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爭拗(下)

張偉坐在轎子裡胡思亂想,不一會功夫便到了鄭府門前,彎身下轎,發覺門前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鄭氏手下有頭臉的頭目大多已到了。張偉一下轎,便有平時吃酒耍鬧的朋友上前招呼,張偉立時露出招脾似的可愛笑容,周旋其中,一時間其樂融融,竟好似廟會一般。

“鄭爺傳見,大家雅靜了。”

鄭府總管老鄭開了府門,扯起嗓門叫了一聲,衆人停止了寒暄,一齊往議事廳行去。

張偉肚裡暗罵一聲:現下不過是個海盜頭兒,便弄的這般威風,將來做了太師,掌握國柄,那還了得。難怪隆武皇帝被這鄭芝龍欺侮的暗中流淚。

表面上卻也是一副恭敬模樣,隨諸人一同進了議事廳。這議事廳原是李旦府內的戲樓,鄭芝龍改動了一下,到可容得數百人一同議事。鄭家子弟坐在原來戲班表演的臺上,其餘衆人散坐在四周,凡有大事便召人來會議。看起來到是民主的緊,只可惜,方針早就由鄭氏內部定了,召集人來不過是宣佈罷了。

待衆人亂紛紛坐定,鄭芝龍乾咳一聲,說道:“此番召集大傢伙來,卻是有個不好的消息。”

話音剛落,底下頓時亂做一團,便有人說道:“莫不成是官兵要進剿了?”

立時有一粗豪漢子說道:“官兵來了又怎地?官兵怎麼與鄭老大斗。依我看,定是海船遇了風浪,貨物受損。”

“呸呸呸,大吉大利。”

“休要胡說,我的身家性命可都押在船上。”

鄭芝虎喝道:“亂個鳥,全閉了臭嘴。”

張偉心中一陣不快,這鄭氏諸子弟依仗着其兄的勢力,一直對衆人吆三喝四,如斥奴僕,可笑這廳內諸人,在海上也各自英雄了得,竟也能受得如此窩囊氣。

鄭芝龍卻未覺其弟有何不妥,繼續說道:“昨兒得了臺灣那邊的消息,顏思齊顏老大,前天已過世了。”看底下衆人一片訝色,鄭芝龍道:“大夥兒也不必詫異,顏老大雖然年青,但幼年就奔波海上,染了癆疾,前年身體就斷斷續續的犯毛病,今年方去,已是多拖了兩年。今日召大家來,便是商議一下臺灣那邊的基業,該當如何料理。”

“大哥的意思是,臺灣那邊無人料理,把停在那邊的船隻,水手,貨物,都轉移到澎湖來,待將來招安,再移往內地。”

還未等衆人有什麼意見,鄭芝豹便一股腦的將鄭家內部坐議的決議告知場中諸人。

“我贊同,鄭老大的主意正合我的心意。”

“臺灣那邊鳥都不下蛋,咱們何苦去那兒吃沙子。鄭老大的主張,小弟完全贊同。”

“鄭老大,小弟贊同。”

“頂……!”

張偉聽得一個“頂”字,猛的打了個激靈,眼前頓時浮現起當年泡論壇時的情形。仔細一聽,卻原來是一個廣東佬在激動的嚷嚷:“頂你個肺!”,以示嚴重贊同鄭老大的英明決策,卻原來數百年後流行網絡的“頂”,源出自此。

向何斌使了個眼色,何斌心領神會,站起來說道:“鄭老大,小弟有些話要說。”

“何兄,有話便說吧。”

“鄭老大,小弟的家業全在內地,前一陣子被官府查抄了一番,近日又有新來的知縣上門勒索,小弟不勝其煩,正想着把家人財產都轉到臺灣,鄭老大的決定,小弟當然贊同,只是……”

“何兄,這澎湖也儘夠你安排家人,又何苦一定要去臺灣。”

WWW●ttκд n●Сo

“鄭老大,這澎湖地少人多,又常有颱風,實在不適合耕作。小弟向鄭老大討個情,能允准家人遷臺。”

鄭芝龍卻不料何斌在此時要求遷臺,一時間卻拿不定主意,眼角餘光覷向身邊的楊帆,那楊帆卻不願公然得罪何斌,輕咳兩聲,卻不說話。

鄭芝虎卻不耐煩,說道:“何斌,此時你要去臺灣,可不是給我老大添亂!”

