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執途

無悔執途

我看着景元覺緩緩起身,越過桌案,穿過空曠無人的殿閣,隻身站在緊閉的大殿門前,頓了一刻,伸出雙手。

“吱呀”一陣輕響,兩扇雕花的木門應聲而開。

今夜皇城的天空依舊如同昨日,星光微現,涼風習然。只是墨幕下的重重宮闈,其中有些東西一旦揭開,已不可回頭的改變。

我聽見景元覺以不甚洪亮卻平穩的聲音宣告,周肅夫多年結黨,饗官營私,如今罪條坐實,爲避大禍自入宮請死,而朕獲證確鑿,一概罪罰,明日早朝將有定論。

大殿被外面熊熊的火光照亮,門內景元覺的輪廓,就像是光明和黑暗交接處的一道剪影,遙遙不可觸及。俯首御案上那本栗色的錦緞小冊,還有其下厚厚一沓牛皮捆束的密信,卻近到看來分外扎眼。

這一番速起速散的宮內騷亂,一度圍而又撤的周府和南省,一夜跑馬不歇的城內各道——伴着景元覺在殿門口說的寥寥數語,到不了明天早上,就會被一切需要知道的人知道。

今晚對很多人來說,將是個無眠之夜。

但是當內宮的福兮、天禧、永壽、甘澤四道厚重的大門緊緊閉起的時候,那些外面的流言和猜疑,無論是喜是憂,已被牢牢擋在牆外。

景元覺宣定襄王和郭怡在弘文殿小議。出了殿,我將蒙恆留在那裡,獨自回頭。

平日不顯寂寥的重華殿,此刻沉靜寬闊。一人在偌大的廳堂中踱了兩個來回,出門命侍候的小公公溫一壺酒,送入寢宮。小公公識趣,不僅溫了一壺不傷人的黃酒,還着人做了好幾樣清甜的小點,置了一個端盤,一起送進了偏殿。

一直等到三更,景元覺也未曾回來。

我想事態突然,萬般頭緒皆需整理,他亦可能今夜趕着處理一些事,許要親自到城中或是城外佈置,晚歸或不回來也是正常。但隨後又轉回自己初時的判斷,既然周肅夫的本意是扶持外甥,他已沒有大動干戈的必要,只需順力而爲、平穩銜接,方是上策。那麼爲了大局着想,還不如早早歸宮,自然過渡……

想來想去,並沒有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只徒然枯坐,後悔離開弘文殿時自以爲是的避嫌,也不曾問過景元覺的想法。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倒是自己此刻的心態竟如家中的婦人一般,全懸在外出未歸的人身上,只差倚門翹首,期期以盼。

捫心自問,也不知曾幾何時,已這般在乎。

待得鼓樓的鐘聲漸漸遠去,溫酒的熱水換過第三巡。庭外終於響起熟悉的腳步,我邁出殿門,站在檐下內廓相迎。

景元覺披了一件墨色的披風,將頎長的身形恰到好處的隱沒在濃厚的夜色中。劉玉吊着手燈伴在側旁,照見他手上端着的一隻方形木匣,不大不小,不長不短,正好用來裝進一沓信函。

白日丰神俊朗的臉上帶着三分倦累,三分落寞,卻在將上階級時止住了腳步,仰頭看着我,微露一絲訝色。

詫異間,聽他緩聲嘆道,“如果沒有記錯……這是你第一次主動迎我。”

多少呼之欲出的慰問,被我吞進喉嚨,咽回腹中。

僅僅是其人眼中一抹微弱的暖意,卻得全力忍住滿腔泛起的澀然。我拂袖迴轉,讓開身後的入口,“還不進來。”

他在原地輕笑。

侍衛都留在門外,屋內只有宮燭垂淚,一壺溫酒漸涼。我等景元覺解下披風的時候,爲他斟了一杯酒。

右手仍然僵硬,做這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漏出半杯的瓊漿。景元覺一直皺眉坐着看,待酒杯顫巍巍端到他脣邊時,不推辭飲了下去。然後從我手邊接過酒杯,自己倒滿,自斟自飲起來。

