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大明的敵人

潼關城下,終於恢復了寧靜,巍峨的關城,遮擋了大半的陽光,半邊夕陽半邊陰。

天命軍的士兵只是將明軍繳了械,然後押赴一邊看守着,並沒有將他們綁縛起來,打掃戰場的時候,鎧甲、兵器等,自然全部收起來,但戰場的傷兵,天命軍第一次沒有補刀。

傷兵被擡到帳篷,由軍的醫生給他們清洗傷口,消毒過後,再包紮起來,不過,重傷兵實在不少,他們當有多少人最終能夠活下來,要看天主的意思了。

李自成回到大帳,親兵將孫傳庭帶過來,知道孫傳庭一時轉不過彎子,李自成沒有給孫傳庭鬆綁,只是淡淡地道:“孫大人放心,三日之內,等本督破了潼關,會放士兵們回去。”

孫傳庭冷哼一聲,“希望你言而有信!”

“本都督一定會言而有信,”李自成輕笑道:“孫大人一定要爲朝廷殉節嗎?留下來看看,你不會後悔的,潼關阻擋不了天命軍,京師同樣阻擋不了天命軍!”

孫傳庭再次打量着李自成,良久方道:“本督心意已決!”

李自成嘆口氣,道:“外不能御關外的韃子,內不能平各地的烽火,大明,已經到了朝代更替的時候了,孫大人心應該明白,只是不願接受而已!”

“本督深受朝廷重恩,不會替天命軍效力,更不會背叛朝廷!”孫傳庭想要拱手,身子扭動,這才方向自己被俘,面現訕訕之色。

李自成心一動,向孫傳庭拱了拱手,道“孫大人忠義於朝廷,但……像這次,出潼關決戰,雖是赴死,忠烈可嘉,實際是逃避,逃避戰敗的責任。”

孫傳庭雙目一翻,怒道:“本督若是不出潼關,勝負未可決也!”

“孫大人又是自欺欺人了,”李自成的臉,不無嘲笑,“孫大人應該已經知道,天命數路大軍,已經進入陝西,即便孫大人守住潼關,也不能保住整個陝西。”

“天命軍從固關東出隴山,本督若是早些知道,當可分兵據守隴州,”孫傳庭道:“便是天命軍偷渡蒲津渡的士兵,完全可以由山西平陽府的駐軍截殺!”

“難道孫大人不知道,兩萬天命軍精銳,已經從靖遠縣、西安所東出隴山,直指平涼府,連固原軍鎮都被端了,”李自成神色淡定,此時倒沒有嘲笑的心思,只是在敘述一件人所共知的事情,“另外,虎騎兵數千蒙古騎兵,已經從狼山南下,直撲寧夏軍鎮!”

“蒙古騎兵?狼山?”孫傳庭忽地大怒,想要用手指着李自成的鼻子,但身子被俘,只得劇烈扭動着,罵道:“李自成,你要奪天下也算了,或許大明氣數已盡……但你勾結外夷蒙古,屠殺漢人兄弟……你,你將是歷史的罪人……”

“孫大人稍安勿躁!”李自成淡笑道:“其一,寧夏鎮多半不是漢人,而是回回人;其二,沒有外夷,這些蒙古騎兵,血管裡雖然流淌着蒙古人的鮮血,但他們已經歸化爲漢人,也是說,他們不是外夷,而是真正的漢人,只是因爲他們嗜殺,本都督一向將他們留在關外,用於對付遊牧騎兵。”

“你……”孫傳庭覺得腦子不好使,竟然沒聽懂李自成的意思

,“你究竟說的什麼?是不是爲自己的所做的齷齪事情狡辯?”

“孫大人一直將天命軍當做對手,可惜對天命軍太不瞭解了,”李自成苦笑着搖頭,道:“孫大人可知,侵襲漢地五六百年的蒙古人,以及他們建立的元朝,已經徹底覆滅了。”

“北元不是早被滅了?”孫傳庭憤然道:“當年捕魚兒海一戰,藍玉將軍……”

李自成擺擺手,道:“藍玉將軍當年在捕魚兒海滅了北元不假,但北元的根子尚在,土木堡一役,做爲蒙古人一部分的瓦剌人,不是打到京師?大明立國數百年來,何曾解決過蒙古人在北方的邊患?”

