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包拯

正在徐平和譚虎商量康狗狗的事情的時候,一個公吏進來稟報,說是朝廷新任的會州知州兼提舉坑冶事到了,正等在外面。

這是徐平要求朝廷設置的官職,桑懌的駐地不斷髮現礦苗,初步勘查後發現金、銀和銅的儲量不小。而且在會州附近的黃河兩岸,一直產有沙金,只是人口稀少,而且遊牧民族居住,沒有大規模地開發。徐平的印象裡,在他的前世西北是富礦區,金、銀、銅、鐵均有優質的大型產地,只是這個年代開發程度不夠,很多礦產都沒有發現。其實最早開發的中原地區也不是礦少,只是那裡數千年來就是文明中心,很多礦都被採光了。現在大宋缺少貴金屬,把這些礦開發出來,對於經濟有刺激作用,徐平提議專設官員。

拿過公吏遞來的新任官員的文狀,徐平一怔,沒想到這次派來的是包拯。天聖五年與徐平同年中進士之後,包拯便就回家奉養母親,一直不肯出仕,直到十年之後的景祐四年才任天長知縣。此時一任做完,直升知州,他的官路實在順利得讓人驚訝。

徐平到了西北之後,朝廷裡的事務基本不再參與,也不知道現在是誰在朝裡爲包拯出力,讓他能夠連跳數級,從知縣跳到實任知州來。按正常資序,包拯應該做兩任知縣纔可升通判,兩任通判纔可以升知州。以通判資序任知州的爲權知,而像包拯這樣用知縣資序直升知州的爲權發遣,這可是相當不得了的事情。做過了實任知州,便就有了任朝中大部分官員的資格,包拯在家裡養母耽誤了十年,這一出來用幾年時間就把十年資序追回來了。

搖了搖頭,跟歷史上這些留名的大人物比一比,徐平覺得自己初期的官路實在是步履蹣跚,慢得可以。由於功績突出,徐平的本官升得很快,但在差遣的資序上就實在不怎麼樣,可以說是一直功大賞少。當然,他如果跟別人那樣升,現在就快升無可升了。

重新換上公服,徐平到前面官廳,就見到包拯靜靜站在那裡。想起當年省試,自己好不容易碰到個前世的大名人,巴巴地跑去與包拯搭話,結果人家還理睬。十幾年過去,自己現在以這種身份與包拯見面,不由感慨萬千。當然那次不能怪包拯不好結交,畢竟他的恩師是主考官,要避嫌疑,只是那一次讓徐平滅了結交歷史名人的心思。

見到徐平出來,包拯拱手行禮:“下官包拯,見過都護。”

徐平笑道:“你我二人同年登科,有兄弟之情,你不必如此客氣。坐吧,不必拘束。”

分賓主落座,包拯道:“都護此時爲一路之帥,朝廷託以數千裡之地,豈是等閒!帥臣自有帥臣威儀,下官雖然與都護有同年之誼,公堂之上卻不敢有絲毫造次。”

包拯其實不是個古板不通人情的人物,官場上與人交往比較圓滑,不過他也確實嫉惡如仇。對於壞人能夠窮追猛打,但與一般的同僚,相處還是比較愉快的。想想也是,他又不是出身名門大族,父親只是箇中下層小官,他耽誤十年,一出仕就飛速升遷,不管是能力還是爲人都不會差了。歷史上包拯一任知縣之後就是端州知州,升遷速度比現在還要誇張,處處與人爲敵哪裡有這種好事。

寒喧幾句,徐平見包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便也就不敘情,只談公事。這種人這個年代不少見,公堂之上只談公事,關係再親密也要到私下去說。