一杯,兩杯,三杯。

直到我拉住他舉杯的手,露出不贊同的表情。

景元覺望了我一會,垂下眼眸,用三根手指輕輕旋轉青玉的空盞。酒杯幾回盤桓,他挑起眉,對着指間露出齒白,“不是打定主意要灌醉失意人,讓他早早上牀,睡熟一覺?如今幾口下去,又犯了猶疑。”

是啊,本想如此。

我不與他爭執,只是掰了一塊綠豆鬆糕捏在手裡,塞進他的嘴。

眼前有一雙細長的鳳目直直盯着,專注,凝神。相比之下,其下兩瓣脣間的入口吞嚥卻談不上配合,硬塞之後,尚落下不少綠色的顆粒。

彼時景元覺任由我在他臉上動手,以指腹抹去糕餅的殘渣,以袖裡擦去溢出的酒水,仍舊一瞬不瞬望着,終究在一個間隙中,嘆了一口氣。

“我心裡很是高興,也很感激,可是蘇鵲,不要替我擔心。”

動作停頓一下,他捉住半途抽回的手,站起身,似嘆又似笑言,“前日我同你說過,吾本無心就天下,奈何天下成就吾——今日,不過是更應了這句話而已。”

我的目光落在桌角的木匣上。

庸庸無奇,不知凡幾。

輕到單手掌託的分量,壓在桌案一角,卻厚重若鎮海泰山。

“你已看過了?”

景元覺眸光在盒蓋上一掃而過,微微點頭。

這一刻,我已提前知道很多人的命運。領頭人的臨陣倒戈,好比釜底抽薪,根上一刀,會使得參天大樹,轟然傾倒。

如若,那個領頭人一開始就存心反間,長久的經營,好比危枝築窩,好比塔尖累卵,大風一起,會使得駭世傑作,蕩然無存。

景元覺看着我,等着我飛遠的神思迴轉,“不問我要怎麼做?”

不需問。

我含笑搖頭。那小小的一個匣子,拘着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擺在桌上隨意他處置。何等權重,何等威儀,可是到頭來君主待罪仕的,又無非三條老路,殺、赦、信罷了。

以他人的才智,我不敢說。但是面前這一位卻可叫人放心,大概,不會辜負爲他備下這份重禮之人的心願。

而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們甥舅兩人在那間空寂的殿堂裡漫長的一個時辰,屏退外人,究竟談了些什麼。

需要周子賀用上相府最後能調用的兵士,重重包圍弘文殿,阻擋外人一切窺探,消散於暮光中的一個時辰。

可是我也明白,這個問題我不該問。

無論我有着什麼樣的推斷,無論內情如何。無論到底是出於什麼樣隱晦的居心,什麼樣複雜的考慮——這一條,不該爲他人所揣測,不該爲他人所議論。

事情,就讓它向着那位所希望的方向來解釋罷。

事實終有大白的一天。

思緒悠悠遠飄時,景元覺忽然抱住了我,埋首於我的頸項。輕輕的一陣廝磨過後,他稍許推開距離,“在我還能管得住自己的時候,去別殿睡吧。”

我杵在他懷裡,不由笑起。

真相此物,也許就像是埋藏在沙礫中的寶石,雖然引人神往,卻不會輕易消失。而在一場也許會耗盡心力、難以預料後果的漫長探索之前,我所關心的——所應該關心的,唯眼前人而已。

只有此人,會用這種特有的、口是心非的溫柔以待。儘管虛僞、狡詐、冷漠、狠辣,這些該死的,符合一個帝王所有陰暗的特色他全然不落的擁有着,仍然誘惑我從最開始到現在,爲這一丁點、一丁點兒時隱時現的溫柔……深陷重樓。

於是,又爲這明知故犯的錯誤付出了代價。

“你比我還倔呢。”

