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被俘之將

許懷德在西北已無作爲,給他這一樣機會,體面地解職回京,對他好,大家也有一個交待。徐平要動手整編清遠軍的數萬禁軍主力了,與隴右軍混編,重組幾隻大軍。

等到陰山之戰後,隴右軍的主力還是要留駐在那裡,與契丹對峙。而重新整編過的西北禁軍,則會配合朝廷政策前去河西,把河西和河湟一帶郡縣其地。現在河西的党項駐軍大多觀望,願意歸附大宋朝廷的有,也有傾向跟當地勢力聯合自立的。

大戰結束了,以後會以低烈度的小型戰事爲主,不知道要持續多少年才能結束。西到玉門關,北到黑水監軍司,河西廣大的土地既然由党項打了下來,便就不能再讓他們獨立。

禁軍還無法配合隴右軍打大仗,小仗對他們來說是合適的。在戰爭過程中,逐步用新的軍制進行整編,把原有的禁軍消化掉。仗打着,新編練過的禁軍有軍功,能夠吸引優秀將領加入進來,慢慢把舊的禁軍抽空。

料理了靈州的事情,徐平繼續統大軍北上,數日之後在懷州渡過黃河,兵臨興慶府城下。隨行的野利旺榮派了親信李文貴入城,讓城中的党項殘軍歸降。

元昊已死,寧令哥去了開封府,嵬名族的幾位首領與元昊一起被斬於靈州,此時興慶府羣龍無首。最後把野利皇后請了出來主持大局,舉城而降。

城外帥帳,徐平和吳遵路居中而座,讓譚虎把劉兼濟請來,其他人全部退了出去。

讓劉兼濟坐下,徐平沉吟了一會,才道:“明日,你帶本部六千人,與我和吳經略入城。”

劉兼濟叉手應諾,想了想,又道:“都護特意招末將,想來還有其他事情吩咐。”

徐平點了點頭,看了看吳遵路,才道:“不錯。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到傳言,你的兄長劉平太尉,在三川口一戰中並沒有戰死疆場,而是陷身賊中,被關在興慶府。”

劉兼濟沉默了一會,叉手斷然道:“家兄盡忠爲國,當日必在陣前戰歿,其餘皆是謠言!”

徐平嘆了口氣:“我找你來,是因爲有確切消息,劉太尉和石太尉確實在興慶府。朝廷以爲兩位太尉戰歿,只是猜測,現在看來猜錯了。”

見劉兼濟一句話不說,臉色憋得通紅,眼眶開始溼潤起來,徐平道:“我已問過野利大王,兩位太尉雖然陷身賊中,但氣節不失,並無大錯。當日劉、石二人陷入番賊重圍,力竭被俘。兩人當時大罵番賊,想求一死以全名節。但賊人沒殺他們,而是帶回這裡,關押至今。寶臣,蘇武牧羊,傳唱千古。兩位太尉不懼威逼,無視利誘,並無對不起朝廷的地方。現在有些難辦的,只是朝廷依二人陣亡,當時封贈厚賜有些尷尬。”

徐平明白現在劉兼濟的心情,知道兄長未死,當然喜出望外。但三川口戰後,朝廷急於鼓舞人心,宣佈劉平和石元孫陣前戰死,封贈超格,家人也得到厚賜。劉兼濟這兩年在幾位統軍大將之中,一樣的軍功他升得總是要快一些,也有補償劉平之死的原因。現在突然聽說兩人並沒有死,朝廷的臉面有些掛不住,劉兼濟也有些尷尬。

這事情怪不得劉平和石元孫,兩人陷入重圍,其他將領見死不救,最後力竭才被党項人俘獲。被帶到興慶府後,兩人沒有投降,一直被關押居住。

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說,劉平和石元孫並無大錯,惟一能夠被人指摘的就是沒有陣前戰死,做了敵人的俘虜。在徐平看來,他們總比那些臨戰逃跑的將領強得多。兩軍交戰,千軍萬馬之中,或者受傷,或者力竭,怎麼能夠以生死來論呢?

然而,這是一個講究氣節的年代,陣前不死,陷入賊中,已經是無法饒恕的錯誤,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明白了這些,才能明白爲什麼當日任福面對絕境要自殺。惟一死可以名志,陷身於賊哪怕受再多的苦,也是無法洗刷的污點。

劉平和石元孫未死,其實以前就有傳聞了,幾位沿邊帥臣都得到了風聲。徐平的選擇是不聞不問,他們死與不死,都沒有什麼對不起朝廷的。范仲淹選擇了爲兩人辨護,認爲他們有星夜救援、力保延州不失之功,有併力殺賊、血戰到底之勞,惟一的過錯就是沒有死於王事。小錯不足以掩大功,以後可以不再重用,但也不需過於苛責。但朝廷裡以宋祁爲首的臺諫言官,除個別人認爲要就事論事,其他人的選擇是不承認傳言,一切都以兩人戰歿沙場爲惟一事實。不管他們死沒死,天下都當他們已經死了。

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鹹平年間康保裔力戰無援,沒於契丹,朝廷以他陣前戰死而厚賜其家。實際上康保裔降了契丹,而且位高爵顯。朝廷爲了保存顏面,一直當康保裔已經戰死,所有關於康保裔在契丹的消息都被封鎖。並且康保裔的後人,一直都被重用,完全是當忠臣之後來對待的。稍後降契丹的馮從順、王繼忠等人,也是照此辦理。

如果劉平和石元孫默默無聞地死於異國,那麼這樣的處理徐平也是認可的,他們本身大節無虧,作爲死節忠臣並無問題。但現在党項亡了,他們這些被党項俘獲的將領,不能再掩耳盜鈴當作是死人。朝廷怎麼處置,非常棘手。

他們沒有投降,重懲徐平不認可。臨陣脫逃的不會受到重罰,反而力戰被俘的不能原諒,這不合理。以後誰還會奮勇殺敵?是不是大戰一起都一鬨而散纔對?

