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獨石口(二)

明軍的8門火炮僅是4000斤大炮,不過佔據了數量優勢,再加上有獨石口城牆居高臨下的炮擊,使得其射程並不會比萬斤紅衣大炮差多少。

大約是一炷香的炮擊戰。

獨石口中,大約傷亡了100多名士兵,而清兵那邊則是傷亡也達到了200多人。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充當炮灰的蒙古人。

“萬勝!”

“萬勝!”

第一輪炮擊佔據上風,獨石口明軍士氣大振。

與韃子野戰他們是孬種。

不過,與韃子炮擊,他們總能保持高昂士氣,因爲**哈赤都是死在明軍的大炮之下。

獨石口遊擊熊彪見狀心中大呼痛快道:“弟兄們,你們看!韃子也是血肉之軀。敢於咱炮戰,他們傷亡比咱大!敵人數量多,不過,咱獨石口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國公爺已經將敵情彙報給後方!只要咱撐住幾天,援軍會源源不斷趕來!”

“將軍,打退了韃子,朝廷拖欠的軍餉,是不是就能發全了?”一名新兵詢問其心中最關心的問題。參軍,原本是因爲家裡窮,希望能賺點軍餉寄給家裡。眼見着參軍一年多,還沒能發餉銀,新兵自是非常擔心家裡的經濟情況。

熊遊擊道:“熊樣!在場的弟兄們聽着,先不管朝廷給不給補上軍餉,咱老熊先給你們墊付軍餉。事後,老熊去找朝廷討餉,兄弟們中不中?”

“中!”

“好既然如此,兔崽子們,這幾天給老子拼命一點!”

“拼了!拼了!......”

那金錢刺激,也是明末增加軍隊士氣的主要辦法。

明朝文臣領兵,首先要將士兵餓着,不給發軍餉。之後,那些文臣上任後,給補上軍餉後,用以提振士氣。

這種手段,首先是因爲明末財政卻是匱乏。其次是文臣有意而爲,認爲這纔是駕馭之道。

三天,血戰!

獨石口中,明軍顯得非常疲憊,但是軍人都是死腦筋,武將不怕死的情況下,很少有士兵怕死。

既然熊遊擊都給他們墊付了軍餉,使得他們紛紛變成一隻敢死的軍人。

“寧可站着死,不願跪着生!”

這句口號,哪怕是獨石口外的韃子,也感覺到有點敬畏。以前,他們總覺得明軍是不堪一擊的羔羊,然而這些羔羊,居然以劣勢兵力,將他們擋在關外三天!

這三天之中,韃子的後方部隊遠遠源源不斷趕來,人數已經增加到了2萬之衆,兩萬韃子晝夜不息的攻城。

沒有援軍,沒有休息!

獨石口3000多守軍,憑着城牆的防禦力,殺傷了大約1000多名韃子。當然了,這裡面滿洲韃子數量只有幾十個,絕大多數都是被滿洲韃子當做炮灰的蒙古韃子。

不過,韃子在戰爭環境中長大,並且大多數韃子從小吃肉食、羊奶。因此,身高上有一定的優勢。

大明朝的北方人,以素食爲主,少量肉食,並且沒有喝羊奶、牛奶的習慣,所以平均身高也有1.68米左右。

而以肉食爲主食,喝牛奶羊奶長大的韃子主戰部隊,普遍身高達到1.75米左右。

冷兵器時代,個子高、身體壯,就代表着戰鬥力強橫!

武林高手的秘密也不外乎是補充營養充分,打架經驗豐富,所以能在民間欺負營養不良的普通人。

韃子主食是肉食、奶,身體素質比武林高手們要強悍,戰鬥經驗更是從戰場中獲得。因此,民間武林高手,上個戰場之後,也抵不上一名韃子兵的戰鬥力。

迷信武林高手是腦殘!

明朝中期的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等等,爲了挑選精兵,也曾經招攬了一些武林高手。不過,後來,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發現,所謂的武林高手,根本不懂怎麼實戰,要上了戰場,這些傢伙只能是自尋死路。最終,還是戚繼光、俞大猷等等武將,教那些武林高手怎麼去戰鬥。

最後,經過了戚繼光、俞大猷調教的那些武林高手,退伍回到武林,全部都是尼瑪的武林宗師了!

因爲戰鬥素質的差距,一個韃子殺上了城牆,要付出兩三名明軍的生命,才能將之斬殺。

所以,哪怕是有城牆可以依靠,短短三天之內,城內的明軍也只剩下了1800多人,而且,近半帶着傷勢。

城內。

獨石口的軍官們憂心忡忡道:“大人,大炮的火藥已經消耗殆盡,石塊、箭簇也用完來了!”

熊彪故作鎮定道:“沒關係,估計再守衛兩三天,後面的援軍就來了!”

