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屯所

對於廣寧中屯所的來歷,李嘯從歷史書中粗知一二。

當時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後,明朝遂開始在山海關到錦州沿線廣設屯堡烽燧,各衛間遍設軍堡。重要的衛所軍堡從西到東分別是:廣寧中前所(綏中前所)、廣寧前屯衛(綏中前衛)、廣寧中後所(綏中)、寧遠中右所(興城沙後所)、寧遠衛(興城)、連山驛(連山)、寧遠中左所(連山塔山)、杏山驛(錦縣杏山)、廣寧中屯所(錦縣松山)、廣寧中左屯衛(錦州)。這些星羅棋佈的屯所軍堡,使遼西走廊各州縣聯繫更加緊密,也更方便軍隊的駐紮與調動。

廣寧中屯所,因駐地在錦州城外松山之地,又名松山堡。此堡佔地面積頗廣,城圍二里二百六十九步,高三丈,堡外護城河深一丈,闊二丈,整座軍堡均以條石爲基礎,砌7層,外層壘砌青磚,內層牆芯爲夯土。共設有三道城門:南門稱定遠、西門稱廣定、北門稱永望,均是用青磚作六丁六橫拱券法砌築,白灰填縫,各城門外均建有甕城,以加強防護能力。

李嘯站在北門之外,看到北門之上的門樓處,正中鑲有石匾,刻“中屯所”三字,不覺心下感慨。

他突然想到真實歷史中,崇禎十三年時,於此處到錦州的這段區域中,發生了明末歷史上有名的鬆錦大戰,明清雙方投入十幾萬大軍參戰,戰爭共經歷了兩年,以明軍慘敗告終,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只剩三萬殘軍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之後明朝在關外的城池悉數陷落,僅剩孤城寧遠。此役是明清雙方最後的關鍵戰役,以後明朝再也沒有能力組織起對清軍的有效反擊。

一個身穿破舊鴛鴦戰襖的城門守軍,一聲呼喝,將不遠處正觀望城門的李嘯,從歷史的追憶中拉回。

“兀那漢子!可是前來投軍的。”

李嘯跳下馬來,牽馬走了過去,向守衛拱了拱手說道:“鄙人李嘯,正是來此投軍入伍。”

軍士走過去,驗看了一番馬匹武器之後,又上下打量了一下李嘯,怪聲怪氣地道:“你這廝倒是闊綽,竟能騎得這樣一匹好馬來,武器也是這般精良,卻不知是何來頭?”

李嘯腦子飛快轉了下,便微笑着說道:“家父原是官軍將領,前幾年已陣亡沙場,馬匹武器皆是家父遺留,爲承父志,在下特來投軍效力。”

軍士“哦”了一聲,想了想,也找不出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便向李嘯點點頭道:“好了,進去吧,考試校場就在東街不遠處,從這進去右拐,再走一段路便就到了。”

李嘯笑道:“多謝兄弟點醒。”

李嘯進入所內,他立刻頗爲失望地發現,這裡的環境與錦州城相比,實在相差太多。

這廣寧中屯所中,軍戶與民戶雜相混居,街道兩邊均有店鋪,店內夥計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而街道上來往行人也多,屯所內房屋店鋪大多破爛,街巷路面也是坑坑窪窪,到處是垃圾泥土,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汗臭與腐爛的氣味。整個街市粉塵飛揚,喧譁不已。

轉過了幾個街角,聽得隆隆的軍鼓聲響亮地敲起,猶自沉思的李嘯擡頭一看,原來是校場已到。

眼前這個巨大的校場,讓李嘯的精神頓時一振。

他看到,整個校場略呈長方形,長四百來步,寬七百來步,一眼望去,人馬囂囂,喧譁不已。

李嘯方進得校場,就見軍士過來詢問,問可是來是應試考校夜不收哨騎隊的。

李嘯心下奇怪,忙問道:“兄臺如何知我要考校夜不收哨騎的?”

那名軍士斜了他一眼:“你這人倒是奇怪,你有這般好馬良弓,不是來考校夜不收,難道還是來投普通軍士不成?”

李嘯不覺啞然失笑,看來,真是人靠衣裳馬靠鞍,自已這般牽弓挾弓來此,竟直接拉高到自已的應試檔次。

能直接成爲夜不收,是李嘯極爲期望之事。

夜不收,又稱“哨夜”、“直撥”,專指“能深入虜營哨探得實”者,即能夠深入敵境進行偵察活動的精銳哨騎。李嘯暗想,自已一身好武藝,若不能發揮所長,只投個普通軍士,未免太委屈了。

李嘯忙又問道:“兄臺請問,這考官卻是何人?”

軍士一臉不耐煩的指着遠遠的內場評判臺,快速說道:“瞧見沒,那位是高樸高把總,本屯所的哨騎隊長,便是你們的考官。旁邊那位,便是高把總親隨華濟。”

說罷,軍士怕李嘯又要囉嗦多問,快步離開了。

李嘯正向內場昂頭眺望,便另有人過來,領着李嘯轉至校場一角,帶他來到一個書吏模樣的人處,登記名字,領取夜不收考試入場號碼。

看到李嘯用剛勁有力的筆跡寫了自已的名字時,這個書吏呆了一呆,在他印象中,這些只會打打殺殺的軍漢中,會寫字的,百中無一,其他人來應試的人中,大多隻會按個手印。

領了號碼的李嘯,打量了一下週圍,發現已站了不少壯漢在這裡,皆等着進入內場應收夜不收哨騎,李嘯冷眼覷去,這些前來應試的人物,大都粗壯彪悍,面色不善。更有一些人,聳着下巴,眼中閃着兇暴嗜血的光芒,一副鷹揚冷酷的樣子。

李嘯心下也明白,這些來比試當直屬夜不收的,估計都是些武藝出衆、身手不凡之輩,很多人可能都是殺人慣了的兇悍嗜殺,殘忍暴虐之徒。

此時,一聲號炮響起,那個名叫華濟的高樸親隨,快步走了過來,卻是個長相漂亮面白無鬚的小軍官。他站在前面一座小土臺上,向下大聲說道:“下面我念到號碼的,請着甲牽馬,隨我進場,按號碼順序各人策馬繞行,馬不可停蹄,七十步內,馬上射箭中靶三次爲合格,留下聽候安排,不中者請自回來處!”

聽完這名小軍官的話語,下面等候應試的一衆壯漢,紛紛開始穿着盔甲。李嘯猶豫了一下,拿出包裹中的那套白擺牙喇兵盔甲穿上,披甲着盔,穿靴束帶,很快便穿戴整齊。

方穿好盔甲的李嘯,便聽得旁邊傳來陣陣驚呼聲。

李嘯心下一笑,知道他們一定是被自已這身白擺牙喇兵的盔甲所驚到了。

李嘯看看了周圍一衆應試人等,身穿鐵甲者都沒有一人,只有三四人穿着棉甲,還有兩人穿了皮甲,另外的應試人等,則除了馬匹武器外,再無任何盔甲着身了。

“兀那漢子!着得一身好盔甲,快過來,讓俺瞧瞧。”

一個粗豪的聲音,從內場地中傳過來。

李嘯正在想是不是叫自已,那個聲音又大聲響起:“就是你!那個身着韃子白甲的傢伙,快到內場來,俺要見識一下你!”

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六百三十章 南遷不了了之第十四章 考校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
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六百三十章 南遷不了了之第十四章 考校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