景元覺託開我要在他脖子上留印的脣齒,一俯身倒轉了兩人的位置。

我以爲以這樣的速度,一定會壓壞桌上的盤盤盞盞。但是他的袖擺先行拂過,地上嘩啦啦一片清脆,背脊只是抵住稍嫌硬直的桌板。

旋轉中一片飛揚的光華,接續襲來的吻帶着需索,帶着急切,使我在他的脣觸上之前不自覺的後仰,又被硬梆梆的木頭磕回。好像前一刻還是如水般的溫柔,下一刻,已經燃起了滔天烈焰。

但是深入時,這個吻卻遠離了以往的甜蜜。而是帶着苦澀,甚至帶着血腥——

咬破了我的脣,他兀自渾然不覺。

肌膚相接的地方,每一處都充滿了溫暖的熱度,但是胸腔中的某一點,仍有着清冷的傷懷。

爲了放棄那一點,闔目感受。

景元覺的動作,會使人在恍惚中產生錯覺。像是乾渴的人需要水,像是醒來的人需要光,像是溺斃的人需要空氣,像是中箭的野獸,需要痛苦的咆哮——

這些都是我求而自得。

所以,我認了。既然一開始不曾推卻,現在就理應包容。初刻的僵硬與驚駭之後,就該當放鬆身體,由他匆匆撩開衣袍,由他探入內裡,由他帶着掠奪的意味,確認我的存在。

我在。

大覃暄仁四年五月三日,大朝羣臣。

衆人及入,見禮部尚書周子賀伏跪於太和殿門外,時人皆繞避,無一妄言。卯時正,帝臨朝。

言有要事奏報者,廉王遞表一份。表奏稱:周肅夫罪犯結黨,多載營私,實我覃朝文臣首惡。唯念其佐君多年,功錯相減,女周妤如掌後宮爲後,子周子賀領禮部之首,皆無過禍及社稷。內宗有惡,公族隱諱,國眷同室,休慼相關。今念其窮途求返、尚有一片悔改之心,拜請陛下網開一面。

又有鴻臚寺卿陳荀風、散騎常侍郭怡稱同。

靜默半刻,帝准奏。

旨下,令削周肅夫一切官職俸祿,留覃安賢侯之名,遣返封地,永不敘用。其子周子賀盲從不辨,愚孝毀義,瀆職禮判,敗壞臣綱,令官降三級、停俸一年,待命家中,自省其罪。其女周紓如縱容父兄,寡事勸誡,不足以充女德之盛位,處中饋之重任,念其入宮侍奉日久,貶爲淑妃,暫攝六宮之事。

這是這一天早晨覃朝發生的大事,卻不是我有幸親眼目睹的過程。我從他人口中知道事情結果的時候,事情本身,已經塵埃落定。

睜眼的時候天都擦黑了。

昨天的一幕幕本就似一場不真實的戲劇,太過跌宕起伏,這會時光的倒錯,更使人生出多少混亂之感。待在牀上猶自發了好一會愣,才張口喚人。

進來的劉玉卻唯恐我有太晚知悉的苦惱,原原本本,一早將以上那段震驚朝野的早朝和詔令據實以告。

他一邊說着,我一邊起身更衣。身上略有整理,不過骨頭還是像被人拆過一遍散架似的到處冒着鈍疼,直想叫人罵人。

最後挨着收拾過、茶盞俱全的圓桌坐下來,劉玉的小眼睛盯着我溜溜的轉動,“大人還是不要勉強出去……想知道什麼,小人知無不言。”

我沒有問他。景元覺將他留在此處,定有免我擔心的吩咐。自己倒了杯涼茶喝下兩口,他果然又自己開了口。

“詔令一下,當時朝下是一片噤聲無言……聖上命我奉上一個木匣,置於高案之上,指着那物言道——此乃周肅夫認罪呈上之物證,刑部、大理寺會同宗人府即日起追溯往來旁支,整肅吏治,以正朝政綱紀。”

“然後呢?”

