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

柳氏聞言, 便轉身對跟着心兒身後的婆子說:“你先回去吧, 一會兒自然有人將二奶奶送到壽禧堂去。”

那婆子巴不得如此,忙笑着應了便離開了。

待她走遠了, 柳氏輕輕在心兒耳邊說道:“二弟聽聞你回來了,叫我無論如何也留你片刻, 他想來瞧瞧你。”

心兒聞言, 心中一暖, 說道:“有勞大嫂了。”

柳氏笑笑, 說:“你們兄妹二人一向親厚, 你的話他興許還聽得進些,一會兒你勸勸他,讀書作畫固然要緊,可也不能總對玫兒不冷不熱的,玫兒固有不好的地方, 可畢竟是他的妻子。”

心兒不妨她這麼說,便點點頭, 說:“嫂嫂說的話,心兒記住了。”

柳氏點點頭, 不再多言。二人轉眼來到池塘邊的一處僻靜的亭子內, 便瞧到二爺沈仲彥正抄手站在亭內等着心兒。

柳氏便說道:“你兄妹二人先說着話,我可巧有些累了, 便在這池邊的石墩上略坐坐。”

心兒知道她怕旁人瞧到只有自己與沈仲彥二人不便,便在一旁候着,也好替二人看着往來的人。心兒忙說道:“謝過嫂嫂的好意。”

柳氏笑笑, 便離了二人走到不遠處的石墩上坐了下來。

沈仲彥見她來了,忙說道:“心兒,許久未見到你了。”

心兒緩緩福了身,說道:“心兒見過二哥。”

沈仲彥將她上下打量了一番,說:“還是這般清瘦,可是楊家的吃食不合你的胃口?”

心兒笑笑,說:“心兒在楊家一切都好,二哥切莫掛念。倒是二哥,即便是見了心兒,也不似從前那般輕鬆愜意了。”

他輕輕笑了笑,說:“從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如今年歲長了,自然不似從前那般了。”

心兒搖搖頭,說:“這幾年下來,人人都長了年歲,可唯有二哥眉間的皺紋,一次比一次深。”

他轉身望着遠處,沒有開口。

心兒便緩緩說道:“今日在院中遇到了黃鸝、黃鶯兩位姐姐。雖不能上前相認,可能瞧到她二人,我心裡也是高興的。只是,她二人似乎也不似從前那麼歡聲笑語了。”

沈仲彥仍望着遠處,輕輕嘆了口氣,說:“我如今日日在書房,也無心照料她二人,想來她二人也受了不少氣。”

心兒走到他面前,說道:“二哥研究古蹟書畫,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可二哥畢竟是娶過親的人,二奶奶日日獨守空房,那日子定然並不好過。”

他望着心兒,說道:“我與她的婚事,本就是兩家爲了各自利益才結爲姻親,杜家需要都城中有人照料,而沈家則是榮寵太盛,不宜再與都城中高官結交,才選了遠在福建、哦,如今已在兩廣的杜家。我與她二人也並非、並非情投意合。”

心兒聞言,忽想到自己與楊墨來,楊家處心積慮,不也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纔將自己娶進家門的嗎?

沈仲彥瞧到她一時有些失神,忽想起她嫁與楊墨並非她本意,今日更是來爲楊家求情,心中不由得有些懊惱自己說錯了話,忙說道:“一時有些感慨,心兒你萬萬不要往心裡去。”

心兒望着他,緩緩說道:“從前聽二哥說起時,我雖也勸過幾句,卻從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如今成了親,成了楊家的媳婦,我才知道,若是夫君對自己不理不睬,這個中苦楚,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沈仲彥聞言,不由得一怔,問道:“難到楊墨他竟對你不理不睬?”

心兒忙說道:“並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如今更能體諒當媳婦的不易,還望二哥能體會二奶奶的苦楚。二奶奶她一人離了親人來到都城,想必心中本就思念家人,若是二爺還對她漠不關心,二奶奶的日子定然是不好過的。”

他呆呆地望着她,緩緩說道:“我只是不喜她嬌縱的性子。”

心兒點點頭,說:“聽聞二奶奶素來最受杜老太爺喜愛,難免任性了些,可,可她畢竟是二哥的妻子。”

沈仲彥長嘆了口氣,說:“心兒的意思,我明白了,難得你今日回來,倒是爲了我操心起來。”

心兒笑笑,他也笑笑,瞧着面前笑靨如花的心兒,這四周的景色似乎也更明媚起來,彷彿回到了當初,她仍是他身邊那笑意盈盈的小丫鬟。

沈仲彥望着她一時有些出神,忽聽到大奶奶柳氏笑着說道:“這亭子的景緻當真是不錯。”二人聞言忙轉過身來,便見柳氏腆着大肚子朝二人走來,心兒忙上前迎了她,擡眼便瞧到二奶奶杜氏身後跟着兩個丫鬟款款朝這邊走來。

心兒會意,忙扶了柳氏的手,站得離沈仲彥遠了些。他也瞧到了杜氏,轉眼望了心兒一眼,正要說話,卻不妨聽到陸氏說道:“二爺如何會在這裡?”

