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御前會議

孫堪頻頻點頭,斷言道,“陛下,王景深思熟慮,吾以爲可也!”

伏恭則歡欣地道,“陛下,治水非一日之功,朝廷需合力以對。僅河道查勘、測算、籌劃,積蓄糧秣、木材、道路修築等,就需要數年才能完成。司空府將協調人力,助王景查勘、計算、籌劃,朝野一心,或用幾年,水患定能更治矣!”

“尚書檯衆卿以爲如何?”劉莊又掉頭問衆臺閣官員。

衆人各表意見,絕大多數都表示贊同,僅有謁者僕射耿秉發表了不同意見:“陛下,兩害相權,臣以爲,中國之患不在水,而在匈奴。水患傷民,治水漫長,非一日之功。可匈奴之患卻近在眼前,可動搖吾大漢國本哪。水要治,然邊警一刻也不能鬆緩哪!”

耿秉字伯初,體魄魁梧,腰帶八圍。他是建威大將軍耿弇的侄子,已故大司農耿國長子,是朝廷著名軍事戰略家和最激進的主戰派。

等耿秉把話說完,劉莊點點頭,嘆口氣道,“善之善之,謁者所言,正餘寢食難安之事也。然兩害相權取其重,河患傷民,民且不存,何以拒外敵?衆卿所言,正合朕意!”

說着,劉莊在御書房內來回蹁着步,又走到御案後拿出幾卷書簡。衆人聞言,卻都爲之一凜。這並不是朝堂上的早晚朝會,劉莊卻以“朕”自稱,可見他對此次接見的重視。這是正式接見,並直接制定重大國策了。雖然是在御書房,卻不是君臣聊天這麼簡單。

“王景君,朕賜汝《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和衣帛錢物,以王吳爲助手,即日起治理河、汴。尚書檯按朕旨意,代爲書詔。司徒府、司空府調動中樞,籌備錢糧,等王卿勘查完畢、妥爲籌劃後,盡啓沿途民力,協力治水!”

說着,劉莊起身,朗聲說道:

“衆君切記,治水乃百年大計、千年大計,關係國家安危。此次朝廷決心治河水汴渠,即便傾盡國庫,也在所不惜。朕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眼前不得淹死一人,治水完成,則此後八百年甚至一千年,河水要無改道之憂,黎民無受改道之患!”

此言一出,御書房內舉座震驚。

大災之年不得餓死一人,河水要千年無改道之虞!

如此豪言壯語,令兩位宰輔、尚書和謁者、僕射們、郎官們都震驚得沒人敢說話。明知皇上話過頭了些,但他們還是很受感動,皇上這是在傳達一個決心、一個態度,一個執政理念。與先皇建武大帝一樣,當今聖上是一個憂國愛民的好皇上啊!

劉莊可不管臣僚們會怎麼想,他說完,又擲下手中硃筆,朗聲道,“詔令三公府,自即日起,廣積錢糧、器材,助王景查勘水道,謀劃治水大計。命各州郡修復、創建水利設施,如當年西門豹所分之漳水,速建支渠以溉田。命三輔、河內、河東、上黨、趙國、太原各郡,修繕舊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疇!”

皇上這是要舉傾國之力,徹底根治水患啊!

此次御書房會議後,朝廷各衙門都迅速行動起來,東漢初年影響後世近二千年的治黃工程,其準備工作便正式開始了!

王景身負皇命,不敢怠慢。他歷數年,親自勘測地形,規劃堤線。先沿黃水故道,擬從滎陽(今鄭州北)到千乘海口(今山東利津境),修築黃河堤防一千多裡,徹底更除河水氾濫。又對汴渠裁彎取直、疏浚淺灘、加固險段後,又“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

經過數年的準備,等輔助工程全部完工後,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正月,治水工程正式開工。到了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夏,浩大的治水工程從準備至完工,整整進行了八年,才終於全部完工。這次治水非常成功,此後九百多年,黃河果真沒有改道,決溢次數也不多。當然,這是後話,這裡先提前點明,後文再細表。

夜已漸深,宮門內外,流光溢彩,金碧輝煌。劉莊正在南宮章德殿御書房內指點江山的時候,五陵原庶民班超仍跪在朱雀門外的丹闕之下。

幾名侍衛身姿挺拔,從朱雀門闕樓一字排開,威嚴整肅。

此時的班超,心中憂慮的僅是兄長班固的冤屈,他根本就不知道御書房內君臣正經歷着最嚴峻的考驗,正召開着足以改變着帝國曆史進程的御前會議。

他更不可能知道的是,此時的皇帝劉莊,在登基五年來最嚴峻的天災面前,正用手中硃筆,重新描繪着先帝建武大帝留下的大漢帝國秀美江山和萬里社稷。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此言不虛。

當天晚上的這次御書房會議,君臣剛剛做出治理河汴這一重大國策,王景前腳退下,隴右、山東(注:太行山以東各州郡縣)五百里加急奏摺又紛紛來了,緊接着東平王劉蒼也用六百里加急呈上奏摺。

報急奏章堆滿案頭,劉莊一一閱讀,不時批閱!

就在這時,馬後親自帶着夕陽等宮女,送來了煮餅(注:類似於今手工麪條、麪皮)。一人一玉碗,平常每碗內都會有雞卵(注:即雞蛋),此刻每個碗內僅飄着幾根誘人的綠油油青菜葉。

君臣吃完,衆臣謝一聲馬後,繼續挑燈夜戰。

真是禍不單行,中原河水、汴水盡皆氾濫,山東和隴右,在帝國的一東一西,又相繼大旱。這沒有什麼議的,面對嚴峻的帝國形勢,劉莊鐵青着臉,朗聲下旨,“尚書檯代朕起詔,命山東、隴右各州府郡縣,明日起開倉放糧濟民。各州郡國縣凡餓死民一人者免官,凡瘟病猖獗者由二千石曹拘至京師嚴辦!”

頓了一下,劉莊目光堅定,平靜地道,“衆卿連夜代朕詔告天下:民爲社稷之基、國家根本,天災無情君有情,生民有難君之難!今日朕焦心如焚矣,從即日起,朕與民同苦,自給減半,一日兩飰。朝野上下,務行勤儉,共濟困厄,拯民於水火!”

尚書、僕射、郎官們記下聖諭,範遷,伏恭兩位老宰輔和尚書令孫堪躬身抱拳,代衆臣銘志,“臣等謹記聖意:民爲社稷之基,國家根本。大災之年,朝野同心,共濟厄困!”

此時的夜色中,尚書檯官員已經將詔書護送至京城雒陽城南、洛水南岸的都亭驛。旋即,都亭驛轅門大開,無數驛馬衝出轅門,迅速消失在黑暗的夜色中。

“六百里加急,皇上詔告天下……”

“六百里加急,大災之年,需朝野同心,賑災救民……”

“六百里加急,民餓亡一人免官,瘟猖獗守令下獄……”

……

驛卒們的呼聲此起彼伏,聲音漸行漸遠,震撼着大地,也融入了夜空。大漢帝國皇帝的詔書,正通過發達的驛傳系統,連夜從京都傳向全國各州各郡國縣,傳向四面八方!

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
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