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高麗水師

經過八天的航程,大隋船隊終於抵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高麗。

遠遠地,船隊已經看到陸地,這是一座佔地數百頃大島嶼,島上森林茂密,一座灰白色的山樑橫亙其間。

來護兒指着島嶼對楊元慶道:“總管,那便是綾羅島,兩次攻打平壤,我都是先取它爲後勤重地,以前島上沒有駐軍,就不知現在有沒有。”

楊元慶注視着島嶼,問道:“這裡離高麗都城平壤還有多遠?”

“越過這座島嶼,便是溳水河口,沿河口溯流而上五十里,就是平壤城了。”

楊元慶點了點頭,回頭看了一眼船隊,儘管今天清晨集結過一次,將船隊的長度壓縮爲五十里,實行數艘大船並行,但還是規模龐大,一眼望不到邊際。

其實大部分船隻都是空船,真正載有士兵和物資的船隻只有三百餘艘,近八百多艘空船,這些空船是他準備用來裝載戰利品。

但楊元慶懷疑,這八百餘艘大船恐怕還是裝不完戰利品,要分幾次才能運完,這樣的話,他就需要一箇中轉之地,這座綾羅島不就是最好的中轉之地嗎?

想到這,楊元慶當即下令:“船隊靠攏島嶼,準備佔島!”

帥船上旗語揮動,最前面的數十艘大船在來護兒的指揮下開始向島嶼駛去。

來護兒兩次佔領這座島嶼,他知道這座島嶼南面多礁石。北面水深,適合大船停靠,尤其在東北角有一處天然碼頭,大船可以直接靠岸停泊。

船隊繞向北方,到了島嶼的北面,楊元慶頓時看見了遠處十幾裡外的溳水河口,海水因淡水的注入而變白。和周圍湛藍色的大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河口足有數裡寬,完全可以駛入大型海船,就在這時。桅杆上忽然有眺望兵大喊:“前方有兵船!”

只見兩裡外,一艘千石左右的船隻正要駛離海島,船隻左右搖晃。顯得十分倉惶,在駛離海島的一瞬間,一名高麗士兵跳上的大船,後面還有十幾名士兵狂奔而來,邊跑邊喊,似乎要大船等他們。

來護兒急向四周望去,只見除了這艘兵船外,再無其他船隻,連漁船都沒有,他急忙令道:“截住這條船!”

彩旗揮動。傳達旗語,幾艘大船劈波斬浪,加速前行,片刻便繞到高麗兵船前方,大船上隋軍士兵箭如雨下。十幾名士兵慘叫着被射倒,其餘士兵則鑽入艙內躲藏,高麗兵船的船帆繩索被射斷,船帆滑下,船隻在原地打轉,再也無法前行。

不多時。隋軍押着十幾名高麗士兵上了大船,十幾名高麗士兵全部跪在甲板上,乞求饒命。

來護兒上前盤問幾句,回頭對楊元慶道:“這些士兵們都是高麗水軍,他們負責駐守海島,一共四十人,島上還有十幾人未上船。”

楊元慶眉頭一皺,“高麗有水軍麼,我怎麼從未聽說?”

來護兒也是第一次聽說高麗有水軍,他又盤問幾句,這才道:“水軍是去年才成立,約五千人,百艘戰船,部署在溳水之內。”

楊元慶沉思片刻,下令道:“留三千軍隊佔領島嶼,中軍和後軍停泊在島上,前軍繼續前進,進入溳水。”

楊元慶是主帥,他只管軍隊大方向上的行動,其餘細節上部署都是由副將安排,來護兒留下三千人駐島,中軍和後軍的八百餘艘海船都停泊在島嶼旁,等候命令。

其餘三百艘戰船則在楊元慶和來護兒的率領下,向溳水入海口駛去……溳水也就是現在的大同江,現在的平壤橫跨大同江兩岸,但隋朝的平壤則要小得多,位於溳水北岸,是一座被高大城牆包圍的大城,周長三十餘里,城牆高大堅固。

爲攻打平壤,楊元慶考慮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趁夜偷襲平壤,配合內應,以最小的代價佔領平壤,但由於有高麗水軍的存在,這套方案顯然不太現實了。

