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敢重任

這些宋兵也是百戰悍卒,吃了這樣一個大虧後也不後退,前面幾人只不要性命的揮刀照着衛倜等人身上亂斬,後面十餘個則稍作調整,重新結成並肩前進的隊形,瞬間已將衝出來的衛倜等人圍在當中。這番血肉搏殺持續不到一息時間,內圈的宋兵又有兩個到了下去,衛倜和王貴也分別被砍中,辛古的臉上被一個宋軍的斬刀抹中,滿面鮮血淋漓,唯有陳德身上完好無損,但他也對四周不斷招呼的宋軍利刃應接不暇。

程方五看着山上的戰況,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轉頭對宋文德道:“宋虞侯,人說太原勁卒甲天下,你看某家兒郎的戰力還過得去吧?”

正在這時,宋軍背後忽然殺聲大起,程方五和宋文德一起回頭,卻見一夥鄉民足有千人之多,手拿着長柄鐮刀、鋤頭、木棍衝上前來,一下子衝入宋軍後隊中亂打。宋軍與北漢衆人正殺得激烈,未曾想後方衝出這彪人馬,雖然沒有被這些鄉民殺傷多少,卻一下子亂作一團,待宋軍慌慌張張的退下山坡,鄉民們也不再追逐,陳德才看到是帶領鄉民來解圍的原來是王安,剛纔那番廝殺讓不少人握着農具的手都還微微的發顫,另一些人則彷彿解恨似的還在拿刀亂砍那些宋軍的屍體。

陳德正待向王安說上兩句感激的話,忽聽王貴大叫一聲:“衛將軍,你怎麼了。”忙同幾個軍漢圍攏過去,卻見衛倜已然癱倒在地,左手捂住左肋,浸透鮮血的衣襟上赫然扎着半枝折斷的箭桿,原來衛倜早已中箭,剛纔抱定一顆必死之心欲與宋軍拼命,倒能強行撐持,現下宋軍退去傷勢反而一下子發作起來。

衆人都手足無措之際,王安越衆而出,向北漢衆軍漢施了一禮道:“衆位軍爺,小可長隨師傅四處行醫施藥,讓我給衛爺看看傷勢如何?”衆人連忙讓他前來施治。

王安當即命人用鹽水將衛倜的傷口周圍清洗乾淨,自己將一柄小刀在火上燎了,先將埋在肋下的箭頭剜了出來,啪的一聲仍在地上,然後又用鹽水將衛倜的傷口清洗了一遍,方纔如釋重負的擦擦汗水。整個過程中衛倜都皺着眉頭一聲未吭,王安不禁嘆道:“關公刮骨療毒之勇不過如此,衛將軍真神將也”。

衛倜微微一笑,謝道:“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若非小祈伯醫術如神,老軍漢這條命便已了結。”衆人具都歡笑,王安這才解釋,他送衆人上船之後,發現一隻宋軍乘船沿江追去,便立即帶着近千餘信衆前來相幫,中間提到張阿朗遇害之事,衆人盡唏噓不已,王貴更恨聲道:“遲早與這幫雜碎做個了斷。”

衛倜也道:“張祈伯仙逝,小祈伯當有許多大事需要料理,若有需我北漢相助的,只管言來。”

王安環顧左右,拱手道:“衛大人看我帶來這些信衆如何?”

衛倜會意,略微打量王安帶來的人後,道:“都是豪傑之士,眼下雖未習戰陣,若由吐渾軍善加調教,當可成虎狼之師。”

蜀中衆人聞言都面露喜色,王安當即率衆拜倒在地,道:“衛將軍天下名將,請將我蜀中子弟帶往北漢從軍,假以時日放他們回蜀中發動起事,我巴蜀鄉民都感念將軍大恩大德。”衆蜀人都轟然應聲道:“感謝將軍大恩大德。”

衛倜連忙道:“衆位請起,張祈伯爲長清殺身成仁,長清又如何能坐視蜀地塗炭。”說話時牽動傷口,眉頭不禁又皺了一下。王安忙道:“衛將軍剛纔中那一箭甚是兇險,雖然避過了心臟要害,卻已傷了肺,怕是要將養一段時日方能迴轉了。”

衛倜“哦”了一聲,只得道:“那就多麻煩小祈伯了。”衆人敘話一番,因怕宋軍集合人馬又來攻殺,便編了副擔架擡着衛倜,由王安手下鄉民帶路,抄山中小路前往一處隱蔽的山寨躲藏。

剛剛安頓下來,衛倜又將王貴和陳德召到跟前,屏退衆人後,衛倜對二人嘆道:“我奉王命出使,無奈爲奸人所害,使命尚未完成卻身受重傷,我看一同來的衆人之中,只有你們兩人智勇雙全,所以我想派一人去完成剩下的出使,誰願意去?”

