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已矣

君子已矣

我情緒灰暗的送走周子賀、定襄王、齊小公爺等去京兆衙門的一行人,在男女老少熱切的目光中被景元覺拽上那輛輕便馬車。別忘記了收藏本小說章節,

景元覺在對面一路偷笑,我鬱郁不語。

結果他笑得越發正大光明,摺扇扇啊扇,狹長的眼睛來來回回在我臉上打轉。

“都怪周子賀那一嗓子,讓好端端的義舉變了味,不妥不妥,”故作姿態的忖度,他眯着眼睛笑,“要不,朕明天替你發榜,以正視聽?”

說的那叫一個好聽……

第一個往妓院樓上看的人,就是他!

景元覺又一陣笑,看我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終於放棄招惹,從車廂暗格裡掏出一團不知什麼東西,扔給我:“好了,把衣服換換。”

展開看了,是一件樣式普通的長袍,和他身上穿着那件差不多。

“在這?”

“嗯。”

我左右看看,車廂坐了兩人雖然不擠,但也不寬敞。

“換哪,”景元覺催促,“出了宮,沒那多麼多講究。”

我心裡罵,這當皇帝的人想的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啊,脫衣服的人是我,他還要講究。

罵完,我一邊脫衣服一邊問:“這是去哪啊?”

剛開始我以爲他好心送我回家,後來看看方向不對,現在又要換衣服,我該不是一個不巧,被這好微服的皇帝,抓上某次前途未卜的旅行了吧。

“怎麼,”他斜睨我一眼,“怕把你賣了?”

我心裡翻一個白眼,嘴上還是說:“陛下別開臣玩笑了,又不值錢。”

“好吧,好吧,”他覺得無趣,掩口打了個哈欠,“去護國寺。”

護國寺,即城東平山禪寺,京城三大寺之一,沒去過,聽過。

我正要接着問去護國寺幹嘛,景元覺抓過我換下來的蟒袍,幾下一疊,折巴成一個小包狀,往鋪着棉墊的車板上一扔。

“到了你就知道,現在朕要睡會。”

然後他把我的紫青官袍包袱當作枕頭,舒服的躺下,閉上眼睛,蜷成一團。

“皇上,你沒睡好啊?”我疑惑的問。

“嗯?不是……昨天沒怎麼睡……”

他含糊說道,一會就進入夢鄉。

這麼着,我坐在不怎麼寬鬆的車廂裡,身邊橫陳着老大一個人。馬車顛來顛去,我也搖來晃去,偏偏躺着這人是九五之尊,爲了不碰到他,我只能縮在一角,像個壁虎似的扒着車棱保持不動,緊張兮兮,就怕一個不好,弄醒人家的龍夢。

百無聊賴間,就盯上了車板上躺的人。

所謂天子聖顏,平時不敢看,那叫逾矩。看,也是帶着恭敬的眼神,低低仰視,彼時其人高高在上,姿容雖美,角度不對,鼻孔照樣大於眼白。

再想想最近一個月,除了早朝,好像就沒見打過照面。

現在可倒好了,他自己呼呼睡了,我愛瞅不瞅,可謂堂而皇之,十分坦然。

機不可失。

於是,我氣定神閒的,以專業畫家的眼光,開始上下端詳,仔細研究。

嗯,身材,八頭身,四肢勻稱修長,骨架結構合理,可爲上品。

皮膚,蜜色瑩潤,光滑細膩,保養恰到好處,亦上品。

肌肉,糾結有力,精富彈性,動靜張弛有度,人中之上上品。

手,骨節分明,十指纖長,依稀有幾個細繭,上品。

肩頸,平若刀削,寬窄相宜,上品也。

臉,臉嘛,呵呵……

我開始冷笑,想起上次和拾翠的對話我就心生憤恨,什麼啊,不就是比我眼睛細長點,鼻樑挺拔點,嘴脣單薄點?別看現你在正是好光景,這副樣子最多保持十年吧,有周肅夫的遺傳,再保養好點,最多十五年吧,然後嘛,年輕時長得再俊,還不是得跟其它老頭一樣皺巴巴的?