見劉兼濟一直不說話,吳遵路道:“依現在聽野利大王所說,劉、石二太尉陷身於賊之後,一直堅不肯降,於國無虧。我和徐都護的意思,都是要力辨其功,其過不失大節。昨日徐都護已快馬移文龐軍法,讓他星夜趕到興府府來,處理此事。劉將軍,明日你與我們一起入城,先安慰令兄。讓他和石太尉相信,朝廷會稟公處置的!”

劉兼點了點頭,默默躬身向徐平和吳遵路行了一禮,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興慶府裡不只是劉平和石元孫,打了這麼多仗,被党項俘獲的宋朝將領不少。他們有的投降了党項,擔任各種官職,還有更多的人跟劉平和石元孫一樣,苟且偷生,不肯降敵。

投降了党項的自不必說,徐平可以直接問斬,甚至不需要龐籍來確認。但那些堅不肯降的,則要細加甄別,功過是非論清楚。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再閉上眼睛就是天黑。

被敵人俘虜,有的人是貪生怕死,有的人是身負重傷,有的人是血戰力竭,不應該是同樣的待遇。後兩種人,終歸是無愧於國家,不當受到重罰,甚至該用還是要用的。

此次入興慶府,徐平是以勝利者的姿態來的,不需要再蠅營狗苟,做那些掩耳盜鈴的事情。勝利或許不能代表一切,但卻能夠予人以信心,改變態度。

現在朝廷之中,還是以實事求是對待被敵人俘虜的將領的意見爲主。只是注重輿論的臺諫言官們,認爲陣前拼殺的將士,不能出現被敵人俘虜的事情。戰事不利,將士就應該以身死節,不可苟且偷生。

隨着戰事節節勝利,大宋在軍事上佔據上風,這種思想終歸會退潮,大家能夠用更加正常的態度來對待前線戰事。敗了,有的人是不想死,有的人是求死而不得。

讓劉兼濟回去,準備一下明天面對劉平,徐平對吳遵路道:“劉、石二太尉陷於賊而未身亡的消息,雖然不突然,但對我們來說還是很棘手。安道,你認爲該如何做?”

吳遵路略微沉吟,道:“依我之見,最好這兩人以及其他力戰之後陷於賊的將士,不要急着回京。先留在西北,立些功勞,將功贖罪,日後回去就容易說了。”

徐平點頭:“此言甚善,我也是這樣想的。西北正是用人之際,所謂知恥而後勇,這些人戴罪立功,想來也能盡職做事。——不如這樣,我們兩人保舉,便以劉平和石延孫分任興靈路的南北都巡檢。我再從軍中抽出人來,幫着他們整訓許懷德原統禁軍。如何?”

“整訓禁軍可是重任,非久歷軍伍的人不能當此任!不知徐都護要抽誰來?”

“以田況爲興靈路北都巡檢使,石元孫爲副,駐省嵬城,控扼北邊。以種世衡爲興靈路南都巡檢使,劉平爲副,駐鳴沙軍,鎮撫南邊。清遠軍的禁軍除一部去駐鹽州,分入這兩都巡檢司中,進行整訓。等朝中選派得力官員來,再讓兩將重回軍中。”

第65章 名將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3章 折支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236章 堵截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0章 生財之道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51章 綠影亭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16章 對衝第218章 銀行(下)第231章 購物券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63章 在路上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章 錢能通神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61章 開課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30章 殿試第25章 官場浮沉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7章 自己的路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298章 試用期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40章 從前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3章 洞房第16章 越次入對第46章 意料之外第46章 收割機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214章 僵局第24章 談判第8章 交接第78章 彈劾第14章 治術(五)第27章 衝突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03章 事發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21章 煙花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52章 酒鬼亭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64章 口袋陣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38章 兩地第201章 陛辭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46章 分別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53章 炭價風波第315章 亂戰第87章 我們投降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5章 分工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33章 有錢纔好第284章 新軍
第65章 名將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3章 折支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236章 堵截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0章 生財之道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51章 綠影亭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16章 對衝第218章 銀行(下)第231章 購物券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63章 在路上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章 錢能通神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61章 開課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30章 殿試第25章 官場浮沉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7章 自己的路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298章 試用期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40章 從前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3章 洞房第16章 越次入對第46章 意料之外第46章 收割機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214章 僵局第24章 談判第8章 交接第78章 彈劾第14章 治術(五)第27章 衝突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03章 事發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21章 煙花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52章 酒鬼亭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64章 口袋陣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38章 兩地第201章 陛辭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46章 分別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53章 炭價風波第315章 亂戰第87章 我們投降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5章 分工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33章 有錢纔好第284章 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