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將要離去

“官人說的這話,真是天大的笑話!我童七郎在河陰縣開窖燒瓷,至今天已經七年多了,滿縣的人都知道,又沒有藏着掖着,到今天才說我有稅款沒交!縣裡官員公人吏人那麼多,從來沒人跟我說一聲。這事情說破天去,也跟我無關!”

三皇廟的一間偏殿裡,跪在地上的童七郎聽了李參的話,先是叫屈,見李參不爲所動,突然之間就暴怒,吼得連額頭的青筋都暴了出來。

站在旁邊的兩個差役見情形不對,兩隻大杖迅速就架到了童七郎的肩頭,把他死死地叉在地上。

李參咳嗽一聲,沉聲道:“若是稅款都要官吏去催繳,多出來的人手,哪個給他們出工錢?路口碼頭,都有官府的榜文,哪些物品要交稅,交多少怎麼交都列得清清楚楚,你心存僥倖,又能賴哪個?”

童七郎冷笑:“官人這話說得可是言不由心,就是這河陰小縣,黃河邊上收稅的攔頭也有兩家,有時候甚至孟州都有攔頭收稅收到河陰來。怎麼到了我這裡,就說沒有人上門收稅了?明明是現在巧立名目,想謀奪我的家產!”

“你這刁民,胡攪蠻纏!”坐在旁邊案上的孟州錄事參軍孫標一拍桌子,“攔頭們收的是過稅,自然是在黃河漕路上收,你是個住商,誰收到你這裡來?”

孫標長着一張黑臉龐,面相上就比李參兇惡得多。得了李參的消息,他帶着人手緊急趕到了河陰縣,正趕上李參向童七郎催稅。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作爲主管民事的幕僚官之長的錄事參軍,孫標比李參還要緊張。聽說對難以下手的童七郎要用追稅的法子,他是一百個贊成。這些刁民給州里惹出如此大的麻煩,他們就不要想被官府輕輕放過了,追稅是他們這些人的職責,別人也不好說什麼,正好用來收拾這幾個犯事的。

童七郎看看孫標,知道是個心狠手辣的,聲音不自覺地就低了些:“不管是住商行商,官吏上門收稅是本分,沒上我的門,自然就是我本就沒稅可交。”

孫標冷哼一聲:“官府怎麼做事,還要你這個刁民來教?照你這麼說,每年的夏秋兩稅,官府不下去催,還就可以不交了?你開窖制瓷,按時交稅是本分,你不自己到官府來報備,哪個知道你該交多少稅?如今犯出事來,自然是從頭算起!”

話說完,孫標又目炯炯有神地瞪着童七郎,好似餓虎看着肥羊。

見童七郎雖然還是梗着脖子一副不服氣的樣子,但卻不再說話,李參吩咐人把他帶了下去。這事情跟他說一聲也就是了,並不是非要他同意了纔去查稅,孫標自然有帶來的公吏做這些。至於參賭的案子,還是要等司理參軍來了再審。

見童七郎被押了出去,孫標向李參拱手說道:“沒想到河陰小縣竟然出了這等大案,都是卑職平時照看不周,通判恕罪!”

李參嘆了口氣:“算了,案子還是等程司理來了再審,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想好河陰縣這裡如何善後。河陰小縣,滿縣就蔣大有一家上戶,凡是好地大多都是他家所有。如今他抓了起來,一家人都犯案,租佃出去的地該如何,以後縣裡的夏秋兩稅又該如何收,都是棘手的事。童七郎雖然是客戶,但僱傭的人不少。他犯了案,尤其是追稅之後那些窖口該如何,僱工以後的生計,都要拿出一個章程來。”

孫標猶豫了一下,小聲問道:“通判,這些事情不該是姚澤廣費心的嗎?”

“哼,姚澤廣,以前他偷奸耍滑,坐視這兩家把持一縣事務,豈能不追責?我已經行文轉運使司,縣裡的事情先不要他管了,這些日子你多費心吧。”

孫標拱手應諾:“通判吩咐,屬下一定盡心盡力!”

孟州的地位重要,孫標是以京官太常寺太祝任孟州錄事參軍,官職正式的稱呼應該是知孟州錄事參軍事。相應的,他的地位就比平常州的錄事參軍高,面對李參的時候相對有一些自主權,兩人在一起說話的時候就不那麼等級森嚴。

李參嘆了口氣:“現在最麻煩的事情,是蔣大有一家男丁全部被捕到了牢裡,他家的佃戶都在觀望,不知以後租佃的地是什麼說法。天時不等人,如果拖過了秋糧下種的季節,秋糧又成泡影。河陰縣的夏糧已經遭災了,再廢一季,唉——”

“先前,通判不是在河陰這裡發了青苗貸,對秋糧再發一季嗎?且不管蔣家是如何打算,只管揭榜出去,讓縣裡百姓按往年規矩耕種便了。蔣家的事,以後再說。”

“你不知曉,前些日子徐待制特別與我說了,青苗貸不能再放。一季夏糧收不回來,我們把本息寄希望在秋糧上,秋糧再遭災怎麼辦?青苗貸是不能放了,還是想辦法從別的地方收些種子來,按災年慣例發下去吧。”

聽了這話孫標就有些爲難:“通判,州里各庫的情形您是知道的,從哪裡出錢收種子?雖然數目並不大,可沒地方挪用啊!”