老天是公平的。

最多,我本着記錄美好之物的敬業精神,在你盛極而衰之前替你畫張萬金之作,永久保存一下,呵呵呵……

暗自腹誹完了,我開心的撩開窗簾看看,已經出了城門,滿眼是大片平整的休耕農田,阡陌縱橫,星星點點的農房草垛散佈其中,疏闊之間,東首那一道不高不低的千佛山,遙遙在望。

行了一會,上山樹木夾道,遮廕庇日。

真正無景可看,我又回來盯着睡得正香的人發呆。

瞧瞧,倦得睫毛下都有了兩團陰影,卻一臉平時難得一見的正容,還時而眉頭輕蹙,時而旋又放鬆。

醒時嬉笑,睡着了反而凝重,真正的表裡不一。

虛僞。

正想着,沉睡中的人略動了動,嘴角幾不可察的撇了撇,眉頭再次蹙起。

我嘆口氣,這就叫做‘殫,精,竭,慮’啊。

夢裡都不安生。

平時見着都是生龍活虎,剛纔人前也精神奕奕,還真有這種時候。人嘛,又不是金剛,前後佈置,上下監察,不累纔怪……再說了,對手是龐大的周氏一黨,狐狸一隻,就是蕭何張良諸葛孔明再世,恐怕也得花上許多力氣,誰叫你逞強……

正幸災樂禍間,車停了。

我小心邁過景元覺,伸出頭去,看見前面一條青石小道幾乎是垂直往上,通往護國寺的後山門。

蒙恆下馬過來正要說話,我一時同情心作祟,輕聲噓道:“蒙中將,皇上還睡着,再等會吧?”

不料蒙恆聽了卻立刻皺眉,上前就掀簾子。

簾子掀開了,景元覺正好鑽出來。

“走吧。”他越過我,一步跳下車,精神十足。

景元覺在前面健步如飛,後面我拄着蒙恆在滑膩的青石階上艱難一跳一跳,肚子裡把他家祖宗,該問候的都問候了個遍。

“蘇大人,”蒙恆忍了半天,眼看景元覺身影如豆,幾步一閃獨自邁進了廟門,終於忍無可忍。“蘇大人恕罪,不如蒙恆帶蘇大人上去吧?”

“麻煩了。”

我不想蒙恆這個貼身侍衛難做,很老實的抓住他。

“得罪。”

蒙恆說完這兩個字,架住我的胳膊加勁,身子一提就平地躍起,風馳電掣,幾十級的陡峭山階,兩個起落就上了高處。

“哈……”我頭暈目眩,喘了兩下才站穩,再回頭看看片刻之前站的地方,自嘆弗如。

我敬仰的看着他,“中將真是來去如風。”

蒙恆高手風範,平平一句“哪裡”,半摻半提着我就往裡走。

進門是一間僻靜的小禪院,院裡沿牆種着幾棵叫不出名字的禿樹,地上落葉積厚,只東首井臺,在兩棵桂樹下掃了落葉,還算乾淨。

禪房卻是別緻。

廳閣敞開着,看得見裡面窗明几淨的擺設,幾件深色的桌椅,均是一塵不染。外間一條重檐走廊,木臺底面,懸於地基半丈之上。說是用來行走,不若說這走廊是專爲聊坐觀景而用。那板臺上鋪了兩個大小適意的軟墊,景元覺正佔了其中一個,和對面粗布黃衫的瘦削老僧說着話,兩人左右平首而坐,並不拘於禮數。

我們兩人進來,那老僧轉頭過來一望。

慈眉善目,白鬚飄飄,嘴角帶着暖意微微的揚起,一看就是得道高僧。

旁邊蒙恆鬆了扶我的手,恭敬跪在冰涼的石板地上,磕頭。

“徒兒見過師父。”

老僧點頭而笑,聲音慢而清晰,“知恆來了。”

他柔和的目光在蒙恆身上停留一會,接着轉向我,溫和的笑了笑。

頓時感覺一陣暖風拂過,晃過神來,老僧已轉頭繼續和景元覺說話。和剛纔一樣,他們倆聲音很小,有一句沒一句的,不知道具體說的是什麼。

這邊蒙恆行完禮站起,又搭把手給我,並不上前伺候。

我轉頭看他,上下認真打量一番,心中再次肅然起敬。“中將能下山統領近侍保衛皇上,真是慈悲爲懷。”

蒙恆看着我,一臉忠厚裂了條縫。

“……蘇大人,蒙恆早年,曾帶髮修行。”

“哦,”我窘然,“……原來是俗家弟子。”

蒙恆幾分哭笑不得,草草點頭算數。

我皮厚的掠過歉疚,接着找他解惑,“不知蒙中將師父法號?”