我看着像說書似唾沫飛濺的劉大總管,放下手中茶杯。

“自然是人心惶惶了。”劉玉咧嘴笑了下,“蘇大人豈有不知,那匣子裡裝的書信要了多少人的性命?凡是和尚書令有過牽扯的無不自危,那一刻,朝上人的臉色可是精彩。”

我能想象到當時的情景,不過如能在場,定是更有樂趣。

“大約過了一炷香,太和殿的地上都要能滾下一層汗珠,陛下又命人擡來了火盆,端正放在御案之下。”劉玉站到圓桌對面,揮舞拂塵,仿照當時的情景。

我示意他講下去。

“陛下言道,”劉玉拱手向天,一臉肅穆之狀,“周肅夫向朕請罪時,便是如此請朕將有心投機之人,連根拔起,一一查辦。不過,朕意不同。聖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愛卿一時之錯,常人之惑也。朕既要爲當世有爲之君,必先有當下容人之量——就此作罷吧。”

拂塵向前一拋,大總管慢慢收回來,望我笑道,“爾後,陛下當着衆人面,起身將那一沓書信投入了火盆。滿朝都是泣首謝恩。”

“陛下如今何在?”

我站起來往外邁了幾步,無奈腰像折過一般不聽使喚,又自己坐回來,扶着桌輕捶。

“陛下去了城外,今夜不會回來。”劉玉繞過桌來接手,“午後陛下回來看過一次,當時大人還沒醒,吩咐讓您好生休養……蘇大人,早上的事您一點都不驚訝?”

我搖了搖頭。看着劉玉點燃桌上的燈燭,一點豆火,漸漸擴大,燒起噼噼啪啪微弱的響。

有什麼好驚訝。是景元覺對周肅夫知錯犯錯的判罰,還是他輕易放過周肅夫的黨羽?一樁是自求自願,一樁是籠絡人心。比之兩者,還不如好奇周肅夫爲什麼要這麼做,還不如擔憂景元覺留下的同謀名單、往來賬簿……還不如,操心他此時此刻,在做些什麼。

“爲什麼出城?”

風雨如晦之際,我不解他不留在宮中安定四方人心,急着出城作甚。難道是城外還有什麼異動,需要他親自出馬。

“大人沉睡,原不知此事。”

劉玉終於找着一樁我比他着急的事,罩上乳黃的綢燈罩,露出側邊的虎牙,斜刺裡一雙小眼眯眯瞧我,“神威軍凱旋班師,陛下親赴天隘關,明日迎軍。”

火光被綢罩聚了頂,一瞬拔起寸高。

我聞聲跳起來,顧不上折腰的痛楚抓住劉玉忿然,“如何少了我去!”

禁城到西北天隘關,一百零五里餘。

晝行一時辰,夜行添半。

馬車沿路顛簸,把人的五臟六腑擰過去又擰回來。我伏在車橫木邊,整整吐過三遍,擡頭遙遙處,望見一座烽火高臺。

天隘關,起在一座不足百丈的山口,實非險要峻嶺,卻因是長城上距離京城最近的一個關口得名。

我也曾在這條境外官道上往來經過,卻不曾入夜穿渡百里,見到綿延的山巒被峰脊的火光點燃,連成一條壯闊的金黃曲線。

“……真美。”

“哪美了。”這會回過頭來,才發現車下劉玉臉色不比已吐成菜色的我好看幾分,“大人,您是想害死小人嗎?您不如直說一句,小人這就躺地上給馬趟幾腳得了,也省得我們還跑這些個冤枉路……”

話雖這樣說,他還是盡職盡心的遞給我水,供我漱口,正如方纔經過西門的時候,掏出澄黃的令牌,命人開門。

我心下覺得歉然,只是蘇鵲此人經過了一日一夜的弦張緊繃,已再經不起分毫驚嚇。無論旁人轉述什麼,如不讓我親眼看到那人身影安然如同往昔,泰自立於山巔,怕是始終難以閤眼。

“……我看起來糟嗎?”

所謂近人情怯,就是如此了。我理了理搖散的髮帶,自覺矯情,又忍不住問他,“如何?”

