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工科學院

宋應星早已經被邀請至天津,是崇禎下的聖旨,一介微末的芝麻官自是不能不來。不過,被請到天津之前,宋應星憋了一肚子的火氣,因爲這一道聖旨,打斷了宋應星正在研究的科研項目。

當然,對於真正的科研牛人而言,讓他消掉火氣的最佳手段,就是出錢出力,支持他的研究。宋應星在這個歧視“奇巧淫技”的儒家社會,能夠潛下心來研究科學,而不追求個人名利得失,可見他是一個真正可敬的科學家。

肖圖白捧着《天工開物》,笑道:“宋先生此《天工開物》裡面的很多技術都非常先進,可惜並未全部受到推廣。若是書裡面所載的技術,皆能大行其道,富國強兵有望,甚至國力至少能夠因此提升十倍!”

後世,新中國建立工業體系的基礎,是蘇聯援建的156個生產項目,奠定了中國向工業國轉型的基礎。

明末時期《天工開物》記載的項目,相當於手工業時代的“一五計劃”,全部實現後天津地區的工業體系,也能夠更完備。同時,能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會非常可觀。雖然,這些項目還不如第一次工業革命,但是工業革命也是逐步改進技術升級而來,不是一下子就從拱手工業,飛躍至機器時代。

宋應星愕然道:“宋某雖信天工之道,能富國強兵。但是,國力十倍增長,卻是不敢想象!”

肖圖白微笑道:“宋先生。何不驗證一番,靠着推廣科學技術。有生之年將大明撥亂反正。並留給子孫後代穩定、富強、安逸、自信的生存環境?”

宋應星搖頭道:“宋某不過是一名縣儒學教諭,微不足道的小吏。哪怕是《天工開物》中所載技術,半數是遊歷四方,觀察工坊、農田等處技藝。還有半數,是我個人根據所見,進行猜想,不值得大人誇讚!我見,天津的一些鐵路、大船、火器、紡織機。就比宋某書中所載更爲先進。可見大人的智慧,超過我百倍。不用我宋某,一樣能夠達成理想!”

在到達天津後,宋應星便立即對天津的許多作坊、港口、鐵路、船隻進行了調研,甚至起了記載天津特區的所見所聞,更新《天工開物》內容的心思。

肖圖白陳懇道:“不!我欣賞宋先生,並不僅僅是你掌握的科技知識。更重要的是你的科學探索精神,我手下的人才雖多,卻最欠缺你這樣擁有科學精神的人!”

“科學精神嗎?”宋應星感覺到新奇。

肖圖白點頭道:“對,科學精神,是人類改變世界的根源動力。擁有科學精神,才能推動生產力和知識量。呈現百倍、千倍、萬倍的發展!我欲在成立‘天津工學院’,聘請宋先生爲校長。以《天工開物》爲教材之一,培養更多的科學人才,用科學改變世界!並未,宋先生衆多對於自然界的發現、探索和機器方面的研究。天津皆可以撥款,讓你成立專門的研究項目。這樣一來。宋先生的個人研究,也可以效率大增嗎!”

宋應星聞言不由被打動,這麼多年來,宋應星在官場上敷衍了事,對於科學研究卻是極其熱衷。

而崇禎七年,宋應星僅擔任江西分宜縣學教諭,縣學教諭也就是明朝的中學校長。明朝時期非常重視儒學教育,每個縣都有官辦的學校。一般學生啓蒙教育在私塾,而一些能進一步提高的學子,經過考試後,可以在儒學就學。

擔任縣儒學教諭,只能算芝麻官。而宋應星擔任教諭期間,也只能傳授學生儒學,而在學校推廣科學知識,會被學生家長投訴爲誤人子弟的。

這麼多年,宋應星爲科學研究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前途,卻不被世人理解!勉強有少數好友支持他的科學研究,但是他的好友們,也並未是掌握大權之輩,對於他的幫助非常有限,至多是贊助他一點錢,用於出版《天工開物》。

而《天工開物》僅是宋應星研究總結的一些容易被實現的生產技術。通過這些容易被實證的技術,給他打響名氣,然後獲得更多人資助,令宋應星有資源投入對於一些前沿的光學、聲學、氣象學、生物學、化學等等宋應星更加着迷的前沿項目。

歐洲的學者,早就有各國的政府、權貴成立一些大學,來支持他們的學術研究。但是在中國,學者們只能自己出資出力,不能獲得國家資源支持,甚至被人譏笑不務正業。但是,即使環境並不利於科學研究,依然有像宋應星這樣的科學家,至死不悔的研究着。

“好,既然肖大人看得起宋某人,我也不矯情了!這個‘天津工學院’校長,我擔任了,也不要朝廷認命的官位,只要能暢快的做事就行!除此之外,大人能說明,工學院的招生規模,還有對於我研究項目的支持力度嗎?”

