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反間之計

夜幕籠罩,訓練了一天的豐州軍士兵們吃過晚飯,都早早休息了,大營內一片寂靜,只有巡邏哨兵列隊行走的身影,只有中軍大帳內依然燈火通明,主帥楊元慶正和司馬李靖,主簿謝思禮,錄事參軍裴晉,以及大將楊思恩、裴行儼、蘇定方等人商議軍情。

在今天下午,楊元慶接到了從善陽城發來的鷹信,確信劉武周正在調集二十萬大軍北上決戰,情報中還有劉武周軍隊軍心渙散,士兵大量逃亡的消息,這說明他的汾陽宮楔子發揮了作用,已經刺中了劉武周的最薄弱處。

wWW▲ тt kan▲ C○ “各位,對劉武周軍隊的方案,我還是打算維持原來的計劃,不戰而屈人之兵,儘可能地用各種手段削弱他的軍隊,現在他的軍心已經動搖,但還不夠,我還需要繼續瓦解他軍隊,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楊元慶的目光向衆人一一看去,最後他的目光落在蘇定方臉上,見他欲言又止,便笑道:“蘇將軍儘管說。”

蘇定方猶豫一下道:“卑職考慮還是應該從糧草着手,他有二十萬大軍,糧食就是他軍隊的命門,如果能斷掉對方軍隊的糧草,那麼他們就會不戰自潰,這只是卑職的初步想法,因爲卑職也不知道對方糧草的配備情況,所以不敢妄言。”

楊元慶點點頭笑道:“思路很對,不知對方的糧草情況,我們可以用斥候去探查,而且對方軍隊中也有我們人,情況應該很容易瞭解到,到時便可以對症下藥,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大家參詳一下,就是放棄榆林城,誘敵深入。”

李靖搖了搖頭,“總管,我認爲劉武周或許會佔領榆林城,但他不會繼續深入追擊我們,他應該看得懂我們的策略,卑職建議,不如固守榆林城和對方對峙,然後等秦將軍和三郎將軍的消息,卑職認爲如果善陽城失守,劉武周必然會倉惶撤軍。”

這時,謝思禮小心翼翼道:“李司馬,如果對峙所耗的時間太長,恐怕關中李淵就會騰出手來,事實上,現在我們就在間接幫助了太原,減少了他們的壓力,劉武周已經將包圍太原的軍隊撤回,如果我們再拖下去,那麼李淵就可得到時間從容部署,這對我們以後不利,卑職不贊成對峙。”

“對峙並不需要長時間,或許三五天就能結束,關鍵是我們要給秦將軍創造機會,坦率地說,我們只有三萬軍隊,可對方有二十萬大軍,就算我們最後戰勝對方,也會損失慘重,這不值得,總管的意思是,要用最小的代價戰勝對方?”

“可是李司馬並不能保證秦將軍能奪取善陽縣,如果奪不下來,而這邊又形成了對峙之勢,那最後只能等對方糧盡退兵,那時間就難說了,二十天,一個月都有可能,這時李淵已經在河東部署完畢。”

李靖和謝思禮的意見不同,漸漸有了爭執,楊元慶手一擺,止住了他們的爭執,笑了笑道:“大家不要爭了,先按照我的部署來做吧!放棄榆林城,誘敵深入,我相信我部署的奇兵會發揮作用。”

........

楊元慶下達了撤軍的命令,榆林城的數千居民也跟着向西撤離,這是今年以來的榆林城居民第二次撤離,不過和第一次大規模撤軍相比,人數已經少了一半多,第一次撤離有一萬多人,很多人家都移居到河套五縣不再回來,這一次撤離只有四千餘人,大多是青壯男女,他們在河套五縣也有自己的房子,把老人孩子都安置在那邊,一天之內,榆林城便成了一座空城。

豐州軍在距離榆林城五十里外駐紮下來,這時天色已到黃昏,士兵們在忙碌地埋鍋造飯,楊元慶也在大帳內整理自己的文書。

這時,一名親兵在帳外稟報,“總管,徐將軍求見!”

