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 詞祭

bookmark

陳德所帶的一百親兵和三十名水軍所乘的是一艘三層的樓船,最高一層的樓閣只住了陳德、王侁兩人和親衛,數日來這兩人雖然每天都有碰面,卻並不寒暄。

這天傍晚,陳德憑欄遠眺,夕陽西下,映得寬闊的江面一片鮮紅,天地雄渾,波濤壯闊,胸中一股熱氣上涌,不禁放聲長嘯,脫口吟道:“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話音未落,耳邊突然爆起一聲“好!”來,陳德回頭看時,確是王侁推開艙門,正對着他鼓掌叫好。

見陳德只是看着自己,也不打招呼,王侁心知日前自己舉動傲慢有所失禮,乾笑兩聲後拱手道:“陳兄好詞,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二句,真乃豪情蓋天。還請無怪吾言行失狀之罪。”

王侁生於中原,長於軍中。自唐末以來,中原地區曾先後遭到土孛、回鶻、契丹等胡人的劫掠,百姓骨肉分離,流離失所者甚衆,唐末即失隴西,數十年前又失卻燕雲十六州,漢人在胡人治下當真是苦不堪言。因此中原漢人無時不念想着驅逐韃虜,恢復漢唐國威,生長在將相之門的王侁更是如此,所以才一聽這壯懷激烈的滿江紅便再也端不住架子,脫口叫出好來。

陳德見他主動道歉,也客氣的拱拱手,臉上仍是淡淡的,他並非是計較王侁那日對自己言語無禮,而是想起歷史上記載,楊業便是被這個王侁所害而死,心中對此人滿懷厭惡之情,甚至想擔點干係將此人除去。

這王侁卻甚是古怪,他出生名門,不管走到哪裡,人家對他都是客客氣氣的,今天遇到一個對他不鹹不淡的,他卻上了心。日前陝口接戰,他暗贊陝口守將有名將之風,現下聽陳德隨口吟出千古名篇,更肯定此人文武兼資。

如此國士,自詡當今名士的王侁自然不能不交。當即微笑着度過步來,說道:“今日王右軍所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齊臻,陳將軍何必拒人於千里之外。”

陳德冷然道:“可惜,尚缺‘人和’。”

王侁一愣,隨即笑道:“陳將軍言下之意,可是說江南雖有地利,無奈天時不予,更缺人和麼?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愚兄與開封府晉王殿下相交甚厚,不妨爲你引薦一番。”

陳德怒道:“你休要信口雌黃,現在左右軍士都是我的心腹,信不信我現在將你推下江去。”

王侁警惕的往後退了一步,隨即哈哈大笑道:“陳將軍說笑了,真乃趣人。”隨即又走到陳德身邊附耳道:“莫怪我交淺言深,前日陳將軍部屬結隊相送,固然聲勢驚人,落在有心人眼裡,帝心莫測,將軍恐遭不測之禍啊。”

陳德“哼”了一聲,不置可否,心中卻暗暗警惕,這王侁在宋朝久做監軍,對帝王防範武將結黨的心思摸得極準,他這聲提醒,不知是威脅還是另有他意。

見陳德臉現警然之色,王侁點頭道:“我知你已經想透此節,明哲保身之道莫如寄情山水聲色,可保善終。”

陳德見他出言指點,只得抱拳道:“謝秘權兄提醒,只是大丈夫以身許國,甘居林下,酒色餘生,我做不到。”

王侁看着他道:“你做得出那樣的豪邁詞,自不耐那藏頭露尾的作派,不過爲人臣者,當知英主之忌,當年周世宗見身邊有方面大耳者皆斬之,唯有當今皇上隱忍非常,始終不使世宗疑心,最後方能一飛沖天。”眼下頗有諄諄教誨之意,即便陳德對他心存惡感,也不能不點頭道謝。

王侁又道:“吾觀江南氣運將盡,陳將軍當早作打算。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若是有心投效宋室,愚兄可將你引薦至開封府晉王麾下,以你才具,必當重用。”

陳德心知晉王趙匡義沒過幾年就會接掌他哥哥的江山,所以此時投效晉王絕對是一個大好時機,更何況碰巧又遇到王侁這麼個引薦人,心中稍有躊躇,隨即答道:“謝過秘權兄好意,只是江南國主對我有知遇之恩,不能不報。”

王侁一拂衣袖,笑道:“人各有志,愚兄自然不能勉強。來,今天你我相交,只談風月,不談國是。”叫了軍士端上酒水,與陳德談笑對酌。

由於南征主力陝口遭受重挫,各路宋軍延緩了進軍,因此陳德這艘樓船可謂一帆風順的到達了金陵城外的方山碼頭。

陝口大捷是江南對北軍難得的勝仗,驛使早將陳德將攜王侁赴闕奏捷的消息傳回,這兩三日裡宮中的宦官一直帶着車馬守在碼頭,樓船剛剛停靠碼頭,便一邊飛報宮中,一邊將陳德與王侁請上馬車一路駛入宮門。