“了茫。”他小聲說。

沒聽過,卻也不奇怪。大師成名之時我恐怕還未出生,現在看樣子,他怕又是早已歸隱。

我接着不恥下問:“你師與皇上是?”

“師父曾傳授皇上武功。”

“哦哦,”我大驚於新發現,“你與皇上是師兄弟!”

“不敢,”蒙恆低聲解釋,“師父與皇上並無師徒名分。”

我點頭,名分不重要,情分才重要,你蒙恆地位牢靠,他日不可限量啊。

“看蒙恆中將,就知道了茫大師的武學造詣必屬罕見卓絕。”

“蒙恆駑鈍,不及師父十分之一。”

謙虛。蒙恆的身手我雖然沒親見過,但看過他拉弓射箭的臀力,跟過他騰雲駕霧的身法,加上他平時呼吸吐納透出的的內功修爲,分明高手中的高手。現在他說他不及他師十分之一,那這了茫禪師,泰山北斗?武林至尊?絕世高人?

……

正念想間,了茫禪師自蒲團上站起,在佛龕前取了一把未燃的香拿在手上,和景元覺一前一後出來了。

老禪師打開另一側禪院牆上極不明顯的一處木門,把香遞給景元覺。

景元覺接了笑起來,“可惜無酒,怕是要讓人寂寞。”

了茫禪師搖首,雙手合掌,緩緩溫言,“真自在,減輕狂。真坦誠,解愁腸。”

“是,大師說的是。”

景元覺嘴上附和,臉上仍笑,“可惜,還是無酒。”

了茫禪師無語,嘆息着轉身回禪房,不一會,他端出一個還封着紅印的小酒罐來。

“拿去吧,早給你備下的。”

景元覺笑嘻嘻接了,拿在手裡掂掂,卻並沒邁進那柵門,反而幾步過來,抓住我的一隻手臂。“一同去。”

景元覺拽着我進了柵門,了茫禪師就將柵門在我們身後,輕輕掩上。

柵門幾步之外,看見後山幾棵松柏之後,是一塊約摸可站十人的突出山崖。山崖三面懸壁,雖不是萬丈深淵,但也足有幾十丈高,下面的山坳林木,隱約只見樹梢。

四周地勢使然,唯有了茫禪師禪院的那條小徑,能通到這處隱秘之地。

山風一吹,我不由縮了縮脖子。

從剛纔起我就在想,若是要在這弄死個把人,往山下一丟,真是神不知鬼不覺。

回頭看景元覺,他自從把我帶出來就鬆開手,什麼也不說,自己鑽進山崖一邊的山林裡,木雕泥塑般杵在其中,一動不動。

我又等了一會,忍不住在地上撿了根樹枝當作柺棍,一瘸一拐的進了林,想看看他究竟在發什麼呆。

到了他身後幾丈開外,總算看見他在對着什麼沉思。

三座墳塋。

很普通的堆土墳塋,大概已經有些年頭,墳上都零零星星的冒出些茅草,又因爲是冬天,大多枯黃着矮矮低伏着頭,亂成一團的糾結着,顯得極沒有生氣。

墳前有並立的三塊石碑,一般高矮,一字排開,除了擡首幾字,上面刻印的內容和字體,幾乎完全相同。

宋迄德之墓,王同欽之墓,陳元之墓。

我僵立當場。

過了一會,回過神來,我沿着來路,悄悄退到林子外面。

在山壁邊的大石頭上坐了,看着斜陽的餘暉一點點離開深谷,在它撤退的地方,留下了大片大片的陰影。

幾隻寒鴉現身,在谷中顯了暮色的天空上飛過,又歸入山林。

對面山間,隱隱几柱青煙直上雲霄,不知道是哪座山寺,燃起了向晚的炊火。

我拿着那根樹枝,不知所謂的在地上劃來劃去,默然無語。

“又是一個晴天。”

