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

堅如城牆一般的盾牆上方,一杆杆長槍上下翻飛,有如呼嘯而出的毒龍,不停扎向藏軍的頭部、頸部與胸部,鋒利堅銳的三棱精鋼槍頭,有如死神的爪子,不停攫取一名又一名藏軍的性命。

而藏軍戰到此時,爲了保命,也爲了戰功,每個人都愈發瘋狂地向前衝擊,每面大盾的尖刺上,都有如燒烤青蛙一般,掛滿了不停涌來的藏軍屍體。他們無懼死亡,迎着槍尖與尖刺狂衝上前,對後面的唐軍槍兵與盾兵瘋狂砍殺。

由於藏軍兵力實在太多,在這面密集而強力的衝擊面前,唐軍的盾牆亦終於開始鬆動,出現了越來越大的縫隙,唐軍的盾兵與槍兵,亦不斷地倒下,只不過剛有人戰死或倒下,便立刻有新的軍兵補充其位,保證了整個戰陣的完整。

在這樣純粹的冷兵器搏殺中,極其考驗軍隊的膽量、勇氣、組織度、紀律性等等關鍵因素,而在這幾樣上,唐軍遠比藏軍要強得多。

更何況,唐軍有大盾爲堅實防護,藏軍要越過大盾去攻擊後面的盾兵與槍兵,那是相當困難。因爲這個重要因素,加劇了藏軍的戰損與死亡。

一番血腥廝殺下來,唐軍與藏軍的戰損交換比,基本維持在一比四左右。對於唐軍來說,他們在抵抗住了最初的衝擊之後,已然開始從膠着之態裡,漸佔上風。

不過,藏軍很快就憑着兵力優勢,整個戰陣幅度繼續向兩邊延展開來,他們試圖從兩邊包夾唐軍的槍盾戰陣,實現三面共同攻擊的效果。

藏軍的這番意圖,迅速被唐軍第九鎮副鎮長劉文秀識破。

他手中令旗翻飛,迅速下達軍令,讓一直呆在兩翼的橫行總隊員,讓這些唐軍中最精銳的重甲步兵,出陣攻擊,護住兩翼。

軍令下達後,那些從頭到腳覆蓋着厚重鎧甲,人人武裝到牙齒的橫行隊員,有如猛虎出山,蛟龍下海一般,大聲吼叫着,揮着諸如虎刀、虎槍、長柄挑刀、厚北軍鐮等重型武器,躍入藏軍兩翼,大砍大殺。

這些唐軍中最精銳的重甲步兵,他們有如一輛輛微型坦克一般,在猝不及防的藏軍陣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他們毫不留情地大肆砍殺,刀光槍影所過之處,血肉飛濺,慘叫連連。

藏軍的包夾勢頭,瞬間被扼制,相反地,在唐軍橫行隊員的凌厲攻擊,前頭的藏軍不斷慘叫着倒下,整個陣勢陣型,亦開始不斷後退。

見到自已的軍兵,兵力猶是唐軍兩倍,卻在這樣膠著作戰中,竟然亦佔不到絲毫上風,反而開始漸顯頹勢陣腳紛亂。後面觀戰的達延鄂齊爾,怒火攻心又焦慮不安。

達延鄂齊爾來不及更多思考,立即厲聲大吼道“全體後備兵員出動,分別衝擊唐軍兩翼,把這些該死的唐軍重甲步兵,全部給我沖垮!”

“得令!”

達延鄂齊爾這聲令下,數千作爲後備力量的藏軍軍兵,立即從本陣呼嘯出動。他們迅速分成兩部,向着兩邊的側翼迂進,準備憑着擊其不意的衝擊力,把正全力鏖戰的唐軍的橫行總全部沖垮擊殺。

藏軍後備兵員一動,那邊的唐軍副鎮長劉文秀看得真切,立刻手中令旗一招,同樣在兩邊待命的唐軍騎兵,立即呼嘯着對衝上去。

相比裝備清一色的藏軍步兵,衝在最前頭的是唐軍的重甲騎兵玄虎重騎,這些人馬俱着重甲的精銳唐軍騎兵,雖然因爲距離太短沒能成功集團衝鋒,但在這樣的短兵相接戰鬥中,其作戰能力與防禦能力皆是比藏軍強出太多,堪稱爲碾壓式的優勢。

而就在這時,唐軍本陣中,隊形迅速變化,原本在槍盾戰陣後面,作爲預備隊等待的一千餘名槍兵,快速分成兩隊,他們快步奔行出陣,準備兜到藏軍軍兵後面,去將他們徹底包圍消滅。

