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

李嘯佇步窗前,眺望窗外灰濛濛的風景,臉色一片肅然。

“哼,這唐國公的爵銜,李某領下了。畢竟有了這爵銜,對本官收納百姓,延攬士子更有幫助。但要本官離開山東,前去京城正式受封,卻是萬萬不能。”李嘯目光一斂,沉聲道:“朝廷既然打算和本官玩陰的,本官卻也樂於奉陪。”

密室內,一時一片寂靜。

“唐國公之意,可是要兵進北京城?“姜曰廣的話語,帶着一絲顫抖。

李嘯臉上忽起泛起一陣苦笑,卻嘆息着搖了搖了頭:“那倒還沒有到這一步。本將若真的兵發北京,可就徹底坐實這反賊的罪名。這大明國中,也就真的沒有本將的容身之地了。”

李嘯頓了下,復嘆道:“還是那句話,若是本公與朝廷這般內鬥互訌,只會讓流賊與韃虜得利,實非本公之願也。況且,與朝廷打交道,也沒那麼複雜,本官相信,若朝廷真要動手,那本公只要把朝廷打疼了,打怕了,朝廷也就老實了,也就不會再對我軍指手劃腳,大家就可以繼續維持表面上的一團和氣。”

一天後,正在館驛閒居的王之心,忽有手下來報,說李嘯派其親衛隊長李浩然前來求見。

“哦,李隊長,唐國公可已作好準備,與咱家同返京師麼?”

分賓主看坐後,王之心笑嘻嘻地對李浩然說道。

李浩然卻微笑着搖了搖頭:“王公公,唐國公說了,因海外新納之地,動盪不安,唐國公急於出海鎮撫,故不打算與公公一道入京受封了。”

王之心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

“這,這可如何是好?唐國公不是說好了,要與咱家一道進京面聖謝恩的嗎?怎麼突然又。。。。。。”王之心語無倫次。

李浩然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然後淡淡道:“王公公,這話李某已帶到,王公公請自便。另外,我家大人仁德,復有程儀100兩相贈,李某告辭了。”

李浩然放下銀子,便與一衆護衛昂然而去。

“這,這。。。。。。”

王之心那肥胖如豬的臉上,哆嗦個不停。

“這個李嘯,真真大膽拂逆!連入京受封都不去,完全是不把皇上和朝廷放在眼裡!”

待到李浩然等人去得遠了,王之心才彷彿回過神來,拍桌怒罵。

不過,接下來,王之心還是小心地把100兩雪花紋銀裝好,纔對一旁呆立的兩名小太監大喝道:“你們還發什麼呆,唐國公都不去京城了,咱們還腆着臉賴在這登州做甚,速速打點行裝,隨咱家返回京城。”

一衆小太監回過神來,急急應諾,四下整理行李不提。

七天後。王之心返回京城,無奈向崇禎皇帝覆命。

聽到跪地哭訴的王之心那添油加醋的報告,原本充滿期盼的崇禎,一顆心,頓時沉入冰湖之底。

呼吸粗重的皇帝,呆坐在龍椅上,有如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整個乾清宮中,一片讓人難以呼吸的壓抑。

地上的王之心,更是大氣也不敢喘。

不料,令王之心大爲驚奇的是,崇禎竟然極爲罕見地沒有發作。最終,從他嘴裡,冰冷地吐出了一段話。

“傳朕旨意,將登州府全境,收回朝廷治理。唐國公李嘯,率一營兵力調往山西解州,駐防守衛,清剿流賊。其餘部隊,皆由朝廷派出將領接收,不得有誤。”

聽到皇帝的諭令,旁邊的曹化淳呆了一呆,他下意識地一扭頭,卻見崇禎皇帝冰冷憤怒的眼神投來,不由得打個哆嗦。

“是,奴婢這就擬旨。”

五天後,朝廷收回登州,分拆李嘯兵馬,並調李嘯前往山西解州的諭令,到達登州城。

聽了諭令的李嘯,面不改色,十分平靜。他客氣地安排宣旨太監,前去館驛休息,復與陳子龍姜曰廣二人商議。

“把李大人調往山西,又分割大人部下兵力,朝廷這招夠狠,倒是想把李大人全根拔起呢。”陳子龍冷笑道:“朝廷果然是軟的不行,便來硬的啊。”

“以在下看來,朝廷現在對大人是準備下狠手了。”姜曰廣在一旁低聲道:“也許,李大人剛去山西解州,朝廷就要暗中加害啊,李大人萬萬不可答應!”

李嘯許久沒有說話,面目陰沉的他,只是悄悄地握緊了拳頭。

最終他緩緩開口道:“既然朝廷不仁在前,那就休怪本公不義在後!現在朝廷要分拆我軍,實是要奪去本官立足之根本也。既如此,那皇上所賜的猛虎軍軍名,卻是有名無實,孰可再用。“

隨及,李嘯深吸一口氣,朗聲道:“傳本公之令,本公既已爲唐國公,從即日起,我軍棄用猛虎軍軍名,改名爲唐軍。另外,各地我軍駐防兵馬,皆需多加戒備,以防朝廷兵馬偷襲。”

聽到李嘯這段話,陳子龍與姜曰廣,皆不覺心下一顫。

唐軍?