劉玉將水壺收起遞給馬伕,一邊上下打量,斟酌着吐詞,“大人臉白了些。”

待我無聲翻過一個白眼,擡腿上車時,他復又笑嘻嘻跟着,探頭進了車廂,“小人觀之,倒省了塗脂。”

忍着要拍打大內總管額頂的衝動,我攀着他的手臂登上上山的梯級。

行了幾步遠,山頂有人匆匆來迎。

玄衣軟甲,多日不見的李瞬。

“李將軍。”

要拱手致禮,這虎背熊腰的大漢卻先於我單膝跪地,抱拳於胸,“當日護衛不周,配合不力,致大人重傷,險折我覃朝一柱,更禍及我主安危,李瞬無能之至,望大人降罪。”

好一條錚錚漢子。當日之事,本來變數衆多,平心而論,大半也怨我事先計劃不詳,如何怪得了他。何況,如果不是他當日及時追進林間飛鳥驚處,我此刻已躺在無人的密林裡,化作一攤森森白骨了。

“將軍如此說話,蘇鵲本想拜託將軍的事,倒是說不出口了。”我對着李瞬窘迫的乾笑兩聲,這是實話。

“什麼?”

“山路陡峭,蘇鵲瞧着腿抖,本想斗膽借將軍虎背一附,只是……”

我眼巴巴盯着他。

“李瞬但憑吩咐。”

上山道窄,寬不過三人並行,階級卻蜿蜒向上,不止數百。難得李瞬馱負了一個人的重量,仍舊如履平地一般,健步如飛。

不及欣賞山腰的風景,只用盞茶的時間,越過沿途三步一立的青麟衛率和五步一間的玄衣禁衛,雙腳就落了地。而待我站在半山腰的城垛前拜謝恩德時,這位將軍腳伕的氣息依舊如常。

城垛上一個靠近我們的玄衣人見狀鼓了兩掌,讚道,“好身手。”

迎面是此時節山間特有的迴旋風,夾着陣陣青草味兒,頑皮竄上走道,鑽入他的衣袖,鼓起兩個袖管,扯開袖擺,拉出嗚嗚的呼聲。

像極張開了一雙巨大黑翼的蝠鳥。雖是同樣的墨色,那身衣料卻在火把的光照下翻動間透出別樣的鎏金異色,使他和身後那些盡職站崗的玄衣衛們,截然區別開來。

景元覺搭上李瞬的肩膀,鼓勵的輕拍一下。李瞬望地拱手一拜,無聲退到城垛另一側,消失了身影。

“李瞬此人實誠,只是太過鑽尖,不要放在心上。”

我輕頷首。你想我順手解去李瞬的心結,但願,我已如你所願。

說完此話,這人瞅着我,無言無語。半晌,身後大總管終於氣喘吁吁自個爬上來,他一揮袖道,“……差勁跟班。”

劉玉目瞪口呆,少刻,抹了把額頭的汗,轉睛看我。

我原地莞爾。看得出他主子喜怒,但這個時候,還是該爲辛苦萬般的玉公公說上句公道話,“此兵半因蘇鵲而發,自認有責接其凱旋,因此才冒昧前來。”

景元覺啓脣,卻欲言又止。少刻,他指了指垛口門樓,負手踱進去。

我有若得了恩旨忙不迭的跟上,臨進門前匆匆回頭遞話,“勞公公辛苦!蘇鵲自行進去賠罪便是。”

門樓極小,只有二層。一層供將領起居坐臥,二層只得簡臥一張,其間以豎梯相連。我追着他的步子上了梯級,老舊的木頭受了人的重壓咯吱、吱呀的喘息不斷,危險左右搖晃。

爬到剩下幾步,勉強露出一個頭在閣樓,扶腰止步。這真是要命難看。可是亦非我所願,“……許你魯莽一夜,就不許我任性一回麼?”