藏軍的數千名後備兵員,迅速地陷入了將被前後包夾的極其危險境地。只不過,唐軍騎兵楔入極深,又廝殺兇猛,藏軍根本就無法整隊脫離。

隨着時間的推移,藏軍漸漸不支,陣腳連連後撤,達延鄂齊爾遠遠觀之,心下亦是萬分揪緊。

而在這時,隨着唐軍中的令旗又高高揮起,以及一種怪異的天鵝號聲,尖銳刺耳地響起。

達延鄂齊爾驚訝地看到,從遠處地平線處,竟如變魔術一般,又有一隻約有三千餘人的騎兵隊伍,疾速地兜轉奔行,他們有如一股卷地而起的狂飆,吶喊衝殺,正兜過陣腳,準備背衝自家兵馬。

達延鄂齊爾臉色煞白,他半張着嘴,雙眼之中滿是不可置信的表情,腦袋在此時竟是一片空白。

怎麼辦?

若讓唐軍成功背擊,全軍必定大潰,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達延鄂齊爾腦子轉得飛快,迅速地想到了一條對策。

那就是,立即鳴金令全軍後撤,從而全軍退回本陣以自保。這樣的話,雖然極可能會犧牲與損失極大,但是至少,在自已軍兵猶佔了近兩倍的優勢情況下,唐軍縱然再強悍能戰,卻也還真無法徹底打敗自已。這樣一來,雖然不能再奢望此戰獲勝,但是,至少還可勉強自保,緩緩撤去。

這種方案,可以說是現在最無奈,卻也最爲合適的選擇了。

達延鄂齊爾長吁了一口氣,臉上立刻顯出凜然之色,開始沉聲下令。

“傳本將軍令,立即鳴金,召回正與唐軍鏖戰的兒郎們,令他們無懼損失,全力撤回。然後全軍就地結陣,一起迎戰這些該死的唐軍,只要諸位與本將一道拼死一戰,定能殺敗敵軍,奪取最終之勝利。”達延鄂齊爾刷地拔出腰刀,大聲地給部下鼓勁。

旗幟翻飛,怪異急促的的鳴金聲,立即尖銳連綿響起。

聽到後陣傳來鳴金之聲,所有正聚精會神全力交戰的藏軍,頓時都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

不是吧,怎麼會這樣!

在這戰況這般膠着之際,主將達延鄂齊爾,竟然下令全軍後撤,莫不是瘋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只是,清晰尖銳的鳴金聲不到斷來,有如一柄柄重錘,不停地敲打在剩餘的兩萬五餘名藏軍軍兵心中,讓每個人原本就不高的士氣,有如泄氣的皮球一般,徹底消沮。

他孃的!打個甚個鳥仗!

這樣膠着之態勝負未分之際,便要倉皇后撤,簡直就是自殺之舉!

況且,現在兩軍這般膠着纏鬥,自已這一方,就算是想立刻後撤,又如何能輕易辦到。

只是,軍令無情,自已又如何可以違背。

一時間,藏軍後隊變前隊,紛紛掉頭後撤,陣型爲之大變,秩序一片混亂。

他們有如一羣顧頭不顧腚的野豬,全無戰心,瘋狂逃竄,不顧唐軍騎兵的兇狠追擊,與後面唐軍槍兵的不斷捅刺,大批的藏軍騎兵慘叫着倒地,或死或傷,被追殺得十分狼狽。

藏軍軍兵潰走,那些與他們交戰的唐軍的騎兵,立即分成兩部,一部皆是飛鷂子輕騎,一路兜轉繞行,想把全部潰兵的退路給徹底堵住。

另一部皆是玄虎重騎,這些人馬俱着重甲,重達500多公斤的鋼鐵怪物,掉轉頭來,向正接連後撤潰逃的藏軍步兵,橫衝而來。

這樣的事態瞬變,其實只發生在極短的時間裡。

見到局勢瞬變,藏軍倉皇后撤,唐軍主帥劉文秀當機立斷,立達下達了全軍進擊的命令。

這般良機,豈可錯過!