第二套方案是速戰速決,就算被高麗軍發現,但趁高麗軍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強攻奪取城池。

而第三套方案則是遭遇意外,進攻被阻,使隋軍不得不面對高麗守軍的頑強防禦,這種情況下,隋軍需要動用重型武器纔可能攻平壤城。

還有最壞的一種可能,就是蓋蘇文的軍隊來援助平壤城,但楊元慶已經盡力而爲了,如果蓋蘇文的主力還是出現,那就真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百二十艘隋軍水師戰船列隊駛進了溳水入海口,溯流而上,受水流的影響,船隊行速不快。

溳水的下游寬達十幾裡,中間不時還有小的島嶼,儘管江面寬闊,但三百艘大船行駛在江面上,還是顯得異常壯觀。

船隊集羣而行,延綿十餘里,就彷彿從大海中來的巨龍,在大江中遨遊,兩岸人口密集,到處是大片的農田和村莊。

這裡是溳水下游的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河流縱橫,自古便是高麗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不時能看到一片片森林,像綠色的寶石般點綴在平原之上。

“總管,我們不可能無聲無息抵達平壤城。”一旁,來護兒又一次提醒楊元慶,這已經是他第三次提醒了,他有經驗,他知道不可能不被發現。

楊元慶只能抱以苦笑,他現在終於明白來護兒爲什麼這樣說了,北岸上,一羣羣的大人和孩子在跟着船隊奔跑,用力揮着手,大聲叫喊着。

但這時,來護兒快步走上船頭,全神貫注地注視着北岸上的一座石制哨塔,哨塔高三丈,矗立在北岸,儼如一座燈塔。

哨塔緊靠江邊,距離他們約一里,整個溳水上的任何動靜都會被它收入眼中。

楊元慶也發現了這座哨塔,他走上前,注視着哨塔問道:“這是高麗軍的烽燧嗎?”

來護兒點了點頭,“第一次高麗之戰時它還沒有,因爲我的水軍險些奪下平壤城,所以高麗軍吸取了教訓,沿江修建了十座烽燧,只要我們是沿江而來,肯定會被他們發現。”

楊元慶這才明白,來護兒所說的瞞不過高麗軍,是指沿江烽燧,而不是沿江的村民。

來護兒話音剛落,只見石哨塔上三柱烽煙沖天而起,他們被高麗哨兵發現了,緊接着遠處又出現了三柱烽煙。

楊元慶眯起了眼睛,警報此時應該已經傳到了平壤城,他的第一套方案已經不可能實現了,如果在半天之內趕不到平壤城,那麼他第二套速戰速決的方案,也同樣會失敗,

“這裡離平壤城還有多遠?”楊元慶追問道。

“還有四十里,須行一個時辰。”

停一下來護兒又補充道:“恐怕總管速戰速決的方案也不可能辦到了。”

楊元慶一怔,“這是爲何?”

來護兒手指前方,淡淡道:“總管看前方就知道了。”

楊元慶的目光從哨塔上收回,向來護兒的手指方向望去,他也看見了,前方水面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小黑點,相距他們約五六裡左右。

“高麗水軍!”楊元慶失聲道。

‘當!當!當!’的鐘聲在桅杆上敲響了,士兵們紛紛從船艙裡奔出,儘管隋軍士兵在出發前已經進行過簡單的水戰訓練,但遇到真正的水戰時,他們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用箭或者石砲轟擊對方船隻,

真正的水軍主力,還是來護兒從南方帶來的五千水軍,來護兒走到楊元慶面前,抱拳請示:“卑職願領軍和敵軍水戰,請總管同意!”

楊元慶已冷靜下來,在他所有的計劃中,都沒有考慮到高麗水軍,但高麗水軍確實出現了,他只能面對,楊元慶緩緩點頭,“希望來將軍旗開得勝,打贏這一戰!”

“卑職遵命!”