“……”

“蒙古人一直危害漢地,歸根到底,是由於他們的大汗尚在,各部落聚集在成吉思汗後裔黃金家族的大汗周圍,”李自成朗聲道:“如今黃金家族的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已經在西寧附近死亡,林丹汗所屬的部衆,遵照遺囑,全部歸化爲漢人,本都督以這些蒙古人爲班底,組建了虎騎兵和狼騎兵……也是說,蒙古人已經已經正式覆滅,虎騎兵和狼騎兵都是漢人的騎兵!”

孫傳庭思索好一會,方喃喃地道:“如今用虎騎兵去對付寧夏的回回人……”

“回回人不是漢人,”李自成道:“如果回回人能歸化爲漢人,改奉天主教,本都督會將虎騎兵撤回關外,不會讓他們在漢地肆虐,否則,虎騎兵在寧夏嗜殺,本都督睜隻眼閉隻眼,反正不是漢人,很難歸於華夏的大旗之下!”

孫傳庭打量着李自成,過了好久,腦似乎理順了各層關係,方道:“原來大都督早在謀劃關外……或許大都督能得天下,或許大都督得了天下,是華夏之幸,但本督……本督還是不能爲天命軍效力!”

“其實,天命軍發展至今日,已經擁有甘肅、青海、四川、河南、湖廣數省,加還有一個關外的河西總督府,並不在乎孫大人是否替天命軍效力,”李自成笑道:“本都督讓孫大人招降士兵,只是不忍看到漢人之間自相殘殺,一場完全沒有意義的自相殘殺!”

孫傳庭低頭沉思,李自成的一番話語,信息量實在太大,他要細細琢磨,這些年來,朝廷確實不太瞭解天命軍,尤其是天命軍在邊陲的所作所爲。

如果李自成說的是事實,或許天命軍真的能推翻朝廷也說不定,天命軍不像是流寇,更像是割據一方的政權!

他輕嘆一口氣,道:“大都督所說的河西總督府,又是怎麼回事?”

“河西總督府在黃河以西,河西走廊的北面,”李自成道:“或許孫大人聽說過大漢時代的黑水河!”

孫傳庭道:“河西都督府在黑水河附近?”

“的確在黑水河附近,不過要黑水河流域廣闊得多,”李自成讓何小米給孫傳庭鬆了綁,道:“西達嘉峪關以西,北到戈壁大漠,南面是河西走廊、甘肅省的隴右,東面以賀蘭山爲界,隔着賀蘭山,便是陝西的寧夏軍鎮!”

孫傳庭並沒有拒絕鬆綁,還在李自成的對面坐下來。

李自成的一席話,讓他剛剛結冰的血液,暗暗沸騰起來,他曾巡撫陝西,對陝西周圍的地界,自然爛熟於胸,即便

沒有行軍地圖,他也能知道河西都督府的大致位置,除了大漢,即便強大如大唐,也未能將這一片區域囊括入原的版圖,而李自成緊緊憑藉一隅之地,在人力、財力都遠遠不足的情形下,卻能掌控着這一片遊牧民族的土地……

但願這一切都是真的!

孫傳庭並不理解這一片區域的戰略意義,但李自成能向遊牧之地擴張,說明他不是流寇的眼光。

他碰了碰何小米奉的茶水,卻沒有端起來,面現出一絲尷尬,忙道:“這河西總督府……”

“河西總督府的土地,原本沒有漢人——即便有漢人,也早已遊牧化了,”李自成道:“但河西總督府的百姓,無論原本如何,現在都已歸化爲漢民,本都督從漢地調撥了官員,幫助當地的百姓學會耕種,變遊牧爲耕種、畜牧的生活方式,”輕嘆一聲,又道:“可惜時間太短了,如果本都督有時間和財力移去部分漢民,必會事半功倍,到時候,此處將成爲真正的漢地,甘肅的北面,再也不會有遊牧民族作亂了!”

孫傳庭的雙目,早已是精光閃動,不知道在思索着什麼。

李自成裝着沒看到,淡淡笑道:“孫大人讀書之人,應該熟讀典籍、史書,本都督冒昧問一下,大明最大的敵人,究竟是誰?”

