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生財之道

茅灘江自東北而來,到了邕州城外一分爲二,圍着邕州城轉上一圈,便就匯到了鬱江裡。這繞城的江水便是邕州的城壕,茅灘江與鬱江匯合的地方,就成了邕州的碼頭。四方的珍奇雜貨都涌到這碼頭來,裝上船直下廣州。

雖然已經是冬天,碼頭邊的楊柳卻依然是翠綠如滴,隨着江邊的微風輕拂着江岸。已臨近上元節,路兩邊三三兩兩的掛上了燈,照着來去匆匆的行人的臉龐,忽明忽暗,仿如夢幻一般。

水門裡面,離城牆不遠,就是邕州最大的酒樓望江樓。樓分兩層,拔地而起,飛檐斗拱,在小小的邕州城裡顯得鶴立雞羣。站在樓上,越過城牆,恰好可以看見外面鬱江的迷人風光。

望江樓的二樓,一個臨窗的小閣子裡,徐平和王惟正相對而坐,面前幾個時令小菜,一壺酒。

“今年不太平啊!”

看着夜色,王惟正低聲嘆道,話語裡滿是無耐。

徐平隨口附和:“是啊,自年前起,交趾翊聖王不斷侵略邊境,搶掠財物和人口。曹知州派人交涉,他們左右推託,就是不放還。照這樣發展下去,如果朝廷沒有雷霆手段,早晚釀成大禍。”

徐平早已打探得清楚,此時儂智高這個人還不知道在哪裡,但儂姓在廣源州勢力已經不小,早晚都要出事。儂智高叛亂正是發生在仁宗年間,不過西北党項還沒生事,戰亂中成長起來的狄青也不知道在哪裡當兵,被狄青平掉的儂智高叛亂估計還得等幾十年,這幾年估計還是安全的。所以徐平並不怎麼擔心,只是隨口一說而已。

對面的王惟正聽了卻只有苦笑:“雷霆手段?現在廣西要兵沒兵,要糧沒糧,朝廷每每都是要我們息事寧人,哪裡來雷霆手段?境中兩千多禁軍,贍養還要仰賴他路,只要不出事就好了。”

“這些不是下官操心的,反正有曹知州。”

徐平漫不在乎地道。曹克明是見過大世面的,這點風波想必還應付得來。

“靠曹知州,他手裡也得有錢啊!”

說來說去,王惟正又轉到了錢上來。現在形勢緊張,王惟正也不敢放任邕州不管,終究是答應把邕州公使錢的缺口補上。轉運使手裡並不掌握錢糧,他只能從其它州那裡調撥。桂州、柳州、象州、貴州、潯州、梧州和鬱林州等七個州一共湊了三千八百貫,陸陸續續開始向邕州發送。這在轉運使平衡本路財政的職權之內,撥錢出來的州雖然不滿,還是要照做。

有了錢曹克明便活了過來,爲防意外,一過了年就帶着人馬去了永平寨鎮守。永平寨與交趾一江之隔,除了欽州便是大宋與交趾最大的貿易點,周圍都是土州蠻峒。曹克明鎮邕州多年,在土人中極有威信,可以借蠻兵的力量。

此時知州不在,邕州城裡便是通判徐平當家。

過了一個年,常例的賞賜發下去,連軍資庫裡也快空了。曹克明出兵,又把庫裡剩下的錢帛搜了個一乾二淨。徐平也變不出錢來,聽了王惟正的話只好裝傻,只管看着窗外的風景,並不作聲。

王惟正見徐平不答話,只好直說:“兵事兇險,一念之間就可能釀成大禍,雲行坐鎮州城,切不可讓曹知州缺了錢糧。”

徐平躲不過去,轉過身來嘆了口氣:“漕使,庫裡你也親自去檢點了,空得耗子都不在裡面呆。現在是什麼時候?正是青黃不接,收夏稅還早,朝廷也沒有錢撥下來,我到哪裡變給他去?”

王惟正指着外面的碼頭道:“邕州正當要衝,每天多少貨物都要從這裡運走。你只要上心一些,碼頭上的貨物都是錢糧,就看你收不收得上來!”

“拉倒吧!交趾一作亂,從蠻地來的金銀硃砂這些值錢的貨源都已經斷了,碼頭上現在運的那些東西值幾個錢?能收多少稅?”

王惟正也知道這是事實,不過卻不能鬆口,只是道:“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不能使曹知州那邊餓肚子!若是出了事,我也饒不了你!”

“那你要我怎麼辦?難道要我去搶?”

王惟正沉默了一會,才擡起頭看着徐平道:“雲行,我也聽說你與曹知州相處得並不融洽,萬不能因爲私怨影響了國事!”

徐平聽了,猛地按住桌子,過了一會長出一口氣,把火氣壓下去:“王漕使,你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了!好,我和曹知州是互相看不對眼,我不知道他是爲了什麼,我看他不順眼很簡單。來的第一天,我去拜見他,他坐在樹下搖着扇子,讓我在太陽底下曬了大半個時辰,事後一聲不吭。我是朝廷命官,不是來做曹知州僕人的,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王惟正聽了,心中暗歎一口氣,便想勸一下徐平。

徐平卻不讓他說話,接着道:“我雖然對他看不順眼,但自從進了邕州城裡,但凡是公事,漕使可以去打聽一下,我什麼時候爲難過他?曹知州要出兵,我把軍資庫搬空了,帶出去的兵士,對賞賜的錢物哪個不是心滿意足?現在州里各庫都是空在那裡,後續接濟把我賣了也變不出錢來!”