沈仲彥瞧着她進了這亭子,便笑笑,說道:“正想去母親那裡,可巧遇到了嫂嫂,便一時說了幾句話。”

柳氏也忙笑着說道:“今日楊家二奶奶來府上,剛去瞧過了母親,我便留了二奶奶說話,可巧遇到仲彥了。”

杜氏擡眼打量着三人,終把目光落在心兒身上,說道:“我當是誰呢,原來是二奶奶來了,可是來瞧二嬸的?”

心兒忙笑着說道:“聽說姑母身子不好,我與二爺特來瞧瞧,倒是叨擾了。”

杜氏伸手拉了心兒的手,說道:“要我說,二嬸也真是冤得很。二叔正在氣頭上,想必過了今日氣消了自然便好了,二奶奶切莫心急。”

心兒忙笑笑,真要說話,卻見沈仲彥皺起眉來,說道:“玫兒,此事自然有父親和二叔定奪,無需我們多言。”

杜氏忿忿地瞧了他一眼,不再言語。

心兒忙說道:“時候不早了,我也該回去了。”

沈仲彥衝她輕輕點了點頭,心兒衝衆人施了禮,便隨着柳氏離了二人出了亭子往壽禧堂去了。

沈仲彥瞧着她走遠了纔回過頭去,卻瞧到杜氏正直直望着自己。他忙笑笑,說道:“玫兒,我們走吧。”

杜氏隨着他出了亭子,可心頭卻涌上幾分疑惑來,自己方纔明明瞧到他與楊家二奶奶二人在這亭內說話,瞧到自己來了柳氏才忙也走了進來。他與這楊家二奶奶,究竟是什麼關係?

且說心兒回到壽禧堂,屋內仍只有楊氏一人,她瞧到心兒回來了,便問道:“大老爺怎麼說?”

心兒緩緩坐了下來,說:“如二夫人所願,大老爺說不會將你逐出沈家去。”

楊氏聞言,鬆了口氣,說:“方纔哥哥來過,只說恐怕難免被休,不想心兒一去,事情便變了。”

心兒也不去看她,只淡淡地說道:“這不是二夫人與老夫人想瞧到的嗎?只是二夫人雖不會被休出沈家,可仍免不得要去家庵閉門思過。”

楊氏瞪大了眼睛,說道:“家庵?我如何能去那種地方?沈家家庵遠在城郊,哪裡是人呆的地方?更何況,去了家庵,不就是告訴世人我犯了錯嗎?”

心兒聞言,不由得嘆了口氣,說道:“二夫人所犯的錯,恐怕即便是一輩子待着家庵,日日吃齋唸佛,也未必能將春雨與她腹中胎兒的亡靈送走。”

楊氏望着心兒,冷笑着說道:“春雨是什麼東西?她腹中的孩子誰又知道是不是老爺的骨血!”

心兒望着她,說:“如今二夫人倒是不知道這腹中的胎兒是不是二老爺的,可若不是,當初夫人又如何下了狠心一定要她母子的性命?”

“我並未打算要她的性命,”楊氏辯解道,“我只不想留下這孽子。我告訴冬雪只要小半瓶即可,可這冬雪竟比我還狠心,將這大半瓶藥都和入她的湯中。”

心兒聞言不由得一怔,忙問道:“這毒、這毒如何會是冬雪下的?”

“哼,”楊氏冷冷地說道,“如何不會是她?當初我在二老爺的書房內發現一個珍珠耳墜子,便暗中去查這墜子是誰的。”她擡眼瞧了心兒耳垂上戴着的耳墜子,呆了呆,才說道:“大奶奶還真是個明白人,這耳墜子竟也送了二奶奶一對。”

心兒不妨她說到耳墜子,忽想到那日瞧到春雨也有這麼一對,還少了一個,不想竟留在了二老爺的書房內。

楊氏見她不言語,便接着說道:“這耳墜子玉容也有一對,起先我只當是玉容的,便也沒留意,不想那日卻見玉容耳垂上正戴着一對,我才知道,這耳墜子是旁人的。”

“我便問了玉容,才知道當初大奶奶也給了春雨那賤婢一對。我便找了冬雪來,這冬雪早便看不慣那春雨的輕薄模樣,便告訴了我,春雨這耳墜子正少了一隻。後來也是冬雪無意中聽到春雨和她娘說,她這肚子裡的孩子是二老爺的,我才知道這事,纔想要去除掉這孩子。”楊氏忿忿地說道。

心兒還是有些不明白,問道:“可冬雪她、她與春雨並無什麼深仇大恨,爲何要替你通風報信,還親手下藥害死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