“大明的敵人?”孫傳庭心道,大明最大的敵人,是你們這些流寇,一點點將北方數省掏空了,朝廷不但沒了賦稅,還要花銀子招募大量的士兵!看到李自成淡淡的笑意,心一動,忙道:“難道是蒙古人?”

“自大明立國以來,蒙古人一直是大明北方的邊患,即便有了萬里邊牆,北方的百姓也沒少遭受蒙古人的入侵,不過,”李自成沉吟片刻,道:“隨着蒙古人的沒落,大明的國患,已經不是蒙古人,而是遼東關外的韃子!”

“韃子?”

“對,韃子!”李自成斷然道:“朝廷如果擊敗天命軍,本都督或許身死家滅,大明得以延續;亦或本都督僥倖推翻了大明,建立新的王朝,這都是我們自己的事,無非是朝代是否更替而已,但遼東的韃子,卻是對我漢地虎視眈眈,難道他們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韃子不是在關外嗎?有山海關天險……”

“天下沒有攻不破的關隘,”李自成搖着腦袋道:“韃子已經五次破關肆虐京師,稍有不慎,京師一失,朝廷將何以面對?如果韃子有漢人的智慧,從南向北攻打山海關……”

“從南面攻打山海關?”孫傳庭也是吃了一驚,是呀,韃子已經進入京師的城牆下了,完全有可能從南面攻打山海關,山海關城的建立,主要是爲了爲了對付北面的敵人,所以北面的地勢落差甚大,而南面是爲山海關提供兵員和糧草補給的通道,關牆與外面的地形落差很小,如果韃子從南面攻打山海關,後果不堪設想!

“幸好韃子每一次破關,只是爲了劫掠,”李自成面色十分凝重,道:“到目前爲止,關外只剩下一座寧遠孤城,韃子幾乎侵佔整個遼東,遼東都司的土地,數百萬漢民,億畝良田,都爲韃子所用,此消彼長,山海關、京師被韃子攻破,應該不會是太遙遠的事!”

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89章 生路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494章 微妙的平衡第611章 富庶第821章 孟家莊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654章 什麼都沒做第43章 西寧衛第265章 看不透的西寧軍第21章 失手第43章 西寧衛第1295章 等待什麼第103章 源源不斷的餉銀第960章 連夜攻城第1261章 阿拉幹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301章 東征隴右(七)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693章 金蟬脫殼第1章 寧夏驛站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241章 騎兵的影子都看不到第538章 緣分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617章 主動立功第15章 二妹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799章 潰敗第841章 不對勁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1234章 三宣六慰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1章 寧夏驛站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1210章 道路優先第695章 山中狗叫第122章 西寧府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61章 幹票大的第326章 東征隴右(三十二)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107章 北川縣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1261章 阿拉幹第1231章 培養太子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1250章 主動權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570章 答思麻萬戶所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342章 緊急訊息第122章 西寧府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481章 羊奶子溝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1028章 左良玉歸順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139章 西寧品牌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760章 垂頭喪氣第963章 大步入宮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624章 普通的使者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1309章 再次出使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569章 官二代第212章 體香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1374章 大潰敗
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89章 生路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494章 微妙的平衡第611章 富庶第821章 孟家莊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654章 什麼都沒做第43章 西寧衛第265章 看不透的西寧軍第21章 失手第43章 西寧衛第1295章 等待什麼第103章 源源不斷的餉銀第960章 連夜攻城第1261章 阿拉幹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301章 東征隴右(七)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693章 金蟬脫殼第1章 寧夏驛站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241章 騎兵的影子都看不到第538章 緣分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617章 主動立功第15章 二妹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799章 潰敗第841章 不對勁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1234章 三宣六慰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1章 寧夏驛站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1210章 道路優先第695章 山中狗叫第122章 西寧府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61章 幹票大的第326章 東征隴右(三十二)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107章 北川縣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1261章 阿拉幹第1231章 培養太子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1250章 主動權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570章 答思麻萬戶所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342章 緊急訊息第122章 西寧府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481章 羊奶子溝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1028章 左良玉歸順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139章 西寧品牌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760章 垂頭喪氣第963章 大步入宮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624章 普通的使者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1309章 再次出使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569章 官二代第212章 體香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1374章 大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