背過的身影頓了一下,回過身來。

臉上微露郝顏。

我想他能夠明白。待明天的旭日東昇,光芒照耀大地之時,就是他人的時代過去,是他的時代終於到來。

因此我一定要來。

與那些欺騙世人的話無關,除卻憂心,我是單純的,要親眼見證這一天。

景元覺嘆了口氣,俯身伸來一隻手,牢牢將我拉上去。

閣樓低矮,勉強可以站立,南面卻有一面明窗,俯觀山河之壯。他牽我到此,指的卻是浩瀚當空,“月明人盡望,高臺方吞星。”

這便是意會不可言傳了。

我想起他所謂“就天下”的那番偉論。又思及來天隘關的半道上,同巡守城衛的官軍校尉交談,因爲明日一早要放罪臣周肅夫回江南封地去,所以今夜無令牌的人一律不得通過九門。

勇士功成,解甲歸田。

不知爲何,當時我聯想到的只有這一句。雖然至今仍不知其中內情,可是卻有一條,我能夠肯定。

這個位子,這個責任,從來就沒有人問過被留下的人,願不願意。

即使那個逼迫他的人是犧牲了自己一身的功名,揹負萬世的唾罵,還間接貽害了自己的兒女。

我亦衝着窗外伸出手,懸在半空,承接指間劃過的輕風,再將其中的涼意握進掌中,瞧着景元覺的側臉微笑,“……夜露共酣飲,日起換天經。”

這一個夜晚,既短暫又漫長。

我們並倚窗口說話,又未在意說了什麼。我們觀賞星象,又無行家裡掌,稍稍加以指點。

他娓娓將《周易》中的君道背給我聽,一曰乎智臨 ;二曰乎有孚 ;三曰乎顯比 。

我點頭稱允。

山間的蚊蟲來擾,他揮掌斃去,又沒頭沒腦的說一句,“爲君之道,因人而異。明君擅均衡,廣納諫;能君集大權,□□斷;若能兼聽從善,又加乾綱獨斷,聖君也。”

我也依言稱善。

極目遠眺處,地線上一小叢星火,微若螻蟻,淡若浮水,是京城外圍的縣鎮尚未安歇的燈光。他對着那裡比劃一個巴掌的大小,好似將那人間的星光堪堪都託於只掌,轉頭同我道,“日起日落,生老病死萬餘天,人生疾若彈指,迅若白駒,其時世人待我若何,我待世人若何?成敗有論,是後人道,此時那些山下的奔波忙碌,疾苦掙扎,其實與我何干。”

我吶吶頷首,對這些大不敬的狂言聽若未聞。

山間的夜風盤旋升起,以刁鑽的角度竄入門樓,到了後半夜,越發覺得清冷。他取來毯子披在我倆身上,彈開指尖的一蓬毛絮,又搖首嘆息,“但是想想,若是真的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彼一時再來,眼前的華景,只剩一片浮華散落的蒼涼……那麼有些人,有些心腸軟的人——像你這樣的人,會心疼吧。”

我徒餘默然。

是因爲如此吧。有道是天子受天之任而任,德須具欽明文思之美,時須會四海昇平之運,方謂與天合符,名不死矣。

你的性情本來灑脫不羈,可是你的命運卻嚴肅規正……你隨天性本能我行我素,可是猶存的善念,卻使你不敢不曾,有過半分行差踏錯。所以,你才總在自相矛盾,又在矛盾之中,走着孤獨的路途。

時下我難以知曉周肅夫臨別交代的話,是不是隻有《周易》的君道三述和史書君行的一段總結這麼簡單。我只知曉,一個更古老、更淺顯的道理。

再強韌的劍,也需要有收藏的鞘,再雄健的鳥,也需要有棲息的枝。

不然,劍會失鋒,會鈍,鳥會脫力,會折。

於是乎我做了我以爲此刻,唯一算得上正確的事——撫起月下這張清俊甚至略帶着幽寒的面龐,親吻其上。

久久,久久不必止息。

作者有話要說:

注:

“月明人盡望,高臺方吞星。”——改自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智臨——臨卦爻辭雲:“知臨,大君之宜,吉。”“知”通智。“臨”指居高臨下,且有隱含觀察社會。“大君”指王侯(或高官)。“宜”指適合。

有孚——小畜卦爻辭雲: “輿說輻,夫妻反目。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輿”指車身,比喻王侯。“說”(tuo)通“脫”,指脫離,是前者的主動行爲。“輻”是車輪上的輻條,代指車輪,比喻臣子。譯作王侯如果(對臣子)有了信任,憂慮可以去掉,擔心可以拋棄,就不會有災禍。