陳德和王貴面面相覷,半天,王貴方拱手道:“衛將軍,末將奉楊大人之命保護將軍,雖說出使是大事,但將軍的安危更重要,懇請將軍將末將留在您身邊”。

衛倜深深砍了王貴一眼,道:“你本是楊將軍手下的人,能盡忠職守,已是難得,讓你再替老夫出使,未免強人所難了。”王貴連忙拱手道:“末將不敢。”

衛倜卻轉頭對陳德說道:“陳德,原來你也不是土渾軍的人,我也不好讓你去冒險,只可惜文德背主投宋,我手下雖不乏善戰之士,卻再無智謀之人,只好勞煩你代老夫跑這一趟,你可願意?”

陳德無法推辭,只得躬身拱手道:“謝過衛將軍信任,某在所不辭。”卻又擡頭疑惑道:“衛將軍,我等在蜀中行藏已經暴露,現在外面宋軍鋪下天羅地網只待我等出頭,貿然四出聯絡義民,只怕正中了宋軍圈套。”

衛倜見他答應,眉頭大展,笑道:“你是萬人敵,若此次完成使命,老軍漢還要保舉你大用的,怎會讓你送死。”他壓低聲音道:“此次我等出使,不光是聯絡蜀地移民,更要聯絡南唐國主,夾攻宋國。”

“啊?”陳德不禁大吃一驚,據他所知,歷史上北漢和南唐雖然同爲大宋的死敵,但雙方極少聯絡,不過想想看,如果兩個割據地方的諸侯如果能相互呼應,應給會給宋國帶來極大的麻煩。

衛倜見王貴和陳德都露出吃驚的表情,不禁得意地笑道:“你二人不必驚疑,此乃我和楊將軍謀劃的合縱之策,以我北漢強兵,加上江南財帛,共御強宋,保境安民,必能一拍即合。”他強打精神,從髮髻中掏出一枚蠟丸,鄭重地交到陳德手中,道:“此乃與證明使者身份的國書,你要小心收好,到了南唐後徑自造訪徐弦徐相府上,出示國書後,便可請徐相引見江南國主。”陳德尚是短髮,沒有髮髻,只得暫時將蠟丸揣入懷中,看得衛倜微微皺眉,只是王貴不肯舍他出使,眼下再無人可用,只得耐着性子一一向陳德解釋說明出使的各項注意的事項。雖說此時的外交尚無現代這般繁瑣,左右不過是不辱國體和結盟的誠意、條件而已,也解說至深夜時分方纔完畢。

第二日,陳德便帶着辛古,拜別衛倜,王安派出的一名叫做蕭九的嚮導,三人一同出發前往南唐。

在山中行了三日,辛古忽然讓陳德和蕭九都躲藏起來,陳德雖然不解,卻很相信辛古猶如野獸一般的直覺,於是示意蕭九尾隨辛古一起躲在路旁。過不多時,那名叫做李舜的少年便氣喘吁吁地出現在來時的路上,見他身後再無他人,辛古當即從草叢中躍出,雪亮的鋼刀便架在少年瘦弱的肩上,刀刃一帶,已然割出一條血痕。此刻那名叫蕭九的嚮導方纔看清來人是李舜,大叫道:“二位將軍手下留情!”手忙腳亂的要去護住那少年,卻被辛古如狼似虎的眼神一逼,只能怯生生的站在一旁,只死死的盯住辛古架在李舜脖子上的刀刃,那眼神彷彿要將辛古撕成碎片。

陳德忙對辛古道:“慢着。”問那李舜道:“到底是誰指使你跟蹤我等,若說實話,便留你一命。”

那名少年驟然遇襲,臉色已嚇得煞白,卻強自硬氣的站着,一瞬不瞬的看着陳德,道:“我想跟你們去南唐。”

原來這李舜乃是從小便是師傅張阿朗撫養長大的關門弟子,眼下師傅已死,雖說上自王安,下自張阿朗的衆多信徒都善待與他,卻無人再約束於他。他卻總覺得心中空落落的,少年心性,總想看看蜀地萬里青山之外的世界,於是便想隨着陳德三人前往南唐看看,只要多跟陳德三人行走幾日再現身,三人便再也不能趕他回去。

陳德看着他,想起自己當年瞞着父母參軍的事,看了看辛古,又看了看蕭九,嘆了口氣道:“這小鬼跟着咱們二日有餘,二位以爲當如何是好?”