景元覺不知什麼時候過來,站在我坐的大石頭後面,自顧自的開口,“欽天監的人說是大雪,也說了好幾天了。

“噗——”

我手下的樹枝突地鏟飛一顆小石子,橫空躍起,直直落入山谷,眨眼就不見了蹤影。

大雪之際,往常殿試之時。

看着石子消失的地方,我漫不經心的答他,“時令一到,該下就下了吧?”

“下雪啊……不知到時候,這山谷是不是銀裝素裹,入眼另一番景象。”景元覺拍了拍石頭上的灰,一屁股坐到我旁邊,“難得這裡天大地大,卻一片靜謐舒心。以前第一次來,就很喜歡。”

是嗎。

所以,才把他們秘密葬在這裡嗎?

在你下令腰斬棄市之後。

“嘗聽人說起同文書院舊事,”我扔了樹枝,拍拍手,靜靜看着山谷,“同文夫子羅氏放者,杏林名醫,更才冠江左四俊之首。羅氏曾以數年周遊各處,考前朝舊事,諳黎民疾苦,後集畢生所學,著六策,爲天下治。六策成,羅氏病重,乃遺命門下守藏之,十年不獻。”

“不錯……十年不獻,”景元覺的聲音自旁邊傳來,卻像相隔遙遠,“當年他們獻策時,也曾跟朕說起這個顧慮。”

我搖頭。

“他們太急了。”

那三個人,宋迄德,王同欽,陳元。羅放的弟子,顧文古的師兄,同文書院的箐英,大名鼎鼎的“暄兆禍儒”,當年若是能預見後來的結果,還會那樣急切行事嗎?

“不是他們急,”景元覺平靜的接過我的話,看着眼前的山谷,幽幽出口,“是朕,初出茅廬,操之過急。”

我惟有嘆息。

恐怕沒有哪個稍有抱負的君主,得了那指向天下大治的六策,還能罷休,還能忍耐。何況景元覺當年不過十八歲,剛剛親政數月,初出茅廬,年少氣盛。

操之過急……

當事人花了四年代價得出的這個結論,正確,更沉重。

不必多言。

有一會,我們就這麼坐着,靜靜的看着日沉西山,看着腳下深谷裡的陰影,一點點的,越擴越大。

如果……

如果當年的宋王陳三人,沒有耐不住寂寞急於獻策,如果當年的景元覺,沒有年少氣盛操之過急,如果當年的暄兆新政,沒有以文禍而告終,那麼覃朝,今天,還會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我兀自搖首。

青史萬言,獨獨沒有“如果”二字。

“喝嗎?”

忽然一聲低問傳來,我轉頭,景元覺揚了揚手上的瓶子,“還有一點。”

那瓶子,不是剛纔了茫禪師給他的那個?

“……祭酒?”

“祭酒已經撒了,”他並不在意,“剩下一點,用作同飲可好?”

還真是……不拘小節。

結果我還是接了,喝了一口,立時嗆咳起來。“怎麼這麼烈!”

“誰叫你喝那麼快,”景元覺奪過酒瓶,“大師不飲,自然不知好壞。”

無語,酒燒在喉嚨裡,又一路燙到胃,頓時渾身都帶上股熱氣。

景元覺將酒瓶對着那林中墓處舉了下,飲了一口。未轉過臉,他低低自語般開了口,“……當年棄車保帥,你知不知道,是誰先提出來的?”

我看向那幽暗的林間,夕陽低落,暮光斜照之處,只見樹木,不見墳塋。

猜也能猜到……

以同文子弟的那種愚忠性子,事情進行不下去,又怎會置主君於不利?

可敬,又可悲。

不知不覺,就把這五個字說了出來。

景元覺聽見了,點頭,又飲了一口酒,仰天吐出一口濁氣。“都道文人無肝膽……卻是忠骨埋青山。”

卻是忠骨,埋青山啊……

那邊的三位“暄兆禍儒”,聽見否,瞑目否?