原本刻意保持的槍盾戰陣瞬間散開,大批的唐軍槍兵,有如出山猛虎,向着後撤而去的藏軍拼力追擊。

一杆杆鋒利長槍,向着正亡命撤走的藏軍狠狠捅刺而去,一名又一名撤逃的藏軍,哀嚎着倒地斃命。

唐軍槍兵殺得性起之際,那一千餘名玄虎重騎,有如鋼鐵坦克一般,從兩邊無情地夾擊衝入,那正在掉頭紛亂撤退的藏軍陣中。

人馬俱着重甲,合重多達半噸的玄虎重騎,有如可怕的鋼鐵巨獸,以凌厲高速的態度,衝入毫無防備正在潰逃的藏軍之中,其衝擊力達到了近乎恐怖的地步。

無數藏軍軍兵,被鐵馬衝擊得有如紙片一般漫天飛舞,在空中劃過或長或短的弧線後,再啪啪地掉下地來,不死即殘。

而更多的藏軍,則徑直被這鐵甲重騎撞翻於地,然後被那紛沓而來的粗大鐵蹄,活活踩爆了頭顱或肚子,地面上響起了一片可怕的爆裂聲。

強悍無匹的唐軍玄虎重騎,在藏軍的慘叫連連中,從潰逃的藏軍陣中,用暴力與死亡,犁出一條血肉模糊,佈滿碎肢殘骸的血路。

剩餘的一萬餘人的藏軍步兵,登時全部崩潰了。

原本還勉強算是有點秩序的後撤,瞬間變成了毫無目標四下潰散的逃亡。他們紛紛棄了武器,哀嚎着大聲逃亡,更有甚者,邊跑邊脫去盔甲,以求能在這場逃生大賽中,儘可能地死道友不死貧道,讓自已得以逃出生天。

而唐軍的玄虎重騎,與那數千唐軍槍兵,則有如不停追逐獵物的野獸,對他們繼續毫不留情的撕咬獵殺。

見到自家三萬餘兵員,果然還是在撤退中,走向了徹底的潰敗,達延鄂齊爾心痛如刀絞,卻已然迴天無力。

自已想僥倖地搏一把,最終還是輸了個徹底。

他再無辦法,只能眼睜睜地望着漫坡遍野的藏軍軍兵,被唐軍如屠豬宰羊一般盡情屠殺。

這一刻,達延鄂齊爾忽然有種幻滅之感,此時的他,只覺得自已是具只剩呼吸的行屍走肉,不知道自已的存在還有何意義。

戰至此時,敗局已定,達延鄂齊爾知道,自已再抵抗下去,亦是無能爲力亦無濟於事了。

可嘆啊,自已本想賭一把,想重想結陣自保,現在看來,再似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笑話罷了。

可憐手下這兩萬餘人的藏軍軍兵,卻在今天,以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走向命運的終點。

在達延鄂齊爾彷徨無措之際,復有千餘名飛鷂子騎兵,終於揚起一路巨大的煙塵,吼叫着衝到了達延鄂齊爾之處。

見到這些唐軍騎兵有如野獸一般衝來,達延鄂齊爾毫不猶豫地改變初衷,下達了全軍立刻撤退的命令。

達延鄂齊爾的護衛騎兵如遇大赦,立刻紛紛拔轉馬頭,緊緊地護着達延鄂齊爾,縱馬疾速逃走。

只不過,他們的速度,畢竟還是稍慢了一步。

那些唐軍飛鷂子騎兵衝得近了,卻並沒有如達延鄂齊爾所想象的那般,要和唐軍騎兵一樣,立刻衝陣追擊。相反地,他們一邊在保持高速追趕之時,一邊立刻取下背上的弓矢,開始覷準前面奔逃的達延鄂齊爾等人,吱吱地張弓拉弦,盡力激射而去。

千餘名騎兵一道盡放的箭矢,喀喇喇一陣驟響,空中瞬間飄過一陣黑色的箭雨,呼嘯劃過藍天,迅速地追上倉皇逃命的達延鄂齊爾等人。

達延鄂齊爾部的護衛騎兵裡,頓是連綿的慘叫響起,後面的軍兵,紛紛中箭,人喊馬嘶地掉下馬來。

其中,一根黑色箭矢,穿越過了阻擋的護衛,極其準確地射中了一旁的副將達延鄂齊爾的後頸,那凌厲的箭頭,復從他前頸透出,帶出大團噴涌的血霧。

“將軍!”

“世子!”

在旁邊的護衛連聲哀喚之際,一陣難以忍受的劇痛,瞬間從達延鄂齊爾後頸直傳入大腦。這劇烈無比的疼痛,讓他幾乎當然暈厥。他在馬上搖晃了一下,險些掉下馬來,幸得旁邊的騎兵及時扶住。

達延鄂齊爾漸覺眼前模糊,他努力保持意識清醒,卻再說不出甚話,只能任由手下緊緊護衛着他,愈發加快了逃跑的速度,一路絕塵而去。

原本緊緊尾追的唐軍騎兵,見他們逃脫得如此之快,不由得在後面唾罵連連,又發怒地一齊激射一陣箭雨之後,不再繼續追趕。

他們調轉馬頭,朝那向正倉皇潰逃的藏軍步兵奔行而去,與唐軍的輕騎兵飛鷂子一道,對他們相向夾擊,猛追趕殺。

在主將受傷潰逃,唐軍又佔據絕對優勢的聯合夾擊下,拼力逃命的藏軍殘兵,立刻徹底崩潰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十四章 考校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六百三十章 南遷不了了之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
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十四章 考校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六百三十章 南遷不了了之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