蕭九長跪倒地:“求陳將軍容小人送小祈伯回到山寨,再來爲將軍引路,小人來世結草銜環必報大德。”辛古剛剛將鋼刀放下,聞聽此言,橫眉怒道:“我倆在此人地生疏,怎可讓你離去。”邊說邊將鋼刀抖得嘩啦啦的,嚇得蕭九不敢再言語。

陳德心中計議已定,笑道:“咱們都是壯年漢子,帶上這半大小子扮作小廝,如遇到宋軍盤查,更顯得咱們像是行腳的商人。”話音剛落,李舜便高興得哇哇亂叫,嚇得蕭九連忙上前,細心的爲他擦乾脖子上剛纔被辛古劃開的血痕,又將隨身帶着的藥粉大把大把的敷在上面,一邊唧唧咕咕道:“若這刀劃得深些,便要留下疤痕了。”

辛古見他如此小心,喝道:“男人生在亂世之中,劃上幾道疤痕的,有甚鳥關係。”蕭九見他說得蠻橫,不敢直接反駁,只得小聲道:“小祈伯身份高貴,又如何是我等可比。”辛古一聽又是來氣,悶聲道:“便是皇帝,老子也曾割得他的頭來,這小子又如何高貴了。”這話說得甚是大聲。其時雖在亂世,但普通百姓長期以來對皇帝的敬畏卻是植根已深,蕭九見他發起怒來連皇帝也敢褻瀆,索性不再說話,自顧自的心肝肉兒的爲李舜收拾衣物行李,又將隨身攜帶的精細乾糧塞了不少給他。見蕭九對李舜簡直比自己家的親生兒子還親,連陳德也打了個冷戰,不禁想起前世有些專好男童的中年大叔來。

四人又行了半日,便來到一處川江的灘塗上,便乘坐一艘早已備好的小船順流而下。

古代蜀地交通不便,與外界往來最重水運。李白詩云:“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說得便是這舟行之速。但也正因如此,歷代蜀地之主都對着水上船運監視甚緊。由於對南唐的征戰準備已經到了最後階段,宋軍封鎖長江甚緊,只有在兩處宋軍戰船巡哨的江段之間,四人方纔能乘坐小船順江邊往下飄流。這蕭九除了對李舜過於畢恭畢敬之外,水性船藝都是一等一的好手,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是,每次前方出現宋軍的戰船之前,蕭九總能事先將小船靠岸藏好,待到宋軍戰船過去之後,再行上路。這招絕活讓陳德和辛古都是佩服不已,辛古更是學川人般罵道,這龜兒子硬是有身鬼本事,不過卻生就一副賤相。蕭九聽了,卻只是微微一笑,只是待二人客氣如故,照料李舜亦恭謹如故。

有蕭九這般未卜先知的本事,雖說一路上遇到不少撥宋軍的巡視戰船,四人仍然只用了四日便駛入南平水面,長江經過山中的曲折奔突,終於一瀉千里。江陵是宋軍水師大營所在,來往巡哨船隻密集。眼見兩岸山勢漸平,江面也漸漸寬闊,一葉扁舟亦再難隱藏形跡,四人便在一處離江陵府較近亂石灘上舍舟登陸。原本蕭九隻需將陳德和辛古送至此處便可迴轉,只是現下多了李舜,於是蕭九隻得請江陵潛伏的教衆向蜀中傳回消息,自己卻仍隨陳德和一同前往南唐。江南水網縱橫,鑑於蕭九此前顯出的水面本領,陳德和辛古樂得與他同行。

上岸後順江行了不到一日,便來到江陵城邊,遠遠的望見水面黑壓壓的停泊着宋軍的大隊戰船,密密的桅杆如同樹林,大隊的腳伕在碼頭上奔走裝卸貨物,離碼頭稍遠一點,還未入城,便由鱗次櫛比的客店酒肆沿江而建,市井小民也都挑擔在客舍酒樓之間叫賣,更有許多商販如同現代的威尼斯人一般,在江邊的小船上叫賣各種水產和土貨。行走在充斥着魚腥味兒的江岸上,陳德彷彿回到了前世人潮涌動的市場,只是身前熙熙攘攘的人羣全都換作了古裝而已。

宋軍攻克南平甚是容易,因此除了水面巡視嚴密之外,對當地的百姓盤查倒也不十分苛刻,四人沒費多大力氣便在江岸邊採買了各色物品,蕭九出面接洽,搭上了一艘前往南唐販茶的商船,眼看便要一路順風順水的駛入南唐地界。