山風蕭蕭,卻無人可答。

長身站起,我望天而笑。

“誰言文人無肝膽?忠骨一捧送青山。俯仰天地稱君子,衆口鑠金銷不彎!”

景元覺愣然,不理他,我拿過他手上的瓶子,晃晃還有少少,一口飲下。

“好啊,好氣魄……”

景元覺接過我丟給他的瓶子,失神的看着我,半晌,他啞然失笑,“……你還真叫朕吃驚。”

叫你吃驚的還多着呢。

酒自穿腸過,清明心中留。我定定看他,沉聲發問,“皇上,羅放的六策,是否還有實現的一天?”

景元覺收起笑容,沒有立即回答,卻也沒有避開我的直視。一雙狹長的寒目眯起,變得凝重,變得深邃。

片刻,他舉起手中的酒瓶,一口飲盡,站起來揮手對着極目處奮力一拋,巴掌大的陶土酒瓶倏忽間破空而出,在夕陽的餘暉下劃出一道長長的金黃弧線,直至沒入遠處的山腳。

福至心靈王府夜對權宜之計一李代桃僵塗山有盜昔不可追子謂何求尋常冬狩二白璧其瑕一線珠聯一箭雙鵰二四國之爭來日方長子夜奇談人海道情一落子不悔一箭雙鵰一青雲平步他山之石二金盅秋月江山依舊無悔執途煮豆燃萁何故夭夭二悠悠我心一仲春初桃二以進爲退一亂是今朝一人生如夢且祝東風二君子已矣贈君慧劍昔不可追仲春初桃一知音難尋螳蟬黃雀二仲春初桃二且祝東風二尋常冬狩二一線生機一箭雙鵰二福至心靈不翔則已宴設鴻門冬夜春風碧海青天且祝東風二內裡乾坤李代桃僵君子已矣水亭話醉江左四俊仲春初桃一同室操戈青雲平步且祝東風一人海道情一青雲平步何故夭夭一王府夜對一箭雙鵰二福至心靈落子不悔瑜不佩玉赤子之心來日方長景元覺番外一今朝有夢與明年下一箭雙鵰二荊棘草芒大小閒人假成一雙子謂何求十里迎夫一箭雙鵰二誰與丹心北地白蓮昔不可追假成一雙還如清真強扭之瓜竹本無心一箭雙鵰二一箭雙鵰一人海道情一權宜之計一一線生機平生抱負瑜不佩玉慷慨浮生以進爲退二四國之爭他山之石一誰與丹心緣是緣來石上生花春信有期二螳蟬黃雀一
福至心靈王府夜對權宜之計一李代桃僵塗山有盜昔不可追子謂何求尋常冬狩二白璧其瑕一線珠聯一箭雙鵰二四國之爭來日方長子夜奇談人海道情一落子不悔一箭雙鵰一青雲平步他山之石二金盅秋月江山依舊無悔執途煮豆燃萁何故夭夭二悠悠我心一仲春初桃二以進爲退一亂是今朝一人生如夢且祝東風二君子已矣贈君慧劍昔不可追仲春初桃一知音難尋螳蟬黃雀二仲春初桃二且祝東風二尋常冬狩二一線生機一箭雙鵰二福至心靈不翔則已宴設鴻門冬夜春風碧海青天且祝東風二內裡乾坤李代桃僵君子已矣水亭話醉江左四俊仲春初桃一同室操戈青雲平步且祝東風一人海道情一青雲平步何故夭夭一王府夜對一箭雙鵰二福至心靈落子不悔瑜不佩玉赤子之心來日方長景元覺番外一今朝有夢與明年下一箭雙鵰二荊棘草芒大小閒人假成一雙子謂何求十里迎夫一箭雙鵰二誰與丹心北地白蓮昔不可追假成一雙還如清真強扭之瓜竹本無心一箭雙鵰二一箭雙鵰一人海道情一權宜之計一一線生機平生抱負瑜不佩玉慷慨浮生以進爲退二四國之爭他山之石一誰與丹心緣是緣來石上生花春信有期二螳蟬黃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