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

范仲淹看了一眼坐在他下首的折繼閔,兩人四目相交,微微點了點頭。這幾位統兵的帥臣,其實心中都有數,後邊契丹是一定會過河的,與契丹的仗一定會打起來。屈烈只要帶頭率部族歸宋,蕭普達必定要攔截的,不然要他這西南面招討司何用?

徐平一再要求各部收斂,不要主動進攻契丹,正是知道仗一定要打。雖然雙方都在這一帶集結重兵,但終究是一場有限的局部戰爭,暫時不會演變成全面的國戰。兩國都沒有準備好,冒然開戰不可預料的事情太多,衝動冒險不是大國該做的事情。嚴加約束,才能控制住戰爭的規模,不要讓各部打得熱血上頭,冒冒失失闖進契丹的腹地去。

王凱對野利旺榮和成克賞道:“兩位大王統軍於暖泉峰以北之地,野利大王在北,成克賞大王在南。如果對面有契丹大軍進入河曲,則急報都護府,依軍令行事!”

兩人叉手應命。

党項軍隊被徐平的隴右軍與折繼閔和范仲淹的軍隊夾在中間,作爲一個箭頭,一旦蕭普達統大軍過黃河,則立即出擊。最主要的戰鬥,是由他們來打的。這種事情沒有什麼好遮掩的,徐平從來沒有假惺惺地向兩人表示過不好意思,他們此來就是替宋軍流血的。這一仗打好了,後續的安置可以提條件,風風光光地過下半輩子。

向野利旺榮和成克賞詳細講了各人駐地,以及後續安排,徐平道:“兩位大王且先到後衙稍歇,我與範經略和折軍馬還有些朝廷的事情要談,談完便去與你們一起飲酒。”

野利旺榮和成克賞起身告退,先到後衙去。兩人明白自己的身份,肯定幾位帥臣有事情是不能讓自己知道的。這不是壞事,現在真當是自己人才是麻煩事,仗打完了就要借自己人頭一用了。徐平說的很明白,他們是客軍,之所以拉來用,是因爲對面契丹治下的地區也是党項部族,仗打起來之後對契丹交涉容易佔上風。這一仗打完了,朝廷不會允許党項地區有自己的軍隊。好好打仗,他們現在對得起朝廷,後邊朝廷也會對得起他們。

兩人出去,徐平起身站到地圖前,對范仲淹和折繼閔道:“此次陰山之戰,一定要與契丹打起來。哪怕契丹避戰,也要讓野利旺榮和成克賞不管用什麼藉口,攻過黃河。這一戰之後,我們最低的要求,是佔住黃河以西的所有州縣,與契丹以黃河爲界。如果進展得順利,則不妨再向前推一點,佔東勝、雲內兩州和天德軍,盡取陰山地利。”

范仲淹道:“刀兵非不得己儘量不用,都護,如果契丹願意息事寧人,那我們何妨也退一步?便與契丹人以党項舊界爲準,又有何不可?”

徐平搖了搖頭:“如果邊界定下來,便就永世不再更改,大家互不相犯,經略說的自然有道理。但是,這可能嗎?哪怕就是契丹朝廷靠得住,兩國交界的地方部落衆多,遊牧不定,遷徒對他們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在一國受了委屈,難免就想遷到另一國去,爭端永不會止歇。這裡不是河北,不是劃界之後邊民各自耕種,可以老死不相往來。這裡是廣闊無垠的大草原,邊界本來就很難劃,日常無法巡視。現在我們退一步,便就給未來留下了無數麻煩。畢其功於一役,幾十萬人都到這裡了,便就把麻煩背起來!”

范仲淹點了點頭,不再說話。他也不相信邊界一劃定,便就千百年定下來了,有燕雲地區這個爭端,党項滅了之後戰端必定再起。只是現在沒有準備好,四十萬大軍雲集陰山之下,朝廷無法長時間支持。如果沒有党項地區未定這個後患,糧草供應充足,這仗可能就順着打下去了,一直打到幽州也說不定。

道理是一定要講的,不然就永無寧日。但要講道理,拳頭夠硬纔可以,不亮拳頭就想講道理,別人會當是個笑話的。這一仗就是四十年前澶州之戰的後續,與契丹先比一比拳頭,然後再坐下來講道理。以後歲幣是多少,怎麼交,誰給誰,邊界怎麼劃,有了爭端之後如何處理,都看這一仗的結果。朝廷一直不理會契丹,便就是在等這一個結果。

澶州之戰後雖然與契丹再沒有發生戰事,邊境地區卻無時無刻不在對峙,這一仗之後估計也是這樣。在党項徹底平定,朝廷準備充足之前,估計不會再與契丹打了。既然以後要對峙,那自然就要拿到有利於自己的地利,以最小的代價,耗費對方儘可能多的國力。

見范仲淹不再說話,折繼閔道:“都護,既然如此,爲何不把豐州也佔下來?兵鋒直臨雲州,甚至再攻下朔州,未來與契丹戰事再起,進兵就方便多了。”

徐平笑道:“軍馬,我們先不能想那麼遠,先想戰後如何與契丹對峙纔是正途。後邊年月的對峙我們贏過了契丹人,打豐州、朔州就不是什麼難事。秦朝時設置的九原、朔方兩郡,實際上就是沿着黃河兩岸,大山圍繞間的這一大片平地。這裡土質肥厚,又有黃河的水利,極易開墾成農田。佔住了這兩郡,就可以在這裡屯田,十年八年之後,僅這裡的糧草就可以支撐數十萬大軍作戰。兩位想一想,如果在河曲常年有三四十萬大軍,契丹的雲州又怎麼可能保得住?軍馬問爲什麼不佔住豐州,盡得兩郡地利,因爲我們現在謀劃的是接下來的一二十年時間,與契丹在這一帶對峙的事情。如果佔了豐州,則與契丹的邊境就以大山爲界,他們只要以少量兵馬把守隘口,便能守住雲朔兩州。而留下豐州,契丹就不得不在這裡駐紮大軍,糧草要從山後運來。在那種地方運糧,有多難你們清楚。”

