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

韋溫突然遭襲墜馬,立時引起一片譁然。變數突起,連高崇也是猝不及防。驚駭之下,慌忙催馬向前面趕來。怎奈隊伍已亂了陣腳,軍士們紛紛走竄。他騎着馬急切裡到不了出事的地點,無法得知韋溫到底是死是活。

就在這時,玄武門忽然大開,陳玄禮、葛福順等人率領萬騎營軍校殺了出來。韋溫一死,那些個府兵那還有心思戀戰,立時軍心大亂,在瞧見衝出來的軍士個個如狼似虎,便紛紛四下裡逃散。高崇尚不死心,揮劍斬了一個從馬側跑過的軍卒,大吼着叫整隊迎戰,卻哪裡彈壓得住?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統帥一死,當真就是樹倒猢猻散了。

高崇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忽見身邊騎馬的校尉紛紛中箭落馬。他舉頭向城樓上望去,只見城樓上立着一個半截鐵塔樣的大漢,單腿踩着城垛,在那裡張弓引箭,專射騎馬的將官,絕不虛發,箭響處,便有校尉應聲落馬。

射箭者正是李宜德。他也不認得誰是誰,只管向騎馬之人射去,口裡還不住的大呼着:“痛快!”

一股怒火陡的衝了上來,高崇冷哼了一聲,雙眼瞪着李宜德,從馬鞍上摘下角弓,搭上一支鵰翎箭,將弓弦拽得滿滿的,瞄準了李宜德。

只聽李宜德大呼道:“好!有膽色!來,咱們二人一箭換一箭!”看來高崇的所有動作都沒有瞞過他的眼睛。

高崇也豁出去了,面對**裸的挑戰,右手一撒,一箭向李宜德射去。尖嘯聲乍起,緊接着便只見空中驟然起了一點火星,叮的一聲,高崇射去之箭和李宜德射來之箭撞個正着,雙雙墜到了地下。

有這種巧合嗎?還是此人當真神箭無匹?高崇心中不禁駭異之極。他慌忙又抽出一支箭來,才搭在弓上,還未來得及拉開,就見一支箭已破空向他飛來。就聽李宜德一邊大笑一邊道:“哈哈,你太慢了!”躲已不及,那支箭瞬間貫入了高崇的眉心,一股極強的力道將他帶離了馬鞍,平着飛至馬後,通的栽在了地下。

亂軍之中,宗楚客騎着小毛驢左衝右突,只是跑不開。得得剛跑了沒多遠,猛然被一隻大手抓住後心揪下了驢來。他仰臉一看正是王毛仲。

王毛仲低頭嘿嘿一笑,道:“宗閣老乘驢夜奔,真是好風雅啊。”

宗楚客縱使見過王毛仲也對他沒個什麼印象,但見他方纔襲殺韋溫甚是兇悍,自是對他害怕的緊,跪在地下一個勁求他饒命。

王毛仲道:“宗閣老放心,我不會殺你,不過我會把你交給我們王爺。他怎麼發落,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八千府兵殺的殺,逃的逃,降的降。玄武門前伏屍上千。李隆基走出來一面叫人火速打掃戰場,一面叫人把宗楚客和葉貴立即就地處斬。他當然不會放過他們,剪草須得除根,這個道理他豈能不懂。

王毛仲走到他跟前,單膝跪倒,道:“王爺,屬下來遲了險些誤了大事,罪該萬死。”

李隆基一伸手扶他起來,笑道:“毛仲何出此言?你如此神勇,本王高興還來不及呢,今夜若非你,恐怕此刻玄武門還被圍着呢。你有大功於社稷啊。”

王毛仲本想躲上幾天,沒想到卻歪打正着殺了韋溫。此時聽着李隆基毫無保留對自己的讚揚,心中自是飄飄然受用的緊。李隆基又問起他事情的經過,他便極力宣揚自己孤膽英雄這一節,於事前開溜一段則隻字不提。李隆基聽罷仍是一連聲的讚不絕口。

時已近黎明,李隆基回到太極殿叫劉幽求草擬敕令,內容是臨淄王昨夜率兵入宮靖難,已掃除了韋后一干奸黨,並傳朝中各部官員火速入宮,共商軍國大事。

最先趕來的就是崔日用。他聽了敕令,早已完全明白了。一路入宮,見昔日韋后所倚重的大臣,諸如張嘉福、趙履溫等數十人先後被軍校從裡面押了出來,後面跟着赤膊坦胸的劊子手。那些人昔日同崔日用都是稱兄道弟,同事韋后。此刻見他甩着大袖,鮮衣華履而來,心中自是大感詫異,一時都搞不清同是韋后黨羽,爲何他崔日用卻獨能開脫呢?

崔日用臉上不露聲色,心中暗暗尋思,瞧這架勢,幾乎所有追隨韋后的大臣皆遭到了清洗。他暗自慶幸自己虧是聽了普潤之言,要不然恐怕也得和這些人一樣做了刀下之鬼。

李隆基自然知道崔日用暗中通款自己,所以見到他之後,極力讚揚了一番。崔日用一心想向新主子賣好,所以便問道:“殿下,我瞧着韋后的黨羽已經基本肅清了,不知可曾派兵搜捕韋氏家族嗎?”

李隆基道:“還不曾。”

崔日用立即跌足道:“殿下,韋氏家族向來強盛,那可是大患啊,須得儘快搜捕,免生後患。此事就交與崔某來辦如何?”