恰逢這日是先昭惠後周氏的忌日,李煜在宮中焚香致祭,一般的宮女宦官都只能遠遠的站着,宦官不敢通報,只請二人在旁邊候着。

隔着層層疊疊的花樹,看不清裡面的情形,只聽內裡一名男子悽婉的長吟道:“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銷心裡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後感,無淚可沾巾。”

吟到後來,聲音裡竟帶了些許嗚咽之音,還夾雜着女子和幼童低聲的哭泣。

陳德聽了那首輓詞,只覺情意綿綿,加上李煜與其它致祭者的哀婉音調,令人忍不住要大哭一場,王侁則在一旁輕輕搖頭。

那帶他們入宮的宦官等到哭聲漸止,李煜與隨從準備迴轉之時,方纔上前秉道:“陛下,散騎常侍陳德與宋國西南面行營右軍都監王侁前來覲見。”

只聽李煜怒道:“休要打擾,沒見孤正在祭祀先皇后嗎?”旋即又大聲道:“你說誰要覲見?陳卿和王秘權,爲何不早來通報?快快帶上來。”

陳德和王侁哭笑不得,隨着宦官移步轉入桂花樹從之中,只見一片不大的空地上站着五個人。

身着一襲雪白的素服李煜完全不似一國之君,雙目紅腫,小周後手拉着一個素服孩童陪同在旁,神情悽婉,建業文房司寶黃雯低着頭捧着筆墨隨伺左右。香案上擺放着各式精巧祭品,銀盤中尚未燒盡的白紙上墨跡尤在,想是李煜將他的相思之苦寫成輓詞,燒與先後香魂知曉。旁邊還站着一個身着青色袈裟的青年僧侶,面貌清秀,眼睛微閉,雙手合時,口中唸唸有詞。

見二人上前行禮,李煜忙道:“免了,免了,娥皇最不喜這些俗禮。”又以衣袖拭乾淚痕道:“鰥夫李煜緬懷故人,倒叫兩位卿家見笑了。”

陳德忙施禮道:“陛下乃重情之人,下官深感欽佩。”王侁也隨他施禮,卻不置可否。

李煜又道:“娥皇在時最喜新詞,二位卿家皆有才情,既然來了,何不賦詞相贈,立時燒與她知,她在天之靈恐怕也會歡喜得緊。”

這番話令陳德和王侁皆大皺眉頭,但見李煜此刻沉浸在思念亡妻的哀痛之中,倒不忍拂了他的意,二人凝神思索片刻後,王侁先道:“國主,下官倉促之間難賦新詞,昔年所作的一首舊詞不知可否?”李煜點點頭,他才吟道:“千里故鄉,十年華屋,亂魂飛過屏山簇。眼重眉褪不勝春,菱花知我銷香玉。雙雙燕子歸來,應解笑人幽獨。斷歌零舞,遺恨清江曲。萬樹綠低迷,一庭紅撲簌。”

他吟誦之時,黃雯便鋪開紙墨在一旁靜靜的書寫,待他吟完,李煜命黃雯將書卷交與王侁審閱,問道:“王卿家,若有文字錯誤,可叫宮人再寫來。”

王侁輕聲讀完一遍,有些吃驚的看了黃雯一眼,對李煜道:“這位女史真有璇璣之才,所書文字與下官詞賦一字不差。”

李煜滿意的點點頭,柔聲對黃雯道:“好,這便將王卿家的好詞報與娥皇知曉吧。”

黃雯應聲走到香案之前,點火將剛剛寫好的書卷燒了。李煜見雪白的書卷一點點被火苗燒得焦黃蜷曲,直到化爲飛煙,方纔略微舒展眉宇,看向陳德。

陳德無法,只得吟了一首陸游祭奠亡妻唐婉的詞:“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這首詞情真意切,乃千古絕唱,李煜聽罷,忍不住悲從中來,喉頭哽咽不能出聲,只能揮手讓黃雯將寫好的書卷遞給陳德校閱。

黃雯將手卷拿過來,只顧低着頭,不敢多看陳德一眼,陳德鼻息間直覺一股淡淡的香草味道,展開書卷,娟秀的字體映入眼簾,瀏覽過後,心中暗贊此女果然蘭心蕙質,沉聲對李煜道:“一字無誤。”李煜方揮手令黃雯將書卷燒與昭惠後。

事畢,李煜方纔招呼小周後牽着的那名小孩上前,憐愛的摸着他的頭,說道:“這是吾八弟的孩子,娥皇在世時很喜歡他,收爲義子。天和,快向兩位先生行禮。”

那小孩大約十三四歲年紀,烏黑的雙眼顯得頗有靈氣,神情卻頗爲沉靜,走過來先對陳德深施一禮,再對王侁行禮,口中道:“小子代昭惠母后謝過兩位先生。”

陳德見他舉止有度,不似一般王侯子弟那般傲慢,心中喜歡,扶他起來道:“昭惠皇后秀外慧中,端莊賢淑,我等只恨無緣相見,今日有幸隨陛下祭奠芳魂,是我等臣子的福分。”

李天和感激的看了陳德一眼,退到李煜身後,仍由小周後將他牽着。

李煜又指着那僧人道:“此乃清涼寺住持法師,佛法修爲甚是高深的。”那僧人過來雙手合十行禮,陳德和王侁也還了一禮,王侁深深的看了那僧人一眼,笑道:“小長老,還記得江北故人否?”