“怎麼能夠感情用事?”王惟正也變不出錢來,湖南調撥的錢物也要幾個月後纔到,終究還是要軟下來商量。“你坐鎮邕州,總是要想辦法,不然朝廷設置官員何用?”

徐平平復下心神,點頭道:“好!說到這裡,我們便不妨算算。現在年關剛過,兩稅指望不上。邕州城小,一個月的商稅不過百十貫,運到永平寨去都不夠運費。剩下的就是禁榷之物了,可那些我管不着啊!”

邕州禁榷的物資主要是食鹽,其他茶酒之類這裡不禁,金銀銅鐵這些邕州不產,沒有意義。食鹽主要是由轉運使負責,州里只是協助而已,從中得不到什麼利益。而且鹽利比較敏感,不是說漲就漲的。宋朝禁榷物資主要分爲兩大類,一是以食鹽爲代表,因爲是民生所必需,其實就是變相的人頭稅。再一個以酒爲代表,不是民生所必需,勉強算是奢侈稅。宋人對這兩者的分別已經很清楚,酒稅漲起來隨心所欲,只要朝廷收的總額增長就是成功,有人反對回答也很簡單,嫌貴可以不喝啊,不喝酒又不會死人。鹽稅就不行了,一旦上漲就會影響民生,搞不好就會被御使彈劾。

現在畢竟沒有正式交戰,王惟正也不敢擡高鹽價,便對徐平道:“鹽利且不說它,其它茶酒之類邕州大有可爲,你再想想辦法。”

“大有可爲?這些邕州不禁,稅不是照樣收不上來?”

王惟正滿臉苦惱,看着徐平直搖頭。

徐平發泄得也差不多了,看着王惟正嘆了口氣:“其實,也不是絕對沒有辦法,事在人爲,只不過都不容易罷了。”

“哦,有什麼辦法,雲行不妨說說看。”

這種欲擒故縱的把戲用在長官身上沒什麼好結果,徐平是實在煩了,沒了這些顧忌罷了。

“無非是借用軍資庫和公使庫的錢物回易罷了,每個州軍都有。可曹知州一直沒做這些事,我初來不久,也不敢擅動。”

地方經商,補貼用度,是很常見的事情。不然以中央三司對地方財政的苛刻,一錢一物都必須上面批准,地方官就不用活了。

王惟正看着徐平,好一會不說話。地方經商是個黑洞,確實可以補充地方經費的不足,但也給地方官員非法斂財開了口子,更不要與民爭利的事。

見徐平一直神色坦然,王惟正緩緩地道:“你準備怎麼做?”

徐平道:“這家裡是賣酒的,京城裡也有些名氣,便先在邕州城裡開間酒樓,用我家秘方,釀酒來賣,算是我無償補貼朝廷了。”

聽見這回答,王惟正的面色才自然了些。他去京城述職,也聽說過徐家酒樓裡的酒,徐平並不是虛言。

見王惟正點頭,徐平又道:“除了酒茶,前兩年朝廷又定了白糖禁榷,不知邕州禁不禁?”

“你還會制白糖?”王惟正好奇地問道。

徐平苦笑:“漕使這話說的,三司就是收了我家的白糖鋪子纔開始禁榷白糖,我怎麼可能不會。”

王惟正聽了這話,臉色才放開來,對徐平道:“你放心,除了鹽和金銅之類,邕州其它一切不榷,我給你擔保!”

開過白糖鋪子,家裡又有酒樓,家底不是一般的豐厚啊,王惟正倒是小看了徐平,沒想到他家裡竟是一方富豪。這種出身,一點蠅頭小利必然是瞧不上了,地方生意倒是可以放開來做。

徐平聽了這話,纔算放下心來。這裡是什麼地方?廣西是後世的中國糖都,有的年份,邕州管下的這片地方出產的蔗糖能佔到中國總產量的七八成以上,在世界上也排得上數了。只要能達後世百分之一的白糖產量,就是驚人的利益,把整個嶺南兩廣的財政都包下來都綽綽有餘。

第7章 我做好人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6章 餘波第187章 時差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45章 安撫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52章 渡河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230章 約定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4章 許願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64章 歸來第51章 三路佈防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72章 底氣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58章 桃花運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0章 繡花枕頭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01章 抽血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6章 慶祝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42章 審問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74章 砲戰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4章 邊亂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章 秀秀(上)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31章 能否鑄錢?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56章 緊急措施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5章 高大全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57章 清場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6章 難處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66章 新鮮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56章 銅版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65章 版權費第15章 分工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35章 **未遂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19章 審問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48章 軟着陸第21章 矛盾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22章 火光沖天
第7章 我做好人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6章 餘波第187章 時差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45章 安撫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52章 渡河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230章 約定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4章 許願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64章 歸來第51章 三路佈防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72章 底氣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58章 桃花運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0章 繡花枕頭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01章 抽血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6章 慶祝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42章 審問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74章 砲戰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4章 邊亂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章 秀秀(上)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31章 能否鑄錢?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56章 緊急措施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5章 高大全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57章 清場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6章 難處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66章 新鮮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56章 銅版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65章 版權費第15章 分工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35章 **未遂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19章 審問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48章 軟着陸第21章 矛盾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22章 火光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