“芝虎,這卻如何是添亂?我只是要把家人送往臺灣墾荒,過幾天安穩日子。大傢伙都知道,朝廷吏治敗壞,家人留在內地,實在是不勝其煩。再說,鄭老大在臺灣的基業雖撤,也不能把當年帶去的人全數撤走,總需要留人看守。我去臺灣,也是大家兩便。”

張偉此時也站起身,笑道:“何兄之苦衷,我想大家也都明白。兩全其美的事,我想鄭老大也不會阻攔。”

環顧四周,見衆人都點頭稱是,又對鄭芝龍笑道:“大哥,小弟也對土地田產頗有興趣,聽說臺灣雖然是蠻荒之處,無主的好田到也不少,也想招些貧苦無地之人去屯墾,不知老大之意如何?”

鄭芝龍很是意外,這張偉海上生意越做越紅火,手下也嘯聚了上百的悍勇之徒,不知何故也要去臺灣那不毛之地。

思忖一番,鄭芝龍顯是覺得張偉卻臺灣是少了身邊一患,此人善於交際,手腕人緣極佳,留在身邊不除是禍患,除了又恐失人心,現下他自請去臺,未嘗不是避禍之舉,到是可以成全。

因笑道:“我這邊放手,你們到急趕着要去,莫不成那邊發現了金山不成?也罷,兩位兄弟的面子,我鄭一不能不給。兩位前去,那邊還有些粗陋住處,可以暫且安身,至於其它,就得兩位自個兒想辦法啦。”

張偉何斌一齊喜道:“那是自然,總不能讓鄭老大爲我們操心。”

鄭芝龍又對施琅笑道:“倔驢,知道你與張兄弟交好,又一直想着去臺灣吃沙子,也罷,這次放你與他兩人一同去,看你過得幾年,來不來尋我叫苦!”

施琅一時間大喜,他與張偉何斌不同,自來人緣極差,因而張偉千叮嚀萬囑咐,令他千萬不可開口,待風聲稍弱,再去向鄭芝龍求告,誰料鄭芝龍此次到是大方的緊,不待他開口便允了此事,施琅喜不自勝,當即向鄭芝龍做了一揖,連身稱謝。

鄭芝龍見衆人再無話說,便吩咐張偉何斌二人立時動身,協助已去臺灣的鄭彩主持撤臺諸事。

張偉等三人待其餘人等各自離開,便去尋鄭芝龍辭行。鄭芝龍已換了長衣,只穿一身對襟短褂在偏廳中歇息,看三人進來便笑道:“施琅且不去說他,被家中娘子亂了方寸,張兄弟與何兄弟卻如何受了他的蠱惑,想去臺灣受那份罪。那裡的情形卻與澎湖不同,連一處好房子也尋不到,若不是顏老大在那邊經營了幾年,只怕除了荒草別無長物,現下又有荷蘭紅毛在臺灣鬧騰,兩位現在一定要去,我也阻攔不得,只怕將來會後悔不迭。”

張偉笑道:“鄭老大當真是有心,其實我們到也不是要把臺灣當成紮根的地方,只是在澎湖擠的氣悶,這施琅又一直嚷着說那邊如何的好,小弟到是無所謂,只是做着看罷,小弟的海船一樣的營運,那邊不行,還是回澎湖便是了。”

鄭芝龍不再多話,淡淡吩咐了三人幾句,便端茶送客。

張偉輕步踏出鄭府,在胸中長吐一口悶氣,輕聲低語道:“這下,總算是海闊憑漁躍了!”

