尚且未收,卻已從瞠目結舌的顧文古前轉回,對着他高聲道,“陛下何其英明,縱然一向厚禮待之,實對蘇鵲身份早有容疑,不如就趁今日人證、物證俱在的機會,妥善剖個明白,好不作他日後悔之想!”

他凝目彈指,忽的闔眼,臉一仰,朝天冷冷滲笑起來。

“好!你且說!”

心像碎成了無數塊,卻茫茫似不知痛楚。

耳邊的人聲淡漠遠去,竟又如入了咫尺圈隔的屏障之中,只餘我他二人。

惶惶中,聽得自己淒厲的聲音,一字一血念出,“八年之前、長泰宮變,殺母亡父之仇,如何能共戴天!”

景元覺倒退一步,眼中沉靜破盡,盛滿難以置信。

我將懷中圓玉掏在手上,那物瑩瑩潤澤,殿中火光照耀之下,脂白生亮,更如若栩栩一株生蓮。“此物是家父慶德侯親手所刻,與查抄後宮存太長落玉公主璽印同出於一石,若然有疑,取來一看便知——”

不探那人臉色,我又盈盈掬笑,“方纔殿外已與太后相認,只是表哥還不曾識出在下。今日這殿中,也不知多少該喚一聲叔伯的舊識……不若有請範大人一一引見了,好叫在下重新相禮?”

待他人反應之前,我蹲身一把撤掉了範師傅口中的布條。

那一把嘶啞喑暗的嗓音即時響徹殿中。

“不錯!明王亡後,老夫心有不甘,欲與小侯爺成事,找得一個肖似明王的傀儡,將其部舊召集——”

此刻廉王搶上,“啪”的一掌扇在範師傅臉上,跺腳怒喝,“範楚雲,你休要胡言亂語!”

可惜已經晚了。

廉王如此韜晦人物,許阻得了我顛倒乾坤,卻阻不了雙雙本末倒置。

範師傅忍着口角滴血,伏歪在一邊急速敘說,“此事機密,止老夫與小侯爺兩人知曉,若非小侯爺今日……寧爲玉碎,老夫……咳……寧死亦不會泄露半分!”

範師傅啊!

你養我數載,從不曾青眼。誰料頭次配合,竟然這般契合?只可惜,沒有來次,好再叫他人膽寒!

廉王臉色極差,卻又不能當衆一掌劈下,讓範師傅從此閉口。範師傅捱過一下,索性一不做而二不休,“此事從頭至尾,不過一場私仇——可笑那枉以爲立功的叛徒……咳……和這殿上愚蠢的豎子小兒,根本不知……就裡……還口口聲聲追討什麼明王!”

他桀桀大笑起來。

蓬頭垢面,齒間滲血,咋如鬼魅修羅。

一場笑完,灰濁的眼珠轉過來,凝在我的臉上,定了須臾。

“小侯爺——好自爲之。”

話音未落,竟是一頭搶在威武衛刀刃之上——脖頸之上,鮮血頓如涌泉,朝天噴薄不息!

血沫飛濺到我的臉上,染紅了我的視線。

聞哥。

聞哥啊。

你無辜遭變,懷才難施,數年隱忍,悵恨難平……

只望能夠從今消去,至此往後,任那天地廣闊,四海儘可逍遙!

我抹開了眼前的血。

不及起身,卻聽身前人犯羣中極是悽切的幾聲“唔!唔!唔——”,但見一個血污滿身的人當中躍起,竟是天生神力一般繃開身上枷鎖麻繩,撲倒沿途三個威武衛,及到近前,又一掌劈中那個因人犯自絕而愣住的衛士。

就是一眨眼間的事。

那衛士側身傾倒,那人抱住地上毫無聲息的軀體,將他摟在懷中,嗚嗚的哭泣。

我一霎間又驚又喜,抖着手三番二次,方拉開她口中的破布。

“芸、師父……”

我以爲她,我以爲她已經……

“老範!老範——老範啊——啊啊啊啊——”

她滿面淚流,血跡和污漬混雜着淚水鋪蓋了整張老臉,填滿了所有的溝溝壑壑——從沒見過她這麼醜的模樣。

“芸師父,芸師父——”

我的話音半途卡在喉嚨裡,因爲已經驚恐的看見她的嘴角淌出一縷豔麗奪目的紅。“別急,等芸娘陪你……老範,你這個不守信的老頭,要等芸娘陪你……等芸娘陪你啊……”