棄用皇帝親賜軍名,而直接改成唐軍,這位唐國公李大人,倒是端的膽大!

只是,現在形勢已然急轉直下,與朝廷的對抗,已是絕對無法避免了。

“李大人,依您看,朝廷接下來將會在何處,與我軍動手呢?”陳子龍問了一句。

李嘯臉上泛起苦笑,他起身走到牆邊,直指着牆上牛皮地圖中的的宣府北路金湯城。

“本公以爲,朝廷若要動手,因不知我軍虛實,必不敢直接來攻打我山東。故其最有可能進攻之處,便是我軍那孤懸宣府北路的金湯城。在朝廷看來,只要拿下了金湯城,一是對我軍的重大打擊,二是可以摸清我軍戰力與實情。然後,朝廷便可再糾集舉國兵馬,大膽向山東登州發起進攻了。”

“朝廷想得簡單啊,要知道,我軍有兵馬近2萬人的定北營駐守在金湯城。況且金湯城我軍已經營多年,城池高峻,極爲險固,朝廷想要拿下金湯城,只還怕沒這個能力。“姜曰廣在一旁冷笑着插話道。

聽了姜曰廣的話,李嘯亦是一臉冷笑之狀:“朝廷現在是急於懲治李某,故想當然地以爲金湯城是個軟柿子,可以一舉拿下。只是,他們恐怕沒想過,崇禎九年時,入關清軍以數萬兵馬,想攻打金湯城都拿不下,僅憑朝廷臨時糾集的兵馬,便想來圖我金湯城,純是做夢。“

李嘯頓了頓,語音低沉地說道:“只要朝廷要進攻金湯城,那本官非但要守住金湯城,更要將朝廷兵馬一舉擊潰,要讓他們徹底明白,再與本官對抗下去,是個什麼下場!這一仗,定要打出了我唐軍的威名,讓朝廷再無與我軍對抗下去的勇氣,那我軍與朝廷之間的和平,纔會最終到來。“

七天後,宣旨太監灰溜溜地返回北京城,隨即向皇帝稟報,李嘯再度拒絕調任的消息。

“什麼?李嘯竟然又拒絕了朝廷的諭令,他,他莫非真的打算造反麼?!“

聽了太監的稟報,崇禎皇帝氣得渾身發抖。

“正是如此,奴才還聽說,聽說。。。。。。“宣旨太監欲言又止。

“聽說什麼?!“

”聽說,現在李嘯,已然棄用皇上所賜的猛虎軍之名,將其部軍兵,改名爲唐軍!“

“砰!“

一個精瓷茶杯,被暴怒的崇禎,狠狠砸在階前龍柱上,摔得粉碎。

“反了,反了,李嘯如此猖狂肆悖,朕豈能再容他!“

崇禎有如一隻困獸一般,在階上來回踱步。

他騰地站住,煩躁地揮了揮手,宣旨太監應諾一聲,躬身急急退出殿外。

“速傳首輔劉宇亮,入殿見朕!“崇禎對一旁的小太監,大聲喝令。

首輔劉宇亮,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乾清宮內。

一套君臣禮節完畢後,崇禎便把剛纔宣旨太監的稟報,向劉宇亮急急簡述了一遍。

劉宇亮亦是臉色大變。

隨及,他撲通跪地,向李嘯稟奏道:“皇上,看來李嘯狼子野心,反悖已極,已然不可複製矣!臣請皇上速作決斷,如臣前番所奏,抽調精銳兵馬,往攻李嘯在宣府北路的金湯城,以此雷霆手段,鎮壓叛逆,以儆效尤!”

劉宇亮說完,龍椅上卻沒有動靜。

他偷偷地擡頭上瞥,卻見崇禎的表情,十分複雜而痛苦。

想到這個被他視爲心腹干城的青年名將李嘯,隨着形移勢變,現在卻走到了,和自已與徹底撕破臉面,君臣之間刀兵相向的地步,崇禎心下,有如刀割。

“陛下,李嘯既負國恩,陛下孰可再念舊情。要知道,當斷則斷,不斷則亂啊。”劉宇亮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句。

崇禎終於一聲長嘆,臉上便已滿是冰寒之色,他的聲音,亦是冷冰而清晰。

“傳朕旨令,宣佈李嘯反悖之狀,剝奪其一切爵銜官職,舉兵誅之。着宣大總督盧象升,統領全部宣府鎮兵馬,全力攻打反賊李嘯部的金湯城。另着大同總兵王樸,山西總兵猛如虎,陝西巡撫孫傳庭,遼東總兵祖大壽,分抽精銳兵馬,交由盧象升統一指揮,務必要一舉攻下金湯城,給反賊李嘯一個沉重打擊!”

