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

耿恭恍然大悟,這定然是竇固第一次北征時,耿忠和班超在北匈奴內部埋下的閒棋子。這枚“閒子”在如此危急的時刻出現,令他心裡大爲感嘆。

與韜略深不可測的班超而言,自己只能望其項背。班仲升啊班仲升,吾耿恭自五陵原時代起便不服汝。今日看來,汝仍高吾一頭。今日西域這個大舞臺上,先帝“斷匈奴右臂”國策,或便獨自維持了!

按照段彭的撤退部署,段彭和王遵是想以自身吸引單于注意力,掩護耿恭與王蒙部從樓蘭脫身,最後他們再率部經伊吾廬,通過星磧山退回河西。

耿恭略感震驚,兵力本就不足,又分兵撤退,南北兩路隨時有被敵纏上的危險。情勢危急,耿恭選擇直接進言,“將軍,太守只有區區四千人,柳谷非久留之地,宜迅速收攏防範被各個擊破。應速東進,順商道跳出包圍圈,撤向伊吾廬宜禾都尉府,再出星磧山返河西!”

皇甫援蹙了一下眉頭,但略思忖便覺得耿恭說得有理,於是便道,“吾即報太守,按校尉之策東返。請校尉即刻啓程南下!”

“末將遵令!”耿恭領命。

雖然看出皇甫援的不悅,因事關重大,耿恭臨行前又補充道,“再請將軍派出驛吏,速將戰況通報宜禾都尉曹錢將軍,請其派兵西進接應太守!另耿秉將軍必在星磧山駐有漢軍以預防不測,請將軍再派驛吏,調星磧山漢軍前出南山口,防備疏榆谷匈奴人傾巢南下斷太守退路!”

“星磧山有漢軍?”皇甫援聞言大爲震駭,“好,末將一切照辦……”

耿恭困守孤城一年有餘,與外界完全隔絕,各部位置這些絕秘軍情,他是如何知曉的?這等厲害人物,怪不得單于二萬人愣是奈何他不得!

耿恭率軍穿過車師綠洲南下,至柳中城時,與王蒙合兵一處。偵騎探報木都、呼衍砭一日之後才能到柳中,耿恭與王蒙便抓住戰機,快速進入茫茫的大沙漠,向樓蘭城撤退而去。

耿恭離開後,皇甫援未敢遲疑,迅速派出驛吏,將耿恭之策馳報段彭、王遵。並派出驛吏,通報宜禾都尉曹錢與星磧山守將孫彪和楚良。段彭、王遵接信後,聞耿恭已經脫身南下,便揮軍撤離狂風呼嘯的柳谷,馬不停蹄快速東進撤向伊吾廬綠洲。

漢軍在車師前國擺出防守架勢後虛晃一槍,便分兩路快速撤退。只到兩天後,蒲奴單于、呼衍王、萬騎長呼衍砭才率大軍先後趕到車師前國。見漢軍已經撤軍,單于便命南呼衍部幕師木都將南線兵輕裝深入沙漠,務要追擊擒獲耿恭。

而單于自己則親率呼衍王、左鹿蠡王兩部共三萬餘騎,順商道向東追擊,一心想吃掉段彭、王遵的數千人。大軍進入伊吾廬綠洲一天後,便衝擊到了白楊河邊,北方已遠遠望見巍峨的伊吾廬城,此時漢軍赤旗飛揚,早已經在白楊河以西綠洲上以逸待勞,結成一個萬人大陣擋住了去路。

段彭、王遵剛到達伊吾廬,孫彪與楚良率領一千勁卒便也趕了過來,還帶來了耿秉的將令,“令段彭、王遵率本部兵、宜禾都尉府屬兵、孫彪楚良部、歙渠和陳留的伊吾營,在伊吾廬擊破北單于,使其不敢犯宜禾都尉府!”

現在段彭集中了八千餘漢軍,便在白楊河以西綠洲上擺開了大戰的架勢。結果雙方一場混戰後,段彭退回伊吾城北的北大營,霜刺、歙渠、陳留則率伊吾營退入伊吾廬城。

單于令呼衍王率萬騎圍伊吾廬城,而他自己則率左鹿蠡王兩萬餘人圍北大營。但伊吾廬是堅城,北大營也是堅營,整整三天,單于攻擊未能得手。

相持到第三天,斥侯稟報段彭,山北疏榆谷的北匈奴左賢王優留部已越過山巔攻擊南山口,受到漢軍痛擊。段彭不敢等了,當天夜裡五更之時,他與敦煌太守王遵突然率全軍出營反擊,打了左鹿蠡王一個措手不及,左鹿蠡王部被迅速擊潰,向西退去。

按照計劃,段彭、王遵應率部再夾擊圍攻伊吾廬城的呼衍王部,但呼衍王聞單于兵敗,便不顧一切地退兵西去,於是段彭、王遵開始全線追擊,大軍一直追殺到五道溝才收兵回營。

左賢王部聞單于兵敗退去,便又迅速縮回了山北。

這次大戰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北匈奴各部未再犯伊吾廬城。段彭、王遵則在伊吾廬休整十餘日後,班師返回河西。

伊吾廬方向漢軍被單于纏住,幸好耿秉的徵西將軍府提前預有安排,令單于鎩羽而歸。但向樓蘭撤退的耿恭、王蒙部卻遇到了大麻煩,分兵撤退的惡果很快便到來。

耿恭與王蒙進入沙漠後,因王蒙左肩負傷,且已經發燒,人昏昏沌沌,因而中軍行軍速度便稍慢了一些,拖累了全軍的行程。

耿恭屢次進諫,王蒙都鬆鬆垮垮,不以爲然,逼急了便惱火地斥責道,“吾軍已離柳中三日,北匈奴人並不知吾軍去向。另鄭大人定命徐幹部出蒲昌海接應,匈奴人豈能敢越過此山?校尉勿要草木皆兵!”