“要是沒有援軍呢......”一名把總輕聲道。

“胡說,我獨石口是拱衛北直隸的第一道門戶。一旦失守,敵人長驅直入,進入北直隸腹地,如此戰略重鎮,怎麼可能不派援軍.......”熊彪的推測,是在戰略的角度上看。

在原本的歷史上,第三次滿清入關,朝廷事先沒有做任何準備,等到韃子攻破昌平才知曉。而張鳳翼、樑廷棟,在七月份被迫到前線督戰,卻接受了部將鄧林奇的建議的建議,在遠離韃子主要攻略目標的五重安堡壘中,固壘自守。一直到八月份,韃子陸續的退兵之後,兩人聽聞韃子屠了十多縣、兩百多萬人口,擄走人口18萬,心知大事不妙,多日連續服用大黃,腹瀉脫水而亡。

不過,此時兵部尚書張鳳翼、宣大總督樑廷棟五月份便上了前線。所以,準備工作比之前做的更多。

前線的兵力,也比歷史上稍微要充足一些。

比如,而昌平縣更是調集了天津鎮2萬官兵前來防守。

成國公朱純臣逃入了昌平後,自己馬不停蹄,又向北京竄逃。不過,好歹成國公,還是令家丁給高起潛、張鳳翼、樑廷棟三名前線最高指揮官,送去了獨石口的軍情。

成國公的信件送達後。

“這次韃子居然準備從獨石口破關?”衆人心頭一震。

張鳳翼心知,獨石口一失,那麼韃子兵鋒橫掃直隸腹地,那麼事後,官場肯定有人背黑鍋!

崇禎三年,袁崇煥爲什麼被凌遲處死?不是因爲袁崇煥吹牛“五年平遼”,也不僅僅是他擅殺毛文龍。而是因爲袁崇煥坐視皇太極十萬大軍,路過關寧軍防線直奔京城而去,卻絲毫沒有出城阻擋之意。使得崇禎二年,皇太極輕易的奔襲京城附近,屠戮百萬人口。

姍姍而來的袁崇煥,去了北京之後,倉皇戰鬥。但是,袁崇煥部,卻是射死了幾個月來,在京師奮勇作戰抵禦韃子的總兵滿桂。

袁崇煥姍姍來遲,而滿桂可是率領8000人,鏖戰皇太極十萬大軍,其英勇被崇禎看在了眼裡。結果,奮勇作戰的滿桂不是死在敵人手中,卻被袁崇煥部下給亂箭射死了。

而北直隸一帶,數百萬家破人亡的百姓,自是對袁崇煥恨不得吃他的肉。所謂,袁崇煥被凌遲時,北京的百姓排隊吃他的肉。這並不是愚昧,也不是麻木,爲是恩怨分明,對於袁崇煥最純粹的恨意。

袁崇煥犯下的死罪是一堆堆的,但是殺袁崇煥,也是開啓了崇禎殺文臣的序幕。而來,袁崇煥也擔任過兵部尚書。

張鳳翼可不想成爲第二個袁崇煥,不由豁然的拍桌子道:“調兵,去增援獨石口!”

樑廷棟悄然看了看高起潛的態度,其實樑廷棟在擔任宣大總督之前,便是兵部尚書,算是張鳳翼的前任。如果,出問題背黑鍋,他顯然也躲不過去......

那高起潛一聲白胖的面色,氣質上看起來如同一名風度翩翩的儒將,半點沒有閹人的陰險。在軍中,高起潛的威望也頗高,受到不少將士的擁護。

爲什麼?——因爲高起潛怕死!

能夠與高起潛搞好關係的軍人,不會被派往最危險的最前線戰場。而是會被派到保護高起潛安全的位置上。與高起潛在一起的將士,死傷總是很低的。

而更重要的,高起潛一手抓着錢糧,一手抓住士兵將領的軍功統計和升遷。無論是爲了安全,還是爲了升遷着想,軍中肯定是尊高起潛爲首。

高起潛半晌才睜開眼,道:“增兵,當然要增兵!張尚書與雜家不謀而合!”

張鳳翼聽到增兵獨石口的建議,獲得了批准後,喜形於色道:“派軍五千,增援獨石口?”

高起潛搖頭,淡然道:“五千太多了,獨石口說不準是敵人的疑兵。派個3000足以。否則,敵人的主力要是從別的衝口突破,咱家到哪裡再派人去?”

拱衛北京的宣府、大同,一共有邊垣一千一百一十六裡,邊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衝口一百九十二處。

獨石口僅僅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衝口!

張鳳翼聞言也是默然點頭道:“那就派3000吧!”

衆人皆覺得,3000援軍已經不少了。

畢竟獨石口最初只有1000人,在朝廷下旨後,宣大總督已經派過了一次2000援軍,現在又加派3000人。

對獨石口,已經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衆人根本不會想到,八旗兵主力便是選擇在獨石口攻明!

第239章 問策(一)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36章 送別第124章 班師第56章 建黨(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72章 豐收(三)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36章 送別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63章 返航第66章 傳教士(一)第83章 獨石口(一)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75章 糧商(一)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74章 赤字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46章 長崎(二)第56章 建黨(一)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46章 聖旨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80章 暗流(一)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76章 糧商(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66章 傳教士(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75章 買辦(一)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46章 長崎(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75章 買辦(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6章 糧商(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73章 民心沸騰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
第239章 問策(一)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36章 送別第124章 班師第56章 建黨(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72章 豐收(三)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36章 送別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63章 返航第66章 傳教士(一)第83章 獨石口(一)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75章 糧商(一)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74章 赤字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46章 長崎(二)第56章 建黨(一)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46章 聖旨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80章 暗流(一)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76章 糧商(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66章 傳教士(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75章 買辦(一)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46章 長崎(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75章 買辦(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6章 糧商(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73章 民心沸騰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