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那些荒地,不光要除草翻耕種豆子或苜蓿,有些不太平整的還要整平,都是把一車車的泥土運來運去,光是這些就要佔用大量的勞動力,開荒的效率低了許多。
荒地翻耕的時候,還會有船從海灣對面運來大量的肥料,像不要錢一樣灑進地裡,也不知道這主家在對面養了多少牲畜,纔能有這麼多的肥料。而且那些肥料都加工得十分精細,顯然在那邊也是花了大力氣的。這樣開出的荒地,即使明年就能豐收,恐怕也要好幾年才能收回成本,開始賺錢吧。
更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在開荒的時候,還在各個地塊之間預留了開挖水渠的位置,難道這些規劃的密密麻麻,像蜘蛛網一樣的水渠都要一一開挖出來?如果那樣的話,這些荒地將來豈不都是水澆地?可是這些地之所以到現在都還是荒地,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因爲這些多是坡地,如果要改造成水澆地,需要的平整土地的工作量就會大得難以想象。
不過因爲有了大量的牲畜參與工作,又有大量的車輛機械可以使用,工具也都是精鋼製成,十分鋒利好用,所以雖然活計做得相當細緻,但他們開荒的速度比預想的還是要快得多,算上他們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出來的那些地,他們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開出了幾百畝地,並種上了豆子或苜蓿。
這時種豆子已經稍稍有些晚了,也不知道到入冬之前能不能成熟,不過帶領他們幹活的工頭說,這些豆子如果能收穫一些當然最好,如果無法成熟就會被收割起來作爲牛驢的飼料,或者翻進地裡做肥料,簡直就是浪費。
他們家中那些年幼的孩子,都已經被送進了書院讀書。他們當時想留下孩子爲主家做事,哪有長工的孩子還要主家供養讀書的?不僅不收學費,而且連書本紙筆的費用也不收,每天還會管早晨中午兩頓飯,據說比他們吃的還要好,讓他們心裡實在過意不去。
可是主家說了,如果適齡的孩子不去上學,是要罰款的,還不能參加那什麼“互助會”,有很多好處都拿不到,而孩子去上學了,不但省了家裡的糧食,主家竟然還會給一些糧食作爲補貼,說孩子去讀書不能幫家裡幹活,所以給補貼,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道理。
他們只知道主家姓章,那些工頭們說,章家的書院可是整個山東都數得上號的好書院,去年剛剛考了兩位進士老爺出來,說只要他們的孩子有天分,就可以一直在那裡免費讀書考舉人進士,甚至就連做了官之後每年都還有補貼,這章家的銀子是多得花不出去麼?
就在這些遼民安置下來二十多天之後,更加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住的那個小村子裡面來了一個十幾歲的小先生,帶着一大堆書本,說是每天晚上要教他們這些農工們讀書識字了!
這還有王法嗎?他們這些人只是種田喂牛,識字用來做什麼?雖然那小先生說了,學費不用他們交,書本紙張筆墨都不要錢,只是每天晚上學上一個時辰就可以,連晚上點燈的油錢也不用他們出,可這些遼人之中還是沒有一個人去。
他們本以爲自己不去學習也就可以了,只是沒想到主家竟然還有辦法。管事的向他們傳達了主家的要求:四個月內學會400個字,而且要學會算數的什麼“四則運算”的,可以給一個文憑,以後薪俸加一成!沒有文憑的只能幹看着!
帶領他們幹活的工頭也說了,他也是有這個文憑的呢,工頭說,主家規定,沒有文憑的永遠不會升把頭,只能賺每月六錢銀子。要知道,他們這些把頭每月可是能夠拿到一兩銀子呢。
而且那把頭還拿出一些薄薄的書給他們看——他們當然看不懂——那些竟然都是如何種田的書,按照那書裡面說的辦法種田,就能夠比他們原來那種祖傳下來的辦法多收不少糧食!以後不認識字,恐怕連這種田的活計都沒有資格做了!
他們誰也不比別人笨,怎麼就學不會?所以大家看着有人帶頭之後,便紛紛加入了晚上讀書識字的隊伍之中。
章家老家就在膠南縣城以東的章家牌樓。
說起章家牌樓這個名字,還是當初章致遠中進士之後在家門前樹起進士牌樓之後改的,當時很是在萊州府風光了一陣。在改名之前,這裡叫鐵山衛,不過這坦克的衛所已經在幾十年前被裁撤,只保留了這個名字。
即墨章家也是出自膠南鐵山衛,是章澤天三兄弟的父親年輕的時候做買賣賺了錢,在即墨購了地建立章家莊之後搬到即墨的。現在在膠南章家牌樓,章澤天他們還有大量沒出五服的族親,章家的祠堂也在那裡。現在膠南農場建起來的第一個遼民村,距離章家牌樓只有六里路。
章家牌樓是個中等村莊,有五六百戶居民,總共兩千多人,大小規模倒是與章家莊類似。只是這裡的章家並不像即墨章家那樣豪富,莊子裡面也沒有大地主,村民裡面自耕農、小地主和佃農大約各佔三分之一的樣子。
章家並非大家族,出了個進士之後家業有所擴張,也只是買了三百多畝地,只算是普通的富戶而已。
倒是章澤天他們這一枝,當年在發家之初曾經在這邊買過大量田地,總數有幾千畝。在去年年初的欽差事件中,這些田地被膠南一個孫姓地主買走,章澤天也沒有贖回。
章家這些田地並沒有集中在章家牌樓周圍,更沒有連成片,就是贖回來也不好管理。
當年章致遠中了進士之後,重修了章家祠堂,並在祠堂裡建了私塾,供章家子弟免費讀書,莊子裡也有其他幾個小地主家的子弟就讀,只是章家之外的學生,就要交一些錢糧了。當時章致遠修祠堂建私塾的時候,章澤天的父親還在世,作爲章家首富,不僅出了錢糧的大頭,還捐了120畝地作爲祠堂的祭田,私塾的花費也是從這些祭田的出息中來。
只是這私塾規模不大,只有十幾個孩子就讀,先生的水平也不高,一直沒有什麼成就。也正是因此,章澤忠才轉到即墨章家書院去。章澤忠進學之後,章家書院名聲大了起來,這邊私塾中便又有兩個章家子弟轉到章家書院就讀,那邊讀書完全免費,還包吃住,倒也不會給家裡增添什麼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