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李淵抉擇

長安城,驃騎將軍宇文士及率領幾名隨從,一路打馬飛奔,衝進了明德門,宇文士及自從歸唐後,李淵念其有舊,便封他爲秦王府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只是一種官職,相當於秦王的左右跟班,像尉遲恭、丘行恭、段志玄等人也是驃騎將軍,可以帶兵打仗,也可以掌管文書。

宇文士及就是一名文職軍官,不過隋唐大臣大多文武雙全,宇文士及雖掌管文職,但他也能帶兵打仗,父親宇文述也教過他武藝。

宇文士及是奉秦王李世民之令,緊急趕回朝廷面聖,不過這兩天,他的心緒不寧,他得到一個消息,他的妻兒已跟隨蕭後歸隋。

他當然知道,因爲楊廣之死,他和妻子的感情已經無法彌合,國仇家恨,他也不指望妻子能重回他身邊,但他不放心自己的兒子禪師,父子親情是否也因此一刀兩段?

宇文士及心中長吁短嘆,只是洛陽的局勢使他無暇顧及妻兒,猛抽一鞭戰馬,加快速度向皇城內衝去。

宇文士及進了皇城,一直奔至宮城門口,他翻身下馬,快步走到宮門前對侍衛道:“請替我通報聖上,就說宇文士及奉秦王之命從洛陽趕回,要向聖上緊急稟報軍情。”

侍衛不敢怠慢,向宮內飛奔而去。

御書房內,李淵正站在一處中原沙盤前,和相國蕭瑀商量軍機大事,自從洛陽戰役爆發後。李淵的整個心思都放在這場戰役之中,對朝廷之事他已經無心過問,全部交給太子李建成主管。

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沙盤前關心戰局發展,考慮軍務,實在是這場中原之戰對大唐至關重要。

如果拿下中原,那麼整個天下大局他便佔據了五分優勢,楊元慶佔三分。李密和其他勢力佔兩分。

如果中原失敗,那麼他的優勢又只剩下四分,楊元慶也佔四分。而李密和其他勢力還是佔兩分,會出現一種天下三分的格局,這是李淵絕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蕭相國。楊元慶出兵洛陽已經是定局,根據我們的情報,楊元慶在黃河北岸已經部署了十四五萬大軍,朕懷疑他不僅是要攻打洛陽,而且還要爭奪中原,這次大戰非同小可啊!”

蕭瑀眉頭一皺,“難道楊元慶也看出來,李密有轉圖江淮之意?”

李淵點了點頭,“應該是這樣,我們能看出李密將糧草軍力向南方轉移。難道楊元慶看不出?李密重心南移,中原必定空虛,他怎麼可能不抓住這次機會。”

蕭瑀沉思片刻,他是西樑朝貴族,相對而言。他更關注南方的情況,這次李孝恭率荊襄唐軍大舉北上中原,那麼荊襄一帶就會變得空虛,讓他很擔憂。

他用木杆指了指豫章郡一帶,“陛下,西安郡王率荊襄唐軍北上。使得荊襄一帶空虛,臣很擔心蕭銑趁機反撲,我們是否應該再派益州張長遜率軍東進,補充荊襄兵力?”

李淵笑了笑,“蕭銑此人猜忌太重,他容不下來護兒,這個時候他正忙着內鬥,無心考慮荊襄,其實不必多慮他。”

蕭瑀微微一怔,他經驗極爲豐富,便立刻猜到李淵一定在蕭銑和來護兒之間動手腳了。

他猶豫一下又道:“竇抗留守荊襄的兵力只有兩萬餘人,臣還是有點擔心萬一,畢竟荊襄對我們極爲重要,聖上切不可大意。”

李淵點點頭,“蕭相國說得有理,朕確實有點大意了,那就讓益州張長遜募集巴東各酋長之兵,可得數萬人,張長遜率領他們去支援荊襄,這樣可確保荊襄無恙。”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在門口稟報,“啓稟陛下,驃騎將軍宇文士及從洛陽趕回,有緊急軍情稟報。”

李淵一怔,立刻道:“宣他覲見!”

片刻,侍衛領着宇文士及匆匆走進御書房,宇文士及深行一禮,“臣宇文士及參見吾皇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宇文不必多禮!”