徐將軍就是徐世勣,他來豐州軍還不到十天,楊元慶也只和他談過一次,徐世勣爲人低調,也很沉默寡言,平時從不對軍情和時局發表任何意見。

楊元慶也知道他不是程咬金,他需要一個慢慢磨合適應的過程,所以也從來不去打擾他,卻沒想到他居然主動來找自己。

“請他進來!”

片刻,徐世勣匆匆走進了大帳,他上前躬身施一禮,“參見總管!”

徐世勣的低調還表現在他對其他將領的態度上,目前楊元慶給徐世勣定的將官級別是副督軍級,和秦瓊、羅士信是一個級別,比蘇定方、裴行儼的督軍低半級,比裴仁基、楊思恩的都督要低一級,但要比程咬金的鷹揚郎將要高一級,在豐州軍的體系中,他能排進前二十名。

儘管如此,徐世勣幾乎對每一個人都很恭謙,無論是比他級別高的督軍,還是級別比他低的郎將,他都會主動行禮,恭敬對方,完全讓人想不到,他曾是瓦崗軍的第三號人物。

楊元慶能理解徐世勣的心態,他這種恭敬自謙背後隱藏着一種對自己出身的不自信,或許帶有那麼一絲自卑。

“徐將軍請坐!”

楊元慶請徐世勣坐下,微微笑道:“程咬金智取汾陽宮之事,你聽說了吧!”

徐世勣點點頭,“我知道了,但我並不奇怪,他一定能成功。”

“哦?給我說說看,你是怎麼看程咬金這個人?”楊元慶好奇地問。

徐世勣想了想便笑道:“他這個人粗魯只是表面,他其實心智很高,拿下虎牢關我便知道了,而且他曾經用兄弟分家的故事公開指責李密有野心,他也知道自己的風險,當發現李密和翟讓要發生衝突時,他便立刻躲到城外,而聽說是李密奪位成功,他便及時逃跑了,此人的心智非一般人可及,總管可以重用他。”

“說得不錯,他有沒有給你說起過,當年他賴房錢酒錢,最後是我幫他付賬之事。”

徐世勣臉上露出了滑稽的表情,忍住笑道:“提起過,只不過他說是總管賴酒帳,他來替總管付錢解困。”

楊元慶哈哈大笑起來,“這個渾蛋!竟敢顛倒事實,我一定要教訓他。”

徐世勣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一笑,大帳內的氣氛立刻變得寬鬆起來,徐世勣心中的緊張也慢慢消失了。

“總管,這次對付劉武周的軍隊,卑職倒有一個建議。”

“你說!”

這時,親兵端上來兩杯茶,徐世勣端起茶杯沉吟一下道:“卑職想先問一下總管,總管之所以定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是不是打算把劉武周的軍隊逼迫到太原以南,讓他成爲李淵的一根芒刺?”

楊元慶暗暗讚許,這個真正的目的只有他和李靖、楊思恩及謝思禮四人知道,沒想到徐世勣目光如炬,竟然也看出來了,不愧是徐世勣。

“確實如此?”楊元慶沒有否認。

“既然如此,我建議總管可以用宋金剛來替代劉武周,劉武周的破壞力太大,他不事生產,以掠奪養軍,他遲早會將河東變成赤野千里,而宋金剛則比他有謀略,懂得以民養軍,他不會把河東過於破壞,也能更長久地和李淵軍對陣。”

楊元慶沉吟一下問:“你怎麼了解宋金剛?”

徐世勣笑了笑道:“去年宋金剛曾帶千餘人來投靠瓦崗,李密命我派人去了解宋金剛的老底,所以對他比較瞭解,而且此人野心極大,一心想謀逆登基,李密也是發現他野心太大,而不肯收他,此人表面上雖然是輔佐劉武周,可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幹掉劉武周自立,總管爲何不利用一下宋金剛的野心?”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楊元慶已經大概明白了一點。

“很簡單,卑職聽說劉武周分兵兩路,總管不妨用一用反間之計。”

.........