肖圖白微笑道:“不,‘天津工學院’有朝廷編制的,校長是正七品,與縣令差不多。”

宋應星玩笑的道:“我該慶祝升官嗎?”

後世,如果擔任一所大學的校長,恐怕比縣長、市長身份還要令人高看一眼。畢竟,在工業社會、現代社會,學者們的地位,並不差於官僚。

甚至,一些學者三十多歲已經的權威,到地方視察。三十來歲的公務員,一般還是基層,領導對着這些三十來歲的公務員交代,那個小李啊,小張啊,某某大學的學術權威,要到我單位視察,你們準備一下,別給我單位丟人。

由此可見,後世混科學界、技術界,比混官場還更容易提升地位。三十多歲的科技權威有不少,三十多的公務員沒有好的背景靠山,一般都還是停留在打雜的程度。

可惜,宋應星生不逢時!要是在後世,省長、部長一級,也只能小心伺候,拍宋應星這種超級權威的馬匹。但是,這這個不尊重科學家、技術人才的年代,宋應星社會地位,甚至還不如一名縣長。不得不說,儒家社會坑死大量的優秀人才!

“在歐羅巴列國,像先生這樣的人才,會是國王、宰相們的貴賓,讓國王、公主給你倒酒,也很常見。但是,在大明國情只重視儒家這種務虛的學說,而不重務實的科學。這一點,需要我們更好的做事,培養更多有用的科技人才,共同用科技改變這個時代,逐漸改變社會對於科學家的看法!”

“科學家的地位,不應該是被埋沒的!過去被埋沒,因爲輿論掌握在地主官紳手裡。而現在,我們天津通過報紙、新式教育,也開始掌握了輿論話語權!將來,科學家和技術工人做出任何的成績,我們都會全力用輿論機器進行宣傳。通過無數次的宣傳,改變人們對於科學的看法,提升科學研究者的地位!”

肖圖白停頓半晌說道:“工學院初始階段,給予1000畝土地建立校舍,100萬兩的啓動資金。每年招生500人。除了教授先生的《天工開物》之外,還有一些翻譯的歐洲人科技書籍、外語、數學,也是課程。教師方面,可以自由招募,但是不要單純的儒生,要懂技術、懂科學的人才。此外,學校可以建立圖書館,儘可能收集更多科技書籍、文獻,豐富學生的視野。至於先生的研究項目,每年可以撥款50萬兩,供應先生研究。若是能有研究成果,根據成果的價值,給予先生個人更多的獎勵,或者是批准更多的研究資金!”

宋應星激動的發抖道:“大人鼎力支持,應星只能士爲知己者死,辦好這座天津工學院,培養更多有用之才!”

中國古代有技術,無科技。根源是缺乏科學培養體系,自古以來的科學家,都是憑着自己的愛好,搞搞發明、記錄一下科學現象和實驗。

沒有系統的教育培養科技人才,纔不能讓許多零碎的技術和科學研究經驗,匯聚成爲系統的科學門類。

天津工科院,初期的教學科目,雖是以《天工開物》裡面的內容爲主。但是,以此爲教材草創的大學,在理工科方面起始點並不低!

畢竟,英國人、法國人最開始辦的大學,甚至僅教授一些哲學、神學、文學、藝術之類偏向文科的學術,自然科學是內容佔據比例很低。但是,隨着各國政府,不斷傾向於支持自然科學研究,招募科學家加入,使得各國大學裡面自然科學的研究和教學,開始發展迅猛。

事實上,哪怕天津工科院,不能培養出大科學家,也能培養出17世紀優秀的工程師,也值得鼓勵的。

因爲,早期的工業革命,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科學的發展,而不是科學促進生產技術的發展。直到後來,生產技術推動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科學才反饋一些成果給技術!

————————

PS:一入網文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作者伸爪子,可憐兮兮討點訂閱。

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3章 計劃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74章 赤字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3章 計劃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78章 風俗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63章 返航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9章 皇家新軍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56章 建黨(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76章 糧商(二)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191章 鎮壓第246章 長崎(二)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20章 震動(四)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46章 長崎(二)第179章 遊街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55章 黨報(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17章 震動(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78章 創刊(二)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54章 黨報(一)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91章 鎮壓第75章 糧商(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34章 陰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31章 土化肥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7章 年假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41章 問策(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1章 射擊訓練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63章 返航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31章 土化肥
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3章 計劃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74章 赤字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3章 計劃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78章 風俗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63章 返航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9章 皇家新軍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56章 建黨(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76章 糧商(二)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191章 鎮壓第246章 長崎(二)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20章 震動(四)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46章 長崎(二)第179章 遊街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55章 黨報(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17章 震動(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78章 創刊(二)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54章 黨報(一)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91章 鎮壓第75章 糧商(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34章 陰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31章 土化肥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7章 年假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41章 問策(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1章 射擊訓練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63章 返航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31章 土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