喝過了茶,徐平對包拯道:“會州新復,治下的人戶很少,其實沒有必要這麼急着設州縣。只是因爲境內發現不少礦苗,多是金、銀、銅類,要採礦才設州。你到那裡,主要還是把心思放在坑治事上,把幾個礦先開起來。現在戰事正緊,秦州這**漢雜處,又近西域,胡商很多,全用紙幣有許多不方便之處。前些日子便就有番賊印了本朝假錢,到秦州境內來使用,還好應對得當,纔沒有出大的亂子。以後秦州會慢慢收緊紙幣的使用,百姓日常買賣貨物多用銅錢、鐵錢。銅鐵過重,從中原運來諸多不便,一貫錢從京師運到這裡來,只怕運費就超過了錢值。你也做過一任知縣,應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包拯拱手:“都護先前在三司施政及印過的書籍,下官大多看過,此事理會得。各地所用的銅錢,實際以歷朝歷代積攢下來的爲大宗,真需要從京師運去,對朝廷就多是賠本賣賣,並不合算。秦州要多用銅錢鐵,最好由本地自己鑄造。”

徐平道:“這是一,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朝廷鑄錢向四方運去雖然賠本,但銅錢到了當地之後並不是只用一次,而是會不但轉手用來用去,這樣算下來就不賠本了。沿邊打仗的幾路卻不是這樣,隨着軍費大量的錢撥下來,當地卻沒有多少商業,銅錢來了便就被握在手裡,市面上用來用去的很少,這樣就對本地民生有不小危害。所以,必須自己鑄錢。”

對於國家這一層面來說,錢不能只看幣值,還要考慮流通速度。商業不發達,銅錢很少流通,跟流通速度快的發達地區不是一回事。秦州也是一樣,商業的繁榮只是對外貿易的發達,本地商業其實一般,錢的流通速度不快。這樣從京師運銅錢來,短時間的流轉次數不足以抵消掉高昂的運費,這就虧得厲害了。歷史上的大宋也是一樣,所以不得不使用鐵錢、交子,強行把錢的運費降下去,但依然造成了巨大的財政窟窿。

對外打仗,不能只看花掉了多少錢,還要看這錢的效率如何。徐平在秦鳳路打的仗比其他地方都大,但財政一直充裕,也沒有給本地造成經濟虛火,社會一直平穩,便就是這個道理。以爲打起仗來,我向哪個地方運去多少銅錢、多少白銀、多少黃金,數目多了軍費就充裕是沒有道理的,錢終究是錢,只是財富的一個符號。在正常的經濟條件下,錢的數目可以轉化爲軍費,但在大規模的戰爭中,則是不能如此換算的。

面對蕃落衆多、番漢雜處的複雜局面,內地用紙幣充作大客貨幣的手段在秦州變得不適用了,必須要另想辦法。如果不能夠在本地直接鑄錢,就會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從而就相當於削減了徐平手下的軍費。軍費轉化成的物資少了,便就只有增加數目,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打仗就是打錢糧,這話沒有錯,但糧是實的,錢卻是虛的。糧食好處理,軍費的錢卻要小心謹慎,不然最終會軍費越來越高,軍隊的待遇卻越來越差。

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28章 優遷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5章 對決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36章 狂徒第88章 改制第1章 太后崩殂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24章 留客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92章 收權第1章 回到從前第32章 東華門第25章 廷辨第196章 神針第270章 震懾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87章 地方耆老第236章 堵截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5章 家的味道第155章 接風第25章 對決第29章 端午(上)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16章 對衝第118章 突圍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84章 三衙改制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54章 家賊第18章 農田輯要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章 準備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30章 端午(中)第64章 歸來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21章 黃白朮第128章 優遷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3章 蠻人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84章 告罪使第98章 定策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67章 選擇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2章 知己知彼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0章 詔旨回京
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28章 優遷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5章 對決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36章 狂徒第88章 改制第1章 太后崩殂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24章 留客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92章 收權第1章 回到從前第32章 東華門第25章 廷辨第196章 神針第270章 震懾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87章 地方耆老第236章 堵截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5章 家的味道第155章 接風第25章 對決第29章 端午(上)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16章 對衝第118章 突圍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84章 三衙改制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54章 家賊第18章 農田輯要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章 準備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30章 端午(中)第64章 歸來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21章 黃白朮第128章 優遷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3章 蠻人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84章 告罪使第98章 定策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67章 選擇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2章 知己知彼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0章 詔旨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