“微臣遵旨!”

三天後,宣大總督盧象升,在萬全都司府中,收到了朝廷宣佈李嘯爲叛賊,以及讓自已統兵,去攻打李嘯的金湯的旨令。

聽完聖旨的盧象升,霎時呆住。

這是怎麼回事?!

那個曾經在自已面前,慷慨激昂談論國事,一心要掃滅流賊,驅逐韃虜的李嘯;那個智謀出衆,曾向自已提出剿滅河南流寇,上中下三策的李嘯;那個曾在自已指揮下,親統兵馬,橫掃豫西豫南,先斬高迎祥,後擒蠍子塊,再潰老回回的驍勇名將李嘯,竟然成了和孔有德一樣的反賊?!

縱然,自已後來因爲李嘯執意要與清廷議和,甚至策劃了明清聯姻之計,而與他鬧得極爲不快。但歸根結底,這是屬於雙方戰略意見之爭執,如有不同,亦是正常。怎麼這一年多時間過去,這被自已視爲兄弟一般,堪稱國之干城的名將李嘯,就成了朝廷要下旨剿滅的反賊?!

這怎麼可能?!

盧象升心亂如麻,跪地聽旨的他,下意識地擡起頭,卻只見到曹化淳那冰冷陰沉的目光,頓時渾身一顫。

“曹公公,這。。。。。。”

盧象升接過聖旨後,忍不住吐出這幾個字。

曹化淳嘆息着搖了搖頭,示意他不必再多說下去。

“盧總督,皇上之意已決,那李嘯反悖無狀,拒不聽從朝廷旨令,皇上萬般無奈,才決意下旨剿除。還望盧總督早統兵馬,擊滅李嘯,不負皇上所託方好。”

聽了曹化淳這段話,盧象升眼神黯然,他半張着嘴,卻再說不出甚話來。

在贈送了程儀送走曹化淳等人後,盧象升隨即在府中,與自已的四個弟弟盧象觀,盧象晉,盧象同、盧象坤四人人,閉門密議。

“各位賢弟,爲兄實實沒有想到,竟會有一天,爲兄要與那李嘯成爲生死對手。要知道,這李嘯,堪爲國朝難得之智勇雙全之名將,乃是被本督視爲親生兄弟一般的人物啊。如今卻,唉。。。。。。“盧象升搖頭長嘆。

“大哥,朝廷旨意已下,我等身爲大明臣子,縱然心下再有不甘,又如何能違抗天令啊。“二弟盧象觀在一旁嘆道。

“是啊,大哥,那李嘯,便是因爲屢屢抗旨在前,才被朝廷視爲反賊,大哥豈可再蹈此人之覆轍。“三弟盧象晉亦是一臉憂色。

“二位兄長說得對,大哥若對李嘯心存不忍,不肯發兵進剿金湯城的話,那朝廷下一個要拿下的,怕是大哥你了。“四弟盧象同低聲附了一句。

“是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李嘯,既已被朝廷視爲反賊,自有皇上不得不爲的道理,我等又如何能多問。我們這些忠於大明的臣子,只能盡心去爲皇上分憂,出兵去剿滅那李嘯,方爲正事啊。“最小的弟弟盧象坤也嘆息着說道。

聽了四位弟弟的發話,盧象升臉上卻涌起一絲慘笑。

“各位賢弟,爲兄既食君祿,理當要遵從朝廷旨意,爲朝廷效死方休。只是你們以爲,這李嘯經營多年的金湯城,就這麼容易拿下麼?你們知不知道,崇禎九年時,入關的清軍,多達數萬人,卻拿金湯城無可奈何,最終只得繞城而過,才得深入宣府各地進行擄掠啊。“

“兄長,話雖這般說,但當時清軍遠來,攻城器械尚未足夠,又因時間緊迫,沒辦法久攻金湯城,這才讓李嘯那駐軍數千人的金湯城,得以保全。以愚弟之見,倒是多有僥倖之故。“盧象晉皺眉說道。

“三哥說得對,當時清軍準備不足,又時間倉促,爲免久頓堅城之下,纔不得不選擇繞城而過。但現在,我宣府鎮兵馬,卻是三萬有餘,再加各路抽調兵馬,估計至少有五萬餘衆,乃是那金湯城守軍的五倍,再備齊攻城器材軍械,這金湯城,卻不難下。“盧象同在一旁插話道。

盧象觀。盧象坤二人,亦是對盧象同的話語,表示贊同。

聽了各位弟弟的話語,盧象升一臉鐵青地沉吟良久,最終緩緩道:“好吧,就如各位賢弟所言,這段時間,我軍加緊時間,修建攻城器械,待各路兵馬匯齊後,便前去攻打金湯城。”

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十八章 軍令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四十章 祖寬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
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十八章 軍令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四十章 祖寬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