那僧人吃驚的看着王侁,道:“小僧從未到過江北,這位施主說笑了。”

王侁笑道:“難道年前你不曾向我化緣要在江南某處建一座七級浮屠?我可是五千貫銀錢都佈施給你了。”

那僧人急道:“出家人不大誑語,施主請勿信口開河?”

李煜見王侁不依不饒,打圓場道:“王卿家大概認錯人,小長老世居江南,這兩年一直都在金陵說法,也常來王宮中,未曾聽說曾到江北的。”

王侁不信似的盯着那僧人看了許久,最後才“哦”的一聲,道:“國主所言甚是,我確實是認錯了人。長老無怪。”那僧人連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

眼見這二人說開誤會,李煜便讓小長老留在香案前繼續爲昭惠後誦經祈福,自己帶着陳德和王侁來到御書房。

八十八章 雨中商品房就是現代的官鹽第十五章 憐子近期讀的穿越書分享第九章 四絕八十章 死決第三章 相府二十九章 棄子二十六章 唏噓三十四章 變化二十九章 中堅四十二章 主母四十章 生意四十一章 沙場十二章 分家五十二章 野戰十二章 商幫七十二章 棄國第十章 誅心三十二章 聖城第五章 二郎神五十七章 幽會二十五章 王侁草原絲綢之路第三章 重逢第一章 西行六十章 巡城第九章 稅吏二十五章 意氣第一章 嵐州第一章 生聚三十一章 奴隸四十章 權衡二十章 道理九十五章 結義楊家將年譜兼府州折氏七十四章 託孤第十四章 先知六十四章 降否十五章 異族四十三章 擁立第二章 選擇宋代積弱積貧,主要是內政的問題第二章 蜀營十二章 逐檣櫓大唐逸聞四十三章 安西二十章 陣鬥第一章 西行二十八章 校閱三十九章 心腹二十五章 薪火九十五章 結義九十六章 絕地二十章 強弩十四章 誓師二十四章 桃李六十九章 三百三十五章 彈歌四十五章 對峙五十五章 傳信李煜的收藏三十八章 借道十四章 春分三十五章 拔刀三十七章 頓兵二 煮酒閒話三十九章 牧軍七十四章 託孤三十章 鐵蹄二十一章 藤甲兵四十章 權衡十三章 新年四十三章 春寒十三章 接舷戰四十三章 慶功第十章 奪位十七章 決死五代十國的軍隊制度十九章 復仇四十三章 擁立二十三章 文戰二十三章 背水第一章 西行三十章 佛血七十六章 斬姬第十八章 奇冤第九章 四絕第十一章 進退六十二章 地道五十一章 棄城四十四章 交待二十九章 危局四十五章 封疆四十三章 擁立三十九章 城下二十六章 先生第二章 擊賊第四章 進酒十九章 共富貴
八十八章 雨中商品房就是現代的官鹽第十五章 憐子近期讀的穿越書分享第九章 四絕八十章 死決第三章 相府二十九章 棄子二十六章 唏噓三十四章 變化二十九章 中堅四十二章 主母四十章 生意四十一章 沙場十二章 分家五十二章 野戰十二章 商幫七十二章 棄國第十章 誅心三十二章 聖城第五章 二郎神五十七章 幽會二十五章 王侁草原絲綢之路第三章 重逢第一章 西行六十章 巡城第九章 稅吏二十五章 意氣第一章 嵐州第一章 生聚三十一章 奴隸四十章 權衡二十章 道理九十五章 結義楊家將年譜兼府州折氏七十四章 託孤第十四章 先知六十四章 降否十五章 異族四十三章 擁立第二章 選擇宋代積弱積貧,主要是內政的問題第二章 蜀營十二章 逐檣櫓大唐逸聞四十三章 安西二十章 陣鬥第一章 西行二十八章 校閱三十九章 心腹二十五章 薪火九十五章 結義九十六章 絕地二十章 強弩十四章 誓師二十四章 桃李六十九章 三百三十五章 彈歌四十五章 對峙五十五章 傳信李煜的收藏三十八章 借道十四章 春分三十五章 拔刀三十七章 頓兵二 煮酒閒話三十九章 牧軍七十四章 託孤三十章 鐵蹄二十一章 藤甲兵四十章 權衡十三章 新年四十三章 春寒十三章 接舷戰四十三章 慶功第十章 奪位十七章 決死五代十國的軍隊制度十九章 復仇四十三章 擁立二十三章 文戰二十三章 背水第一章 西行三十章 佛血七十六章 斬姬第十八章 奇冤第九章 四絕第十一章 進退六十二章 地道五十一章 棄城四十四章 交待二十九章 危局四十五章 封疆四十三章 擁立三十九章 城下二十六章 先生第二章 擊賊第四章 進酒十九章 共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