她絮絮叨叨,聲音卻漸漸低下去。鼻孔、耳洞、眼中,先後滲出不斷的血色。

這是自絕經脈之相。

我駭得說不出話來,手僵在身邊,伸也伸不出去。恍惚間卻見那糊滿了血和淚的眼,自痛徹中緩緩朝我轉過來,那其中的目光,竟奇異的清澈透亮。

複雜,又純粹。

“乖……”

她輕輕的比過一個口型,將頭挨在範師傅的肩上,閉上了無神的眼。

我覺得世界都搖晃着傾覆起來——

所有都鍍了一層虛影,不大真實,也不大相關。什麼恩仇,什麼愛恨……一剎之間,好像都遙遙遠去,不再那麼要緊。

胸腹間翻江倒海的痛,好像也都不清晰。

我聽到有人嘶聲的喊,感到溫熱的液體源源上涌,直至鋪染了半身。

只是歪倒,往芸師父的身上,勉強靠去。

再也經不起……

我再也經不起失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好不容易寫到這裡呀。

不勝驚訝的親,請看章節標題!

要反應~~

另外,喜歡杯具的親,下一章看完後,請點右上角紅叉……順便留下乃們的爪印。

喜歡HE的親,繼續跟俺走……

注:

《江城子》(白燕鴻)

相思無奈老兒郎。

不成雙,淚兩行。

姑蘇聚後,南北萬里長。

君子蘭開君不見,生悵惘,卻癡狂。

這個詞牌可以僅寫半闋。注意太后的名字“周君蘭”。

看一下蘇軾的《江城子》,就會發現相似之處,才疏學淺,什麼都不說了: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插入書籤

尋常冬狩二景元覺番外縱是眷眷無窮期赤子之心昔不可追良宵玉引靜水深流一強扭之瓜投石探路名貴公子蒲柳松柏一死去活來靜水深流二螳蟬黃雀一以進爲退二江左四俊冰釋前嫌曲道制衡景元覺番外一今朝有夢與明年上忠義難爲二贈君慧劍何往何從知音難尋人海道情一大小閒人煮豆燃萁宴設鴻門大小閒人靜水深流二名貴公子江山依舊江山依舊寒露美人莽莽風雲番外南燕飛渡了無痕死去活來仲春初桃一三分一龍江山依舊報應不爽無悔執途投石探路宴設鴻門人生如夢內裡乾坤番外南燕飛渡了無痕寒露美人風月生歌二報應不爽平生抱負風月生歌二內裡乾坤落子不悔北地白蓮石上生花投石探路不翔則已人海道情二赤子之心王府夜對英明主君真作假時夜曲三闕悠悠我心二白璧其瑕古剎故人難得糊塗權宜之計一風生水起春信有期二來日方長知音難尋尋常冬狩二忠義難爲一景元覺番外縱是眷眷無窮期來日方長以進爲退一他山之石一風月生歌一春信有期二忠義難爲二知音難尋螳蟬黃雀一莽莽風雲一線生機江山依舊赤子之心冬夜春風四國之爭三分一龍無悔執途螳蟬黃雀一誰與丹心夢醒時分江左四俊知音難尋落子不悔蒲柳松柏一張之庭番外清風轉眼送雲煙莽莽風雲
尋常冬狩二景元覺番外縱是眷眷無窮期赤子之心昔不可追良宵玉引靜水深流一強扭之瓜投石探路名貴公子蒲柳松柏一死去活來靜水深流二螳蟬黃雀一以進爲退二江左四俊冰釋前嫌曲道制衡景元覺番外一今朝有夢與明年上忠義難爲二贈君慧劍何往何從知音難尋人海道情一大小閒人煮豆燃萁宴設鴻門大小閒人靜水深流二名貴公子江山依舊江山依舊寒露美人莽莽風雲番外南燕飛渡了無痕死去活來仲春初桃一三分一龍江山依舊報應不爽無悔執途投石探路宴設鴻門人生如夢內裡乾坤番外南燕飛渡了無痕寒露美人風月生歌二報應不爽平生抱負風月生歌二內裡乾坤落子不悔北地白蓮石上生花投石探路不翔則已人海道情二赤子之心王府夜對英明主君真作假時夜曲三闕悠悠我心二白璧其瑕古剎故人難得糊塗權宜之計一風生水起春信有期二來日方長知音難尋尋常冬狩二忠義難爲一景元覺番外縱是眷眷無窮期來日方長以進爲退一他山之石一風月生歌一春信有期二忠義難爲二知音難尋螳蟬黃雀一莽莽風雲一線生機江山依舊赤子之心冬夜春風四國之爭三分一龍無悔執途螳蟬黃雀一誰與丹心夢醒時分江左四俊知音難尋落子不悔蒲柳松柏一張之庭番外清風轉眼送雲煙莽莽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