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試結束之後,時間還只是四月中旬,鄉試要等明年十月底纔會舉行,章家的新老秀才中便有人在家中坐不住了,有人便找到章澤天,說想要外出遊歷一番增長閱歷。章澤天勸他們跟隨自家的商隊或船隊外出,大家都不願意,章澤天便不再多勸。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是相當有道理的。
打算外出遊歷的人以黃文剛爲首,他去年去過一趟京城,參加鄉試時又去過濟南,便有些走野了的樣子,在家裡待不住。他首先鼓動的就是剛剛進學的章緒。
章緒在幾名秀才之中,只比最小的章澤義大一歲,今年剛剛十七,與章澤天剛剛穿越過來時年齡相仿。此時的他年紀雖然不大,但是經歷過當下人的日子,也跟隨章澤天四處走過,後來又獨自在濰縣求學,外出經驗倒是比其他幾個年紀大的秀才都豐富。
他被章澤瑞收爲義子之後,雖然一心求學,沒有再做什麼力氣活,但是章澤天幫他養成的鍛鍊習慣一直沒有丟下,加上長期的好營養,個子已經長到一米八出頭,在身高普遍偏低的大文朝,已經是鶴立雞羣的大個子了。
章維的身體高卻不瘦,身材十分勻稱健壯,此時他若比起蠻力來,已經可以跟章澤天一較短長,只是真正放對時就不行了,往往一兩個照面就會被章澤天放倒在地,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
不過章緒在那次伏擊倭寇的戰鬥之後,對刺槍術極爲上心,每天常練不綴,現在在自衛隊裡面也少逢敵手,線膛槍的射擊也是極準。只是不要說線膛槍,就連普通火銃也不會給他帶出去,他在濰縣只好弄了一支普通長槍來練習,又磨着章澤天要走了一張兩石的步弓,倒是練出來一手好箭法。
龔其賢對於章緒習武也持支持態度,他受章澤天影響,對六藝教學十分重視,已經將其定爲濰縣縣學的必修課程,而章緒更是他的學生中的佼佼者。
這次章緒受到黃文剛的鼓動想要外出遊歷,章澤天問起他的行程時,他便說要去九邊看一看,被章澤天一個爆栗鑿在頭上才老實下來,不過還是問道:“現在邊境烽煙四起,我們民族國家面臨危機,我去那邊實地看一看,將來也好爲國出力不是?”
章澤天道:“若是和平之時,你們讀書人去九邊可以看一下山川地理,風土人情。只是此時正處理戰時,想接近真正的邊關都難,根本看不到外族的真實情況。更何況萬一遇到戰事,你這條小命說不定就要交待在那裡。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沒有必要的冒險有什麼意義?”
“那你說我去哪裡好?”章緒轉而尋求章澤天的意見。
“沿着運河南下,到寶應看看你三哥,再到徽州看看盛先生,最後到廣東拜訪一下聞先生。聞先生自從去年落榜之後便沒有了消息,我有些放心不下。”章澤天給出了明確的建議,“記着萬不可涉足中原和山陝,那邊已經打成一鍋粥,盜賊橫行,你一個外鄉人到了那裡,良民看你像盜賊,盜賊看你像一塊肉,根本就是寸步難行。”
“好,我記住了。”章緒自小聽慣了章澤天的吩咐,當即答應下來。他回去之後便秉明自己的父母和章澤瑞夫婦,收拾了一個揹包,騎着一頭毛驢,又牽着一頭用來馱行李的毛驢,朝濟南而去。
章緒臨走的時候,章澤天讓他帶上了一柄可以化作雙手帶的長劍,又把一張卸了弦的步弓藏在揹包背架後面的空間裡,作爲防身武器。這樣的組合不會太引人注目,方便行動,也方便遇到歹人時扮豬吃虎。
此時的文人外出,帶劍的極爲常見,就像章澤天當初在濰縣說的,文人帶劍裝樣子,誰也不會把書生掛在腰間的長劍當回事。只是無論是什麼人若是帶了弓箭外出就不一樣了,那絕對是武力強大的標誌,往往會把賊人嚇退。但若有壞人仍想出手,就一定不會對帶弓的人留手。因爲練習弓箭需要長期打熬力氣才行,而且弓箭屬於遠程兵器,威力比一般短兵器強得多,那些賊人算是專業人士,當然不會不注意。
華夏傳統步弓在卸了弦之後會反向彎曲成近似環形,體積不太大,在一個揹包的背架後面完全能藏住。
箭則藏在揹包裡面緊貼背架的地方,打開揹包頂部一個特製的小門就能拿到,使用起來不算麻煩。
章澤天給章緒選擇的步弓並不是他平時練習的兩石弓,那麼重的弓射不了幾箭就拉不動了。章澤天準備的一石二斗的步弓對付起不穿甲的普通人來足夠了,章緒拿這張軟一些的弓,可以一氣將所帶的二十支箭全部射光還有餘力,一般的戰鬥肯定能夠分出勝負來了。
黃文剛最終沒有與章緒同行。章緒要先到濟南,將毛驢交給餚記之後到臨清搭船,沿大運河南下直到杭州。而黃文剛和另一個秀才王思澄一起去感受江南的富庶繁華,不想在路途上多耗時間。他們二人會搭乘章家給南通送貨的船隻到南通,再沿長江而上,把蘇州、揚州、南京杭州等都走一遍。
對於這種遊歷章澤天是支持的,至少在口頭上是支持的,而且還給他們每人支持了二十兩銀子,至於夠不夠用,就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反正這二十兩銀子,想在南京的大青樓裡面喝一場花酒肯定是不夠的。這幾人家境都不富裕,章澤天不想讓他們花慣了手以後沒有節制,再說拿着大把的銀子出去也體會不到那種遊歷的心境不是。
至於章緒手裡有多少私房錢,或者章澤瑞會給他多少銀子,章澤天也管不了,乾脆就不管了。不過後來他聽說,章緒不僅沒有拿義父章澤瑞給的二十兩黃金,還把身上的近百兩積蓄都留在了家中,說既然三叔給了二十兩,總有他的道理,於是他就真拿着這二十兩銀子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