李淵和宇文士及交情頗好,對他和別的大臣略有不同,言語間更加親暱,比如他叫蕭瑀爲蕭相國,帶上職務,稱呼其他大臣爲愛卿,但對宇文士及他則直呼其名。

不過有蕭瑀在旁,他的稱呼又立刻變了,“宇文愛卿從洛陽趕來,有什麼急事嗎?”

“陛下,隋軍已經全面渡河南下,形勢比較緊迫!”

李淵的表情也一下子緊張起來,他走到沙盤前問道:“你告訴朕,隋軍怎麼出兵?”

蕭瑀把木杆遞給了宇文士及,宇文士及指東郡道:“現在大將秦瓊率軍三萬軍從黎陽渡河,這是東路軍,已佔領了東郡。”

他的木杆又向西指向滎陽,“第二路是滎陽,大約也是三萬人,由隋軍長史李靖率領,進兵滎陽,已反攻虎牢關,我們剛剛奪取的虎牢關又被其奪走,屈突老將軍和趙王殿下下落不明。”

李淵一驚,急忙問:“下落不明,這是怎麼回事?”

“回稟殿下,是趙王殿下中了隋軍激將之法,出城應戰,隋軍趁機攻進城內,屈突老將軍衝出城去營救趙王,和趙王一起下落不明,應該是救了趙王,但去向不明。”

李淵微微一嘆,“真忠臣也!朕失趙王,還有其他兒子,可朕失屈突,卻再沒有第二個如此忠心老將,願上蒼佑他無事。”

宇文士及道:“陛下,還有第三路隋軍!”

一下子提醒了李淵,李淵連忙道:“宇文愛卿請說!”

宇文士及將木杆指向陝縣,“陛下,隋軍第三路軍是從陝縣這裡渡河,由大將徐世績率領兩萬人,已經佔領了函谷關。”

“什麼!”

李淵吃了一驚,他並不是驚訝多少軍隊渡河,而是這第三支軍隊渡河的地點,竟然是在陝縣。

他回頭問蕭瑀,“朕記得當初我們和隋唐簽署的和解協議,上面有一條,是唐軍不出潼關,隋軍也不得在洛陽以西渡河,是這樣嗎?”

“陛下,正是如此,所以我們才從上洛出兵,沒想到隋軍就這麼輕而易舉地破掉了。”

蕭瑀也同樣眉頭緊皺,他不明白隋軍爲何不守信用,率先破壞協議?

李淵有些惱火,他揹着手在房間內走了幾步,憤恨道:“楊元慶竟如此背信棄義,朕爲了進攻中原還特地打通南陽,費錢費米,繞遠路而行,他卻好,直接就殺過陝縣,那這個合約還有什麼意義,不就是放屁嗎?”

李淵自恃身份,從不會輕易說粗話,今天他卻忍不住了,蕭瑀知道現在需要冷靜,不是動怒之時,宇文士及從洛陽奔來,也不會僅僅爲彙報此事,必然還有其他要事。

“陛下,能否讓宇文將軍繼續說完。”

蕭瑀的作用就是在關鍵時候勸住李淵,李淵忍住了心中的怒火,對宇文士及道:“宇文愛卿請繼續說。”

宇文士及確實是帶有重要使命而來,他又用木杆指着函谷關道:“啓稟陛下,現在隋軍從陝縣渡河,雖然只有兩萬餘人,但楊元慶的數萬精銳卻還沒有渡河,秦王推斷,楊元慶的軍隊必然是從盟津渡河,直逼洛陽,洛陽城內還有王世充的數萬軍隊,這樣就形成了對唐軍三面包夾之勢,形勢非常不利。”

李淵眉頭皺成了一條線,眼中的憂慮變得濃重起來,他已經看出了楊元慶的戰略部署,李靖首先出兵滎陽郡,奪回虎牢關,切斷李孝恭和秦王之間的聯繫。

其次徐世績從西路南下,一方面威脅唐軍主力糧道,另一方面從西面包抄,截斷唐軍主力的退路,然後楊元慶從盟津南渡,配合王世充的反擊,三線夾攻,將秦王大軍全殲於洛陽城下。

這讓李淵不由倒吸一口冷氣,他連忙問:“那秦王的應對方案呢?”