來護兒躬身施一禮,快步攀下帥船,上了一條小船,很快劃到另一艘大船前,上了大船。

此時隋軍大船的編隊已經發生了變化,楊元慶的帥船停止前進,而其餘戰船也紛紛在江中下錨,由來護兒的副將船率領五十艘戰船前去迎戰。

這五十艘戰船上的士兵,便是來護兒從南方帶來的五千水軍,他們大多是荊襄一帶的人,水性嫺熟,水戰經驗豐富。

楊元慶走到船頭,注視着五十艘戰船迎戰高麗水軍,他也不得不承認,他不可能樣樣精通,在水戰上,他便只能做一名看客,好在有大隋第一水師大將來護兒迎戰,讓他充滿了信心。

溳江水面上,高麗軍的水師聞訊前來攔截隋軍入侵,高麗軍的水軍是去年春天才組建,也只有五千餘人,主要以千石戰船爲主,共有百餘艘。

主要水戰武器,主要是弓箭和石砲,而來護兒率領的五十艘戰船大多是三千石海船,船體堅固,三倍於高麗戰船,他們武器卻要豐富一點,除了弓箭和石砲外,還可以用船頭撞沉敵船,而且還有火油和拍杆兩大水戰利器。

五十艘戰船呈菱形排列,和高麗軍的戰船越來越近,雙方終於撞擊在一起,這時,隋軍大船上的拍杆高高地豎起了起來,在隋軍士兵的一片吶喊聲中,長達數丈的拍杆猛地落下,向對方的戰船砸去。

‘轟!’地一聲巨響,一艘高麗戰船被兩根拍杆同時砸中,船體斷裂,江水洶涌而入……()

第95章 隱患爆發第40章 孤膽英雄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章 動之以情第7章 士信發威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5章 強攻榆關第72章 闊綽請客第9章 底線突破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1章 居安思危第4章 等待消息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33章 官場暗鬥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2章 狼水伏擊第98章 兩線危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7章 士子云集第37章 致命一箭第56章 雙相辭呈第16章 危機前夜第7章 兵壓關內第54章 齊王之危第30章 娶妻當慎第28章 時機成熟第23章 唐廷決策第5章 重返大利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6章 三千奇兵第35章 真相揭開第94章 紫河鬼谷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7章 雄信之災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0章 遷都角力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章 利益之誘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9章 父子攤牌第99章 意外收穫第36章 走出迷惘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7章 回京前夕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2章 暗流洶涌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54章 西域戰略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8章 洛陽來使第2章 欺人太甚第77章 楊氏希望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34章 裴矩之策第50章 白衣渡江第37章 南市酒樓第34章 北市暴亂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2章 被迫西撤第40章 禍水東引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69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5章 史蜀之毒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5章 京城讖語第30章 太子殺招第38章 兵分兩路第45章 佈局西域第49章 重甲破術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4章 河邊誤認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3章 御房進諫第41章 想走不易第6章 抽中死籤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1章 清河崔氏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章 透露底線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0章 朝堂之議
第95章 隱患爆發第40章 孤膽英雄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章 動之以情第7章 士信發威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5章 強攻榆關第72章 闊綽請客第9章 底線突破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1章 居安思危第4章 等待消息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33章 官場暗鬥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2章 狼水伏擊第98章 兩線危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7章 士子云集第37章 致命一箭第56章 雙相辭呈第16章 危機前夜第7章 兵壓關內第54章 齊王之危第30章 娶妻當慎第28章 時機成熟第23章 唐廷決策第5章 重返大利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6章 三千奇兵第35章 真相揭開第94章 紫河鬼谷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7章 雄信之災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0章 遷都角力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章 利益之誘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9章 父子攤牌第99章 意外收穫第36章 走出迷惘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7章 回京前夕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2章 暗流洶涌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54章 西域戰略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8章 洛陽來使第2章 欺人太甚第77章 楊氏希望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34章 裴矩之策第50章 白衣渡江第37章 南市酒樓第34章 北市暴亂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2章 被迫西撤第40章 禍水東引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69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5章 史蜀之毒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5章 京城讖語第30章 太子殺招第38章 兵分兩路第45章 佈局西域第49章 重甲破術第13章 棒打長孫第24章 河邊誤認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3章 御房進諫第41章 想走不易第6章 抽中死籤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1章 清河崔氏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章 透露底線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0章 朝堂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