李隆基被他這一提醒,立即表示贊成。他道:“那好吧,崔大人,就由你率領一千軍士前往搜捕。”

崔日用道聲“是”,轉身欲走,李隆基忽然又道:“崔大人,韋后亂國之罪巨大,當誅三族,你須相機行事。”

那韋氏家族聚居城南,門丁興旺,勢力大過天。李隆基將權力放給他,自然是叫他來個就地大清洗的,也免得抓來住去,生出些不必要的麻煩。崔日用當然理會的李隆基的意思,心裡冷笑着暗道:“你臨淄王還真是塊成王霸業的料,斬草除根永除後患,這個早晨有得瞧了。唉,要圖霸業自然免不了血流成河了,自古已然啊。”

他點起一千萬騎軍士直撲城南,將韋氏一門盡數屠戮於家中。上至八旬老嫗,下至襁褓中的嬰兒,一概都不放過,真是做得乾淨徹底。誰叫自己昔日是韋后帳下的人呢,這也算是改邪歸正,聊表忠心吧。

大臣們先後接到敕令都紛紛進宮,聞之是李隆基清掃了韋后,還是頗感意外的,誰都想不到竟是相王家的老三出了這個頭,心中都是既驚且憂,弄不清道到底是什麼行市。

此時天已大亮,李隆基一面安頓衆大臣,一面派人去請太平公主,而他自己則親自去迎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來到隆慶坊見者李旦將昨夜率兵進宮誅殺韋后等事說了一遍,並叩首請罪道:“沒有事先稟報父王,情父王治孩兒擅專之罪。”

這請的是哪門子罪?實在是有些假惺惺。不過,這樣子表功反倒顯得李隆基心底無私,一心爲國,正討得了老父親的歡心呢。

李旦壓抑了幾十年,聽到這個消息高興還來不及呢,何來什麼怪罪,趕緊扶起李隆基道:“三郎此言差矣。國家社稷淪於奸黨之手久已,多虧了你力挽狂瀾,這是可喜可賀之事呀。”

他與李隆基四目相對,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眼裡竟然噙着淚花。所謂一朝撥雲見日出,終於盼到了出頭天,也許就是現在他心情的寫照吧。

李隆基道:“父王,那現在咱們就進宮吧,少帝重茂尚幼,軍國政務急需父王您拿主意呀。”

其實該辦的事李隆基都辦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掃尾工作也不用太費什麼心。不過,他對父親的孝心也是出乎真心,一手鋪好了路,才把李旦推到前臺,用心也算良苦。李旦再不推辭,隨了李隆基等人往太極殿而來。

太極殿上,李重茂坐在御座上一副茫然無措的表情,而衆大臣則在殿中議論紛紛,哄哄然不絕於耳,根本就象沒看到李重茂一樣。猛聽得殿外宣道:“安國相王千歲駕到。”大夥兒立刻止了喧譁,瞧着殿外肅然而立。

李旦到來之後,與衆大臣議定了敕天下令,仍由劉幽求起草,李重茂專門負責蓋印。內容無外是向外界宣佈唐室從今日起除舊佈新,大家各安本分,該幹什麼幹什麼,其中特別有一條強調逆賊已除,即日起餘黨一概不究。其實該殺的都殺的差不多了,安撫安撫還是必要的。

詔敕一連下了好幾道,殿外忽起了環佩叮噹的響聲。只聽黃門官宣道:“太平公主千歲駕到。”直到此時,太平公主才姍姍來遲。只見她高疊雲髻,渾身上下珠光寶氣,光彩四射。恐怕拾掇拾掇花了些功夫的。她進得殿來,一臉的威儀凜凜,直盯着大殿上規規矩矩端坐着的李重茂。李重茂瞧見太平公主進來,不知怎麼心中起了一陣寒意,忙低下頭避開了她那凌厲的眼光。

大殿正中仍停放着李顯的棺槨,李旦和李隆基、劉幽求等人就站在旁邊。太平公主見此情景,冷冷的道:“皇上尚且年幼,爲國家社稷計,還是讓位與你的叔父吧。”

這句話聽上去不鹹不淡,卻帶着十足的命令成分。羣臣一聽,哪敢怠慢,紛紛跪倒,頓時附和聲一片都要求李重茂讓位與李旦。

李旦一聽連忙擺手,道:“這可使不得。太平,這可使不得。”

朝堂上的主宰者忽然成了太平公主,她以不容商量的口氣說道:“有什麼使不得?皇兄,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在這兒讓來讓去,難道你就眼瞅着局面混亂也不挺身而出嗎?”

太平公主一番詰問,弄得李旦到沒了詞。她又對李重茂道:“天下之心已歸相王,這位子不屬於你了。”

李重茂見太平公主一再相逼,羣臣也跟她一路,說不得只好下來。怎奈兩腿瑟瑟,不聽使喚半天擡不起屁股來。太平公主見他磨磨唧唧,半天不挪窩,早已按耐不住走上去一把揪住他的脖領將他從御座上揪了下來,乖乖的上一邊站着去了。

李旦見羣臣仍然伏地懇請不已,知道再不能推辭,遂走上御座坐了下來。從此時起,他就算是正式承繼大統登上帝位,仍爲唐睿宗,改元景雲大赦天下。

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楔子 那時花開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楔子 那時花開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
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楔子 那時花開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楔子 那時花開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