“陛下,秦王殿下有兩個應對方案,第一個方案是撤軍,暫時放棄攻打洛陽,佔領弘農郡,等待機會再奪洛陽,第二方案是希望朝廷增兵八萬,索性就在洛陽和隋軍決戰,勝者爲王。”

李世民的第二個方案讓李淵和蕭瑀面面相覷,目前唐軍在關中只有十萬軍隊,秦王竟然要求出兵八萬,這等於就是傾兵而出,勝則可得天下,可如果敗了呢?

敗了就意味着唐朝覆滅,這個巨大的賭注使李淵躊躇起來,他沒有這個魄力。

旁邊蕭瑀道:“陛下,傾兵壓上的後果很清楚,如果我們勝,楊元慶退回豐州,如果楊元慶勝,我們南撤巴蜀,沒有第三個選擇,但是臣以爲,現在還不是決戰的時候,我們佔據荊襄,國力已經在逐漸增強,如果再等上兩三年,形勢對我們更有利,現在決戰只會遂了楊元慶的意。”

李淵又走到沙盤前,注視着洛陽一帶的地形,如果是放棄洛陽,軍隊撤到伊闕縣以南,那這場戰役的收穫就是襄城郡和淯陽郡,而失去弘農郡。

相對而言,他更看重弘農郡,佔領弘農郡,就等於大唐的東部邊界推到函谷關一線。

如果李孝恭在東線取勝,那麼包括潁川郡、滎陽郡、襄城郡和淯陽郡等等中原郡縣,都將變成大唐的疆域,洛陽實際上就被包圍了,那時再奪取洛陽,則易如反掌。

想到這,李淵毅然道:“朕同意第一個方案,撤軍回弘農郡……()

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2章 收穫不菲第9章 挖掘線索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7章 初遇敵情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8章 玄感野望第50章 潼關內訌第9章 貿易之利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7章 李淵抉擇第44章 西秦使者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章 公主承諾第11章 合縱遇挫第2章 先攻內部第7章 義成公主第3章 盜馬風波第22章 一生一死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7章 君心難測第31章 楊素教孫第57章 楊家有女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章 如期而至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2章 先鋒玄霸第29章 聯合施壓第64章 宮外之音第26章 咬金爭功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6章 棋輸一着第60章 大戰悄至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1章 夜襲倉城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4章 真假使者第23章 都市買禮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9章 危機漸至第8章 怒極生誓第32章 圍魏救趙第40章 先禮後兵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59章 兄弟反目第6章 借兵突厥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9章 一封信件第12章 東都內亂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8章 楊廣之怒第44章 西秦使者第29章 危機漸至第39章 雙女初見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5章 分憂之臣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章 世充登基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章 敵蹤初現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4章 斷然拒絕第84章 連夜出擊第24章 目光深遠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章 計取飛狐第14章 長孫求救第7章 羽翼已成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1章 危機重重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4章 新的兵器第43章 苛刻條件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0章 蛇蠍毒心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69章 一觸即發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33章 金精賭彩第22章 一生一死第1章 如期而至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5章 遭遇之戰
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2章 收穫不菲第9章 挖掘線索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7章 初遇敵情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8章 玄感野望第50章 潼關內訌第9章 貿易之利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7章 李淵抉擇第44章 西秦使者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章 公主承諾第11章 合縱遇挫第2章 先攻內部第7章 義成公主第3章 盜馬風波第22章 一生一死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7章 君心難測第31章 楊素教孫第57章 楊家有女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章 如期而至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2章 先鋒玄霸第29章 聯合施壓第64章 宮外之音第26章 咬金爭功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6章 棋輸一着第60章 大戰悄至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1章 夜襲倉城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4章 真假使者第23章 都市買禮第70章 突破缺口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9章 危機漸至第8章 怒極生誓第32章 圍魏救趙第40章 先禮後兵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59章 兄弟反目第6章 借兵突厥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9章 一封信件第12章 東都內亂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8章 楊廣之怒第44章 西秦使者第29章 危機漸至第39章 雙女初見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5章 分憂之臣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章 世充登基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章 敵蹤初現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4章 斷然拒絕第84章 連夜出擊第24章 目光深遠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章 計取飛狐第14章 長孫求救第7章 羽翼已成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1章 危機重重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4章 新的兵器第43章 苛刻條件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0章 蛇蠍毒心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69章 一觸即發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33章 金精賭彩第22章 一生一死第1章 如期而至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5章 遭遇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