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

原來,這座宅院是班府的故苑,正是阿翁班彪率全家人跟隨竇融大人進入雒陽後的棲身之地。

當時,阿翁班彪建不起新屋,便租住在這裡,一住便是十數年。這座普通的士人宅院,記載了班家在雒陽時的清貧但卻雅緻的吏民生活,記錄了班超兄妹三人的幸福時光和他們的少年歲月、成長足跡。

這個普通的住宅,裡外三進院子,正房偏房共有房屋二十餘間,室內用度一應俱全。這裡是雒陽文化氣息最濃的地方,離太尉、司徒和司空府三大衙門咫尺之間,離皇宮南宮上東門外的馬市也不遠。從這裡經過開陽門出城,離城南雒水南岸的太學、靈臺、辟雍也不算遠,因此是都城雒陽的文化中心。

尤其是,正是在這座普通的宅院前,班超的心被當時年僅十餘歲的一個雒陽女孩帶走了。此刻故地重遊,年少時的往事一幕幕浮現眼前,怎不叫他感慨萬端,淚溼衣襟。

故苑重遊,讓班超感慨萬千。

他牽馬佇立在門前,忽然一陣風兒刮過,院內的三株大槐樹簌簌、沙沙一陣響動。聽着這熟悉的響起,班超一陣恍惚,眼前又浮現出一幕幕場景,他與兄長班固兄弟二人對坐於席,阿翁班彪坐於正席案後,手裡拿着戒尺,正在講授《春秋》。

他在黑暗中抹掉眼淚,一時沉浸在幸福、難忘的童年和少年歲月裡。

當年班彪率全家跟隨竇融入京後,竇融被拜爲司空,可光武帝劉秀卻沒有徵用班彪。班彪一身傲骨,自然不甘到竇府當門客、私臣,於是,堂堂的三輔文章領袖,才高八斗的班彪竟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失業了。於是,他在開堂授徒、著史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兩小兒的訓導。

那時每天晌前晌後各有一個時辰,是班超最難熬的時候,每一刻都是那麼漫長。

正屋之內,地上鋪席,由蘆葦或秸杆編織而成。擺席有講究,席子在堂中要放正,即席的四邊要與房屋廳堂的邊、壁平行。席上擺放三隻矮案(注:漢時又稱幾,稍矮),案後各放一坐牀。班彪居中面南坐於牀(注:漢時的坐具)上,兩小兒在兩側相對而坐。

案上擺著木簡,簡旁有筆墨。班彪正在講解《春秋》,兩小兒小小的身體在坐牀上正襟危坐,搖頭擺尾,字正腔圓,一字一句跟着朗誦着。

這種坐牀,與現代的牀形制和功能完全不同。較矮且較小,主要供人坐。漢時尚沒有椅或凳之類,人都是坐於牀上,貧賤庶民則乾脆坐於席上。只到東漢末年,中原纔出現“胡牀”,由北方遊牧民族引進中土。胡牀系用繩帶交叉貫穿而成,可以折起,類似今天的馬紮,所以又稱繩牀、校椅、交椅等。

突然,“啪啪啪”幾聲,班彪敲響戒尺。並對班超怒喝道,“坐毋箕踞,汝欲輕慢聖人邪?!”

班固依然正襟危坐,班超則被嚇得嗖地收回兩腿,老老實實地跪坐於牀。原來,班超坐累了,偷偷將屁股坐到牀上,兩隻小腿悄悄伸到案下,不巧被面南而坐的班彪逮個正着,所以被訓斥“坐毋箕踞”。

漢時,坐也是有規矩的。通常的坐法,坐時須兩膝着地,兩腳的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這叫雅坐,是來不得一點胡鬧的。如果準備站起身,或是表示對坐中尊長的尊敬,則要將臀部擡起,上身挺直,就叫跽(注:即直身長跪)。

用現代人的知識看,漢人的坐法極其不科學,坐久必累。而累了後,如爲了舒服一點將兩腿平伸,上身與腿成直角,就是一種很不規矩的坐法,形似簸箕,因而,又叫箕踞。箕踞是對尊長極不尊重的坐姿,因而是不能被禮法容忍的。

班超以後雖然坐累了,但再不敢箕踞,便會偷偷跽坐。雖然頻繁交換姿勢,但跽坐可是尊敬聖人的坐法啊,既舒服阿翁又找不到時尚訓斥。班彪看在眼裡,雖然氣不打一處來,但也找不到訓斥的理由了。便長嘆一聲,心裡的失望溢於言表,他極其苦惱地搖搖頭。

想起阿翁班彪當年欣賞兄長班固、卻對自己十分失望的神情,班超此刻的心裡,可謂五味雜陳,在昏暗的燈籠光芒中,他暗自苦笑。但他從不怪阿翁偏心,與兄長比起來,自己從小到大,確實太過遜色了。

見班超陷入沉思,兩名竇府小廝不敢打擾他。可赤蕭又不時打着響鼻,一付不耐煩的樣兒,似乎擔心錯過了什麼好戲,在催促他快走。跟隨他的一名竇府“小廝”便走了過來,想接過繮繩。班超搖了搖頭,默默地騎上馬一路向南,從開陽門出了城門,過雒水河,然後折向西,從都亭驛旁邊走過。過了太史橋這座小石橋,向着人聲鼎沸的南市走去。

策馬到了人馬喧囂的南市,三人至市場邊的車馬寄存處,將馬匹存下。馬和人一樣,也是分出身的。小廝聞聽是竇府的馬,便趕緊將赤蕭牽到有棚的圍欄內,用上好的草料精心侍候着。

時間尚早,班超三人信步轉到城內的津門大街上走了一圈。見魚邸兩側車馬行人十分安詳,並無絲毫異樣,便又跟着一羣出城逛夜市的人羣后面,返回進入雒水南岸邊的南市。

一路之上,讓冷風一吹,他的酒也醒了些。

雒陽城商業繁華,這裡又是雒陽城的商業中心,也是大漢帝國的商業心臟。雖然是夜晚,城內城外,四面八方的人們依然摩肩接踵,生意興隆。身旁寶馬香車絡繹不絕,駝隊馬隊進進出出,逛夜市的人們熙熙攘攘。

進入市內,但見彩燈閃爍,攤位林立,商鋪相連,燈籠點綴其間,紅男綠女,香風襲人。擁擠的人羣中,不時能看到丫鬟、小廝簇擁着豪強大戶人家的公子、女公子們,在僕人拎着的胡燈(注:即獸角燈)引導下,正在悠然地逛着街市。

遠遠望去,但見滿街結鬟高聳,巍峨瞻望,步搖輕顫,高貴華麗,令人心顫。

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
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