范仲淹和折繼閔點了點頭,慢慢有點回過味來。不是他們不懂這個道理,而是還沒有適應宋朝已經跟契丹攻守角色互換了。如果契丹是進攻一方,則豐州就是他們向西進攻的基地,防守的宋朝一定要取,不然佔住的九原、朔方兩郡沒有寧日。而反過來,如果契丹成了防守的一方,豐州就成了巨大的包袱,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維持與宋對峙的大軍。

這一戰後,宋朝要消化佔住的党項地區,輕易不會與契丹再起戰端。而契丹要適應自己成了防備宋朝進攻的一方,整個軍事戰略都要大變,同樣不敢再輕易開戰。在長年累月的軍事對峙中,因爲地利造成雙方耗費不同,對國力是嚴峻的考驗。

以前是宋朝在河北的對峙中吃虧,徐平把豐州留給契丹,就換成他們吃虧了。

見兩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徐平又道:“此次我們會面之後,你們便回地斤澤。範經略統鄜延路兵馬在南,戰事一起,便揮師東進,去取唐龍鎮,兵臨朔州。與在代州的高大全相呼應,造成夾擊朔州之勢,讓雲、朔兩州的契丹兵馬不敢北來。折軍馬在北,尾隨成克賞大軍之後,去取東勝州。我則躡野利旺榮之後,去取雲內州。此次戰事,如果沒有大的意外,隴右軍至雲內州則止。折軍馬則至契丹振武縣止,範經略至唐龍鎮止。”

折繼閔道:“都護方略如此,我們照行即可。只是,現在大軍已經雲集,不知什麼時候開戰?總不能等到契丹國主統了大軍前來,我們纔去進攻吧?”

范仲淹道:“當然不可。四十萬大軍在這裡,人吃馬嚼,朝廷支撐不易。我們身後還有數十萬口災民,所費錢糧不可計數,不能長時間拖下去。”

徐平點頭道:“範經略說得不錯,這一戰要速戰速決。現在是六月,兩位回去之後準備一下,七月中便就開戰。那時還是夏季,牧草未枯,契丹兵馬點集不及。放心,野利旺榮和成克賞有辦法,一定能在那時讓屈烈帶兵來投,蕭普達會出兵的!”

折繼閔道:“屈烈前些日子派人到我那裡,說是有意來投,沒有都護允許,我沒答覆他。”

“屈烈的事情你不要管了,本朝與契丹是兄弟之國,你是朝廷命官,要避嫌。我會讓野利旺榮和成克賞聯絡屈烈,他們都是党項人,怎麼交涉契丹都無話可說。——我們佔住了那幾個州軍,從容佈置兵馬,靜候契丹大軍前來就是。以逸待勞,這一戰我們穩穩佔住上風,不容有任何閃失。痛痛快快打一場,打出幾十年的太平歲月來!”

說完,徐平正色對范仲淹和折繼閔道:“現在想來,攻滅元昊其實不無僥倖,天都山戰後一切太順,如秋風掃落葉般就把党項滅掉了。對前線的將士來說,少打了很多仗,當然是好事。但對朝廷來說,戰事過順,後續處置就留了許多難題。這數千裡之地,要真地變成朝廷治下的郡縣,絕不容易!這一仗我們越是打得痛快淋漓,則新附的党項部落就越不容易生異心,後面郡縣党項之地就越從容!”

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37章 階級法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談不攏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11章 封堵第32章 小縣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64章 善後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45章 京城故事第5章 高大全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0章 生財之道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270章 震懾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272章 換將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121章 煙花第49章 天津曉月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65章 試探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25章 搜尋第42章 動盪第196章 機遇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4章 邊亂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79章 一劍平亂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9章 攻略(一)第91章 災年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8章 雪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319章 使節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2章 三司集議第70章 蜀兵入隴第48章 風波第146章 分別第114章 心經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50章 修兵書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2章 秀秀(上)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46章 印錢吧第13章 折支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31章 牛官司第25章 你不明白第78章 入甕第188章 開戰第115章 奇觀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32章 東華門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5章 你不明白第314章 偷營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51章 危機第110章 小大人第116章 對衝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57章 原則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36章 堵截第11章 潑皮
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37章 階級法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談不攏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11章 封堵第32章 小縣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64章 善後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45章 京城故事第5章 高大全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0章 生財之道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270章 震懾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272章 換將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121章 煙花第49章 天津曉月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65章 試探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25章 搜尋第42章 動盪第196章 機遇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4章 邊亂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79章 一劍平亂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9章 攻略(一)第91章 災年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8章 雪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319章 使節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2章 三司集議第70章 蜀兵入隴第48章 風波第146章 分別第114章 心經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50章 修兵書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2章 秀秀(上)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46章 印錢吧第13章 折支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31章 牛官司第25章 你不明白第78章 入甕第188章 開戰第115章 奇觀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32章 東華門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5章 你不明白第314章 偷營第64章 三路出擊第251章 危機第110章 小大人第116章 對衝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57章 原則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36章 堵截第11章 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