第73章 南洋(八)第54章 反間(一)第70章 決戰(六)第60章 鼎革(二十)第70章 決戰(四)第63章 倭亂(一)第71章 定鼎(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5章 治平(十)第69章 相峙(四)第7章 機遇(下)第61章 伐明(十五)第48章 滅鄭(六)第61章 伐明(六)第60章 鼎革(二十)第24章 論兵(上)第57章 試探(一)第71章 定鼎(七)第72章 法度(二)第60章 鼎革(十八)第70章 決戰(十五)第47章 遼東(十一)第73章 南洋(十一)第73章 南洋(七)第73章 南洋(八)第30章 械鬥(中)第64章 關寧(十)第65章 治平(一)第63章 倭亂(五)第2章 獲救第49章 鎮倭(四)第73章 南洋(六)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24章 論兵(下)第13章 赴閩(下)第65章 治平(七)第55章 偷襲(八)第36章 崇禎(上)第63章 倭亂(五)第70章 決戰(五)第55章 偷襲(十)第60章 鼎革(二十)第40章 出兵(下)第63章 倭亂(四)第59章 爪哇(二)第57章 試探(一)第48章 滅鄭(七)第28章 保甲(上)第56章 返臺(三)第12章 安身(上)第68章 滅明(六)第41章 大員(下)第47章 遼東(八)第40章 出兵(下)第19章 甘蔗(下)第60章 鼎革六第35章 兵制(中)第49章 鎮倭(十)第73章 南洋(十一)第41章 大員(下)第60章 鼎革(十五)第58章 呂宋(三)第63章 倭亂(十)第65章 治平(七)第67章 激戰(六)第47章 遼東(十一)第72章 法度(一)第56章 返臺(四)第60章 鼎革八第64章 關寧(三)第38章 歸附(下)第72章 法度(一)第57章 試探(二)第63章 倭亂(十二)第42章 圍城(下)第60章 鼎革(十七)第73章 南洋(二)第62章 江南(二)第67章 激戰(六)第16章 綁架(下)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9章 相峙(二)第71章 定鼎(七)第55章 偷襲(六)第39章 賄賂(上)第64章 關寧(三)第66章 北伐(十一)第66章 北伐(四)第28章 保甲(上)第73章 南洋(三)第49章 鎮倭(七)第66章 北伐(五)第65章 治平(五)第49章 鎮倭(一)第50章 和談(一)第71章 定鼎(五)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7章 機遇(上)第71章 定鼎(一)
第73章 南洋(八)第54章 反間(一)第70章 決戰(六)第60章 鼎革(二十)第70章 決戰(四)第63章 倭亂(一)第71章 定鼎(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5章 治平(十)第69章 相峙(四)第7章 機遇(下)第61章 伐明(十五)第48章 滅鄭(六)第61章 伐明(六)第60章 鼎革(二十)第24章 論兵(上)第57章 試探(一)第71章 定鼎(七)第72章 法度(二)第60章 鼎革(十八)第70章 決戰(十五)第47章 遼東(十一)第73章 南洋(十一)第73章 南洋(七)第73章 南洋(八)第30章 械鬥(中)第64章 關寧(十)第65章 治平(一)第63章 倭亂(五)第2章 獲救第49章 鎮倭(四)第73章 南洋(六)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24章 論兵(下)第13章 赴閩(下)第65章 治平(七)第55章 偷襲(八)第36章 崇禎(上)第63章 倭亂(五)第70章 決戰(五)第55章 偷襲(十)第60章 鼎革(二十)第40章 出兵(下)第63章 倭亂(四)第59章 爪哇(二)第57章 試探(一)第48章 滅鄭(七)第28章 保甲(上)第56章 返臺(三)第12章 安身(上)第68章 滅明(六)第41章 大員(下)第47章 遼東(八)第40章 出兵(下)第19章 甘蔗(下)第60章 鼎革六第35章 兵制(中)第49章 鎮倭(十)第73章 南洋(十一)第41章 大員(下)第60章 鼎革(十五)第58章 呂宋(三)第63章 倭亂(十)第65章 治平(七)第67章 激戰(六)第47章 遼東(十一)第72章 法度(一)第56章 返臺(四)第60章 鼎革八第64章 關寧(三)第38章 歸附(下)第72章 法度(一)第57章 試探(二)第63章 倭亂(十二)第42章 圍城(下)第60章 鼎革(十七)第73章 南洋(二)第62章 江南(二)第67章 激戰(六)第16章 綁架(下)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9章 相峙(二)第71章 定鼎(七)第55章 偷襲(六)第39章 賄賂(上)第64章 關寧(三)第66章 北伐(十一)第66章 北伐(四)第28章 保甲(上)第73章 南洋(三)第49章 鎮倭(七)第66章 北伐(五)第65章 治平(五)第49章 鎮倭(一)第50章 和談(一)第71章 定鼎(五)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7章 機遇(上)第71章 定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