耿恭聞言隱隱生怒,但又無可奈何。這個宮廷謁者未領教過北匈奴鐵騎長途遠襲的厲害,高燒已經讓他失去了基本的判斷。如此懈怠行軍,一旦木都趕上來,漢軍要吃大虧。

雖然說服不了王蒙,但耿恭決心將這支隊伍帶回河西。他略一思忖,便自請爲前軍主將,督促前軍加速前進,爭取儘快控制北山通道,保障全軍順利南撤!

於是,前軍快速南下,可中軍、後軍卻慢悠悠地跟進,距離越拉越大。

這裡接近白龍堆風口,北風呼嘯,飛水走石。就這麼慢慢騰騰又走了三天,這天晌前時分,黑烏烏的北山已經在望,耿恭卻有了一股強烈的不好感覺。果然前出探路的屯長張封送來了不好的消息,“稟報校尉,山中澗道狹窄,盡爲黃色枯石,澗道中之黃土嶺較險窄,似有匈奴人斥候小隊行動跡象!”

耿恭大驚,木都果然厲害,這是提前派出阻擊小隊封死山路,這是要在山北動手,在沙漠上吃掉他耿恭與王蒙的這一支孤軍。他驚問,“中軍離此還有多遠?”

司馬石修怒道,“中軍、後軍行軍甚慢,約一日才能趕上來!”

耿恭想都沒想便道,“軍情緊急,中軍、後軍有被包抄之危險。”他將衆人召集到一起,蹲在沙漠上畫了一個圈道,“據探報,木都有兩萬騎多國聯軍,現在已經包抄上來,中軍、後軍僅兩千人,王將軍昏迷,如被包抄,定然萬劫不復。因此……”

“王蒙阻擋赴山北救援,現在又拖拖拉拉,讓全軍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校尉,如果前軍回軍救援,吾軍可能陷在山北、功敗垂成……”範羌性直,聞言阻止道。

石修甩手就是一鞭子,怒喝道,“漢軍有危,豈能不救耶?死也要死在一起,再敢妄下雌黃,軍律從事!”

衆人雖然也都氣憤,但沒人再敢言不救。

耿恭道,“事急矣,吾軍兵少,只有大迂迴,到匈奴人後方突然攻擊,纔會奏效。因此,前軍沿山根向西,數十里後再北上迂迴,衆將以爲如何?”

石修點點頭道,“校尉所言極是。木都聯軍多爲山南焉耆、尉黎國兵,驕狂不可一世,吾軍急襲定然奏效!”衆人也都頻頻點頭。

見無人反對,耿恭對範羌命道,“範羌聽令,給汝一百人,務要隱秘消滅前方山上之匈奴斥候小隊,保吾全軍向樓蘭城退路通暢!”

“末將遵令!”

耿恭騰地從沙漠上站起,“放下輜重,捲起戰旗,前軍上馬,出發!”

漢軍前軍千餘騎將食物、被囊等從馬上卸下,全軍輕裝上馬,迅速順着山根戈壁灘向西疾馳。約行數十里,又扭頭折向北,頂着北風又行約半天路程。此處全爲沙丘,風大沙狂,與白龍堆地形相似。此時,東邊的沙漠上已能隱隱看到滾滾沙塵如烏雲一般,遮天蔽日。

耿恭率軍迅速再折向東,到傍晚時分,果真看清前方的沙塵中,隱約能夠看清一片黑色的旗幟鋪天蓋地。原來,南呼衍部剛剛追上王蒙的中軍、後軍,兩軍即將開戰。

此時,耿恭離雙方戰陣約有數裡,北匈奴各營未防備身後會有漢軍出現。他卻跳下馬急命道,“給戰馬飲水,準備急襲!”

漢軍迅速給戰馬飲足水,人馬稍歇一下便全軍上馬,千餘騎義無反顧地向敵撲了上去。

王蒙一直髮着高燒,渾渾噩噩地驅軍慢慢騰騰行軍,離北山也就一天路程時,後方沙塵連天而起,士卒們都驚惶失措。王蒙到底是戰將,驚醒後便知道自己的處境了。他揉揉暈乎乎的腦袋,強撐着身子道,“全軍列陣,準備廝殺!”

軍司馬騰燾道,“將軍,是否派驛吏通知耿恭校尉回軍支援?”

王蒙悲哀地搖了搖頭,後悔地道,“耿校尉神人也,彼早已料到匈奴人會至,定然會有防備。不需通報,彼必來相救!”

說話間,匈奴人卷着沙塵滾滾而來,瞬間便到了近前。火紅的太陽正向西天墜落,呼嘯的北風捲起萬丈沙塵,沙漠上兩軍即將硬拼、廝殺!

王蒙摯環首刀在手,漢軍兩千騎視死如歸,迎着北風準備衝擊!

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
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