“再說,再說,我想辦法。”

孟州不同於其他地方,李迪在這裡當着知州,公使庫裡面的錢是朝廷給他們這些大臣的福利,再怎麼困難,不能短少了。這一大項不能動,州里的諸般使用便就捉襟見肘,說起錢來李參就覺得頭大。

本來如果是正常,官府實在週轉不開了還可以向地方大戶借貸,也由不得他們同意不同意,把地方官惹惱了借了不還的事情也是有的。偏偏河陰縣這個鬼地方,就蔣大有一家上戶,再加一個有錢的童七郎,都押在了牢裡,想籌措都沒地方籌措去。

孫標小聲道:“通判,如果實在沒處週轉,不如先扣了蔣大有和童七郎兩家的財物,只管先用,賬目記好。反正他們一家要追逃稅,一家要繳沒賭資,家裡的財產有不少已經算是官府裡的了,先用一用又有何妨?”

李參站起身來,想了一會道:“不行,如果只是我們做事也就算了,現在徐待制就住在這院子裡,誰知道他會怎麼想?雖然這些日子徐待制好說話,但到底是朝中大臣,一旦對我們做的心裡有想法,那——”

說到這裡,李參搖了搖頭:“再想辦法吧。這兩天你安心先了解一下河陰縣的事情,等到程司理來了多在案子上費點心。縣裡的善後,我來想辦法。”

到了傍晚,徐平帶着魯芳等人回到三皇廟,在銀杏樹下淨了手面,劉小乙端了茶上來,對徐平道:“郡侯,白天家裡有人捎信過來,說是過兩日李國舅要到旁邊的原武縣去。那裡離我們這裡近,有了時間過去看看。”

徐平奇道:“突然之間去原武縣幹嗎?那裡比河陰縣這裡還要偏僻。”

“聽說是前些日子李國舅被任了羣牧副使,去那裡的原武監,監看孳生良馬的事情。小的也說不清楚,家裡只是捎信這樣講。”

“哦,明白了,還是爲了那個事情。”

原武監的範圍已經快到河陰縣城了,離得很近,徐平自然知道。李用和前些日子被任命爲羣牧副使,他已經從邸報上知道,如今到原武監,自然還是爲了對馬人工授精的事精。之所以選擇原武監,一是這是離京城最近的孳生監,再一個只怕也與徐平現在河陰縣有關。李用和對事情只怕也是心裡沒底,需要經常來問一問徐平。

坐在樹下的交椅上,徐平喝了口茶,問劉小乙:“還有其他事情沒有?”

“汝州趙知州有信來,我已經放在郡侯房裡了,其他就沒事了。”

趙諴在汝州任知州也有些日子了,一直與徐平有書信往來。到河陰縣的時候,徐平也給他去了一封信,談了自己的近況,過了這些日子有了回信。

稟報過了,劉小乙去忙自己的,徐平一個人坐在交椅上養神。

過了不大一會,聽見腳步聲響,徐平睜開眼,見李參走了過來。

李參向徐平拱手行禮:“下官見過待制,這一日辛苦。”

“不必多禮。查探河道也沒什麼辛苦,只是多跑些路罷了。要不了十天,我的查探範圍就過了廣武山,到氾水縣境內了。在河陰,我也住不了多少日子了。”

“過了廣武山,就再無險阻,下官恭喜待制大功可望!”

徐平笑道:“承你吉言。這些日子我住在這裡,也給你們添了不少麻煩,走了還給你們清靜,你們也可以安心做事了。”

“待制這是說哪裡話,您在這裡對下官多有教導,我受惠良多!”

徐平笑了笑,不再說這些客氣話。他自己也是在地方做過官的人,知道平時說話作主便了,突然有個人壓在頭上是各種不自在,自然是盼着走得越快越好。

這是人之常情,徐平還不至於矯情。而且說實話,他在河陰縣,也確實給這個地方找了不少麻煩,造成的改變可以說是天翻地覆。

(昨天有急事,少更了一章,這幾天儘量打時間補回來,見諒。)

第7章 學以致用第181章 錢明逸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14章 蠟丸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8章 蟾宮折桂第75章 弒父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47章 生意第80章 伏羌寨前第53章 一條出路第38章 再見故人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4章 賭鬥第230章 審計司第29章 生活不易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66章 初戰第48章 風波第95章 垂釣黃河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7章 夜戰(上)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49章 串連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3章 誥命第37章 三頭目第81章 準備迎駕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5章 報恩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05章 蛻變第41章 亂局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9章 匪訊(上)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4章 賜名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2章 治術(三)第2章 黯然離去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55章 接風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85章 閒適日子第93章 多方牽連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3章 誥命第240章 道理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84章 南線北線第51章 綠影亭第14章 茶法第155章 解套第9章 準備抓人第5章 家的味道第230章 審計司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31章 造紙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02章 幫一把
第7章 學以致用第181章 錢明逸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14章 蠟丸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8章 蟾宮折桂第75章 弒父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47章 生意第80章 伏羌寨前第53章 一條出路第38章 再見故人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4章 賭鬥第230章 審計司第29章 生活不易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66章 初戰第48章 風波第95章 垂釣黃河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7章 夜戰(上)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49章 串連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3章 誥命第37章 三頭目第81章 準備迎駕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5章 報恩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05章 蛻變第41章 亂局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9章 匪訊(上)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4章 賜名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2章 治術(三)第2章 黯然離去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55章 接風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85章 閒適日子第93章 多方牽連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3章 誥命第240章 道理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84章 南線北線第51章 綠影亭第14章 茶法第155章 解套第9章 準備抓人第5章 家的味道第230章 審計司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31章 造紙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02章 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