八十一章 射虎二十八章 堅守二十七章 亂局四十三章 騎射三十七章 扣留三十九章 城下二十二章 弩戰四十一章 朔鎮七十三章 殉國四十五章 封疆第七章 風折草八十八章 雨中二十四章 貳臣二十四章 桃李第七章 勸進二十八章 地運四十六章 笑談第四章 吐渾軍請假條 附外篇 虎翼軍 龍牙軍 教習軍團第一章 大國六十六章 太祖四十三章 安西大唐逸聞七十六章 斬姬二十二章 弩戰四十章 疏勒二十四章 貳臣第九章 宮變三十章 完卵中國歷史上的奴隸制八十三章 轉戰第七章 心憂一 家國天下二十一章 王佐宋代積弱積貧,主要是內政的問題二十六章 堅壁三十二章 促師第六章 冬至三十二章 兩難本書及主角名字來歷三十九章 驟雨三十八章 遭遇三十四章 迎戰楔子“王小波”名辨釋 作者段玉明二十五章 恩義四十一章 沙場二十八章 堅守第五章 冰釋二十六章 勢爭二十二章 天時昏君乎明君乎 ——孟昶形象問題的史源學思考三十八章 心賊第八章 黃袍十六章 女史邀十三章 新年二十七章 亂局第八章 生產二十八章 瓊琚十五章 異族十八章 震怒二十二章 和親二十五章 退將四十三章 擁立三十七章 狹路三十三章 祆火七十四章 託孤三十六章 黃雀三十二章 聖城第十章 臨機九十一章 交易六十章 巡城七十五章 焚書第九章 四絕三十七章 狹路第十八章 誤解二十四章 禁軍四十章 疏勒四十二章 夜襲二十七章 取經參考戰史:突然的打擊-閃擊奧斯陸“王小波”名辨釋 作者段玉明第七章 風折草十五章 異族三十九章 城下十六章 女史邀四十五章 拜別請假條 附外篇 虎翼軍 龍牙軍 教習軍團二十二章 天時第十章 奪位三十七章 逆轉第十五章 憐子三十章 完卵二十七章 故人四十一章 潛伏七十七章 殺降三十六章 聯姻三十七章 狹路四十二章 夜襲十六章 鐵鷂
八十一章 射虎二十八章 堅守二十七章 亂局四十三章 騎射三十七章 扣留三十九章 城下二十二章 弩戰四十一章 朔鎮七十三章 殉國四十五章 封疆第七章 風折草八十八章 雨中二十四章 貳臣二十四章 桃李第七章 勸進二十八章 地運四十六章 笑談第四章 吐渾軍請假條 附外篇 虎翼軍 龍牙軍 教習軍團第一章 大國六十六章 太祖四十三章 安西大唐逸聞七十六章 斬姬二十二章 弩戰四十章 疏勒二十四章 貳臣第九章 宮變三十章 完卵中國歷史上的奴隸制八十三章 轉戰第七章 心憂一 家國天下二十一章 王佐宋代積弱積貧,主要是內政的問題二十六章 堅壁三十二章 促師第六章 冬至三十二章 兩難本書及主角名字來歷三十九章 驟雨三十八章 遭遇三十四章 迎戰楔子“王小波”名辨釋 作者段玉明二十五章 恩義四十一章 沙場二十八章 堅守第五章 冰釋二十六章 勢爭二十二章 天時昏君乎明君乎 ——孟昶形象問題的史源學思考三十八章 心賊第八章 黃袍十六章 女史邀十三章 新年二十七章 亂局第八章 生產二十八章 瓊琚十五章 異族十八章 震怒二十二章 和親二十五章 退將四十三章 擁立三十七章 狹路三十三章 祆火七十四章 託孤三十六章 黃雀三十二章 聖城第十章 臨機九十一章 交易六十章 巡城七十五章 焚書第九章 四絕三十七章 狹路第十八章 誤解二十四章 禁軍四十章 疏勒四十二章 夜襲二十七章 取經參考戰史:突然的打擊-閃擊奧斯陸“王小波”名辨釋 作者段玉明第七章 風折草十五章 異族三十九章 城下十六章 女史邀四十五章 拜別請假條 附外篇 虎翼軍 龍牙軍 教習軍團二十二章 天時第十章 奪位三十七章 逆轉第十五章 憐子三十章 完卵二十七章 故人四十一章 潛伏七十七章 殺降三十六章 聯姻三十七章 狹路四十二章 夜襲十六章 鐵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