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明軍來了,韓文鏡率部駐紮南門,他不作爲主攻,只是起牽制作用,史可法率部駐紮北門,與韓文境的作用類似,更何況他自家知自家事,他的淮安兵根本不能打,完全是個花架子。
扭頭看向了東門的方向,史可法暗暗嘆了口氣,呈奉給朝庭的奏章,通篇都是謊言,從他本心來說,並不願如此,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從一開始就欺騙了崇禎,哪能抽得了身呢?
他暗恨自己當日沒在高郵城下以身殉國,又恨李信花言巧語,把他誘入了陷阱,但更恨的,還是淮安的文官武將與張太監,若非這些人營營苟苟,辦正事不行,撈錢卻是一個比一個賊溜,淮安戰事,怎會崩壞於此?
回想着崇禎給他下的旨意,行文中那充滿着憤恨的喝斥,史可法無比羞愧,如今他只能寄期望於一舉攻破高郵,綁了李信,獻俘闕下。
因城西是運河,革命軍的戰艦背倚孟城驛,陣列於運河中,又有神出鬼沒的木箱雷爲助,這次進攻,明軍放棄了從運河進軍的打算,黃得功與朱大典陳兵於高郵東門。
各部隊都按照指定的地方紮營,搭好了窩鋪,立好了帳篷,距城門較近的營盤,還挖掘了壕溝,以防革命軍夜間出城偷襲騷擾。
因官軍要做攻城準備,城周圍幾乎平靜無事,只偶爾互相打幾炮,破一破緊張中的特殊沉寂,當然,打炮的主要作用是互相定位,通過對炮彈的落點與火炮的位置做標記,以確保正式交戰時一發命中。
交待過事項之後,黃得功與朱大典騎馬出營,打算從東門巡視到南門和北門,察看攻城部署,也看一看城上的防守情形,爲着提防城上打炮,只能在離城二里以外的地方走。
隨一起巡視的,還有史可法、張太監、許紹和韓文鏡等人。
黃得功紫膛面孔,五短身材,臉上有着明顯的傷疤,注目着城頭。
城頭有許多大炮和火銑露出城垛,還有不同顏色的大小旗幟飄揚,守城軍卒從一個個城垛缺口處露出頭來,黃得功眉頭一皺,很明顯,守城兵力充足,大炮也不少,另從旗幟判斷,革命軍部伍整齊,決非臨時湊集的烏合之衆。
“黃鎮臺,不知可有主意?”
張太監問道。
“哼!”
黃得功哼了聲:“若非淮安失了錢糧,倒是可以在城外挖掘長壕,把高郵活活困死,最多半年,必生內亂,屆時裡應外合,破城不難。”
史可法等人均是面色一陣臊紅,全軍的糧草,最多隻能支撐半個月,偏偏揚州和南京,也沒什麼糧,因爲淮安儲存的是漸江漕糧,南京和揚州的漕糧並不存放本地,而是存儲在徐州到山東一帶,今年春季,洪承疇又要出關救援錦州,朝庭沒法再下撥錢糧了。
眼下的問題便是,如果半個月之內攻不下高郵,只能無功而返,崇禎必然震怒,誰都不知道後果是什麼。
“黃鎮臺乃當世名將,必有妙法。”
史可法厚着臉皮道。
黃得功看了眼史可法,不好多說,只能強壓下不滿,緩緩道:“流賊戒備森嚴,不能再指望依靠奇襲成功,也不能指望將士們用雲梯爬上城頭,故而只能在炮火的掩護下掘城,在城牆裡掘出幾個大洞,填裝火藥,把城牆炸塌,走,我們再上別處看看。”
因黃得功名聲在外,雖然史可法是漕運總督,又沒法提供糧草,等於人家來幫你幹活,你不給錢,不供飯,腰桿直不起來,因此真正統轄全軍的,還是黃得功。
衆人一面走一面看,黃得功指點地勢,叫身後親兵記錄,什麼地方最利於掘洞,什麼地方又適宜安置大炮,那從容的神色,那緩轡徐行的氣度,讓人不自禁的生出信心,尤其是張太監,那雙肥手都在微微顫抖,望向城頭的綠豆小眼中,閃爍出極度怨恨的光芒。
卻是陡然間,恨意再上一個臺階,就看到李信帶着一羣人,出現在城頭!
黃得功也注意到了,特意冒險靠近了城牆,仔細盯了一會兒,問道:“那人可是李信?”
“不錯,正是此……他!”
張太監猛一點頭,本想說正是此賊,但最終還是改了口。
黃得功古怪的看了眼張太監,不再說話。
李信也在盯着城下,因距離不遠,他很快辨認出了史可法、張太監與許紹,再通過衆人之間的站位,斷定中間的那員武將就是黃得功,而在黃得功左首的一名胖乎乎的文官顯然是朱大典。
高一功等人也有跟着李信上城,慧英嘀咕道:“如果是我,我就夜間派兵從南門北門殺出,殺潰韓文鏡與史可法,黃得功與朱大典必然分兵圍城,官軍的進攻就不足憂慮了。”
李信以看白癡的眼神瞥向了慧英。
“李公子,你什麼意思?”
慧英不憤道。
“呵~~”
李信呵的一笑,繼續望向城下。
紅娘子搖了搖頭,解釋道:“慧英姑娘,韓文鏡與史可法的軍隊本身沒有戰鬥力,殺不殺潰他,都對高郵起不了大太的威脅,當然了,你的提議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你不清楚內情,因淮安的漕糧被李公子劫走了,黃得功糧草不足,因此殺潰了韓文鏡與史可法,官軍主力卻未必受損,還反而替他節約了糧食,再說若黃得功早有準備,我們出城偷襲,他從旁突擊,會變得非常危險。”
慧英撇了撇嘴,現出了訕訕之色。
紅娘子笑了笑,又見黃得功等人仍在駐馬觀望,於是說:“李公子,何不趁此機會開炮,將黃得功一夥打死?”
李信道:“我們的大炮沒有瞄準,他們離城又近,炮口一動,就會散開逃走,開炮沒用,反打草驚蛇,不用理他,看他如何窺探,就可以揣測今夜或明日將如何攻城。”
衆人聽了這話,都佩服李信的老練,可是過了片刻,李信突然感覺機會來了,回頭吩咐親衛奔往城牆轉角處,傳諭準備三四尊大炮,將炮口瞄準城外轉角的路上,等黃得功一干人到了轉角處停留觀看時,突然衆炮齊放。
“妙計!”
衆人紛紛稱讚。
黃得功等繼續策馬前行。
他們也想到城頭有可能打炮,所以吩咐親兵密切注意城上炮口的移動,不許大意,快到城牆轉角處,黃得功遠遠看見四尊大炮正對着轉角處的大路,當即冷冷一笑:“不必再往前了,回營議事。”
一行人改變方向而去,二瓤不由罵道:“狡賊,不該亡命!”
李信微微一笑,不太在意,實際上他有收服黃得功的想法,正如他對陳永福抱有好感一樣,黃得功在與清軍作戰中,咽喉中箭,自盡身亡,而劉良佐降了清軍,並活到康熙年間,因此李信如有機會,絕不對會劉良佐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