顯比——比卦爻辭雲:“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顯比”是“比顯”的倒裝。“比”指親近。“顯”指“明顯、顯著”。“王”指天子。“用”有“因爲”之意。譯作親近要顯著。例如,天子田獵因爲三次趕馬驚失前面的鳥獸,其邑的農人沒有告誡,仍然吉祥(因爲天子沒有怪罪)。

“有道是天子受天之任而任,德須具欽明文思之美,時須會四海昇平之運,方謂與天合符,名不死矣。”——改自唐?張說《大唐封禪頌》:“一、位當五行圖籙之序;二、時會四海昇平之運;三、德具欽明文思之美。是謂與天合符,名不死矣。”

插入書籤

人海道情一誰與丹心何往何從一線珠聯十里迎夫英明主君去者昨日忠義難爲一一切苦厄良宵玉引良宵玉引良宵玉引忠義難爲二且祝東風二三分一龍悠悠我心一螳蟬黃雀一番外南燕飛渡了無痕李代桃僵螳蟬黃雀一何故夭夭二誰與丹心來日方長風月生歌二三分一龍悠悠我心二權宜之計一李代桃僵赤子之心亂是今朝二君子已矣子謂何求水亭話醉一線珠聯風生水起慷慨浮生赤子之心權宜之計一螳蟬黃雀二以進爲退一燈會迷局塗山有盜一線生機人海道情一悠悠我心二子謂何求尋常冬狩一人海道情一螳蟬黃雀二來日方長仲春初桃二江左四俊忠義難爲一景元覺番外一今朝有夢與明年上靜水深流二風月生歌二報應不爽緣是緣來何故夭夭二誰與丹心景元覺番外縱是眷眷無窮期江山依舊人道滄桑且祝東風二風月生歌一風月生歌一冬夜春風瑜不佩玉煮豆燃萁燈會迷局風月生歌一尋常冬狩二投石探路所謂機緣內裡乾坤冰釋前嫌春信有期二英明主君張之庭番外清風轉眼送雲煙人海道情一青雲平步以進爲退二金盅秋月夢醒時分忠義難爲二春信有期二風生水起尋常冬狩二夜曲三闕四國之爭仲春初桃一亂是今朝一蒲柳松柏一冰釋前嫌假成一雙螳蟬黃雀一四國之爭曲道制衡不翔則已
人海道情一誰與丹心何往何從一線珠聯十里迎夫英明主君去者昨日忠義難爲一一切苦厄良宵玉引良宵玉引良宵玉引忠義難爲二且祝東風二三分一龍悠悠我心一螳蟬黃雀一番外南燕飛渡了無痕李代桃僵螳蟬黃雀一何故夭夭二誰與丹心來日方長風月生歌二三分一龍悠悠我心二權宜之計一李代桃僵赤子之心亂是今朝二君子已矣子謂何求水亭話醉一線珠聯風生水起慷慨浮生赤子之心權宜之計一螳蟬黃雀二以進爲退一燈會迷局塗山有盜一線生機人海道情一悠悠我心二子謂何求尋常冬狩一人海道情一螳蟬黃雀二來日方長仲春初桃二江左四俊忠義難爲一景元覺番外一今朝有夢與明年上靜水深流二風月生歌二報應不爽緣是緣來何故夭夭二誰與丹心景元覺番外縱是眷眷無窮期江山依舊人道滄桑且祝東風二風月生歌一風月生歌一冬夜春風瑜不佩玉煮豆燃萁燈會迷局風月生歌一尋常冬狩二投石探路所謂機緣內裡乾坤冰釋前嫌春信有期二英明主君張之庭番外清風轉眼送雲煙人海道情一青雲平步以進爲退二金盅秋月夢醒時分忠義難爲二春信有期二風生水起尋常冬狩二夜曲三闕四國之爭仲春初桃一亂是今朝一蒲柳松柏一冰釋前嫌假成一雙螳蟬黃雀一四國之爭曲道制衡不翔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