劉武周兵分兩路北上,一路由他本人率領,共十五萬大軍爲主力,又命宋金剛率五萬軍爲後部,總督糧草後行。

這天傍晚,宋金剛的軍隊抵達了榆林城三十里外,前方已傳來消息,豐州軍放棄榆林城向西撤離,劉武周的主力佔領了榆林城。

這個消息讓宋金剛有點緊張,這很明顯是楊元慶的誘敵深入,一旦大軍西進,而楊元慶再反襲截斷後路,軍隊極可能會腹背受敵的崩潰。

宋金剛立刻派人去送信,讓劉武周切不可再西進。

信送出去了,宋金剛的信也稍稍平靜了一點,這時,有親兵來報,他的同族宋五倫要見他。

宋金剛微微一怔,這是宋五倫他知道,是族兄宋襄的兒子,已經好幾年未見了,現在怎麼會突然出現?

他便命道:“帶進來!”

片刻,兩名親兵將一名年輕男子領了進來,雖然已有五六年未見,但宋金剛還是一眼便認出來,正是讓的族侄宋五倫。

宋五倫跪下磕頭,“侄兒五倫見三叔見禮!”

“起來吧!”

畢竟是自己族侄,宋金剛陰冷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他坐下來問道:“你這些年到哪裡去了。”

“回稟三叔,侄兒在幽州從軍,後來又跟去了豐州。”

宋金剛臉色一變,一擺手對幾名親兵命道:“你們都退下!”

.......

第14章 三面受敵第72章 請功負罪第72章 闊綽請客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章 戍堡聞警第18章 舊情難動第22章 河東紳商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3章 楊家禍根第5章 可汗金箭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9章 情理之中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64章 予民厚禮第42章 局勢混亂第7章 智取伊吾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5章 強攻榆關第36章 鬥智鬥狠第31章 新的靠山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4章 各有所學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6章 太原之變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0章 糧船不到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4章 殺雞儆猴第25章 狹路相逢第75章 謀主之策第46章 斷臂之仇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8章 連環布套第23章 楊家禍根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1章 幽州平寇第15章 少年雙猛第22章 一生一死第15章 更深之秘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41章 不惹小人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0章 李密抉擇第38章 皇后之勸第41章 李密之思第6章 北地天鵝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6章 商業繁榮第24章 草原天鵝第15章 吞併靈武第59章 兄弟分權第7章 秋風至楊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4章 草原天鵝第8章 斬斷後路第36章 駕臨江夏第5章 初到幽州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7章 收網抓魚第21章 居安思危第16章 資源危機第9章 生死之鬥第26章 初戰王薄第82章 收到假錢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2章 東都內亂第33章 兄弟生隙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1章 仇恨深化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1章 風險悄至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章 初入楊府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7章 發現契苾第52章 南遷定襄第9章 兵臨洛陽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章 一戰成名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4章 存心討打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9章 李氏父子
第14章 三面受敵第72章 請功負罪第72章 闊綽請客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章 戍堡聞警第18章 舊情難動第22章 河東紳商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3章 楊家禍根第5章 可汗金箭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9章 情理之中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64章 予民厚禮第42章 局勢混亂第7章 智取伊吾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5章 強攻榆關第36章 鬥智鬥狠第31章 新的靠山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4章 各有所學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6章 太原之變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0章 糧船不到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4章 殺雞儆猴第25章 狹路相逢第75章 謀主之策第46章 斷臂之仇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8章 連環布套第23章 楊家禍根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4章 泊舟九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1章 幽州平寇第15章 少年雙猛第22章 一生一死第15章 更深之秘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41章 不惹小人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0章 李密抉擇第38章 皇后之勸第41章 李密之思第6章 北地天鵝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6章 商業繁榮第24章 草原天鵝第15章 吞併靈武第59章 兄弟分權第7章 秋風至楊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4章 草原天鵝第8章 斬斷後路第36章 駕臨江夏第5章 初到幽州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7章 收網抓魚第21章 居安思危第16章 資源危機第9章 生死之鬥第26章 初戰王薄第82章 收到假錢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2章 東都內亂第33章 兄弟生隙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1章 仇恨深化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1章 風險悄至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章 初入楊府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7章 發現契苾第52章 南遷定襄第9章 兵臨洛陽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章 一戰成名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4章 存心討打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9章 李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