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就是西瓜苗?”王拱辰忍不住就湊上前去看,“聽說李副使出使契丹回來,帶了些西瓜種子,大多都給了郡侯試種,沒想到真發出芽來了。”

最近這幾十年,大宋與契丹來往頻繁,每年都有幾拔使節,情況也瞭解得多了。很多文人大臣都知道契丹那裡有西瓜,是很珍貴的瓜果。也有人想引種到宋境,但一直都沒有成功。在當時人的印象中,尤其是在文人的印象中,這種東西都要有專門的人種植的,兩國和平,可以帶回種子,但帶不回種瓜的農師,帶人容易引起兩國關係緊張。也正是因爲如此,李紘把種子給徐平也不在意,本就是碰運氣的事情。

沒想到徐平還真育了苗出來,聽見王拱辰說,大家都湊過來看。

徐平見幾個人都圍在那裡嘖嘖稱奇,對着西瓜苗品頭論足,無奈地道:“你們想的錯了,現在還不到時節,西瓜要到穀雨纔好栽秧,現在才什麼時候?即使對西瓜不熟,也總該知道其他瓜果葫蘆之類,現在纔剛剛開始準備育苗而已。”

幾個文人有些尷尬,他們憑什麼就得知道瓜果什麼時候下種?能搞清楚稻麥這些大宗糧食的收穫和播種的季節就不錯了,難道還真地當老農去?

王拱辰直起腰來,問徐平道:“既然現在不是季節,莊裡怎麼就開始栽種了?”

“西瓜到底是第一次種,我也拿不準諸多細節,只好先種一點摸索。這些小苗都是下了大力氣培育出來的,你們以爲容易嗎?如果這些苗沒有問題,這一個月長得壯了,到了穀雨的時候,便就可以大量播種了,這樣才穩妥。”

聽了徐平的話,王拱辰嘻嘻笑道:“郡侯做事總是力求穩妥,滴水不漏。”

徐平笑了笑:“而且,不僅僅是看他們長得如何,還要試一試這些西瓜苗能不能接在其他的瓜果上面,那就更要試了。”

“接在什麼上?西瓜苗還能接在其他瓜果上?”王拱辰大感好奇,重要彎下腰看地裡剛剛栽下去的小苗,果然發現了嫁接的痕跡。

徐平道:“你看的那些是接在葫蘆上,旁邊還有接在冬瓜上的,本來還想試試接在黃瓜上的,莊客們剛開始做,手藝太差,沒有成活。”

歐陽修幾人像是聽天方夜譚一樣,實在忍不住,問道:“世間萬物,皆各有稟性,我雖然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西瓜,但也聽人講起過,與葫蘆沒半分相像,更不要說爬着架子生的黃瓜了。這都能夠接在一起長,郡侯莫不是說笑?”

曹穎叔笑道:“那永叔有沒有見過騾子?馬和驢長得也不像,但卻能生出騾子來,豈不是更加奇怪?”

梅堯臣道:“怎麼能夠這樣說?驢和馬看起來極爲相似,只是大小不同罷了。就像人生來千萬種面目,南人北人也有差別,更不要說還有崑崙奴望之不似人。由此說來,馬和驢也有可能本來就是一種,只是長得不同罷了!”

徐平擺了擺手:“越說越遠了,世間萬物本來就都有相似之處,只是看遠近親疏罷了。西瓜跟好多瓜果相近,能夠嫁接本來就沒什麼稀奇。你們在西京洛陽,常說洛陽牡丹甲天下,那些新奇牡丹品種怎麼來的?還不一是選育,再一個靠的嫁接。難道你們不知道有的牡丹是嫁接在芍藥上?讀書人不能讀死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然豈不惹人笑話。”

富弼傻愣愣地道:“怎麼,牡丹還有用芍藥嫁接的嗎?只聽說過用野牡丹。”

徐平道:“怎麼沒有?我家裡就接過,長勢格外地好!”

富弼還想說什麼,想了想搖了搖頭,閉上了嘴。徐平說自己家裡接過,那必然是不會錯的,自己又何必爭這些呢。

其實這怪不得富弼等人,這個年代嫁接技術雖然也出現千百年了,但一直沒有被系統地推廣,在許多的文人眼裡還被看成奇聞異事。牡丹自唐時就珍貴異常,而且以洛陽產的爲最上品,但真正推廣用嫁接法繁育還沒多少年,富弼能夠知道就算不錯了。

徐平又道:“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記載了多種多樣的嫁接果樹。其《插梨》篇中即有用桑、棗和石榴樹接梨,而以桑梨味道最差。但實際上考之老農,又有說梨在桑樹上接過的才最好吃。這些年我都在嶺南爲官,沒有機會親自試一試,也不知孰是孰非。我們這些讀書做官的人,雖然不說要像老農一樣精通農事,但這些農事上的道理,卻不能不知道,不然一開口就惹人笑話,也失了讀書人的體面。”

嫁接與雜交不同,親緣關係很遠的植物也可以進行,跨科跨屬是常事。徐平前世嫁接出來的植物五花八門,但大多都像牡丹一樣用於觀賞,真正像西瓜和梨及蘋果這些水果雖然數量也不少,但與總量一比就不值一提了。

這次回到京城,有了時間,徐平有心繫統地梳理一下自己所掌握的農業知識,也算送給這個世界的禮物。而嫁接技術作爲園藝技術的代表,自然不能馬虎了。剛好從李紘那裡得到了西瓜的種子,便先從西瓜開始。

歷史上自宋開始,園藝技術得到了大發展,嫁接技術也獲得了飛躍,到了南宋時候實際上已經很成熟了。但可惜一直沒有人進行系統性的理論梳理,後來發展又停滯下去。

聽徐平談起農書,幾個讀書人便閉口不言。他們號稱無書不讀,舉凡經史子集,小說雜記,都有涉獵。《齊民要術》自然也是讀過的,但也僅僅是讀過,對裡面的一些聚體的技術別說是親自驗證,就連認真的思考都沒有。

徐平看着地上的瓜苗,對幾個人道:“你們哪,不能讀死書。讀書知古今,難的不是看多少書,而是要知今才能知古。連世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所謂的知古知今不是瞎猜嗎?以後做了親民官,管着錢糧,結果連地裡的糧食到底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又怎麼能夠因地制宜,勸課農桑呢?書讀得多,記得牢,不算本事,要把書裡的道理都弄清楚了,徹底搞明白,纔是真讀書。農事是最根本,其他一些事情也是如此。不說是自己什麼事都做一遍,但總要把其中的道理搞清楚,這是最基本的。”

這個時候徐平突然覺得自己一下成了這些人的長輩,說這番話頗有些提攜後進的意思。其實也正是這樣,這些讀書人讀過的書,徐平自然也讀過,不如他們用功深,但道理卻理解得比他們深刻。而且兩世知識參照,又願意踏實去在實際中驗證,理解得也更深。

最後,徐平嘆了口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能死讀書。”

其他人面面相覷,只覺這句話甚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徐平作的詩,還是偶有所感,又不敢冒然開口問,只能夠記在心裡。

徐平前世記了不少的詩詞和名言名句,哪裡能夠都清楚記得是誰說的,哪個年代?有的就是這麼稀裡糊塗,隨口說出來,隨口也就忘了。不過受害最深的還是陸游,誰讓他經常會想出妙句,又喜歡爲了妙句寫詩呢,也不知道以後出現的陸游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句子來,寫出更精美的詩詞。

不過聽到的讀書人卻沒有那麼容易忘,有人記在了自己的筆記裡,有的還寫信向朋友傳播。永寧郡侯這出口成章的本事,慢慢流傳開來,只是可惜一直不見什麼大作面世。

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6章 難處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0章 生財之道第51章 菩薩轉世第59章 掃雪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77章 決戰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44章 僵局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69章 失意者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3章 治術(四)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37章 何爲神?第69章 姚黃魏紫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章 準備第75章 僵局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125章 歸正人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95章 遷隆峒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51章 各有去處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66章 同年知縣第80章 按規矩來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64章 金光頂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62章 宰相氣度第83章 炸城門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92章 鑿齒蠻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251章 危機第104章 學生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14章 僵局第57章 夜戰(上)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章 太后崩殂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316章 大火第5章 歲除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42章 配合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205章 蛻變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24章 死城第81章 各逞其能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33章 我有秘法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5章 擺攤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88章 開戰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79章 後苑飲宴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08章 彎弓射箭
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6章 難處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0章 生財之道第51章 菩薩轉世第59章 掃雪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77章 決戰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44章 僵局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69章 失意者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3章 治術(四)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37章 何爲神?第69章 姚黃魏紫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章 準備第75章 僵局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125章 歸正人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95章 遷隆峒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51章 各有去處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66章 同年知縣第80章 按規矩來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64章 金光頂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62章 宰相氣度第83章 炸城門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92章 鑿齒蠻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251章 危機第104章 學生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14章 僵局第57章 夜戰(上)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章 太后崩殂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316章 大火第5章 歲除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42章 配合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205章 蛻變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24章 死城第81章 各逞其能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33章 我有秘法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5章 擺攤第121章過門不入第188章 開戰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79章 後苑飲宴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08章 彎弓射箭